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明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高龄初产妇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识别高龄初产妇的风险因素,提出风险管理措施。结果:护理缺陷明显减少,不良事件显著降低。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高龄初产妇的医患纠纷、医疗投诉、护理差错、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产妇满意度明显上升。
作者:张泽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抚顺某4家医院2013年的中药饮片处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方法:抽取4家医院中药饮片处方2265张,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结果:4家中药饮片主要在存在炮制过度或不当、药品变质、批次不、包装不全、规格不统一、无证可循等问题。抽样范围内有毒品种共6种,白矾、酸枣仁、菟丝子、僵蚕、滑石粉、蒲黄,其中除了僵蚕外,其他5种均超量使用,占总抽样处方的30.1%。结论:加强对中药饮片处方的监督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适用于中药饮片处方的管理办法,不断促进中药饮片处方的规范和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
作者:王裴勇;谢明;于远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辉瑞公司公布了其肺炎疫苗Prevenar13临床试验CAPiTA结果,数据已经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常见分离菌株的分布及其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细菌鉴定及药敏板和德灵软件对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我院临床各病区送检的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2013-2014年分离的主要菌株244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株2197株,占89.75%。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但对万古霉素未出现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它们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很高;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具有较高耐药性;应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扩散。
作者:冯小玲;陆竞;陈华生;冯彩莲;付小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应用pdca管理模式提高儿科住院患者满意度。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方式,分别从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层次,对实施pdca模式前后儿科病区住院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发现,病人满意度由原来的满意的82%提高到95%,一般的由14%降至3%,不满意的由3%降至0。结论:针对不同患儿及家长的需求,合理应用pdca模式,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加病人满意度。
作者:陈玉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出血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住院治疗患者164例,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0.33±6.54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7.63±4.85d;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85%;对照组出院后康复率为20.73%,明显低于研究组的43.90%;研究组患者出院时Barthel平均得分为75.69±8.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54±7.8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提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辉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救护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体温、发病次数等。结果:在本次研究中,86例患者痊愈人数为79例,复发的患儿7例,痊愈率为91.9%,复发率为8.1%。结论:在临床护理中药明确影响小儿惊厥高热的危险性因素,将不良影响降到低,并结合实际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减少患儿痛苦的目的。
作者:刘文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为切实做好妇女保健工作,掌握和了解女教师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情况。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对江宁区部分女教师进行妇女病普查。结果:妇女病检出率为39.18%。结论: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的重要内容,是了解和掌握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早发现各类妇女疾病,对提高妇女保健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沙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90例腹泻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医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足三里、上巨虚等穴位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小儿腹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程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结合近几年来有关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对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和靶器官损害、动态血压监测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等方面原因研究已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在中医辨证分型和科研设计思路、方式等方面有一些问题。
作者:宋殿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针对机能实验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提出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各项能力以及如何对待实验动物三个方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应对高等医学实验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董娟;张根葆;陆晓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新生足月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为早产儿(胎龄<37周),50例为足月儿(胎龄≥37周),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病因、治疗、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者患儿发病原因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早产儿组使用NC-PAP和PS比例较高,足月儿组机械通气时间与PS使用时间均高于早产儿组;足月儿治愈好转率高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肺出血、肺气漏发生率差异显著。结论:两组患儿在病因、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临床医师应加大对足月儿和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知识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治疗,从而有效降低病死率。
作者:梁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局部旋转皮瓣治疗胫骨内固定钢板外露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我科自2005年7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局部旋转皮瓣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不同程度的胫骨内固定钢板外露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骨折均良好愈合,创口均一期愈合,可恢复体力劳动。
作者:吕军;李永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混合痔是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丛吻合支和相应部位外痔静脉丛的相互融合。它与内外痔不可截然分开,主要表现为内外痔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称环状混合痔。
作者:云亚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为完善我国的执业药师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实施执业药师制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我国的执业药师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法制不够健全,执行力度不够,执业药师的地位不高等问题,应予不断完善,以促进执业药师制度实施的健康发展。
作者:徐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通过分析学生在有机化学答卷中出现的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反思教与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之道,以期能够对学生学好有机化学有所帮助。
作者:石磊;杨红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止嗽扶正汤联合西药治疗高寒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简单双盲随机化分组方法,将90例慢性支气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采用止嗽扶正汤联合西药治疗治疗。对照组45例,单纯西药治疗。疗程为3周。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44%;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4.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止嗽扶正汤联合西药治疗高寒地区慢阻肺疗效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牛宏成;王开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从宁波的云医院,到阿里的免费HIS系统,医和药似乎已在云端打通。“云”能带来什么变革?“云”对医疗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医疗行业的数据量惊人,其五花八门的程度同样惊人。传统的HIS 系统在越大的医院,个性化的程度越高,互相对话也越难。这种模式已经被证明既不经济,对保证质量也不利。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且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随即抽取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产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根据病因制定相对应的护理预防措施。结果:200例患者中有58例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现象,占29%,其中引发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主要为患者原疾病史、血液滞缓,静脉壁的损伤和高凝状态等。详细掌握患者的发病史,重视患者的卧床护理工作,鼓励患者加强下肢活动,能够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加强早期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值得在临床上引起重视。
作者:宋自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实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李晖;王映映;胡倩倩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