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燕
目的:总结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方法:从我院就诊的需行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延长引流时间、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手术3d后给予拔除引流管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68例患者均成功治愈后出院,但观察组患者所用住院时间为(13.26±1.8)d,低于对照组的(21.1±1.6)d,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给予延长引流时间,间断夹闭引流管处理,可行,效果显著。
作者:查振堂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方法:结合自身临床及中药炮制经验,以具体中药为例分析炮制与临床药效的关系。结果:中医炮制可消除药物的毒副性,增强药物的药效。结论:中药炮制对临床药效的影响较大,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中药炮制方法,以提升其临床药效。
作者:尚加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通过分析学生在有机化学答卷中出现的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反思教与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之道,以期能够对学生学好有机化学有所帮助。
作者:石磊;杨红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对医院药剂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份~2014年4月份我院药剂科200种药品,设为观察组,采取分类管理制度,另选取2012年2月份~2013年3月份药剂科200种药品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法。分析比较两组药品医院合理利用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药品合理用药率均普遍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品不良反应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0%<22.5%),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药品的分类管理制度可有效提高用药合理率,降低不良反应占比,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张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患者女21岁,未婚,因“偶发性下腹痛5天,查体发现盆腔包块5天”入院。患者既往月经不规律7/30-60天。病程中无明显诱因出现偶发性下腹部隐痛,能忍受,无恶心呕吐,无阴道流血流水。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好,T 36.5℃、P80次/分、R 18次/分、BP 107/7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无性生活史,未做阴道检查。超声检查:盆腔内可探及范围约17.1×14×9.3cm低回声(图1),形态欠规则,可见包膜回声,内见血流信号,与宫体下段及宫颈关系密切,无明显分界,子宫受压偏向盆腔右侧,宫腔内膜厚约0.9c m,宫体下段及宫颈显示不清。双侧卵巢可见(图2)。
作者:肖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美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给心脏病发作的小鼠注射一种微RNA分子,可以刺激小鼠心脏长出新的细胞。这种受损心脏修复法有望应用到人身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次数及其营养状态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方法进行治疗,每周进行3次,研究组使用每周2次的血液透析方法进行治疗,同时联合使用肾康注射液用药治疗,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生活质量以及营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肌酐和尿氮素指标明显低于参照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能够有效减少其血液透析的次数,保证其营养均衡,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社区管理及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给予全部患者在前期社区管理和临床干预,观察和比较患者的遵医嘱以及质指数、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主要指标在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给予糖尿病患者前期的社区管理和临床干预后,患者的遵医嘱、主要指标改变情况相比干预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社区管理及临床干预,能够有效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水平、血糖控制水平,降低并发症等。
作者:赵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临床综合护理应用于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将6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临床综合护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3.52%,且差异较大,P<0.05。结论:给予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综合护理能有效缓解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作者:白美琼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产妇产后恢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初产妇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产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产后的常规护理,同时将社会支持应用于产后护理中。比较两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观察两组产妇失眠症、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比两组产妇对产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为95.6%,对照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为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失眠症、抑郁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9%和4.4%,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7.6%和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护理的满意度为97.1%,对照组产妇对产后护理的满意度为8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支持在产妇的产后恢复中具有十分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改善产妇产后的不良情绪,提高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赵文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澳大利亚科学家宣布,他们尝试用超声波治疗早老性痴呆,并在实验鼠身上取得了成功。昆士兰大学脑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称,新疗法采用超声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防线--小胶质细胞,以清除淀粉样蛋白斑,成功使实验鼠记忆功能恢复正常水平。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慢性牙周炎与牙周健康患者牙列缺损行种植修复后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牙周健康患者15例和慢性牙周炎病情稳定患者15例,分别对其植入Ankylos系统种植体,一年后测量种植体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并对其进行差方检验。结果:牙周炎组和牙周健康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均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与牙周健康患者其种植修复的短期临床指标无差别,对于牙周炎缺失牙患者在种植修复治疗之前,进行彻底完善的牙周治疗是预防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英志;桑卓;陈东;何文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本文介绍了YZB型小儿静脉留置针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一些技巧,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为抢救危重患儿,重复用药和供给营养提供了方便,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分析与研究生化检验方式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资料,以此来探究生化检验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2012年02月02日—2014年02月02日入住我院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对照组的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的检验方法进行诊断,分析组采用生化检验方法进行诊断,将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然后分析两组检验结果的质量。结果:经过试验统计分析,我们了解到分析组采用生化检验方式的检验质量和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检验方式的结果,对照组与分析组之间的统计数据与结果存在着统计学差异,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对照组与分析组的数据结果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生化检验这种检验方式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好,并且成效快、应用价值极高,因此生化检验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于糖尿病诊断检查过程中。
作者:吴玉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社区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产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8例2013年11月-2014年11月社区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个体化综合健康教育指导,包括发放宣传资料,疾病相关知识讲座等。结果: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88.89%,规律用药96.3%,加强运动72.22%,饮食、食盐控制81.48%,血压监测94.44%。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社区医生健康教育后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控制血压,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等效果显著。
作者:张春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预成纤维桩进行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8例进行预成纤维桩口腔修复患者,同时选取58例进行铸造金属桩口腔修复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满意度;观察比较单颗纤维桩时间及6个月后牙周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满意度分别为100.0%(58/58)及93.1%(54/58),对照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满意度分别为81.0%(47/58)及62.1%(36/58),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单颗纤维桩时间及6个月后牙周指数(松动度、P D、P L I、B I)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成纤维桩进行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玲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糖耐量异常(I G T)是葡萄糖耐量正常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过度阶段,此时,患者空腹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已经超过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在 IGT阶段,由于胰岛素抵抗的持续存在和不断加重,长期餐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可逐渐加重胰岛细胞的功能受损程度,胰岛细胞功能丧失达50%或以上时,便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即出现临床糖尿病[1]。与正常人相比,社区糖耐量异常者发生糖尿病的几率非常大,并且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具备了与2型糖尿病相同的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此,对于社区糖耐量异常的防治成为目前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文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老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临床特点观察,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等针对措施。结果:患者经临床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重视对老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相应保健适应指导和对症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防止病变进展,促进病情好转,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陈丽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进行核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3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核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保证图像的清晰度。
作者:胡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1~12月收到的科室报告中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事件中,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率高,为41%;其次为查对错误和院内压疮。不良事件均对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结论:在管理层面应制定切合临床实际的制度,完善相关的流程,并做好督察工作;从组织系统上改善护士配置,弹性排班;同时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小燕;杨云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