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妇产后恢复护理相关问题的探析

赵文萍

关键词:产后护理, 社会支持,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产妇产后恢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初产妇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产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产后的常规护理,同时将社会支持应用于产后护理中。比较两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观察两组产妇失眠症、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比两组产妇对产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为95.6%,对照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为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失眠症、抑郁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9%和4.4%,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7.6%和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护理的满意度为97.1%,对照组产妇对产后护理的满意度为8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支持在产妇的产后恢复中具有十分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改善产妇产后的不良情绪,提高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产程中的镇痛方法选择

    分娩疼痛是一种生理现象,但由于持续的疼痛刺激使产妇烦躁、焦虑、痛苦、严重影响休息,从而可能对分娩过程及产妇、胎儿造成影响。1992年美国妇产科会分娩镇痛委员会指出“分娩导致许多妇女剧烈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往往被人们视为正常过程而被忽略。因此,产妇剧烈阵痛的经历,理因引起人们对分娩镇痛的重视。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医学人文要求的不断提高,安全有效地减轻甚至消除分娩过程中得疼痛成为围产医学的又一重大课题。

    作者:潘沈萍;陆敏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儿科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合理用药原则探讨

    目的:结合儿科不合理用药现状,探究合理用药原则。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儿科用药情况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在此期间儿科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合理用药应该遵循4个原则来进行。结果:通过分析可见,该期间不合理用药人数为506人,占总数的59.39%。其中给药方式不合理有163人,药剂选择不合理有95例,剂量选择不合理有164人,用药不合理84人。小儿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结论:关于儿童保健的临床服务应该全面被重视起来。医生在对病患使用药物的时候,应该对相关药物的禁忌,剂量,和给药方式进行全面关注,将小儿用药的相关知识在根本上加以掌握。

    作者:谢辉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钟秀街道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免疫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钟秀街道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免疫现况,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调整今后计划免疫工作重点。方法:查看2011年秋季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所有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核实基本资料和疫苗接种信息,找出应补种儿童和应补种疫苗针次,了解儿童建卡建证及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免疫状况。结果:共调查钟秀街道2所小学入学新生328人,查验328人,查验合格181人,合格率55.18%。结论:加强计卫专干的领导;定期开展流动儿童走访核查;落实应种儿童未种原因调查,及时通知相应儿童补种疫苗等工作能提高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免疫状况。

    作者:翟云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B型利钠尿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B N P水平探讨B N 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南安市医院7病区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60例。跟踪患者入院时B N P水平及出院后2个月、4个月、半年、1年、2年BNP水平,比较不同水平的BNP患者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BNP水平高的患者,心血管事件(MACE)及再次住院大于BNP水平低的患者。结论: 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关系密切,为临床诊断心力衰竭及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洪少雄;戴端平;杨泉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应用手术安全核查表对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推行三方参与的手术安全核查表对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实施手册》(2009年版)制定手术安全核查表。对手术相关科室进行全员培训。培训结束后严格按照规程在相关时点进行三方核查。比较推行手术安全核查表前后手术室单病种手术患者在手术间平均停留时间的变化,了解其时间效益。结果:以普外科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调查。发现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病人在手术间停留时间由过往平均174.25分钟下降为157.91分钟,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行手术安全核查表进行三方安全核查,有利于减少患者在手术室的停留时间,能有效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充分体现了集约化管理下团队分工合作对工作效益和效率带来的积极作用。

    作者:江敏仪;甘蔚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原发睾丸淋巴瘤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30例原发睾丸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与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自2003年至2014年间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并有完整临床资料,可进行评估及生存随访的病例30例。收集治疗前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0例原发性睾丸淋巴瘤进行相关抗体的标记。结果:30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4例(80.0%), T细胞淋巴瘤3例(10.0%),Burkitt淋巴瘤1例(3.3%),分型不确切2例(6.6%)。I期和II期的患者25例(83.3%),III期和IV期的患者5例(25.2%)。单因素身存分析显示:血清LDH水平≥240U/L (p=0.000), Ann Arbor临床分期≥III期(p=0.020), IPI指数≥2(p=0.020)及初次治疗未达CR (p=0.000)的患者预后较差。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治疗达C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睾丸淋巴瘤的主要组织病理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手术切除后行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联合放疗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烨;张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55例脑性瘫痪患儿的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分析

    目的:探讨55例脑性瘫痪患儿的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分析,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从2012年01月至2015年01月期间来我院康复医学部进行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中随机抽取5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进行护理,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55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后的护理有效率情况。结果:55例脑性瘫痪患儿中,显效共17例,所占比例为30.91%;有效共31例,所占比例为56.36%,治疗总有效率为87.27%,均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率(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脑性瘫痪患儿采取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综合运动功能,促进患儿病情康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兵团第八师石河子“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初探

