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张剑萍

关键词:中西结合, 冠心病,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收集2013年2月到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给予患者中西结合治疗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比患者中西医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以及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患者心电图恢复有效率为81.25%。中西医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治疗前,发作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确保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促进心电图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4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于我科收治确诊为子宫肌瘤的42例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行单纯米非司酮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先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及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连续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比单纯西药米司非酮的临床疗效明显,可以有效减少子宫肌瘤的体积,可以考虑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运用于临床。

    作者:薛美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抚顺市主要中药饮片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抚顺某4家医院2013年的中药饮片处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方法:抽取4家医院中药饮片处方2265张,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结果:4家中药饮片主要在存在炮制过度或不当、药品变质、批次不、包装不全、规格不统一、无证可循等问题。抽样范围内有毒品种共6种,白矾、酸枣仁、菟丝子、僵蚕、滑石粉、蒲黄,其中除了僵蚕外,其他5种均超量使用,占总抽样处方的30.1%。结论:加强对中药饮片处方的监督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适用于中药饮片处方的管理办法,不断促进中药饮片处方的规范和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

    作者:王裴勇;谢明;于远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士岗位管理下科室绩效分配管理应用

    介绍科室护士绩效二次分配的具体方法。通过按岗定酬、按工作量定酬的原则,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张莉;肖黎;贾丽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在医院药事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的探讨

    目的:探索医院加强药品管理、处方调剂工作的新方法,减少用药错误。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目前医院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的现状,国家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的进展,零售企业的管理模式,探讨医院在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的方法。结果:医院在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的条件具备,操作可行。结论:在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能有效地避免药品管理的差错,提高处方调配的精准度,减少用药错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药品使用的监管。

    作者:余福安;郭玉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护理对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认识水平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对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认识水平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健康教育,6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以及糖化红蛋白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在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的同时,也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作者:吕巧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中的护理效果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实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李晖;王映映;胡倩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硫酸铜新标准执行前后血液质量变化分析

    目的:献血前血红蛋白筛查使用硫酸铜法新标准后悬浮红细胞质量分析。方法:统计新标准执行前后各一年悬浮红细胞常规抽检数据,比对结果并分析。结果:硫酸铜新标准执行后悬浮红细胞血比积合格率提高。结论:新标准实行后血液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保障了用血者的权益。

    作者:赵敬红;冯兰洁;王登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及学生科研兴趣的培养

    免疫学是一门生命科学及医学交叉渗透的学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通过结合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在免疫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免疫学中实验教学环节提出了几点建议,从而能更好的发挥实验教学的双重作用。

    作者:齐兴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55例脑性瘫痪患儿的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分析

    目的:探讨55例脑性瘫痪患儿的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分析,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从2012年01月至2015年01月期间来我院康复医学部进行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中随机抽取5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进行护理,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55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后的护理有效率情况。结果:55例脑性瘫痪患儿中,显效共17例,所占比例为30.91%;有效共31例,所占比例为56.36%,治疗总有效率为87.27%,均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率(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脑性瘫痪患儿采取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综合运动功能,促进患儿病情康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脊柱术后新斯的明对治疗老年患者卧床期腹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新斯的明治疗脊柱术后老年患者卧床期出现腹胀及其它三种临床常用治疗腹胀方法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我科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60例老年患者,术后分别进行新斯的明、应用增加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2%肥皂水灌肠、开塞露塞肛加肛管排气四种方法治疗脊柱术后老年患者卧床期腹胀。结果:经治疗2h后观察疗效。新斯的明治疗组很快排气、排便,且能正常进食后无腹胀感,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新斯的明治疗脊柱术后老年患者卧床期出现的腹胀,见效快,操作简单、安全,减轻了患者因反复腹胀引起的痛苦。

    作者:李青梅;郑光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临床应用及价值

    目的:通过分析与研究生化检验方式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资料,以此来探究生化检验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2012年02月02日—2014年02月02日入住我院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对照组的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的检验方法进行诊断,分析组采用生化检验方法进行诊断,将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然后分析两组检验结果的质量。结果:经过试验统计分析,我们了解到分析组采用生化检验方式的检验质量和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检验方式的结果,对照组与分析组之间的统计数据与结果存在着统计学差异,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对照组与分析组的数据结果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生化检验这种检验方式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好,并且成效快、应用价值极高,因此生化检验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于糖尿病诊断检查过程中。

