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止嗽扶正汤联合西药治疗高寒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牛宏成;王开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止嗽扶正汤, 高寒地区, 联合治疗, 益气活血
摘要:目的:观察止嗽扶正汤联合西药治疗高寒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简单双盲随机化分组方法,将90例慢性支气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采用止嗽扶正汤联合西药治疗治疗。对照组45例,单纯西药治疗。疗程为3周。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44%;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4.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止嗽扶正汤联合西药治疗高寒地区慢阻肺疗效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止嗽扶正汤联合西药治疗高寒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止嗽扶正汤联合西药治疗高寒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简单双盲随机化分组方法,将90例慢性支气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采用止嗽扶正汤联合西药治疗治疗。对照组45例,单纯西药治疗。疗程为3周。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44%;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4.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止嗽扶正汤联合西药治疗高寒地区慢阻肺疗效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牛宏成;王开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传染性的意义

    目的:探讨降低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传染性的干预护理措施,为今后更好的服务临床积累经验。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3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耐药性肺结核患者96例(多为初始耐药),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回访调查患者的传染率。结果:本研究收治的96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经有效的干预护理,患者间没有出现交叉感染病例,且绝大部分患者改掉了随地吐痰的习惯,有效避免家庭式结核传染发生,取得良好的干预护理效果。结论:针对性的干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肺结核传播,有效地降低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传染,具有广泛临床实践意义。

    作者:阿曼古·阿不来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不同术式与胃肠动力的关系

    目的:探究外科不同术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肠动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5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外科的手术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的手术修补,对照组23例患者选择胃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效果和胃肠动力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无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率为为17.4%,对照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率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胃肠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腹腔镜的手术修补,治疗效果显著,且对胃肠动力影响较小,值得推荐。

    作者:曲砚青;陈学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品管圈活动在门诊及药品零售用药安全强化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诊用药安全强化管理中的应用,消除用药隐患,降低用药失误率,提高用药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的循环管理,实现对门诊用药安全的全面质量提升。结果:门诊用药临界差错由活动前的11.86件/周减少到3.97件/周,使用药安全得到了全面的质量改进。结论:品管圈活动将PDCA循环管理法结合应用在门诊及零售用药安全强化管理中,使用药安全在不断循环中得到了提高,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作者:马燕;何莲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MARS治疗肝衰竭的新进展

    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以肝性脑病,凝血病和黄疸为特征的疾病,在肝移植出现之前其死亡率可达70~90%。肝衰竭可分为急性肝衰竭和肝硬化相关的肝衰竭,急性肝衰竭较少见,在西方国家每年每百万发生率1~6。肝硬化相关的肝衰竭包括两种类型:终末期肝衰竭和慢加急性肝衰竭。世界卫生组织预计西方国家到2015年肝硬化将成为第九位死因。

    作者:王晓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鼻腔鼻窦结构重建在鼻窦炎手术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结构重建术在鼻窦炎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9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根据有无息肉分为息肉组和无息肉组术。结果:94例患者中,总有效91例,总有效率为96.81%。无息肉组术后黏膜平均上皮化时间低于息肉组(P<0.05)。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钩突肥大、中鼻甲反张的比例均为息肉组高于无息肉组(P<0.05)。发生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6.38%。结论:鼻窦炎手术中鼻腔结构重建可以提高手术后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全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对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方法:将7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对症基础治疗,实验组同时给予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FVC、FEV1及PEFR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2.11%,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伟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4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8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患者月经来潮后5天给药12.5m g口服,1天1次,用药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3粒/次,1天1次,用药3个月。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禁忌辛辣、海鲜、酒等,治疗期间怀孕者即刻停止服药。随访6个月评价疗效。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痛经程度进行评价、评价疗效,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月经量多、性交痛及触痛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8.64±2.18)分、(4.31±1.03)分,观察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8.87±2.09)分、(1.39±0.67)分;治疗后两组V A 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86.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月经量多、性交痛及触痛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满意,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儿嵌顿疝手术治疗后的整体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小儿嵌顿疝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嵌顿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儿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2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嵌顿疝手术的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儿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爱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手术干预重度脑外伤脑疝患者预后评价

