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58例子宫肌瘤临床观察分析

吴丽英;宋娟;姚芹雪

关键词:子宫肌瘤诊断手术方式
摘要:目的:探究子宫肌瘤的相关因素对诊断与治疗的选择。方法:对258例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如: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病理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8例患者治疗前均进行B超检查。229例实施不同的手术治疗,29例保守治疗,症状改善出院。结论:定期进行妇科体检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依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患者病情等特点、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术方式。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社区糖耐量异常的干预治疗

    糖耐量异常(I G T)是葡萄糖耐量正常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过度阶段,此时,患者空腹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已经超过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在 IGT阶段,由于胰岛素抵抗的持续存在和不断加重,长期餐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可逐渐加重胰岛细胞的功能受损程度,胰岛细胞功能丧失达50%或以上时,便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即出现临床糖尿病[1]。与正常人相比,社区糖耐量异常者发生糖尿病的几率非常大,并且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具备了与2型糖尿病相同的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因此,对于社区糖耐量异常的防治成为目前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文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艾滋病对西部地区农村家庭负担的影响

    当前我国艾滋病毒流行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本文主要研究艾滋病对患者家庭所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通过入户走访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形式展开调研,发现艾滋病对家庭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经济层面:由于主要劳动力的丧失和医疗费用的支出,直接导致家庭负担增大,甚至返贫。其次,随之而来的社会排斥又使家庭面临被社会孤立的现实,进一步增加家庭成员的精神负担。与此同时,家庭成员在照料艾滋病患者方面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因此,社会应给予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以人文关怀和经济援助。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观察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手术过程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观察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手术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在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前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后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手术常规查对的方法,观察组按照安全核查制度的内容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通过实施安全核查制度,共核查出安全隐患13例,由于及时发现,妥善处理,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安全返病房,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组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效地降低了手术风险,保障了手术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倪村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药人才培养进入协同改革推进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志勇在2015年全国中医药教育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中医药教育工作进入了协同改革推进期,中医药人才发展也呈现出以全面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改革为重点任务,以医教协同为主要工作机制,以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人才需求为主要目标的新常态。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00例心胸外科患者镇痛药的应用及护理管理分析

    目的:研究和观察对心胸外科患者进行镇痛药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收集心胸外科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镇痛药的护理管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比,以P大于0.05表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胸外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进行镇痛药的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避免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宫颈阔韧带梭形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21岁,未婚,因“偶发性下腹痛5天,查体发现盆腔包块5天”入院。患者既往月经不规律7/30-60天。病程中无明显诱因出现偶发性下腹部隐痛,能忍受,无恶心呕吐,无阴道流血流水。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好,T 36.5℃、P80次/分、R 18次/分、BP 107/7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无性生活史,未做阴道检查。超声检查:盆腔内可探及范围约17.1×14×9.3cm低回声(图1),形态欠规则,可见包膜回声,内见血流信号,与宫体下段及宫颈关系密切,无明显分界,子宫受压偏向盆腔右侧,宫腔内膜厚约0.9c m,宫体下段及宫颈显示不清。双侧卵巢可见(图2)。

    作者:肖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对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方法:将7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对症基础治疗,实验组同时给予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FVC、FEV1及PEFR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2.11%,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伟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近视性弱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传统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视知觉学习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屈光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屈光度增长≤0.5D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0D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知觉学习疗法治疗近视性弱视的疗效显著,且能有效减轻屈光度增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及影响因素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并根据术后第3天肠内营养供给能量是否达到目标需要热卡[25kal/(kg.d)]的60%,将患者分成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比较两组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初始处方热卡、喂养不耐受和营养中断发生率。结果: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为42.9%,达标组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处方热卡量高于未达标组,喂养不耐受、营养中断的发生人数低于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低,提高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率、初始处方热卡量,降低喂养不耐受、营养中断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

    作者:郭敏;卢惠民;冯锦珊;陈雪梅;刘保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及对策分析

    目的:探究学龄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现状,为防止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杨浦区托幼机构儿童意外伤害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对受伤类型和发生意外场所进行统计。结果:从意外发生场所来看,列在前两位的分别是户外活动(53.03%)和室内活动(27.27%),从受伤类型上来看,骨折和缝针分别占到了42.42%和37.88%。结论:为了能够让学龄前儿童得到更好的成长,我们应该在强化相关安全训练,开展教育干预工作、强化急救水平,强化环境安全管理工作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徐敬;童琦;陆敏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宫外孕患者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外孕与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关系,降低宫外孕发生率。方法:观察86例宫外孕患者及86例正常宫内早孕妇女,行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检测,采用x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6例宫外孕患者宫颈分泌物检测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及两者混合感染率均高于正常宫内早孕组。结论: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导致宫外孕的患病几率增加,因此早期筛查和治疗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有助于降低宫外孕发生率。

