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对医院药剂科的影响

张莉

关键词: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医院, 药剂科, 合理用药率, 不良反应, 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对医院药剂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份~2014年4月份我院药剂科200种药品,设为观察组,采取分类管理制度,另选取2012年2月份~2013年3月份药剂科200种药品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法。分析比较两组药品医院合理利用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药品合理用药率均普遍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品不良反应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0%<22.5%),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药品的分类管理制度可有效提高用药合理率,降低不良反应占比,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的护理分析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的护理效果。方法:对医院收治的3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持续有创颅内压检测,并依据颅压变化情况,对患者实施护理措施。结果:ICP水平正常1例,轻微增加1例,预后情况良好;ICP中度增加患者中预后良好23例,不良3例,死亡1例;I C P水平高于5.33k P a患者中,预后不良3例,死亡1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持续颅内压动态监测,可及时准确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颅脑损伤的预后效果。

    作者:张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患者疼痛的舒适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疼痛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自2012年~2014年期间接收的老年患者66例,将其分成常规组和舒适组,每组各33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舒适组按照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结果:舒适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比常规组效果更佳,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措施对于缓解老年患者疼痛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沈文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原发睾丸淋巴瘤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30例原发睾丸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与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自2003年至2014年间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并有完整临床资料,可进行评估及生存随访的病例30例。收集治疗前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0例原发性睾丸淋巴瘤进行相关抗体的标记。结果:30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4例(80.0%), T细胞淋巴瘤3例(10.0%),Burkitt淋巴瘤1例(3.3%),分型不确切2例(6.6%)。I期和II期的患者25例(83.3%),III期和IV期的患者5例(25.2%)。单因素身存分析显示:血清LDH水平≥240U/L (p=0.000), Ann Arbor临床分期≥III期(p=0.020), IPI指数≥2(p=0.020)及初次治疗未达CR (p=0.000)的患者预后较差。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治疗达C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睾丸淋巴瘤的主要组织病理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手术切除后行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联合放疗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烨;张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血压社区干预三年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高血压社区干预三年效果。方法:针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高危因素干预、提高社区高血压病人的服药率、改变不良生活行为等方式,分析2012年-2014年数据,评价高血压治疗率及控制率。结果:通过三年的社区干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及控制率明显提高。结论:高血压社区干预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及控制率。

    作者:许好良;高跃中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浅谈机能实验学的教学体会

    针对机能实验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提出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各项能力以及如何对待实验动物三个方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应对高等医学实验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董娟;张根葆;陆晓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全结肠切除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临床治疗对比

    目的:随着结直肠腔镜外科的快速发展,腹腔镜辅助全结肠切除术已应用于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文中对比腹腔镜辅助与开腹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行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为开腹手术组(7例)和腹腔镜手术组(5例),观察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以及短期随访结果。结果:1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324.33(190-510)min ,显著长于开腹组(P=0.035);平均术中出血量175.73(100-300)ml,肛门排气时间为术后1.33 d,住院时间19.12d,略短于开腹组,尚未达统计学差异;平均手术切口长度腹腔镜组为4.33cm,显著短于开腹组22.23 cm(P<0.01)}。结论:腹腔镜辅助全结肠切除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良好。

    作者:冯杰鑫;王希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评价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血压和心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皮和拔管时,实验组的心率和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维持麻醉所要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产生烦躁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广泛使用。

    作者:王春波;韩友领;尹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收集2013年2月到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给予患者中西结合治疗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比患者中西医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以及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患者心电图恢复有效率为81.25%。中西医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治疗前,发作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确保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促进心电图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剑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影响。方法:将9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给予个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过程中,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倪雪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理管理中护理干预在急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中护理干预在急诊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72%非常满意,24%一般满意,总满意度为96%,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0%)(P<0.05)。结论:护理管理中护理干预的实施对急诊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理想,能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和总结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方法,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方法:对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适时终止妊娠,加强产程的观察与护理,可以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促进早日康复。结论: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配合综合治疗、适时终止妊娠,护理重点是病情动态观察,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从而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梁文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表现。结果: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72例,检出率94.7%。结论:急性阑尾炎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其作为目前一种安全、无创、方便的检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诊断急性阑尾炎,可以作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代克龙;郝子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及对策分析

    目的:探究学龄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现状,为防止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杨浦区托幼机构儿童意外伤害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对受伤类型和发生意外场所进行统计。结果:从意外发生场所来看,列在前两位的分别是户外活动(53.03%)和室内活动(27.27%),从受伤类型上来看,骨折和缝针分别占到了42.42%和37.88%。结论:为了能够让学龄前儿童得到更好的成长,我们应该在强化相关安全训练,开展教育干预工作、强化急救水平,强化环境安全管理工作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徐敬;童琦;陆敏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辉瑞肺炎疫苗临床试验大获成功

    辉瑞公司公布了其肺炎疫苗Prevenar13临床试验CAPiTA结果,数据已经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视力障碍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视力障碍患者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入院19例老年视力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19例患者通过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疼痛减轻,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培养NICU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探讨

    目的:探讨NICU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采用加强入科宣教、参加医师查房、新形式护理查房、角色扮演中施行操作演练、实习日记交流等策略,对NICU护生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在培训前后进行测评,以观察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NICU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该培训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梁湘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在医院药事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的探讨

    目的:探索医院加强药品管理、处方调剂工作的新方法,减少用药错误。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目前医院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的现状,国家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的进展,零售企业的管理模式,探讨医院在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的方法。结果:医院在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的条件具备,操作可行。结论:在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能有效地避免药品管理的差错,提高处方调配的精准度,减少用药错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药品使用的监管。

    作者:余福安;郭玉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及影响因素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并根据术后第3天肠内营养供给能量是否达到目标需要热卡[25kal/(kg.d)]的60%,将患者分成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比较两组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初始处方热卡、喂养不耐受和营养中断发生率。结果: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为42.9%,达标组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处方热卡量高于未达标组,喂养不耐受、营养中断的发生人数低于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低,提高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初始处方热卡量,降低喂养不耐受、营养中断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

    作者:郭敏;卢惠民;冯锦珊;陈雪梅;刘保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2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睡眠评分,临床疗效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针对性护理后抑郁、睡眠明显改善(P<0.05),临床疗效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能够提高疗程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红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海拔高度对急进高原者眼底视网膜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海拔高度下急进高原者眼底视网膜健康变化。方法:观察记录内陆地区无高原居住经历的5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在内陆平原60m海拔高度、西藏拉萨3500m海拔高度、羊八井4570m海拔高度眼底变化,分析急进高原对视网膜水肿、出血及血管形态影响。结果:内陆平原60m海拔时,均无眼底视网膜异常;海拔3500m时,全组9.0%视网膜静脉轻度充盈(A:V=1:2),未见视网膜出血及血管形态异常;海拔4570m时,19.0%静脉充盈扩张(A:V=1:3),2.0%眼底视网膜浅层出血,2.0%视网膜血管腊肠状改变,全组未见黄斑区出血及视力变化。结论:急进高原有可能诱发视网膜水肿、出血及血管形态异常,且海拔越高、影响越明显。

    作者:独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