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碘盐检测的实验室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孔广珍

关键词:碘盐检测, 实验室质量控制, 考核
摘要:目的:对碘盐监测的实验室质量控制策略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在2009年2月-2014年2月间每年接受上级室间质控12份考核样品,并随机抽取288份居民食用碘盐进行测试,对所有碘盐检查结果进行调查。结果:我实验中心2009年2月-2014年2月五年间的12份盲样考核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五年间抽检的1440份居民食用盐检测均合格,合格率为100%。结论:完整的碘盐检验能够保证居民食用盐的质量,为居民健康提供保障。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35例脑干梗塞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

    总结35例脑干梗塞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包括康复专科护理,脑梗塞一般常规护理,家属及患者的康复宣教和健康宣教;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气管切开的护理,吞咽困难的进食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认为严密的病情观察,认真细致的专科护理,严谨科学的康复宣教,早期积极康复介入是积极预防并发症是使患者提高生存质量、早日回归家庭的保证。

    作者:王美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防治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防治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宫缩乏力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母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2h、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1.11%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妇,能减少产后出血量,预防产后出血发生,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崔喜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009-2013年新疆新源县胃癌发病分析

    目的:探讨新源县胃癌发病的基本流行特征,为开展胃癌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间新源县疾控中心登记报告的胃癌资料按年龄、性别、民族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9—2013年新源县胃癌发病数345例,发病率为24.69/10万(男性39.34/10万,女性9.26/10万)。中标率为16.92/10万,男女性别发病比值为4.48:1。胃癌年龄段发病率55~79岁间高发区,占总发病例数的65.51%,农村发病率尤为明显。哈萨克族胃癌构成比高于其余民族。结论:新源县胃癌发病率逐年增高。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发病率不同,因此应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治。

    作者:艾尼瓦尔·艾木都拉;孙毅;阎景红;包永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从有机化学答卷中看到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通过分析学生在有机化学答卷中出现的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反思教与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之道,以期能够对学生学好有机化学有所帮助。

    作者:石磊;杨红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普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并对其作出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210例患者,以是否提供优质护理干预为区别,将21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优质组为105例患者,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而剩余105分为普通组,作为对照组只提供常规护理服务,将两组患者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出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并对其作出评价。结果:优质组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普通组,且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普通组,差异明显有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干预后,能有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更适合当今医疗发展。

    作者:王廷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108例耐药肺结核病患者临床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耐药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方法及其诊断效果。方法:对笔者医院收治的108例耐药肺结核病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性分析,将其设置为实验组,设置10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比例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分析其在耐药肺结核病患者诊断效果及其价值。结果:肺结核组患者总阳性率为88.9%,高于对照组(总阳性率为23.5%)(P<0.05)。结论:比例法在耐药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和鉴别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用于耐药肺结核的辅助诊断和鉴别,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何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西药联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盆腔炎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西药左氧氟沙星结合盆腔炎治疗仪的疗法在盆腔炎治疗中所起到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受我院治疗的盆腔炎患者中随机选择92例,46例作为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46例作为实验组在与前者相同西药使用方案的基础上加以盆腔炎治疗仪进行联合治疗。记录并比较术术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在30天的治疗后,实验组有95.7%的患者治疗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73.9%的治疗有效率;前者患者对治疗过程的93.5%的满意度也较后者的73.9%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盆腔炎患者的治疗中,将西药和盆腔炎治疗仪联合应用在盆腔炎治疗效果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徐平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硫酸铜新标准执行前后血液质量变化分析

    目的:献血前血红蛋白筛查使用硫酸铜法新标准后悬浮红细胞质量分析。方法:统计新标准执行前后各一年悬浮红细胞常规抽检数据,比对结果并分析。结果:硫酸铜新标准执行后悬浮红细胞血比积合格率提高。结论:新标准实行后血液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保障了用血者的权益。

