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归丸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24例疗效分析

徐胜红

关键词:左归丸, 骨质疏松治疗仪, 肝肾阴虚型, 骨质疏松症,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左归丸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Z H—21型骨质疏松治疗系统,下同)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原发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05月至2015年2月我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48例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原发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注射用骨肽静滴、钙剂及维生素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归丸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2疗程(30天为一疗程)后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70.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归丸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原发性)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手术安全核查表对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推行三方参与的手术安全核查表对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实施手册》(2009年版)制定手术安全核查表。对手术相关科室进行全员培训。培训结束后严格按照规程在相关时点进行三方核查。比较推行手术安全核查表前后手术室单病种手术患者在手术间平均停留时间的变化,了解其时间效益。结果:以普外科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调查。发现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病人在手术间停留时间由过往平均174.25分钟下降为157.91分钟,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行手术安全核查表进行三方安全核查,有利于减少患者在手术室的停留时间,能有效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充分体现了集约化管理下团队分工合作对工作效益和效率带来的积极作用。

    作者:江敏仪;甘蔚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观察比较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比较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胃大部分切除组和单纯修补组,每组各50例患者。胃大部分切除组患者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单纯修补组患者行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单纯修补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胃大部分切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修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胃大部分切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恢复快。

    作者:张晓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痛风或降低老年痴呆风险

    痛风是常见的关节疾病,仅美国患者人数就超过800万。多项研究表明,这种由于血液高尿酸所致的疼痛疾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肾病风险。然而,美国《风湿病年鉴》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罹患痛风可能会降低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ADL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实验组上午常规康复训练,每次30m i n,下午核心稳定性训练,每次30m i n,一周5天,共训练8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30min,2次/天,一周5天,共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Berg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平衡及ADL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秋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4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于我科收治确诊为子宫肌瘤的42例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行单纯米非司酮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先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及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连续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比单纯西药米司非酮的临床疗效明显,可以有效减少子宫肌瘤的体积,可以考虑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运用于临床。

    作者:薛美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氯胺酮的临床应用分析

    氯胺酮是左旋和右旋体的消旋混合物,属于苯环己哌啶衍生物。氯胺酮这种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镇痛作用等优点所以经常在临床上用作麻醉诱导剂或者手术麻醉剂。本文通过对氯胺酮在手术麻醉用药、扩张支气管、抗炎及抗感染休克作用、疼痛治疗、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对氯胺酮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曹琳;陆煜谦;张丹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学生临床实习教育的思考

    临床实习是医学院毕业生的后课程,也是正式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堂课程,并且是为重要的课程,直接关系到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对于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毕业生而言,更应重视临床实习,以系统全面的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和理念。当前,我国中西结合专业毕业生的临床实习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本文从临床实习教育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当前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效果和质量。

    作者:庞绍春;吴国忠;潘天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艾滋病对西部地区农村家庭负担的影响

    当前我国艾滋病毒流行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本文主要研究艾滋病对患者家庭所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通过入户走访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形式展开调研,发现艾滋病对家庭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经济层面:由于主要劳动力的丧失和医疗费用的支出,直接导致家庭负担增大,甚至返贫。其次,随之而来的社会排斥又使家庭面临被社会孤立的现实,进一步增加家庭成员的精神负担。与此同时,家庭成员在照料艾滋病患者方面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因此,社会应给予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以人文关怀和经济援助。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II型糖尿病及口服降糖药物综述

    Ⅱ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环境或者遗传引起的内源性疾病,因其高昂的治疗费用及难于根治而成为摆在全世界卫生组织和各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Ⅱ型糖尿病的治疗已经乏力几十年了,至今还没有一个安全的单独治疗药物的出现。现有的口服降血糖药物大致可以分为磺酰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葡萄糖苷酶、氯茴苯酸类药物,DPP-4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但这些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值得关注。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分析了这六种药物的优缺点,讨论几种治疗Ⅱ型糖尿病新型药物的趋势。

