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龙;边燕;王明权
目的:探究脑梗死及白质病变临床分型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5例脑白质病变或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白质病变(Ⅱ级、Ⅲ级)、皮质下关键部位梗死具有相关性。结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白质病变、皮质下关键位置梗死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龚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钟秀街道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免疫现况,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调整今后计划免疫工作重点。方法:查看2011年秋季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所有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核实基本资料和疫苗接种信息,找出应补种儿童和应补种疫苗针次,了解儿童建卡建证及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免疫状况。结果:共调查钟秀街道2所小学入学新生328人,查验328人,查验合格181人,合格率55.18%。结论:加强计卫专干的领导;定期开展流动儿童走访核查;落实应种儿童未种原因调查,及时通知相应儿童补种疫苗等工作能提高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免疫状况。
作者:翟云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减少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骨科术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以及对照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9%(4/4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9%(13/4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骨科术后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帮助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柴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救护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体温、发病次数等。结果:在本次研究中,86例患者痊愈人数为79例,复发的患儿7例,痊愈率为91.9%,复发率为8.1%。结论:在临床护理中药明确影响小儿惊厥高热的危险性因素,将不良影响降到低,并结合实际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减少患儿痛苦的目的。
作者:刘文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抚顺某4家医院2013年的中药饮片处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方法:抽取4家医院中药饮片处方2265张,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结果:4家中药饮片主要在存在炮制过度或不当、药品变质、批次不、包装不全、规格不统一、无证可循等问题。抽样范围内有毒品种共6种,白矾、酸枣仁、菟丝子、僵蚕、滑石粉、蒲黄,其中除了僵蚕外,其他5种均超量使用,占总抽样处方的30.1%。结论:加强对中药饮片处方的监督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适用于中药饮片处方的管理办法,不断促进中药饮片处方的规范和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
作者:王裴勇;谢明;于远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高脂血症性中、重度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47例高脂血症性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2例。在急性胰腺炎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症状体征缓解率、血淀粉酶转阴率等疗效指标。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HL-MSAP患者白细胞、脂肪酶、甘油三酯、D-二聚体等实验室指标以及症状/体征缓解率、血淀粉酶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亦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H L-S A P,临床疗效虽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高脂血症性中、重度急性胰腺炎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
作者:吴莉莉;覃刚;朱季香;彭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西药左氧氟沙星结合盆腔炎治疗仪的疗法在盆腔炎治疗中所起到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受我院治疗的盆腔炎患者中随机选择92例,46例作为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46例作为实验组在与前者相同西药使用方案的基础上加以盆腔炎治疗仪进行联合治疗。记录并比较术术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在30天的治疗后,实验组有95.7%的患者治疗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73.9%的治疗有效率;前者患者对治疗过程的93.5%的满意度也较后者的73.9%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盆腔炎患者的治疗中,将西药和盆腔炎治疗仪联合应用在盆腔炎治疗效果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徐平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对心胸外科患者进行镇痛药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收集心胸外科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镇痛药的护理管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比,以P大于0.05表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胸外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进行镇痛药的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避免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经患儿家属同意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进行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治疗组43例进行常规治疗和循证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经常规治疗和护理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对照组患儿显效12例,有效2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9.07%。治疗组患儿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2%,组间差异显著,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循证护理,可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患儿痛苦,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丽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结合儿科不合理用药现状,探究合理用药原则。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儿科用药情况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在此期间儿科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合理用药应该遵循4个原则来进行。结果:通过分析可见,该期间不合理用药人数为506人,占总数的59.39%。其中给药方式不合理有163人,药剂选择不合理有95例,剂量选择不合理有164人,用药不合理84人。小儿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结论:关于儿童保健的临床服务应该全面被重视起来。医生在对病患使用药物的时候,应该对相关药物的禁忌,剂量,和给药方式进行全面关注,将小儿用药的相关知识在根本上加以掌握。
作者:谢辉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护理管理中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效果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职护士中选取96名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分层管理组48名与一般管理组48名,分别给予分层护理管理与一般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护士管理后业务能力与护理情况。结果:分层管理组护士笔试考核及操作考核分数同一般管理组护士比较,明显较高,护理差错及患者投诉率明显较低,患者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护士护理管理中,使用分层护理管理模式,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高红;李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采用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9月来我院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患儿12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方法为口服密斯达、静脉滴注利巴韦林等。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脱水纠正、止吐、退热、大便次数及大便形状回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喻忠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澳大利亚科学家宣布,他们尝试用超声波治疗早老性痴呆,并在实验鼠身上取得了成功。昆士兰大学脑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称,新疗法采用超声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防线--小胶质细胞,以清除淀粉样蛋白斑,成功使实验鼠记忆功能恢复正常水平。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手术切口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选取13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同时选取1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何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苏州市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状况,为防龋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2013年苏州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对中小学生恒牙龋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苏州市中小学生龋患率、恒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女生高于男生。恒牙龋失补的构成比中恒龋补仅占总人数的13.8%。结论:应加强学生预防龋齿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顾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总结35例脑干梗塞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包括康复专科护理,脑梗塞一般常规护理,家属及患者的康复宣教和健康宣教;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气管切开的护理,吞咽困难的进食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认为严密的病情观察,认真细致的专科护理,严谨科学的康复宣教,早期积极康复介入是积极预防并发症是使患者提高生存质量、早日回归家庭的保证。
作者:王美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消耗数据,同时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2014年5~12月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5~12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为118万元,占抗菌药物的11.68%(较2013年同期下降51.33%)。136份病历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共使用6种,160次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为93.13%,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为63.02%,其中有78人次根据药敏结果申请用药,占52.35%,其余为经验性用药。160人次中,单独用药的有77人次,两联用药的有69人次,三联用药的有22人次,四联用药的有1人次。结论:医院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实行会诊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得到较好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部分患者存在“大包围”用药情况,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仍需加强管理。
作者:陈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本文介绍了YZB型小儿静脉留置针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一些技巧,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为抢救危重患儿,重复用药和供给营养提供了方便,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且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随即抽取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产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根据病因制定相对应的护理预防措施。结果:200例患者中有58例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现象,占29%,其中引发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主要为患者原疾病史、血液滞缓,静脉壁的损伤和高凝状态等。详细掌握患者的发病史,重视患者的卧床护理工作,鼓励患者加强下肢活动,能够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加强早期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值得在临床上引起重视。
作者:宋自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联合注射用甲波尼龙琥珀酸钠和注射用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例C O P 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注射用甲泼尼松琥珀酸钠80m g联用注射用多索茶碱0.2g ,2/日;对照组给予甲泼尼松琥珀酸钠80m g联用氨茶碱0.25g,2/日,治疗期间同时予以抗菌素预防感染,疗程均为7d,试验前后分别测定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并观察患者试验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比较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F E V1%,F E V1%/FVC,FEV1/预计值(%)、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临床症状、体征较试验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多索茶碱联用甲波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优于氨茶碱联用甲波尼龙琥珀酸钠。
作者:徐莉莉;高强;马兆猛;刘梅;相茹;顾加双;梁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