    作者:吴玉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OLYMPUS AU2700生化分析仪酶法肌酐检测性能验证

    目的:对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测定肌酐进行多要素方法学性能验证。方法:针对正确度、精密度、线性、临床可报告范围四个主要性能指标进行验证。正确度验证:通过测定卫生部临检中心2014年度小分子代谢物正确度验证质评物,评估偏倚;精密度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EP15-A[1]文件,评估批内不精密度、日间精密度;临床可报告范围参照行业标准WS/T 408-2012[2]验证线性范围,稀释度验证按一定稀释比例进行验证。结果:批内精密度低值样本CV 0.6%、高值样本CV 0.6%;天间精密度低值样本CV 1.8%、高值样本 CV 1.4%。卫生部临检中心2014年度小分子代谢物正确度验证物检测偏倚分别为:低值样本-2.56%、高值样本-2.14%。精密度、正确度指标符合行业标准要求。肌酐线性检验结论为符合一阶线性方程(统计学标准线性),检测高限为8819.3 umol/l,临床可报告范围高浓度为88193 umol/l。结论:AU2700肌酐检测几项主要性能指标符合国家行业要求,可用于临床检测。

    作者:石亚玲;姚细安;黄继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次数及营养状况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次数及其营养状态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方法进行治疗,每周进行3次,研究组使用每周2次的血液透析方法进行治疗,同时联合使用肾康注射液用药治疗,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生活质量以及营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肌酐和尿氮素指标明显低于参照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能够有效减少其血液透析的次数,保证其营养均衡,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新生儿先天性成骨不全1例

    先天性成骨不全是一种罕见的胎儿期以骨骼发育障碍为主要特征的遗传异质性结缔组织病。现将我科发现的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何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西药联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盆腔炎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西药左氧氟沙星结合盆腔炎治疗仪的疗法在盆腔炎治疗中所起到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受我院治疗的盆腔炎患者中随机选择92例,46例作为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46例作为实验组在与前者相同西药使用方案的基础上加以盆腔炎治疗仪进行联合治疗。记录并比较术术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在30天的治疗后,实验组有95.7%的患者治疗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73.9%的治疗有效率;前者患者对治疗过程的93.5%的满意度也较后者的73.9%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盆腔炎患者的治疗中,将西药和盆腔炎治疗仪联合应用在盆腔炎治疗效果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徐平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眼部并发症及其预后结果

    目的:探讨分析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眼部并发症及其预后结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5例鼻内镜鼻窦手术引起眼部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5例眼部并发症患者中,10例纸样板损伤、7例视神经损伤、4例眼外肌损伤、1例眼底动脉栓塞、1例泪道损伤、1例框内感染、1例框内出血。探讨鼻内镜鼻窦炎手术引起眼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结果:经过治疗之后,纸样板损伤、泪道损伤、框内感染患者痊愈;1例视神经损伤患者视力恢复正常,其余6例无变化;眼外肌损伤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眼底动脉栓塞、框内出血患者症状无改善。结论:鼻内镜鼻窦炎手术导致的眼部并发症原因复杂,需要做好术前准备,了解手术操作,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及时发现眼部并发症,也是降低患者风险的重要手段。因为鼻内镜鼻窦炎手术引起的失明难以治疗,预后效果较差。

    作者:吴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儿嵌顿疝手术治疗后的整体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小儿嵌顿疝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嵌顿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儿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2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嵌顿疝手术的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儿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爱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进行核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3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核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保证图像的清晰度。

    作者:胡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影响。方法:将9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给予个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过程中,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倪雪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在2013月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160例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多发人群为儿童和老年人,联合用药、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复方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很多,且不良反应发生具有多样性、和普遍性等,要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用药途径、方式和药物选择上的重视。

    作者:庞永;张莉丽;陈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