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王海萍
目的:比较聚髌器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治疗组(聚髌器组)和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组(张力带组),每组各36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同时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聚髌器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张力带组患者(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张力带患者的2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髌器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聚髌器治疗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并发症较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隗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本文介绍了YZB型小儿静脉留置针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一些技巧,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为抢救危重患儿,重复用药和供给营养提供了方便,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关节镜证实的46例膝关节半月板桶柄样撕裂患者的M R 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5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725例患者诊断为半月板损伤,M R I正确诊断46例半月板桶柄样撕裂患者,检出准确率为6.3%。其中发生于内侧半月板者29例,外侧半月板者17例。出现后角残破征20膝(43.48%),领结残破征17膝(36.95%),空领结征16膝(34.78%),双后交叉韧带征20膝(43.48%),双前角征18膝(39.13%),前角异常肥大征3膝(6.52%),后角异常肥大2膝(4.35%),碎块内移征14膝(30.43%),厚饼征3膝(6.52%),无特殊征象2膝(4.35%)。同时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并发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损伤的发生比例较高。结论:MRI是诊断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较好方法,空(残)领结征、后角残破征、双后交叉韧带征及双前角征是诊断该病的可靠依据。
作者:张云凤;黄恕坊;陶美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总结了28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球囊护理,密切监测病情及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和拔管护理。
作者:张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1~12月收到的科室报告中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事件中,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率高,为41%;其次为查对错误和院内压疮。不良事件均对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结论:在管理层面应制定切合临床实际的制度,完善相关的流程,并做好督察工作;从组织系统上改善护士配置,弹性排班;同时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小燕;杨云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有备未必无患,无备必有大患。”为了落实习主席和军委首长关于“把安全教育训练纳入军事训练科目,从根本上提高部队安全防事故能力”的重要治军思想。本文就《内务条令》中安全防事故工作的要求,结合部队野外训练中常见的中暑事故可能遇到的问题,着重从事故的概念、成因、预防、处置和救治四个方面,以简洁的语言系统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以增强官兵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救能力。
作者:徐美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2006年至2013年昆山市户籍居民肺癌死亡情况,为今后肺癌防治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昆山市死因监测系统2006—2013年肺癌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并比较年龄、性别和年份之间的差异。结果:8年间10571人死于恶性肿瘤,其中肺癌2438人,占23.06%;肺癌粗死亡率为43.43/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71/10万,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肺癌死亡率呈波动上升趋势,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肺癌死亡率上升。结论:肺癌是对辖区健康和生命威胁大的恶性肿瘤,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与早诊措施,降低肺癌死亡率。
作者:董亚男;秦立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眼部并发症及其预后结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5例鼻内镜鼻窦手术引起眼部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5例眼部并发症患者中,10例纸样板损伤、7例视神经损伤、4例眼外肌损伤、1例眼底动脉栓塞、1例泪道损伤、1例框内感染、1例框内出血。探讨鼻内镜鼻窦炎手术引起眼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结果:经过治疗之后,纸样板损伤、泪道损伤、框内感染患者痊愈;1例视神经损伤患者视力恢复正常,其余6例无变化;眼外肌损伤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眼底动脉栓塞、框内出血患者症状无改善。结论:鼻内镜鼻窦炎手术导致的眼部并发症原因复杂,需要做好术前准备,了解手术操作,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及时发现眼部并发症,也是降低患者风险的重要手段。因为鼻内镜鼻窦炎手术引起的失明难以治疗,预后效果较差。
作者:吴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介绍科室护士绩效二次分配的具体方法。通过按岗定酬、按工作量定酬的原则,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张莉;肖黎;贾丽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医整体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到2014年收治的50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肾衰1号方(我科自拟方)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并且静点灯盏细辛注射液的治疗,对照组则实行口服爱西特的治疗,对两组BUN、Hgb、Scr、Ccr、Alb、24hTP的变化比较分析。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在BUN、Scr、24hTP上显著降低,在Alb、Ccr、Hgb上显著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肾衰患者,中医整体疗法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BUN、Scr、24hTP,并升高Alb、Ccr、Hgb,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梁晶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左归丸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Z H—21型骨质疏松治疗系统,下同)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原发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05月至2015年2月我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48例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原发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注射用骨肽静滴、钙剂及维生素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归丸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2疗程(30天为一疗程)后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70.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归丸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原发性)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胜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提升护理质量和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本院在2014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普外手术的患者2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120例,观察组的普外手术的患者运用常规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对照组运用优质和高效的护理服务,进而对比两组患者医疗危险事件、患者对于健康护理常识的认知率、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经过以上的对比表明,对照组的普外手术的患者出现危险事件的概率是63%,观察组的患者出现医疗危险事件的几率是86%;对照组对健康护理知识的认知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高于观察组,因此两组之间的比较结果具有明显的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对于普外科护理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可以改善患者对于医院的看法,进而使得患者及早康复的同时也使得医患之间的关系有所优化。
作者:姬玉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2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睡眠评分,临床疗效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针对性护理后抑郁、睡眠明显改善(P<0.05),临床疗效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能够提高疗程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红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方法:将7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对症基础治疗,实验组同时给予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FVC、FEV1及PEFR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2.11%,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伟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美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给心脏病发作的小鼠注射一种微RNA分子,可以刺激小鼠心脏长出新的细胞。这种受损心脏修复法有望应用到人身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 D R)发生特点及引起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回顾式调查方式,对医院465例 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65例ADR报告中,≧60岁者构成比高,占36.79%,18~49岁年龄段女性居多,占21.08%;抗感染药居各类药的首位,占28.82%;以静脉方式给药引起的ADR构成比高,占78.0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包含22类,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减少不必要静脉用药,合理使用抗感染药,能降低ADR的发生风险。
作者:罗晓梅;郑朝晖;尹怀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采用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9月来我院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患儿12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方法为口服密斯达、静脉滴注利巴韦林等。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脱水纠正、止吐、退热、大便次数及大便形状回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喻忠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并根据术后第3天肠内营养供给能量是否达到目标需要热卡[25kal/(kg.d)]的60%,将患者分成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比较两组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初始处方热卡、喂养不耐受和营养中断发生率。结果: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为42.9%,达标组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处方热卡量高于未达标组,喂养不耐受、营养中断的发生人数低于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低,提高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初始处方热卡量,降低喂养不耐受、营养中断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
作者:郭敏;卢惠民;冯锦珊;陈雪梅;刘保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社区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产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8例2013年11月-2014年11月社区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个体化综合健康教育指导,包括发放宣传资料,疾病相关知识讲座等。结果: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88.89%,规律用药96.3%,加强运动72.22%,饮食、食盐控制81.48%,血压监测94.44%。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社区医生健康教育后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控制血压,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等效果显著。
作者:张春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普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并对其作出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210例患者,以是否提供优质护理干预为区别,将21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优质组为105例患者,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而剩余105分为普通组,作为对照组只提供常规护理服务,将两组患者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出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并对其作出评价。结果:优质组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普通组,且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普通组,差异明显有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干预后,能有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更适合当今医疗发展。
作者:王廷巧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