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和防范措施探讨

龙艳玲

关键词:神经外科, 防范对策, 护理不良事件, 静脉炎
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和规律,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外科住院且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资料统计、比对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14例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管路脱离4例,静脉炎5例,漏服药物2例,基础护理不当1例,压疮2例,坠床1例。其中,静脉炎发生率高为35.7%,与其它类型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全面加强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工作,积极分析导致不良事件的原因,并制定完善的防范对策,并落实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收集2013年2月到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给予患者中西结合治疗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比患者中西医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以及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患者心电图恢复有效率为81.25%。中西医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治疗前,发作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确保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促进心电图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剑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品管圈在手术室一次性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手术室一次性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开展品管圈知识学习,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手术间一次性耗材的管理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了护士的工作能力。结论:品管圈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有重要意义,值得继续推广。

    作者:曹芳;代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在原发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柔比星在原发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原发肝癌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灌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经过5次的介入治疗以后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灌注相同功效的药物,同样观察记录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通过灌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后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灌注相同功效针对原发肝癌介入治疗的药物的疗效率。(P<0.05)。观察组通过灌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后出现了不同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通过灌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进行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率均在可接受范围,相对其他药物安全性高,值得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宝龙;边燕;王明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甲状腺激素治疗妊娠期亚临床甲减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治疗妊娠期亚临床甲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规律性甲状腺加速替代治疗,对照组未引起孕妇重视而拒绝使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情况,如出生体重、出生孕周及出生Apgar评分情况,并统计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出生孕周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出生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先兆子痫、胎盘早剥、低体重儿及智力障碍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需要早期补充甲状腺激素,以更好的提高新生儿优生优育率,减少妊娠期并发症。

    作者:钱芬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ADL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实验组上午常规康复训练,每次30m i n,下午核心稳定性训练,每次30m i n,一周5天,共训练8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30min,2次/天,一周5天,共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Berg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平衡及ADL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秋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以急腹症为表现的Crohn病

    目的:探讨以急腹症表现为主的Crohn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4年1月我院外科治疗的17例以急腹症为表现的Croh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表现为不同类型的急腹症。结果:3例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2例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4例诊断为空腔脏器穿孔;3例诊断为肠梗阻;3例诊断为腹膜炎原因待查;1例诊断为下消化道大出血;1例诊断为幽门梗阻。均急诊行剖腹探查,其中9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3例行回盲部切除术,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行回结肠短路术,2例行小肠切除造瘘术,1例行胃空肠吻合术。术后经病理确诊为Crohn病。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死亡1例。随访1-10年,5例明确复发,1例伴乳腺癌化疗生存,其它9例无异常。结论:Crohn病临床表现多样,术前确诊比较困难,术式的选择和规范化手术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佩荣;李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013年苏州市中小学生恒牙龋患病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苏州市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状况,为防龋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2013年苏州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对中小学生恒牙龋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苏州市中小学生龋患率、恒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女生高于男生。恒牙龋失补的构成比中恒龋补仅占总人数的13.8%。结论:应加强学生预防龋齿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顾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6月—2014年7月来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后入I C U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I C U谵妄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0.34±1.23)d,低于对照组的(14.56±3.26)d,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的(20.59%),P<0.05。结论: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ICU谵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琳;陈瑞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左归丸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24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左归丸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Z H—21型骨质疏松治疗系统,下同)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原发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05月至2015年2月我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48例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原发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注射用骨肽静滴、钙剂及维生素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归丸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2疗程(30天为一疗程)后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70.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归丸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原发性)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胜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宫外孕患者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外孕与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关系,降低宫外孕发生率。方法:观察86例宫外孕患者及86例正常宫内早孕妇女,行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检测,采用x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6例宫外孕患者宫颈分泌物检测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及两者混合感染率均高于正常宫内早孕组。结论: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导致宫外孕的患病几率增加,因此早期筛查和治疗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有助于降低宫外孕发生率。

