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琴
目的:对碘盐监测的实验室质量控制策略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在2009年2月-2014年2月间每年接受上级室间质控12份考核样品,并随机抽取288份居民食用碘盐进行测试,对所有碘盐检查结果进行调查。结果:我实验中心2009年2月-2014年2月五年间的12份盲样考核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五年间抽检的1440份居民食用盐检测均合格,合格率为100%。结论:完整的碘盐检验能够保证居民食用盐的质量,为居民健康提供保障。
作者:孔广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测定R-α-苯乙胺的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氰基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缓冲盐溶液(0.15%三氟乙酸水溶液:0.1%三乙胺水溶液55:15):甲醇(85:15);等度洗脱,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58nm;体积流量为1.0mL/min;进样量为5μL。结果:R-α-苯乙胺在0.7mg/ml~1.2m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 n=6)。平均回收率为99.3%,RSD%=0.39,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可以用于测定R-α-苯乙胺的含量。
作者:李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对心胸外科患者进行镇痛药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收集心胸外科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镇痛药的护理管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比,以P大于0.05表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胸外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进行镇痛药的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避免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钟秀街道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免疫现况,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调整今后计划免疫工作重点。方法:查看2011年秋季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所有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核实基本资料和疫苗接种信息,找出应补种儿童和应补种疫苗针次,了解儿童建卡建证及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免疫状况。结果:共调查钟秀街道2所小学入学新生328人,查验328人,查验合格181人,合格率55.18%。结论:加强计卫专干的领导;定期开展流动儿童走访核查;落实应种儿童未种原因调查,及时通知相应儿童补种疫苗等工作能提高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免疫状况。
作者:翟云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为完善我国的执业药师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实施执业药师制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我国的执业药师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法制不够健全,执行力度不够,执业药师的地位不高等问题,应予不断完善,以促进执业药师制度实施的健康发展。
作者:徐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围术期舒适护理对剖宫产患者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6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产妇舒适护理,在以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基础上再给予观察组产妇舒适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前1h,术后4h、16h、24h、48h的β-内啡肽及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前1h,术后4h、16h血浆皮质醇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48h两组产妇血浆皮质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前1h,术后4h、16hβ-内啡肽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48h两组产妇β-内啡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围术期剖宫产的应激水平,是剖宫产手术中较为理想的护理方式,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鲁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通过分析学生在有机化学答卷中出现的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反思教与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之道,以期能够对学生学好有机化学有所帮助。
作者:石磊;杨红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中鹿骨钙的治疗应用。方法:入选我院骨质疏松老年患者16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鹿骨钙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钙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骨痛情况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的总有效率82.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5.0%,治疗组患者治疗三个月后骨密度增加,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给予鹿骨钙治疗,有效的缓解了患者临床骨痛的症状,提高了患者的骨密度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应用苏子降气汤治疗的实际效果,探讨苏子降气汤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07月~2014年07月COPD患者52例,按硬币法分组,两组病例均接受止咳、化痰、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苏子降气汤治疗,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FVC、FEV1/FVC、FEV1%预计值分别为(2.96±0.23)×109/L、(65.53±8.21)%、(42.25±1.4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苏子降气汤可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仁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方式。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行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患者17例,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进行治疗15例,保守治疗26例,全子宫切除术2例。所有患者均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在临床中比较少见,诊断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为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必须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情变化,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治疗,进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谭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并根据术后第3天肠内营养供给能量是否达到目标需要热卡[25kal/(kg.d)]的60%,将患者分成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比较两组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初始处方热卡、喂养不耐受和营养中断发生率。结果: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为42.9%,达标组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处方热卡量高于未达标组,喂养不耐受、营养中断的发生人数低于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低,提高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初始处方热卡量,降低喂养不耐受、营养中断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
作者:郭敏;卢惠民;冯锦珊;陈雪梅;刘保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急性颅脑损伤实施麻醉处理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麻醉处理的注意事项和临床疗效。结果:在手术治疗期间没有死亡出现,术后出现10例患者并发症严重或病情严重导致死亡,5例患者多器官衰竭,7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剩余5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全面诊断和评估可提高对颅内压的控制程度,有助于做好术前准备,针对患者的病情不同采取合适的麻醉方式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唐明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55例脑性瘫痪患儿的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分析,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从2012年01月至2015年01月期间来我院康复医学部进行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中随机抽取5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进行护理,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55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后的护理有效率情况。结果:55例脑性瘫痪患儿中,显效共17例,所占比例为30.91%;有效共31例,所占比例为56.36%,治疗总有效率为87.27%,均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率(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脑性瘫痪患儿采取综合康复护理训练策略,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综合运动功能,促进患儿病情康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103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依从性人数,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测评。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掌握知识得分(88.63±10.45分)高于对照组(72.36±1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52例,98.11%)和护理满意度(51例,96.2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有效改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吴俊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院毕业生的后课程,也是正式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堂课程,并且是为重要的课程,直接关系到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对于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毕业生而言,更应重视临床实习,以系统全面的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和理念。当前,我国中西结合专业毕业生的临床实习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本文从临床实习教育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当前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效果和质量。
作者:庞绍春;吴国忠;潘天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2006年至2013年昆山市户籍居民肺癌死亡情况,为今后肺癌防治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昆山市死因监测系统2006—2013年肺癌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并比较年龄、性别和年份之间的差异。结果:8年间10571人死于恶性肿瘤,其中肺癌2438人,占23.06%;肺癌粗死亡率为43.43/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71/10万,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肺癌死亡率呈波动上升趋势,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肺癌死亡率上升。结论:肺癌是对辖区健康和生命威胁大的恶性肿瘤,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与早诊措施,降低肺癌死亡率。
作者:董亚男;秦立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与分析我院急诊静脉输液使用情况,促进急诊输液用药的规范合理化。方法:调查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急诊患者病历及处方,对静脉输液及抗菌输液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在19个月中急诊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比例逐步下降,其中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在静脉输液中比例也呈下降趋势。结论:我院急诊输液和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使用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基本合理,仍需进一步监督和管理,促进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刘喃喃;戴海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冠心病是当今社会中患病率高的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冠心病的患病率与日俱增。冠心病的病变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一时性或持续性心肌缺血缺氧,轻者发生心绞痛,重者可使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形成心肌梗塞(以下简称心梗),由于其病情凶险瞬息万变,可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应及时调整病人的心态,将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放在同等的地位。同时嘱病人戒烟酒,避免劳累,积极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适当的体育锻炼,使病人早日康复。让病人以佳的心态迎接新生活,积极地接受治疗,不但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QOL),更能帮助缩短疗程,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
作者:阎静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近视性弱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视知觉学习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屈光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屈光度增长≤0.5D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0D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近视性弱视的疗效显著,且能有效减轻屈光度增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当前我国艾滋病毒流行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本文主要研究艾滋病对患者家庭所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通过入户走访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形式展开调研,发现艾滋病对家庭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经济层面:由于主要劳动力的丧失和医疗费用的支出,直接导致家庭负担增大,甚至返贫。其次,随之而来的社会排斥又使家庭面临被社会孤立的现实,进一步增加家庭成员的精神负担。与此同时,家庭成员在照料艾滋病患者方面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因此,社会应给予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以人文关怀和经济援助。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