王秀娟
痛风是常见的关节疾病,仅美国患者人数就超过800万。多项研究表明,这种由于血液高尿酸所致的疼痛疾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肾病风险。然而,美国《风湿病年鉴》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罹患痛风可能会降低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局部旋转皮瓣治疗胫骨内固定钢板外露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我科自2005年7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局部旋转皮瓣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不同程度的胫骨内固定钢板外露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骨折均良好愈合,创口均一期愈合,可恢复体力劳动。
作者:吕军;李永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从宁波的云医院,到阿里的免费HIS系统,医和药似乎已在云端打通。“云”能带来什么变革?“云”对医疗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医疗行业的数据量惊人,其五花八门的程度同样惊人。传统的HIS 系统在越大的医院,个性化的程度越高,互相对话也越难。这种模式已经被证明既不经济,对保证质量也不利。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住院患者对无陪护病房的支持度,为无陪护病房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分析196例C C U住院患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含患者的人口社会学特征、住院天数和频率、对无陪护病房的支持度。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2例患者支持开展无陪护病房(支持率46.9%),104例反对。此调查结果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有无医疗保险以及住院天数等有关。结论: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CCU住院患者对无陪护病房的支持度不高。
作者:黄寅;范勐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血型鉴定是输血前检查必备项目之一,临床工作中必须正定法、反定法结果一致才能发出血型报告,方可进行下一步的交叉配血试验。本文中笔者就一例输血前和输血后发现血型不一致,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徐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通脉宣痹汤治疗痰瘀互阻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痰瘀互阻型胸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常规组在用单纯西医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单纯西医疗法的基础上配合通脉宣痹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脉宣痹汤对痰瘀互阻型胸痹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黄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存在的误区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并居家自行注射胰岛素的患者32例,调查分析存在的误区,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注射胰岛素的误区:注射技术错误、不根据血糖波动调整胰岛素剂量、非一次性使用针头、注射时间不准确、消毒方式错误、注射部位不准确等。结论: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存在的误区较多,应加强患者的教育,减少不恰当的胰岛素注射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徐菊兰;张锡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检测指标变化,探讨对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重症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的临床观察及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廖礼梅;陈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产妇产后恢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初产妇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产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产后的常规护理,同时将社会支持应用于产后护理中。比较两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观察两组产妇失眠症、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比两组产妇对产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为95.6%,对照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为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失眠症、抑郁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9%和4.4%,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7.6%和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护理的满意度为97.1%,对照组产妇对产后护理的满意度为8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支持在产妇的产后恢复中具有十分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改善产妇产后的不良情绪,提高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赵文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外科不同术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肠动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5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外科的手术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的手术修补,对照组23例患者选择胃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效果和胃肠动力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无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率为为17.4%,对照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率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胃肠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腹腔镜的手术修补,治疗效果显著,且对胃肠动力影响较小,值得推荐。
作者:曲砚青;陈学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2006年至2013年昆山市户籍居民肺癌死亡情况,为今后肺癌防治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昆山市死因监测系统2006—2013年肺癌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并比较年龄、性别和年份之间的差异。结果:8年间10571人死于恶性肿瘤,其中肺癌2438人,占23.06%;肺癌粗死亡率为43.43/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71/10万,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肺癌死亡率呈波动上升趋势,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肺癌死亡率上升。结论:肺癌是对辖区健康和生命威胁大的恶性肿瘤,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与早诊措施,降低肺癌死亡率。
作者:董亚男;秦立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为完善我国的执业药师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实施执业药师制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我国的执业药师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法制不够健全,执行力度不够,执业药师的地位不高等问题,应予不断完善,以促进执业药师制度实施的健康发展。
作者:徐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综合护理干预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干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3%,常规护理组总有效率为73.33%,综合护理组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综合护理干预组收缩压与舒张压较常规护理组下降的更加明显,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降低血压,值得推广。
作者:季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剖宫产瘢痕妊娠应用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接受双侧子宫动脉MTX(甲氨嘌呤)灌注化疗与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后采用宫腔镜下清宫,对照组患者结案后肌肉注射MTX,采用B超下清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患者均成功栓塞,术后48h后24例患者通过宫腔镜将妊娠组织顺利清出体外,6例患者在清宫后用电凝止血,手术顺利,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应用宫腔镜联合子宫动脉栓塞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做到了微创安全有效,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梁裕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有备未必无患,无备必有大患。”为了落实习主席和军委首长关于“把安全教育训练纳入军事训练科目,从根本上提高部队安全防事故能力”的重要治军思想。本文就《内务条令》中安全防事故工作的要求,结合部队野外训练中常见的中暑事故可能遇到的问题,着重从事故的概念、成因、预防、处置和救治四个方面,以简洁的语言系统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以增强官兵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救能力。
作者:徐美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柔比星在原发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原发肝癌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灌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经过5次的介入治疗以后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灌注相同功效的药物,同样观察记录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通过灌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后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灌注相同功效针对原发肝癌介入治疗的药物的疗效率。(P<0.05)。观察组通过灌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后出现了不同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通过灌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进行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率均在可接受范围,相对其他药物安全性高,值得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宝龙;边燕;王明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的保健护理措施。方法:对52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心理疏导,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加强基础护理,给予出院健康指导。结果:52例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加强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保健护理,可以显著增强老年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雷燕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外孕与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关系,降低宫外孕发生率。方法:观察86例宫外孕患者及86例正常宫内早孕妇女,行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检测,采用x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6例宫外孕患者宫颈分泌物检测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及两者混合感染率均高于正常宫内早孕组。结论: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导致宫外孕的患病几率增加,因此早期筛查和治疗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有助于降低宫外孕发生率。
作者:郑淑婕;郭华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使用穴位注射及中药热奄包治疗,探讨对患者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腹胀、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将我科7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在术后4小时以vitk3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术后第一日给中药热奄包治疗;对照组38例,按常规术后护理,不给予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不易发生腹胀、恶心呕吐。结论:穴位注射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能有效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减轻术后腹胀、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作者:王玄玫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预处理后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3例黏膜下Ⅰ、Ⅱ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A组(研究组)55例和B组(对照组)48例。A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3个月后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B组直接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比较米非司酮预处理前后A组患者情况及A、B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服用米非司酮预处理3个月后A组患者月经期时间短于服药前,月经量少于服药前,子宫体积和肌瘤体积小于服药前,血红蛋白高于服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输血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愈率高于B组,A组无效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预处理后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较有效、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黎普茜;陈健华;李栩萍;叶艳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