    作者:郑淑婕;郭华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健康宣教对儿童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于降低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118例患儿留置针并发症情况。结果:健康宣教能显著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健康宣教是临床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的重要一环,应当常态化与制度化。

    作者:宋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局部旋转皮瓣治疗胫骨内固定钢板外露

    目的:探讨局部旋转皮瓣治疗胫骨内固定钢板外露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我科自2005年7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局部旋转皮瓣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不同程度的胫骨内固定钢板外露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骨折均良好愈合,创口均一期愈合,可恢复体力劳动。

    作者:吕军;李永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高脂血症性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47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高脂血症性中、重度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47例高脂血症性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2例。在急性胰腺炎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症状体征缓解率、血淀粉酶转阴率等疗效指标。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HL-MSAP患者白细胞、脂肪酶、甘油三酯、D-二聚体等实验室指标以及症状/体征缓解率、血淀粉酶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亦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H L-S A P,临床疗效虽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高脂血症性中、重度急性胰腺炎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

    作者:吴莉莉;覃刚;朱季香;彭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士岗位管理下科室绩效分配管理应用

    介绍科室护士绩效二次分配的具体方法。通过按岗定酬、按工作量定酬的原则,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张莉;肖黎;贾丽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不同术式与胃肠动力的关系

    目的:探究外科不同术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肠动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5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外科的手术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的手术修补,对照组23例患者选择胃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效果和胃肠动力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无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率为为17.4%,对照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率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胃肠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腹腔镜的手术修补,治疗效果显著,且对胃肠动力影响较小,值得推荐。

    作者:曲砚青;陈学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儿嵌顿疝手术治疗后的整体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小儿嵌顿疝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嵌顿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儿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2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嵌顿疝手术的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儿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爱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压疮联合蚕食清创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压疮联合清创法的效果。方法:按入选标准选择入住我院神经内科54例74处Ⅱ-Ⅳ期压疮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3组各18例,即自溶清创组(24处)、单纯锐器清创组(24处)和联合蚕食清创组(26处),入院后按操作流程进行压疮评估和清创,清创后均给予美清佳涂抹、保湿敷料等覆盖至愈合。记录3组的压疮愈合计分、黑黄红期演进需要的清创时间,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的结果。结果:自溶清创、单纯锐器清创和联合蚕食法清创3种清创方法的清创期时间分别为(34.29±17.99)d、(20.99±10.31)d和(17.81±8.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清创法的清创期时间短于其他2种方法的清创期时间。结论:联合清创法采用清创胶将坏死组织软化水解后分次剪除,安全有效,缩短清创期,是Ⅱ-Ⅳ期压疮患者理想的清创方法。

    作者:赵玉兰;王秀华;冯金凤;郝云;张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护理对策研

    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救护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体温、发病次数等。结果:在本次研究中,86例患者痊愈人数为79例,复发的患儿7例,痊愈率为91.9%,复发率为8.1%。结论:在临床护理中药明确影响小儿惊厥高热的危险性因素,将不良影响降到低,并结合实际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减少患儿痛苦的目的。

    作者:刘文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方法:从我院就诊的需行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延长引流时间、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手术3d后给予拔除引流管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68例患者均成功治愈后出院,但观察组患者所用住院时间为(13.26±1.8)d,低于对照组的(21.1±1.6)d,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给予延长引流时间,间断夹闭引流管处理,可行,效果显著。

    作者:查振堂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产妇产后恢复护理相关问题的探析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产妇产后恢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初产妇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产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产后的常规护理,同时将社会支持应用于产后护理中。比较两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观察两组产妇失眠症、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比两组产妇对产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为95.6%,对照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为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失眠症、抑郁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9%和4.4%,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7.6%和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护理的满意度为97.1%,对照组产妇对产后护理的满意度为8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支持在产妇的产后恢复中具有十分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改善产妇产后的不良情绪,提高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赵文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