    作者:郑淑婕;郭华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冠心病、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反应与心身护理

    冠心病是当今社会中患病率高的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冠心病的患病率与日俱增。冠心病的病变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一时性或持续性心肌缺血缺氧,轻者发生心绞痛,重者可使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形成心肌梗塞(以下简称心梗),由于其病情凶险瞬息万变,可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应及时调整病人的心态,将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放在同等的地位。同时嘱病人戒烟酒,避免劳累,积极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适当的体育锻炼,使病人早日康复。让病人以佳的心态迎接新生活,积极地接受治疗,不但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QOL),更能帮助缩短疗程,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

    作者:阎静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模式转变中循证护理管理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模式转变中循证护理管理的应用。方法:随机抽检实施管理前后500包消毒后的器械,比较前后清洗质量、灭菌效果及包装质量合格率;器械保养维修成本;工作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集中管理后,清洗质量抽样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质量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循证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设备维修保养成本低于实施循证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集中管理的工作人员对工作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管理相比循证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和节约设备保养成本,值得提倡运用。

    作者:梁慧;王海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和防范措施探讨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和规律,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外科住院且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资料统计、比对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14例护理不良事件分别为管路脱离4例,静脉炎5例,漏服药物2例,基础护理不当1例,压疮2例,坠床1例。其中,静脉炎发生率高为35.7%,与其它类型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全面加强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工作,积极分析导致不良事件的原因,并制定完善的防范对策,并落实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作者:龙艳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收治的24例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及时有效的采取降颅压、控制血压以及血糖、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防治并发症,在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进过我院的及时治疗以及细心的护理,24例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有2例死亡,其余的都安全度过急性期和康复期,而且血糖控制的非常好。结论:对于脑出血急性期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临床有效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降低致残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吴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HPLC外标法测定R-α-苯乙胺的含量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测定R-α-苯乙胺的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氰基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缓冲盐溶液(0.15%三氟乙酸水溶液:0.1%三乙胺水溶液55:15):甲醇(85:15);等度洗脱,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58nm;体积流量为1.0mL/min;进样量为5μL。结果:R-α-苯乙胺在0.7mg/ml~1.2m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 n=6)。平均回收率为99.3%,RSD%=0.39,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可以用于测定R-α-苯乙胺的含量。

    作者:李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500例献血者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的分析

    目的:对500例献血者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给予探讨。方法:随机对本站献血屋2014年10月至12月500例献血者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给予分析。结果:自愿无偿献血者为425例,家庭互助献血或替代献血者为75例,其中首次献血者125例,再次或多次献血者375例,且首次献血人群的合格率30%(114/380)为明显低于再次献血人群的60%(72/12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前淘汰率为16%(80/500)。结论:在献血前,对所有献血者给予健康检查,可以及时了解献血者的健康状态,发现相关疾病及潜在危险,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选择健康安全的献血者献血,确保血液质量和受血者的安全,有助于提高血液质量。

    作者:杨胜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苏子降气汤治疗慢阻肺的肺功能观察

    目的:观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应用苏子降气汤治疗的实际效果,探讨苏子降气汤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07月~2014年07月COPD患者52例,按硬币法分组,两组病例均接受止咳、化痰、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苏子降气汤治疗,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FVC、FEV1/FVC、FEV1%预计值分别为(2.96±0.23)×109/L、(65.53±8.21)%、(42.25±1.4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苏子降气汤可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仁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社区管理及临床干预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社区管理及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给予全部患者在前期社区管理和临床干预,观察和比较患者的遵医嘱以及质指数、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主要指标在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给予糖尿病患者前期的社区管理和临床干预后,患者的遵医嘱、主要指标改变情况相比干预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社区管理及临床干预,能够有效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水平、血糖控制水平,降低并发症等。

    作者:赵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465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 D R)发生特点及引起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回顾式调查方式,对医院465例 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65例ADR报告中,≧60岁者构成比高,占36.79%,18~49岁年龄段女性居多,占21.08%;抗感染药居各类药的首位,占28.82%;以静脉方式给药引起的ADR构成比高,占78.0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包含22类,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减少不必要静脉用药,合理使用抗感染药,能降低ADR的发生风险。

    作者:罗晓梅;郑朝晖;尹怀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