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全结肠切除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临床治疗对比

冯杰鑫;王希平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全结肠切除术,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摘要:目的:随着结直肠腔镜外科的快速发展,腹腔镜辅助全结肠切除术已应用于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文中对比腹腔镜辅助与开腹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行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为开腹手术组(7例)和腹腔镜手术组(5例),观察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以及短期随访结果。结果:1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324.33(190-510)min ,显著长于开腹组(P=0.035);平均术中出血量175.73(100-300)ml,肛门排气时间为术后1.33 d,住院时间19.12d,略短于开腹组,尚未达统计学差异;平均手术切口长度腹腔镜组为4.33cm,显著短于开腹组22.23 cm(P<0.01)}。结论:腹腔镜辅助全结肠切除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良好。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输血后血型混合外观原因分析

    血型鉴定是输血前检查必备项目之一,临床工作中必须正定法、反定法结果一致才能发出血型报告,方可进行下一步的交叉配血试验。本文中笔者就一例输血前和输血后发现血型不一致,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徐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骨折患者中,女性占67.8%,男性占32.2%,女性人数显著多于男性(P<0.05),骨折部位依次为股骨颈、椎体、前臂远端;跌倒是诱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对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对策,对于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乐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对策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综合护理应用于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将6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临床综合护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3.52%,且差异较大,P<0.05。结论:给予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综合护理能有效缓解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作者:白美琼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在2013月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160例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多发人群为儿童和老年人,联合用药、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复方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很多,且不良反应发生具有多样性、和普遍性等,要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用药途径、方式和药物选择上的重视。

    作者:庞永;张莉丽;陈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预处理后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预处理后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3例黏膜下Ⅰ、Ⅱ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A组(研究组)55例和B组(对照组)48例。A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3个月后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B组直接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比较米非司酮预处理前后A组患者情况及A、B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服用米非司酮预处理3个月后A组患者月经期时间短于服药前,月经量少于服药前,子宫体积和肌瘤体积小于服药前,血红蛋白高于服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输血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愈率高于B组,A组无效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预处理后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较有效、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黎普茜;陈健华;李栩萍;叶艳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脑出血患者临床观察要点及护理并发症的防护措施

    目的:研究并总结脑出血患者的观察要点,分析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脑出血患者共3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通过针对并发症的护理措施,6例痊愈,16例显效,11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3%。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进行严密观察并实施针对并发症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恢复,对于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万小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6月—2014年7月来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后入I C U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I C U谵妄发生率(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0.34±1.23)d,低于对照组的(14.56±3.26)d,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的(20.59%),P<0.05。结论: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ICU谵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琳;陈瑞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II型糖尿病及口服降糖药物综述

    Ⅱ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环境或者遗传引起的内源性疾病,因其高昂的治疗费用及难于根治而成为摆在全世界卫生组织和各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Ⅱ型糖尿病的治疗已经乏力几十年了,至今还没有一个安全的单独治疗药物的出现。现有的口服降血糖药物大致可以分为磺酰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葡萄糖苷酶、氯茴苯酸类药物,DPP-4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但这些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值得关注。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分析了这六种药物的优缺点,讨论几种治疗Ⅱ型糖尿病新型药物的趋势。

    作者:孙广田;李娟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吸烟易引起糖尿病发生

    著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了华人科学家邹明辉研究小组的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激活脂肪细胞中的蛋白激酶AMPKα2,导致下游信号通路激活,增加脂肪细胞中的脂解过程,虽然出现体重下降,但是会导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通脉宣痹汤治疗痰瘀互阻型胸痹4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脉宣痹汤治疗痰瘀互阻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痰瘀互阻型胸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常规组在用单纯西医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单纯西医疗法的基础上配合通脉宣痹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脉宣痹汤对痰瘀互阻型胸痹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黄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35例脑干梗塞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

    总结35例脑干梗塞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包括康复专科护理,脑梗塞一般常规护理,家属及患者的康复宣教和健康宣教;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气管切开的护理,吞咽困难的进食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认为严密的病情观察,认真细致的专科护理,严谨科学的康复宣教,早期积极康复介入是积极预防并发症是使患者提高生存质量、早日回归家庭的保证。

    作者:王美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对减少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减少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骨科术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以及对照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9%(4/4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9%(13/4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骨科术后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帮助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柴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存在的误区及护理

    目的: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存在的误区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并居家自行注射胰岛素的患者32例,调查分析存在的误区,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注射胰岛素的误区:注射技术错误、不根据血糖波动调整胰岛素剂量、非一次性使用针头、注射时间不准确、消毒方式错误、注射部位不准确等。结论: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存在的误区较多,应加强患者的教育,减少不恰当的胰岛素注射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徐菊兰;张锡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视力障碍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视力障碍患者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入院19例老年视力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19例患者通过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疼痛减轻,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原发睾丸淋巴瘤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30例原发睾丸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与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自2003年至2014年间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并有完整临床资料,可进行评估及生存随访的病例30例。收集治疗前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0例原发性睾丸淋巴瘤进行相关抗体的标记。结果:30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4例(80.0%), T细胞淋巴瘤3例(10.0%),Burkitt淋巴瘤1例(3.3%),分型不确切2例(6.6%)。I期和II期的患者25例(83.3%),III期和IV期的患者5例(25.2%)。单因素身存分析显示:血清LDH水平≥240U/L (p=0.000), Ann Arbor临床分期≥III期(p=0.020), IPI指数≥2(p=0.020)及初次治疗未达CR (p=0.000)的患者预后较差。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治疗达C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睾丸淋巴瘤的主要组织病理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手术切除后行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联合放疗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烨;张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91名女教师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为切实做好妇女保健工作,掌握和了解女教师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情况。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对江宁区部分女教师进行妇女病普查。结果:妇女病检出率为39.18%。结论: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的重要内容,是了解和掌握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早发现各类妇女疾病,对提高妇女保健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沙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导医改革实践的体会

    目的:探索导医改革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2014年实施以人性化、标准化、专业化、个性化为指导思想,以改革导医设置和工作模式,明确导医工作职责,制定导医职业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导医监督培训机制为内容的改革。结果:在2012-2014的三年间,我院门诊患者从日均约800人次增加至1200多人次,患者对导医的满意率增加了3.2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年投诉记录从24例减少到15例。结论:我院导医改革取得成效。

    作者:郑祖英;黄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手术切口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选取13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同时选取1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何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1~12月收到的科室报告中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事件中,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率高,为41%;其次为查对错误和院内压疮。不良事件均对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结论:在管理层面应制定切合临床实际的制度,完善相关的流程,并做好督察工作;从组织系统上改善护士配置,弹性排班;同时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小燕;杨云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血压社区干预三年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高血压社区干预三年效果。方法:针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高危因素干预、提高社区高血压病人的服药率、改变不良生活行为等方式,分析2012年-2014年数据,评价高血压治疗率及控制率。结果:通过三年的社区干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及控制率明显提高。结论:高血压社区干预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及控制率。

    作者:许好良;高跃中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