    作者:赵敬红;冯兰洁;王登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针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90例腹泻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医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足三里、上巨虚等穴位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小儿腹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程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原发睾丸淋巴瘤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30例原发睾丸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与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自2003年至2014年间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并有完整临床资料,可进行评估及生存随访的病例30例。收集治疗前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0例原发性睾丸淋巴瘤进行相关抗体的标记。结果:30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4例(80.0%), T细胞淋巴瘤3例(10.0%),Burkitt淋巴瘤1例(3.3%),分型不确切2例(6.6%)。I期和II期的患者25例(83.3%),III期和IV期的患者5例(25.2%)。单因素身存分析显示:血清LDH水平≥240U/L (p=0.000), Ann Arbor临床分期≥III期(p=0.020), IPI指数≥2(p=0.020)及初次治疗未达CR (p=0.000)的患者预后较差。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治疗达C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睾丸淋巴瘤的主要组织病理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手术切除后行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联合放疗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烨;张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护理对策研

    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救护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体温、发病次数等。结果:在本次研究中,86例患者痊愈人数为79例,复发的患儿7例,痊愈率为91.9%,复发率为8.1%。结论:在临床护理中药明确影响小儿惊厥高热的危险性因素,将不良影响降到低,并结合实际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减少患儿痛苦的目的。

    作者:刘文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应用手术安全核查表对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推行三方参与的手术安全核查表对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实施手册》(2009年版)制定手术安全核查表。对手术相关科室进行全员培训。培训结束后严格按照规程在相关时点进行三方核查。比较推行手术安全核查表前后手术室单病种手术患者在手术间平均停留时间的变化,了解其时间效益。结果:以普外科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调查。发现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病人在手术间停留时间由过往平均174.25分钟下降为157.91分钟,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行手术安全核查表进行三方安全核查,有利于减少患者在手术室的停留时间,能有效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充分体现了集约化管理下团队分工合作对工作效益和效率带来的积极作用。

    作者:江敏仪;甘蔚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应用pdca模式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目的:应用pdca管理模式提高儿科住院患者满意度。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方式,分别从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层次,对实施pdca模式前后儿科病区住院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发现,病人满意度由原来的满意的82%提高到95%,一般的由14%降至3%,不满意的由3%降至0。结论:针对不同患儿及家长的需求,合理应用pdca模式,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加病人满意度。

    作者:陈玉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利用微RNA修复受损心肌

    中美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给心脏病发作的小鼠注射一种微RNA分子,可以刺激小鼠心脏长出新的细胞。这种受损心脏修复法有望应用到人身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乌甲素透皮制剂的制备与分析

    目的:探讨高乌甲素透皮微乳制剂的制备。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确定高乌甲素透皮微乳制剂处方的制备处方,选择适宜比例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水相,筛选优化透皮制剂。结果:根据微乳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经筛选出佳经皮微乳制剂的处方为:油相占35%,油酸-Miglyol 812(1:1,w/w);表面活性剂占45%,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助表面活性剂占20%,二乙二醇单乙醚(Transcutol P)。选择油酸-Miglyol 812混合油相,固定Cremopher EL 与Transcutol P 的质量比Km为2.5,水相为50%是微乳透皮性能好。结论:优化的高乌甲素透皮微乳制剂处方能够达到了预期的要求,透皮性能良好。

    作者:朱静娟;陆晔辉;刘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健康宣教对儿童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于降低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118例患儿留置针并发症情况。结果:健康宣教能显著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健康宣教是临床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的重要一环,应当常态化与制度化。

    作者:宋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女性缺维生素D易抑郁

    维生素D是保持骨骼健康和肌肉功能的必需营养素。然而,美国《精神病学研究》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年轻女性维生素D水平偏低还会增加抑郁症危险。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新生儿先天性成骨不全1例

    先天性成骨不全是一种罕见的胎儿期以骨骼发育障碍为主要特征的遗传异质性结缔组织病。现将我科发现的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何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培养NICU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探讨

    目的:探讨NICU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采用加强入科宣教、参加医师查房、新形式护理查房、角色扮演中施行操作演练、实习日记交流等策略,对NICU护生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在培训前后进行测评,以观察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NICU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该培训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梁湘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血压社区干预三年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高血压社区干预三年效果。方法:针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高危因素干预、提高社区高血压病人的服药率、改变不良生活行为等方式,分析2012年-2014年数据,评价高血压治疗率及控制率。结果:通过三年的社区干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及控制率明显提高。结论:高血压社区干预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及控制率。

    作者:许好良;高跃中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