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体会

王杰;朱效文;王笑荷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临床护理,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患者临床应采用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51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相应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30例选择综合护理,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后身体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护理后有效率为76.1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能够使身体症状得到改善,减轻病痛,使身体能够早日康复。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骨折患者中,女性占67.8%,男性占32.2%,女性人数显著多于男性(P<0.05),骨折部位依次为股骨颈、椎体、前臂远端;跌倒是诱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对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对策,对于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乐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防治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防治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宫缩乏力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母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2h、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1.11%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妇,能减少产后出血量,预防产后出血发生,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崔喜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儿科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合理用药原则探讨

    目的:结合儿科不合理用药现状,探究合理用药原则。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儿科用药情况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在此期间儿科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合理用药应该遵循4个原则来进行。结果:通过分析可见,该期间不合理用药人数为506人,占总数的59.39%。其中给药方式不合理有163人,药剂选择不合理有95例,剂量选择不合理有164人,用药不合理84人。小儿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结论:关于儿童保健的临床服务应该全面被重视起来。医生在对病患使用药物的时候,应该对相关药物的禁忌,剂量,和给药方式进行全面关注,将小儿用药的相关知识在根本上加以掌握。

    作者:谢辉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主要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住院的病因以及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以及同时间段120例健康老人的的身体分析,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数据整理来进行实验,通过不断的分析,进行总结发病原因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调查显示,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喝酒、高血压史,都存在较高的引发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因素。结论:吸烟喝酒、高血脂糖尿病等都是引发高血压的主要因素。因此,应该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加强锻炼,控制血糖的变化,这样就可以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可以有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者:宋军;张宏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新版药品GMP检查整改材料中常见问题分析

    为了提高新版GMP现场检查缺陷项目的整改水平,本文通过对广西新版药品GMP现场检查整改材料的汇总分析,找出整改材料中常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提高广西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的水平。

    作者:韦广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药人才培养进入协同改革推进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志勇在2015年全国中医药教育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中医药教育工作进入了协同改革推进期,中医药人才发展也呈现出以全面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改革为重点任务,以医教协同为主要工作机制,以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人才需求为主要目标的新常态。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甲氨蝶呤联合益赛普治疗银屑病关节炎1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益赛普(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在银屑病关节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7例确诊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给予益赛普50m g/次,1次/周,联合使用甲氨蝶呤(M T X)10-15m g/周,记录患者4周、12周、16周、24周的炎性指标,疼痛指数。结果:7例患者病情明显缓解,皮疹减少,关节肿痛消失。结论:生物制剂特异性地针对发病环节,在临床试验和实际应用中显示良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成为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首要选择。

    作者:张虹;范宏涛;马莎;俞娟;梅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科学家正在试验无线“遥控”深部脑刺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说,将来也许可通过注入磁性纳米粒子外加一个磁场的方式实施深部脑刺激。与脑中植入永久性刺激电极的传统技术相比,新方法不仅创伤小,且可选择所需刺激的脑细胞,从而治疗特定的神经精神疾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评价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血压和心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皮和拔管时,实验组的心率和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维持麻醉所要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产生烦躁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广泛使用。

    作者:王春波;韩友领;尹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医学机能实验教学对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

    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职业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是大多数教育者面临的难题。本文从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方面提出提高医学生职业素质的若干思路,并进行探讨。

    作者:卢琼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产程中的镇痛方法选择

    分娩疼痛是一种生理现象,但由于持续的疼痛刺激使产妇烦躁、焦虑、痛苦、严重影响休息,从而可能对分娩过程及产妇、胎儿造成影响。1992年美国妇产科会分娩镇痛委员会指出“分娩导致许多妇女剧烈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往往被人们视为正常过程而被忽略。因此,产妇剧烈阵痛的经历,理因引起人们对分娩镇痛的重视。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医学人文要求的不断提高,安全有效地减轻甚至消除分娩过程中得疼痛成为围产医学的又一重大课题。

    作者:潘沈萍;陆敏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表现。结果: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72例,检出率94.7%。结论:急性阑尾炎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其作为目前一种安全、无创、方便的检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诊断急性阑尾炎,可以作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代克龙;郝子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学生临床实习教育的思考

    临床实习是医学院毕业生的后课程,也是正式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堂课程,并且是为重要的课程,直接关系到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对于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毕业生而言,更应重视临床实习,以系统全面的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和理念。当前,我国中西结合专业毕业生的临床实习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临床实习教学质量。本文从临床实习教育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当前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效果和质量。

    作者:庞绍春;吴国忠;潘天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碘盐检测的实验室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目的:对碘盐监测的实验室质量控制策略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在2009年2月-2014年2月间每年接受上级室间质控12份考核样品,并随机抽取288份居民食用碘盐进行测试,对所有碘盐检查结果进行调查。结果:我实验中心2009年2月-2014年2月五年间的12份盲样考核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五年间抽检的1440份居民食用盐检测均合格,合格率为100%。结论:完整的碘盐检验能够保证居民食用盐的质量,为居民健康提供保障。

    作者:孔广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流产后服务一日病房规范化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一日病房规范化干预在流产后服务(PAC)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对21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者实施一日病房规范化干预,自行设计如何避孕相关知识调查表,并评价病人入住一日病房前、后避孕知识掌握程度,同时评价病人满意度。结果:开展人群避孕知识得分显著提高,满意度100%,降低非意愿妊娠率。结论:流产后服务一日病房规范化干预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朱萍儿;甘飞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对减少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减少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骨科术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以及对照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9%(4/4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9%(13/4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骨科术后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帮助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柴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产妇产后恢复护理相关问题的探析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产妇产后恢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初产妇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产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产后的常规护理,同时将社会支持应用于产后护理中。比较两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观察两组产妇失眠症、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比两组产妇对产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为95.6%,对照组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为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失眠症、抑郁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9%和4.4%,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7.6%和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护理的满意度为97.1%,对照组产妇对产后护理的满意度为8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支持在产妇的产后恢复中具有十分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产妇对产后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改善产妇产后的不良情绪,提高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赵文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4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于我科收治确诊为子宫肌瘤的42例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行单纯米非司酮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先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及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连续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比单纯西药米司非酮的临床疗效明显,可以有效减少子宫肌瘤的体积,可以考虑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运用于临床。

    作者:薛美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重症肝炎具体案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检测指标变化,探讨对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重症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的临床观察及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廖礼梅;陈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清CEACAM1和CEA联合检测对大肠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探讨血清CEACAM1和CEA联合检测对大肠癌早期诊断,旨在为临床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检查并确定为大肠癌早期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接受检查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CEACAM1和CEA水平,及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CEACAM1为(48.09±1.09) ng/mL、CEA水平为(7.69±1.21) 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血清CEACAM1和CEA联合检测敏感性显著高于单纯检测。结论:血清CEACAM1和CEA联合检测敏感性及准确性高,可以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蒋敦科;刘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