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晗
目的:探索医院加强药品管理、处方调剂工作的新方法,减少用药错误。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目前医院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的现状,国家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的进展,零售企业的管理模式,探讨医院在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的方法。结果:医院在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的条件具备,操作可行。结论:在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能有效地避免药品管理的差错,提高处方调配的精准度,减少用药错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药品使用的监管。
作者:余福安;郭玉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乌甲素透皮微乳制剂的制备。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确定高乌甲素透皮微乳制剂处方的制备处方,选择适宜比例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水相,筛选优化透皮制剂。结果:根据微乳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经筛选出佳经皮微乳制剂的处方为:油相占35%,油酸-Miglyol 812(1:1,w/w);表面活性剂占45%,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助表面活性剂占20%,二乙二醇单乙醚(Transcutol P)。选择油酸-Miglyol 812混合油相,固定Cremopher EL 与Transcutol P 的质量比Km为2.5,水相为50%是微乳透皮性能好。结论:优化的高乌甲素透皮微乳制剂处方能够达到了预期的要求,透皮性能良好。
作者:朱静娟;陆晔辉;刘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止嗽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顽固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止嗽散加味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顽固性咳嗽患者,采用止嗽散加味治疗,能明显改善咳嗽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西药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爱丽;王风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影响。方法:将9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给予个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过程中,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倪雪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钟秀街道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免疫现况,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调整今后计划免疫工作重点。方法:查看2011年秋季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所有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核实基本资料和疫苗接种信息,找出应补种儿童和应补种疫苗针次,了解儿童建卡建证及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免疫状况。结果:共调查钟秀街道2所小学入学新生328人,查验328人,查验合格181人,合格率55.18%。结论:加强计卫专干的领导;定期开展流动儿童走访核查;落实应种儿童未种原因调查,及时通知相应儿童补种疫苗等工作能提高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免疫状况。
作者:翟云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院毕业生的后课程,也是正式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堂课程,并且是为重要的课程,直接关系到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对于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毕业生而言,更应重视临床实习,以系统全面的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和理念。当前,我国中西结合专业毕业生的临床实习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本文从临床实习教育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当前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效果和质量。
作者:庞绍春;吴国忠;潘天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应用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谱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35例,97.22%)高于对照组(29例,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 K和CK-MB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有效降低血清心肌酶谱指标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宏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降低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传染性的干预护理措施,为今后更好的服务临床积累经验。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3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耐药性肺结核患者96例(多为初始耐药),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回访调查患者的传染率。结果:本研究收治的96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经有效的干预护理,患者间没有出现交叉感染病例,且绝大部分患者改掉了随地吐痰的习惯,有效避免家庭式结核传染发生,取得良好的干预护理效果。结论:针对性的干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肺结核传播,有效地降低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传染,具有广泛临床实践意义。
作者:阿曼古·阿不来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5943例体检人群血压、血糖、血脂结果,为慢性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苏州娄葑医院体检中心5943名常住居民的血压、空腹血糖、血脂项目的检查结果,并按年龄、性别的不同对各指标异常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943名体检者中慢性病检出率分别是:高血压42.86%、高胆固醇血症11.53%、高甘油三酯血症17.70%、糖尿病7.37%。高血压检出率随年龄的升高而增加,男女间检出率存在差异;高胆固醇血症在在60~69岁年龄段检出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在50~59岁年龄段检出率高,同年龄段男女检出率有差异(除60~69岁段);糖尿病在70~79岁年龄段检出率高,男女间检出率无差异。结论:慢性病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生活中应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并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作者:沈锷;张绍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高龄初产妇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识别高龄初产妇的风险因素,提出风险管理措施。结果:护理缺陷明显减少,不良事件显著降低。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高龄初产妇的医患纠纷、医疗投诉、护理差错、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产妇满意度明显上升。
作者:张泽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LED红蓝光治疗痤疮的疗效,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5月后我院收治的痤疮患者12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L E D红蓝光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9例,;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23例,无效17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71.67%,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周、2周、4周后,患者各种类型皮损情况(粉刺、脓包、丘疹、结节、囊肿)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痤疮患者进行L E D红蓝光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皮损情况,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加强产科急救管理对产后出血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观察组)以来通过建立产科急救网络、规范呼救与转诊程序、加强产科服务质量的提高等一系列产科急救管理工作对比2001-2007年(对照组)产后出血、严重产后出血、孕产妇死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严重产后出血、孕产妇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做好产后出血的急救组织管理工作,可使孕产妇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得到有效控制,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
作者:顾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益赛普(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在银屑病关节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7例确诊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给予益赛普50m g/次,1次/周,联合使用甲氨蝶呤(M T X)10-15m g/周,记录患者4周、12周、16周、24周的炎性指标,疼痛指数。结果:7例患者病情明显缓解,皮疹减少,关节肿痛消失。结论:生物制剂特异性地针对发病环节,在临床试验和实际应用中显示良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成为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首要选择。
作者:张虹;范宏涛;马莎;俞娟;梅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柔比星在原发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原发肝癌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灌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经过5次的介入治疗以后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灌注相同功效的药物,同样观察记录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通过灌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后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灌注相同功效针对原发肝癌介入治疗的药物的疗效率。(P<0.05)。观察组通过灌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后出现了不同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通过灌注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进行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率均在可接受范围,相对其他药物安全性高,值得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宝龙;边燕;王明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青岛农业大学李峰教授及其专家团队关于单细胞水平端粒酶活性均相电化学检测新方法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权威杂志《分析化学》上,此成果有望在癌症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快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因为卫生监督档案管理不仅是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依据,也是使卫生监督档案管理想目标和规范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本文主要对提高卫生监督部门档案管理水平进行了分析探讨。
作者:原旭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综合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临床恢复的重要性。方法:抽取2012.1-2015.1我院3年来治疗的70例病人应用随机数字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结果:实验组恢复期平均值为121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5%(535),对照组恢复期平均值为165天,并发症发生率为44%(1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恢复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毛木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对医院药剂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份~2014年4月份我院药剂科200种药品,设为观察组,采取分类管理制度,另选取2012年2月份~2013年3月份药剂科200种药品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法。分析比较两组药品医院合理利用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药品合理用药率均普遍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品不良反应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0%<22.5%),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药品的分类管理制度可有效提高用药合理率,降低不良反应占比,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张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与冰冻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的输注效果。方法:观察临床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和冰冻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各30例患者的输注效果,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与冰冻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在止血有效率和出凝血指标(BT、PT、APTT和T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的血小板增高数不如新鲜血小板。结论:冰冻机采血小板可以用于临床上各种创伤性出血病人的急救。
作者:贾春媛;庞桂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免疫学是一门生命科学及医学交叉渗透的学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通过结合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在免疫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免疫学中实验教学环节提出了几点建议,从而能更好的发挥实验教学的双重作用。
作者:齐兴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