    目的:分析和研究手术干预重度脑外伤脑疝患者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重度脑外伤脑疝患者64例,随机分组,每组各有患者32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方法应用于重度脑外伤脑疝患者治疗中,有利于提高存活率,值得推广。

    作者:曹一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探讨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对胃大部切除术后可能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处理方法。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有将末段回肠误认为上段空肠而与胃吻合、发生内疝、十二指残端破裂、胃排空障碍及发生大量出血,必须引起重视。结论:术中观察仔细,术后细心护理,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方向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健康宣教对儿童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于降低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118例患儿留置针并发症情况。结果:健康宣教能显著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健康宣教是临床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的重要一环,应当常态化与制度化。

    作者:宋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温针灸联合动态手法治疗肩周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动态手法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的100例的肩周炎患者按照他们入院的顺序进行排列,然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简单的温针灸的治疗,而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则进行温针灸联合动态手法进行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发现对照组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经过临床的比较得出:观察组的效果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动态手法在治疗肩周炎方面,可以疏通患者的经络并调和其气血,而且能促进患者肩部的血液循环,是粘连的软组织松解同时钙化其组织,从而起到双重的效果,在临床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沙开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中的护理效果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实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李晖;王映映;胡倩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LED红蓝光治疗痤疮疗效评估

    目的:探究LED红蓝光治疗痤疮的疗效,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5月后我院收治的痤疮患者12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L E D红蓝光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9例,;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23例,无效17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71.67%,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周、2周、4周后,患者各种类型皮损情况(粉刺、脓包、丘疹、结节、囊肿)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痤疮患者进行L E D红蓝光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皮损情况,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辨证治疗艾滋病5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艾滋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我院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组收治的56例艾滋病患者经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症状及体征主要以乏力、咳嗽、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腹泻、胸痛居多,分别占62.5%、46.4%、42.9%、42.9%、23.2%、17.9%、16.1%;初诊患者均为艾滋病期以虚实夹杂居多,占85.7%;辨证主要累及肺脾二脏,分别占51.8%和26.8%;临床总控制率为64.3%,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结论:中医辨证治疗AIDS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并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李宗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初发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状况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调查初发Ⅱ型糖尿病患者患病早期的焦虑状态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107例初发Ⅱ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早期进行深度访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试并将结果和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将初发糖尿病焦虑评分为(49.5±10.05)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糖尿病患者患病早期会出现复杂、强烈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在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情绪,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促进其身心康复。

    作者:陈萍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全结肠切除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临床治疗对比

    目的:随着结直肠腔镜外科的快速发展,腹腔镜辅助全结肠切除术已应用于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文中对比腹腔镜辅助与开腹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行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为开腹手术组(7例)和腹腔镜手术组(5例),观察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以及短期随访结果。结果:1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324.33(190-510)min ,显著长于开腹组(P=0.035);平均术中出血量175.73(100-300)ml,肛门排气时间为术后1.33 d,住院时间19.12d,略短于开腹组,尚未达统计学差异;平均手术切口长度腹腔镜组为4.33cm,显著短于开腹组22.23 cm(P<0.01)}。结论:腹腔镜辅助全结肠切除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良好。

    作者:冯杰鑫;王希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我院2014年5~12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评价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消耗数据,同时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2014年5~12月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5~12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为118万元,占抗菌药物的11.68%(较2013年同期下降51.33%)。136份病历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共使用6种,160次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为93.13%,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为63.02%,其中有78人次根据药敏结果申请用药,占52.35%,其余为经验性用药。160人次中,单独用药的有77人次,两联用药的有69人次,三联用药的有22人次,四联用药的有1人次。结论:医院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实行会诊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得到较好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部分患者存在“大包围”用药情况,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仍需加强管理。

    作者:陈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吸烟易引起糖尿病发生

    著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了华人科学家邹明辉研究小组的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激活脂肪细胞中的蛋白激酶AMPKα2,导致下游信号通路激活,增加脂肪细胞中的脂解过程,虽然出现体重下降,但是会导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