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诊用药安全强化管理中的应用,消除用药隐患,降低用药失误率,提高用药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的循环管理,实现对门诊用药安全的全面质量提升。结果:门诊用药临界差错由活动前的11.86件/周减少到3.97件/周,使用药安全得到了全面的质量改进。结论:品管圈活动将PDCA循环管理法结合应用在门诊及零售用药安全强化管理中,使用药安全在不断循环中得到了提高,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作者:马燕;何莲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术后护理干预对胃肠手术患者早期胃肠功能恢复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情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间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手术患者术后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临床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韦继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90例腹泻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医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足三里、上巨虚等穴位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小儿腹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程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索医院加强药品管理、处方调剂工作的新方法,减少用药错误。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目前医院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的现状,国家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的进展,零售企业的管理模式,探讨医院在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的方法。结果:医院在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的条件具备,操作可行。结论:在药品管理和处方调剂工作中利用电子监管码,能有效地避免药品管理的差错,提高处方调配的精准度,减少用药错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药品使用的监管。
作者:余福安;郭玉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对心胸外科患者进行镇痛药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收集心胸外科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镇痛药的护理管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比,以P大于0.05表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胸外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进行镇痛药的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避免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方法:从我院就诊的需行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延长引流时间、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手术3d后给予拔除引流管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68例患者均成功治愈后出院,但观察组患者所用住院时间为(13.26±1.8)d,低于对照组的(21.1±1.6)d,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给予延长引流时间,间断夹闭引流管处理,可行,效果显著。
作者:查振堂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家庭访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采用相同药物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于治疗开始每周1次常规询问与记录,实验组则每周1次进行综合依从性的家庭访视与指导,就两组患者综合依从性及干预前后HAMD评分施以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均显著降低,实验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其综合依从性6个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访视与指导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综合依从性,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较好。
作者:王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分析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模式转变中循证护理管理的应用。方法:随机抽检实施管理前后500包消毒后的器械,比较前后清洗质量、灭菌效果及包装质量合格率;器械保养维修成本;工作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集中管理后,清洗质量抽样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质量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循证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设备维修保养成本低于实施循证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集中管理的工作人员对工作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管理相比循证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和节约设备保养成本,值得提倡运用。
作者:梁慧;王海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慢性牙周炎与牙周健康患者牙列缺损行种植修复后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牙周健康患者15例和慢性牙周炎病情稳定患者15例,分别对其植入Ankylos系统种植体,一年后测量种植体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并对其进行差方检验。结果:牙周炎组和牙周健康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均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与牙周健康患者其种植修复的短期临床指标无差别,对于牙周炎缺失牙患者在种植修复治疗之前,进行彻底完善的牙周治疗是预防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英志;桑卓;陈东;何文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初发Ⅱ型糖尿病患者患病早期的焦虑状态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107例初发Ⅱ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早期进行深度访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试并将结果和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将初发糖尿病焦虑评分为(49.5±10.05)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糖尿病患者患病早期会出现复杂、强烈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在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情绪,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促进其身心康复。
作者:陈萍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饮食管理效果。方法:选择从2012年4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饮食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实施品管圈饮食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饮食管理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巩玉艳;张秋芹;刘冬梅;李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手术干预重度脑外伤脑疝患者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重度脑外伤脑疝患者64例,随机分组,每组各有患者32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方法应用于重度脑外伤脑疝患者治疗中,有利于提高存活率,值得推广。
作者:曹一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源县胃癌发病的基本流行特征,为开展胃癌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间新源县疾控中心登记报告的胃癌资料按年龄、性别、民族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9—2013年新源县胃癌发病数345例,发病率为24.69/10万(男性39.34/10万,女性9.26/10万)。中标率为16.92/10万,男女性别发病比值为4.48:1。胃癌年龄段发病率55~79岁间高发区,占总发病例数的65.51%,农村发病率尤为明显。哈萨克族胃癌构成比高于其余民族。结论:新源县胃癌发病率逐年增高。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发病率不同,因此应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治。
作者:艾尼瓦尔·艾木都拉;孙毅;阎景红;包永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并根据术后第3天肠内营养供给能量是否达到目标需要热卡[25kal/(kg.d)]的60%,将患者分成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比较两组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初始处方热卡、喂养不耐受和营养中断发生率。结果: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为42.9%,达标组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处方热卡量高于未达标组,喂养不耐受、营养中断的发生人数低于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低,提高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初始处方热卡量,降低喂养不耐受、营养中断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
作者:郭敏;卢惠民;冯锦珊;陈雪梅;刘保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痛风是常见的关节疾病,仅美国患者人数就超过800万。多项研究表明,这种由于血液高尿酸所致的疼痛疾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肾病风险。然而,美国《风湿病年鉴》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罹患痛风可能会降低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与分析我院急诊静脉输液使用情况,促进急诊输液用药的规范合理化。方法:调查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急诊患者病历及处方,对静脉输液及抗菌输液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在19个月中急诊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比例逐步下降,其中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在静脉输液中比例也呈下降趋势。结论:我院急诊输液和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使用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基本合理,仍需进一步监督和管理,促进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刘喃喃;戴海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严重低钾血症发生的病因及行高浓度、大剂量补钾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一例烧伤致重度低钾血症患者行超大剂量、高浓度深静脉控制性补钾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对影响生命的严重低钾血症患者行高浓度、深静脉补钾是安全的。结论:常规治疗不足以纠正威胁生命的严重低钾血症时行高浓度、大剂量、深静脉补钾可能会纠正低钾血症,挽救生命。
作者:黄义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收集2013年2月到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给予患者中西结合治疗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比患者中西医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以及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患者心电图恢复有效率为81.25%。中西医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治疗前,发作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确保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促进心电图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剑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随着结直肠腔镜外科的快速发展,腹腔镜辅助全结肠切除术已应用于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文中对比腹腔镜辅助与开腹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行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为开腹手术组(7例)和腹腔镜手术组(5例),观察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以及短期随访结果。结果:1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324.33(190-510)min ,显著长于开腹组(P=0.035);平均术中出血量175.73(100-300)ml,肛门排气时间为术后1.33 d,住院时间19.12d,略短于开腹组,尚未达统计学差异;平均手术切口长度腹腔镜组为4.33cm,显著短于开腹组22.23 cm(P<0.01)}。结论:腹腔镜辅助全结肠切除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良好。
作者:冯杰鑫;王希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食物不耐受和婴儿慢性腹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2-12月龄慢性腹泻患儿50例。结果:其中48例患儿食物不耐受检测均为阳性,阳性率为96%,且牛奶具有高的阳性率,其次分别为蛋清/蛋清、小麦、西红柿。均进行进行相应的食物回避治疗,并予氨基酸配方奶喂养,显效33例(66%),有效11例(22%),无效6例(12%),有效率为88%。结论:婴儿慢性腹泻与食物不耐受相关性较大,予食物回避奶和氨基酸配方治疗,治疗有显著效果。
作者:胡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