    2014年8月18日,八师石河子市结核病定点门诊在第八师152团医院正式开诊,定点门诊的成立标志着八师石河子结核病控制工作开启一个全新的模式,即初步构建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规划管理、医疗机构负责初筛转诊和定点医疗机构负责确诊治疗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全程管理的“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新型服务体系。此举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肺结核病的治疗和管理,积极的推动垦区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把这项国家免费治疗的惠民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陈文平;谢恬;黄爱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8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N-CPAP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接受N-CPAP辅助通气治疗;比较新生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本组患儿中,治疗前和干预后患儿在吸气性三凹征、发绀、呻吟、呼吸衰竭等临床症状方面,差异显著P<0.05;本组患儿中出现并发症者3例,1例转为气管插管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N-CPAP治疗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其预后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延霖;卢兰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

    目的:探究与分析综合护理干预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干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3%,常规护理组总有效率为73.33%,综合护理组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综合护理干预组收缩压与舒张压较常规护理组下降的更加明显,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降低血压,值得推广。

    作者:季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后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实验对象为2014年5月1日到2015年2月1日于我院接收治疗的96例行乳腺手术的患者,将她们随机地分成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试验组经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对照组经其它切口位置行乳腺手术;手术后,对两组行乳腺手术的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统计。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切除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患者的切除总有效率为72.9%,试验组患者的切除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临床上,经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的效果较好,可以较好地治愈乳腺疾病、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治疗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孙选智;胡丹;黎旺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在医院药事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的探讨

    目的:探索医院加强药品管理、处方调剂工作的新方法,减少用药错误。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目前医院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的现状,国家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的进展,零售企业的管理模式,探讨医院在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的方法。结果:医院在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的条件具备,操作可行。结论:在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能有效地避免药品管理的差错,提高处方调配的精准度,减少用药错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药品使用的监管。

    作者:余福安;郭玉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91名女教师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为切实做好妇女保健工作,掌握和了解女教师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情况。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对江宁区部分女教师进行妇女病普查。结果:妇女病检出率为39.18%。结论: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的重要内容,是了解和掌握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早发现各类妇女疾病,对提高妇女保健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沙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和防范措施探讨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和规律,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外科住院且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资料统计、比对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14例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管路脱离4例,静脉炎5例,漏服药物2例,基础护理不当1例,压疮2例,坠床1例。其中,静脉炎发生率高为35.7%,与其它类型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全面加强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工作,积极分析导致不良事件的原因,并制定完善的防范对策,并落实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作者:龙艳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通脉宣痹汤治疗痰瘀互阻型胸痹4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脉宣痹汤治疗痰瘀互阻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痰瘀互阻型胸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常规组在用单纯西医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单纯西医疗法的基础上配合通脉宣痹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脉宣痹汤对痰瘀互阻型胸痹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黄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结合近几年来有关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对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和靶器官损害、动态血压监测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等方面原因研究已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在中医辨证分型和科研设计思路、方式等方面有一些问题。

    作者:宋殿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58例子宫肌瘤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的相关因素对诊断与治疗的选择。方法:对258例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如: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病理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8例患者治疗前均进行B超检查。229例实施不同的手术治疗,29例保守治疗,症状改善出院。结论:定期进行妇科体检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依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患者病情等特点、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术方式。

    作者:吴丽英;宋娟;姚芹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品管圈在手术室一次性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手术室一次性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开展品管圈知识学习,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手术间一次性耗材的管理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了护士的工作能力。结论:品管圈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有重要意义,值得继续推广。

    作者:曹芳;代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探讨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对胃大部切除术后可能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处理方法。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有将末段回肠误认为上段空肠而与胃吻合、发生内疝、十二指残端破裂、胃排空障碍及发生大量出血,必须引起重视。结论:术中观察仔细,术后细心护理,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方向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及对策分析

    目的:探究学龄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现状,为防止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杨浦区托幼机构儿童意外伤害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对受伤类型和发生意外场所进行统计。结果:从意外发生场所来看,列在前两位的分别是户外活动(53.03%)和室内活动(27.27%),从受伤类型上来看,骨折和缝针分别占到了42.42%和37.88%。结论:为了能够让学龄前儿童得到更好的成长,我们应该在强化相关安全训练,开展教育干预工作、强化急救水平,强化环境安全管理工作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徐敬;童琦;陆敏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