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冰冻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与新鲜机采血小板的临床输注效果比较

贾春媛;庞桂芝

关键词:冰冻机采血小板, 冷沉淀, 新鲜机采血小板, 输血, 效果
摘要:目的:比较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与冰冻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的输注效果。方法:观察临床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和冰冻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各30例患者的输注效果,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与冰冻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在止血有效率和出凝血指标(BT、PT、APTT和T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的血小板增高数不如新鲜血小板。结论:冰冻机采血小板可以用于临床上各种创伤性出血病人的急救。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在医院药事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的探讨

    目的:探索医院加强药品管理、处方调剂工作的新方法,减少用药错误。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目前医院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的现状,国家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的进展,零售企业的管理模式,探讨医院在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的方法。结果:医院在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的条件具备,操作可行。结论:在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能有效地避免药品管理的差错,提高处方调配的精准度,减少用药错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药品使用的监管。

    作者:余福安;郭玉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500例献血者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的分析

    目的:对500例献血者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给予探讨。方法:随机对本站献血屋2014年10月至12月500例献血者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给予分析。结果:自愿无偿献血者为425例,家庭互助献血或替代献血者为75例,其中首次献血者125例,再次或多次献血者375例,且首次献血人群的合格率30%(114/380)为明显低于再次献血人群的60%(72/12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前淘汰率为16%(80/500)。结论:在献血前,对所有献血者给予健康检查,可以及时了解献血者的健康状态,发现相关疾病及潜在危险,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选择健康安全的献血者献血,确保血液质量和受血者的安全,有助于提高血液质量。

    作者:杨胜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本文介绍了YZB型小儿静脉留置针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一些技巧,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为抢救危重患儿,重复用药和供给营养提供了方便,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和防范措施探讨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和规律,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外科住院且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资料统计、比对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14例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管路脱离4例,静脉炎5例,漏服药物2例,基础护理不当1例,压疮2例,坠床1例。其中,静脉炎发生率高为35.7%,与其它类型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全面加强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工作,积极分析导致不良事件的原因,并制定完善的防范对策,并落实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作者:龙艳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辉瑞肺炎疫苗临床试验大获成功

    辉瑞公司公布了其肺炎疫苗Prevenar13临床试验CAPiTA结果,数据已经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海拔高度对急进高原者眼底视网膜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海拔高度下急进高原者眼底视网膜健康变化。方法:观察记录内陆地区无高原居住经历的5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在内陆平原60m海拔高度、西藏拉萨3500m海拔高度、羊八井4570m海拔高度眼底变化,分析急进高原对视网膜水肿、出血及血管形态影响。结果:内陆平原60m海拔时,均无眼底视网膜异常;海拔3500m时,全组9.0%视网膜静脉轻度充盈(A:V=1:2),未见视网膜出血及血管形态异常;海拔4570m时,19.0%静脉充盈扩张(A:V=1:3),2.0%眼底视网膜浅层出血,2.0%视网膜血管腊肠状改变,全组未见黄斑区出血及视力变化。结论:急进高原有可能诱发视网膜水肿、出血及血管形态异常,且海拔越高、影响越明显。

    作者:独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儿支原体感染与心肌炎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感染与心肌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60例,全部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检查,对心脏有异常表现的患儿进行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肌钙蛋白和血清心肌酶谱检查;对心肌炎的发生情况、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在全部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根据相关标准诊断出合并心肌炎患儿13例(21.7%),心肌炎临床表现各异,程度不一,主要以心律失常为主。结论:在对小儿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时,要重视心肌损伤,如果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症状较重,长时间发热,那么发生心肌损伤的几率就较高,应该给予患儿常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从而来对心肌炎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阿依努尔·艾则木;阿先·阿布来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1~12月收到的科室报告中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事件中,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率高,为41%;其次为查对错误和院内压疮。不良事件均对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结论:在管理层面应制定切合临床实际的制度,完善相关的流程,并做好督察工作;从组织系统上改善护士配置,弹性排班;同时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小燕;杨云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II型糖尿病及口服降糖药物综述

    Ⅱ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环境或者遗传引起的内源性疾病,因其高昂的治疗费用及难于根治而成为摆在全世界卫生组织和各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Ⅱ型糖尿病的治疗已经乏力几十年了,至今还没有一个安全的单独治疗药物的出现。现有的口服降血糖药物大致可以分为磺酰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葡萄糖苷酶、氯茴苯酸类药物,DPP-4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但这些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值得关注。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分析了这六种药物的优缺点,讨论几种治疗Ⅱ型糖尿病新型药物的趋势。

    作者:孙广田;李娟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骨折病人的护理重点分析

    目的:综合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临床恢复的重要性。方法:抽取2012.1-2015.1我院3年来治疗的70例病人应用随机数字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结果:实验组恢复期平均值为121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5%(535),对照组恢复期平均值为165天,并发症发生率为44%(1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恢复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毛木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探讨档案管理对促进卫生监督的重要意义

    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快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因为卫生监督档案管理不仅是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依据,也是使卫生监督档案管理想目标和规范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本文主要对提高卫生监督部门档案管理水平进行了分析探讨。

    作者:原旭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浅谈机能实验学的教学体会

    针对机能实验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提出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各项能力以及如何对待实验动物三个方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应对高等医学实验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董娟;张根葆;陆晓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士岗位管理下科室绩效分配管理应用

    介绍科室护士绩效二次分配的具体方法。通过按岗定酬、按工作量定酬的原则,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张莉;肖黎;贾丽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我院2014年5~12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评价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消耗数据,同时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2014年5~12月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5~12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为118万元,占抗菌药物的11.68%(较2013年同期下降51.33%)。136份病历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共使用6种,160次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为93.13%,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为63.02%,其中有78人次根据药敏结果申请用药,占52.35%,其余为经验性用药。160人次中,单独用药的有77人次,两联用药的有69人次,三联用药的有22人次,四联用药的有1人次。结论:医院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实行会诊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得到较好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部分患者存在“大包围”用药情况,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仍需加强管理。

    作者:陈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视力障碍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视力障碍患者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入院19例老年视力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19例患者通过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疼痛减轻,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中的常见问题

    目的:基层医院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4年期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28份报告表的填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其表15大项中有6大项出现漏填、填写不完整、错填现象。结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的填写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加强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

    作者:许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出血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的干预价值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出血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住院治疗患者164例,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0.33±6.54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7.63±4.85d;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85%;对照组出院后康复率为20.73%,明显低于研究组的43.90%;研究组患者出院时Barthel平均得分为75.69±8.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54±7.8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提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辉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硫酸铜新标准执行前后血液质量变化分析

    目的:献血前血红蛋白筛查使用硫酸铜法新标准后悬浮红细胞质量分析。方法:统计新标准执行前后各一年悬浮红细胞常规抽检数据,比对结果并分析。结果:硫酸铜新标准执行后悬浮红细胞血比积合格率提高。结论:新标准实行后血液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保障了用血者的权益。

    作者:赵敬红;冯兰洁;王登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龄初产妇的护理风险管理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高龄初产妇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识别高龄初产妇的风险因素,提出风险管理措施。结果:护理缺陷明显减少,不良事件显著降低。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高龄初产妇的医患纠纷、医疗投诉、护理差错、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产妇满意度明显上升。

    作者:张泽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老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老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临床特点观察,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等针对措施。结果:患者经临床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重视对老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相应保健适应指导和对症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防止病变进展,促进病情好转,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陈丽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