    作者:孙广田;李娟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床边seldinger技术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seldinger技术经心包穿刺置管在心包积液诊治中的应用。方法:100例患者于心尖部或剑突下经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反复抽液或注入相应治疗药物,观察患者液体的引流变化及临床情况。结果:100例心包积液患者全部安全、有效置管成功。心包积液有心脏填塞的患者引流后症状迅速缓解,有明确病因需治疗的患者因中心静脉导管可长期保留(2~16天,个别患者30天),置管方便,反复抽液和药物注入利于治疗。患者能获得有效救治操作,且并发症少。结论:床边seldinger技术经心包置管引流心包积液法简单、安全、有效、经济,便于临床应用。

    作者:杨海慧;高飞;张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58例子宫肌瘤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的相关因素对诊断与治疗的选择。方法:对258例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如: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病理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8例患者治疗前均进行B超检查。229例实施不同的手术治疗,29例保守治疗,症状改善出院。结论:定期进行妇科体检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依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患者病情等特点、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术方式。

    作者:吴丽英;宋娟;姚芹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钟秀街道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免疫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钟秀街道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免疫现况,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调整今后计划免疫工作重点。方法:查看2011年秋季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所有新生的预防接种证,核实基本资料和疫苗接种信息,找出应补种儿童和应补种疫苗针次,了解儿童建卡建证及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免疫状况。结果:共调查钟秀街道2所小学入学新生328人,查验328人,查验合格181人,合格率55.18%。结论:加强计卫专干的领导;定期开展流动儿童走访核查;落实应种儿童未种原因调查,及时通知相应儿童补种疫苗等工作能提高免疫规划疫苗全程免疫状况。

    作者:翟云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患者临床应采用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51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相应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30例选择综合护理,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后身体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护理后有效率为76.1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能够使身体症状得到改善,减轻病痛,使身体能够早日康复。

    作者:王杰;朱效文;王笑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品管圈在我院门急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品管圈在我院门急诊药房中的管理情况进行调查。方法:我院在2014年6月-2014年10月开展品管圈管理活动,对管理前后门急诊药房的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我院6月份6000张处方中调配不合格的300张;7月份240张;8月份190张;9月份160张;10月份140张。我院6月份的6000张处方中出门差错例数为2例,七月份、八月份、九月份、十月份均为0。结论:品管圈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药物调剂的错误率,提升处方合格率。

    作者:徐向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

    随着我国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卫生体制的不断完善,预防医学在我国医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加之,社会对兼备疾病和健康整体思维、防治结合的全科医学人才的迫切需要。在此背景下,各各院校通过进行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预防医学人才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指出了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并提出从完善预防医学课程体系、变革预防医学教学方式和强化预防医学师资建设方面实现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建设。

    作者:史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探讨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对胃大部切除术后可能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处理方法。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有将末段回肠误认为上段空肠而与胃吻合、发生内疝、十二指残端破裂、胃排空障碍及发生大量出血,必须引起重视。结论:术中观察仔细,术后细心护理,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方向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足月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对比

    目的:分析和探讨新生足月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为早产儿(胎龄<37周),50例为足月儿(胎龄≥37周),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病因、治疗、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者患儿发病原因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早产儿组使用NC-PAP和PS比例较高,足月儿组机械通气时间与PS使用时间均高于早产儿组;足月儿治愈好转率高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肺出血、肺气漏发生率差异显著。结论:两组患儿在病因、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临床医师应加大对足月儿和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知识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治疗,从而有效降低病死率。

    作者:梁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及对策分析

    目的:探究学龄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现状,为防止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杨浦区托幼机构儿童意外伤害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对受伤类型和发生意外场所进行统计。结果:从意外发生场所来看,列在前两位的分别是户外活动(53.03%)和室内活动(27.27%),从受伤类型上来看,骨折和缝针分别占到了42.42%和37.88%。结论:为了能够让学龄前儿童得到更好的成长,我们应该在强化相关安全训练,开展教育干预工作、强化急救水平,强化环境安全管理工作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徐敬;童琦;陆敏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骨折患者中,女性占67.8%,男性占32.2%,女性人数显著多于男性(P<0.05),骨折部位依次为股骨颈、椎体、前臂远端;跌倒是诱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对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对策,对于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乐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中的常见问题

    目的:基层医院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4年期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28份报告表的填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其表15大项中有6大项出现漏填、填写不完整、错填现象。结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的填写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加强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

    作者:许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