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体会

查振堂

关键词:脊柱手术, 脑脊液漏, 效果
摘要:目的:总结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方法:从我院就诊的需行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延长引流时间、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手术3d后给予拔除引流管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68例患者均成功治愈后出院,但观察组患者所用住院时间为(13.26±1.8)d,低于对照组的(21.1±1.6)d,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给予延长引流时间,间断夹闭引流管处理,可行,效果显著。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甲氨蝶呤联合益赛普治疗银屑病关节炎1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益赛普(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在银屑病关节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7例确诊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给予益赛普50m g/次,1次/周,联合使用甲氨蝶呤(M T X)10-15m g/周,记录患者4周、12周、16周、24周的炎性指标,疼痛指数。结果:7例患者病情明显缓解,皮疹减少,关节肿痛消失。结论:生物制剂特异性地针对发病环节,在临床试验和实际应用中显示良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成为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首要选择。

    作者:张虹;范宏涛;马莎;俞娟;梅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持续性重度低钾血症1例报道

    目的:探讨严重低钾血症发生的病因及行高浓度、大剂量补钾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一例烧伤致重度低钾血症患者行超大剂量、高浓度深静脉控制性补钾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对影响生命的严重低钾血症患者行高浓度、深静脉补钾是安全的。结论:常规治疗不足以纠正威胁生命的严重低钾血症时行高浓度、大剂量、深静脉补钾可能会纠正低钾血症,挽救生命。

    作者:黄义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普勒超声诊断表现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方法:对临床收治的1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多普勒超声诊断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心脏超声检查提示三尖瓣前叶腱索断裂12例,后叶腱索断裂3例;所有患者均为三尖瓣大量反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直接显示舒张期起源于主动脉瓣环的红色为主的返流束,并延伸入左室流出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左室流出道内测及起自主动脉瓣的舒张期返流束。脉冲或连续多普勒可见正向的返流频谱曲线。

    作者:曹淑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探讨档案管理对促进卫生监督的重要意义

    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快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因为卫生监督档案管理不仅是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依据,也是使卫生监督档案管理想目标和规范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本文主要对提高卫生监督部门档案管理水平进行了分析探讨。

    作者:原旭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HCC中MnSOD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HCC中检测MnSOD的意义。方法:运用WST-1方法检测所收集的肝癌、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中MnSOD的含量。结果:Mnsod在组织中的含量正常肝组织、癌旁组、肝癌组比较逐步明显下降,三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SOD的含量下降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MnSOD可能作为治疗肝癌的靶点之一。

    作者:刘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理管理中护理干预在急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中护理干预在急诊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72%非常满意,24%一般满意,总满意度为96%,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0%)(P<0.05)。结论:护理管理中护理干预的实施对急诊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理想,能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及学生科研兴趣的培养

    免疫学是一门生命科学及医学交叉渗透的学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通过结合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在免疫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免疫学中实验教学环节提出了几点建议,从而能更好的发挥实验教学的双重作用。

    作者:齐兴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止嗽扶正汤联合西药治疗高寒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止嗽扶正汤联合西药治疗高寒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简单双盲随机化分组方法,将90例慢性支气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采用止嗽扶正汤联合西药治疗治疗。对照组45例,单纯西药治疗。疗程为3周。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44%;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4.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止嗽扶正汤联合西药治疗高寒地区慢阻肺疗效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牛宏成;王开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止嗽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60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止嗽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顽固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止嗽散加味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顽固性咳嗽患者,采用止嗽散加味治疗,能明显改善咳嗽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西药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爱丽;王风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氯胺酮的临床应用分析

    氯胺酮是左旋和右旋体的消旋混合物,属于苯环己哌啶衍生物。氯胺酮这种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镇痛作用等优点所以经常在临床上用作麻醉诱导剂或者手术麻醉剂。本文通过对氯胺酮在手术麻醉用药、扩张支气管、抗炎及抗感染休克作用、疼痛治疗、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对氯胺酮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曹琳;陆煜谦;张丹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鹿骨钙在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中鹿骨钙的治疗应用。方法:入选我院骨质疏松老年患者16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鹿骨钙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钙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骨痛情况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的总有效率82.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5.0%,治疗组患者治疗三个月后骨密度增加,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给予鹿骨钙治疗,有效的缓解了患者临床骨痛的症状,提高了患者的骨密度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产妇产后恢复护理相关问题的探析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产妇产后恢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初产妇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产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产后的常规护理,同时将社会支持应用于产后护理中。比较两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观察两组产妇失眠症、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比两组产妇对产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为95.6%,对照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为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失眠症、抑郁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9%和4.4%,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7.6%和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护理的满意度为97.1%,对照组产妇对产后护理的满意度为8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支持在产妇的产后恢复中具有十分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改善产妇产后的不良情绪,提高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赵文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人性化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12年01月至2015年02月接收治疗的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个性化护理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反应。结果: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过个性化护理后,有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完全痊愈,随后出院,有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并终趋于稳定,有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没有好转,或终死亡;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结论:临床上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后效果显著,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治疗的预后效果,还可以增强医患之间的交流、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徐姗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2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睡眠评分,临床疗效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针对性护理后抑郁、睡眠明显改善(P<0.05),临床疗效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能够提高疗程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红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培养NICU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探讨

    目的:探讨NICU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采用加强入科宣教、参加医师查房、新形式护理查房、角色扮演中施行操作演练、实习日记交流等策略,对NICU护生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在培训前后进行测评,以观察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NICU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该培训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梁湘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检测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检测现状。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选取本地3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快速血糖仪(便携式),以自行设计的“自我检测现状调查表”调查患者血糖自我检测现状。结果: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良好者仅占20%(60/300);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检测现状:监测频率、时间不科学者占80.33%(241/300),未明确血糖控制目标者占30.67%(92/300),未妥善保管血糖仪、血糖试纸者占24.67%(74/300),未正确操作血糖仪者占23.33%(70/300);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检测主要影响因素为不够重视自身疾病,仪器、试纸保管知识缺乏,嫌麻烦、觉得没有必要。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监测的依从性,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作者:鲁慧;孔雪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品管圈活动在门诊及药品零售用药安全强化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诊用药安全强化管理中的应用,消除用药隐患,降低用药失误率,提高用药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的循环管理,实现对门诊用药安全的全面质量提升。结果:门诊用药临界差错由活动前的11.86件/周减少到3.97件/周,使用药安全得到了全面的质量改进。结论:品管圈活动将PDCA循环管理法结合应用在门诊及零售用药安全强化管理中,使用药安全在不断循环中得到了提高,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作者:马燕;何莲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应用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指标水平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谱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35例,97.22%)高于对照组(29例,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 K和CK-MB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有效降低血清心肌酶谱指标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宏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分析与预防

    目的:研究分析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且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随即抽取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产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根据病因制定相对应的护理预防措施。结果:200例患者中有58例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现象,占29%,其中引发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主要为患者原疾病史、血液滞缓,静脉壁的损伤和高凝状态等。详细掌握患者的发病史,重视患者的卧床护理工作,鼓励患者加强下肢活动,能够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加强早期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值得在临床上引起重视。

    作者:宋自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108例耐药肺结核病患者临床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耐药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方法及其诊断效果。方法:对笔者医院收治的108例耐药肺结核病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性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设置10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比例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分析其在耐药肺结核病患者诊断效果及其价值。结果:肺结核组患者总阳性率为88.9%,高于对照组(总阳性率为23.5%)(P<0.05)。结论:比例法在耐药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和鉴别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用于耐药肺结核的辅助诊断和鉴别,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何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