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初发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状况分析与护理对策

陈萍萍

关键词:Ⅱ型糖尿病, 初发焦虑, 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调查初发Ⅱ型糖尿病患者患病早期的焦虑状态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107例初发Ⅱ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早期进行深度访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试并将结果和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将初发糖尿病焦虑评分为(49.5±10.05)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糖尿病患者患病早期会出现复杂、强烈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在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情绪,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促进其身心康复。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氯胺酮的临床应用分析

    氯胺酮是左旋和右旋体的消旋混合物,属于苯环己哌啶衍生物。氯胺酮这种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镇痛作用等优点所以经常在临床上用作麻醉诱导剂或者手术麻醉剂。本文通过对氯胺酮在手术麻醉用药、扩张支气管、抗炎及抗感染休克作用、疼痛治疗、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对氯胺酮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曹琳;陆煜谦;张丹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站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

    由于工作的原因,血站工作人员每天都会面对和接触一些感染性病原体,尤其是采血护士、体检人员、实验室人员和医疗废物处理人员等。长期接触传染源,就会有很多难免的危险操作和意外暴露。为了维护血站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必须加强采供血各环节的安全防护管理,提高安全操作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作者:关茵;郭美英;刘利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冰冻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与新鲜机采血小板的临床输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与冰冻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的输注效果。方法:观察临床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和冰冻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各30例患者的输注效果,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与冰冻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在止血有效率和出凝血指标(BT、PT、APTT和T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的血小板增高数不如新鲜血小板。结论:冰冻机采血小板可以用于临床上各种创伤性出血病人的急救。

    作者:贾春媛;庞桂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次数及营养状况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次数及其营养状态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1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方法进行治疗,每周进行3次,研究组使用每周2次的血液透析方法进行治疗,同时联合使用肾康注射液用药治疗,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生活质量以及营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肌酐和尿氮素指标明显低于参照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能够有效减少其血液透析的次数,保证其营养均衡,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健康宣教对儿童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于降低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118例患儿留置针并发症情况。结果:健康宣教能显著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健康宣教是临床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的重要一环,应当常态化与制度化。

    作者:宋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观察在实施临床护理过程中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60例):临床选择常规护理方法;C1组(观察组60例):临床选择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的方法。对比两组高血压患者完成护理后在护理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两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完成护理后,在临床护理有效率方面,C1组明显高于C2组高血压患者(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C1组明显高于C2组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选择常规护理联合优质护理的方法,可以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凸显优质护理针对老年高血压疾病的干预价值。

    作者:杨旭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孕期甲状腺激素影响胎儿智商

    近一项研究发现,在妊娠早期母亲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可能会显著降低婴儿在儿童期的智商。这项研究的结果暗示人们目前治疗孕期女性轻微甲状腺激素缺陷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对胎儿脑发育造成意想不到的不良影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产妇产后恢复护理相关问题的探析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产妇产后恢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初产妇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产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产后的常规护理,同时将社会支持应用于产后护理中。比较两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观察两组产妇失眠症、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比两组产妇对产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为95.6%,对照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为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失眠症、抑郁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9%和4.4%,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7.6%和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护理的满意度为97.1%,对照组产妇对产后护理的满意度为8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支持在产妇的产后恢复中具有十分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改善产妇产后的不良情绪,提高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赵文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近视性弱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视知觉学习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屈光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屈光度增长≤0.5D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0D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近视性弱视的疗效显著,且能有效减轻屈光度增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52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保健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的保健护理措施。方法:对52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心理疏导,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加强基础护理,给予出院健康指导。结果:52例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加强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保健护理,可以显著增强老年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雷燕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脊柱术后新斯的明对治疗老年患者卧床期腹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新斯的明治疗脊柱术后老年患者卧床期出现腹胀及其它三种临床常用治疗腹胀方法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我科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60例老年患者,术后分别进行新斯的明、应用增加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2%肥皂水灌肠、开塞露塞肛加肛管排气四种方法治疗脊柱术后老年患者卧床期腹胀。结果:经治疗2h后观察疗效。新斯的明治疗组很快排气、排便,且能正常进食后无腹胀感,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新斯的明治疗脊柱术后老年患者卧床期出现的腹胀,见效快,操作简单、安全,减轻了患者因反复腹胀引起的痛苦。

    作者:李青梅;郑光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肿瘤患者出院后PICC导管的自我管理进展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er)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常用于肿瘤中长期化疗。目前以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微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为广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提供稳定的无痛性静脉输液通道[1-2]。

    作者:李静;叶红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探讨6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66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的护理,观察患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66例患者,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9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大幅提高临床疗效,值得研究推广。

    作者:阿依努尔·玉苏音;迪丽努尔·伊马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009-2013年新疆新源县胃癌发病分析

    目的:探讨新源县胃癌发病的基本流行特征,为开展胃癌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间新源县疾控中心登记报告的胃癌资料按年龄、性别、民族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9—2013年新源县胃癌发病数345例,发病率为24.69/10万(男性39.34/10万,女性9.26/10万)。中标率为16.92/10万,男女性别发病比值为4.48:1。胃癌年龄段发病率55~79岁间高发区,占总发病例数的65.51%,农村发病率尤为明显。哈萨克族胃癌构成比高于其余民族。结论:新源县胃癌发病率逐年增高。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发病率不同,因此应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治。

    作者:艾尼瓦尔·艾木都拉;孙毅;阎景红;包永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清CEACAM1和CEA联合检测对大肠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探讨血清CEACAM1和CEA联合检测对大肠癌早期诊断,旨在为临床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检查并确定为大肠癌早期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接受检查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CEACAM1和CEA水平,及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CEACAM1为(48.09±1.09) ng/mL、CEA水平为(7.69±1.21) 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血清CEACAM1和CEA联合检测敏感性显著高于单纯检测。结论:血清CEACAM1和CEA联合检测敏感性及准确性高,可以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蒋敦科;刘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聚髌器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聚髌器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治疗组(聚髌器组)和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组(张力带组),每组各36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同时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聚髌器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张力带组患者(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张力带患者的2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髌器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聚髌器治疗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并发症较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隗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91名女教师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为切实做好妇女保健工作,掌握和了解女教师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情况。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对江宁区部分女教师进行妇女病普查。结果:妇女病检出率为39.18%。结论: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的重要内容,是了解和掌握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早发现各类妇女疾病,对提高妇女保健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沙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在护理管理中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效果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职护士中选取96名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分层管理组48名与一般管理组48名,分别给予分层护理管理与一般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护士管理后业务能力与护理情况。结果:分层管理组护士笔试考核及操作考核分数同一般管理组护士比较,明显较高,护理差错及患者投诉率明显较低,患者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护士护理管理中,使用分层护理管理模式,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高红;李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痛风或降低老年痴呆风险

    痛风是常见的关节疾病,仅美国患者人数就超过800万。多项研究表明,这种由于血液高尿酸所致的疼痛疾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肾病风险。然而,美国《风湿病年鉴》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罹患痛风可能会降低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血压社区干预三年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高血压社区干预三年效果。方法:针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高危因素干预、提高社区高血压病人的服药率、改变不良生活行为等方式,分析2012年-2014年数据,评价高血压治疗率及控制率。结果:通过三年的社区干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及控制率明显提高。结论:高血压社区干预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及控制率。

    作者:许好良;高跃中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