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手术过程中的实施效果

倪村花

关键词: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系统, 实施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手术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在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前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后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手术常规查对的方法,观察组按照安全核查制度的内容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通过实施安全核查制度,共核查出安全隐患13例,由于及时发现,妥善处理,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安全返病房,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组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效地降低了手术风险,保障了手术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黄酮化合物改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骨骼肌是体内利用血糖重要的组织,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黄酮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抗糖尿病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深入了解黄酮化合物改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的防治及黄酮化合物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梅繁;刘康;刘保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品管圈在手术室一次性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手术室一次性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开展品管圈知识学习,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手术间一次性耗材的管理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了护士的工作能力。结论:品管圈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有重要意义,值得继续推广。

    作者:曹芳;代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多索茶碱联合甲波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注射用甲波尼龙琥珀酸钠和注射用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例C O P 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注射用甲泼尼松琥珀酸钠80m g联用注射用多索茶碱0.2g ,2/日;对照组给予甲泼尼松琥珀酸钠80m g联用氨茶碱0.25g,2/日,治疗期间同时予以抗菌素预防感染,疗程均为7d,试验前后分别测定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并观察患者试验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比较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F E V1%,F E V1%/FVC,FEV1/预计值(%)、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临床症状、体征较试验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多索茶碱联用甲波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优于氨茶碱联用甲波尼龙琥珀酸钠。

    作者:徐莉莉;高强;马兆猛;刘梅;相茹;顾加双;梁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社区医生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产生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产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8例2013年11月-2014年11月社区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个体化综合健康教育指导,包括发放宣传资料,疾病相关知识讲座等。结果: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88.89%,规律用药96.3%,加强运动72.22%,饮食、食盐控制81.48%,血压监测94.44%。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社区医生健康教育后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控制血压,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等效果显著。

    作者:张春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高脂血症性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47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高脂血症性中、重度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47例高脂血症性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2例。在急性胰腺炎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症状体征缓解率、血淀粉酶转阴率等疗效指标。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HL-MSAP患者白细胞、脂肪酶、甘油三酯、D-二聚体等实验室指标以及症状/体征缓解率、血淀粉酶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亦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H L-S A P,临床疗效虽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高脂血症性中、重度急性胰腺炎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

    作者:吴莉莉;覃刚;朱季香;彭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脑梗死及白质病变临床分型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脑梗死及白质病变临床分型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5例脑白质病变或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白质病变(Ⅱ级、Ⅲ级)、皮质下关键部位梗死具有相关性。结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白质病变、皮质下关键位置梗死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龚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海拔高度对急进高原者眼底视网膜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海拔高度下急进高原者眼底视网膜健康变化。方法:观察记录内陆地区无高原居住经历的5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在内陆平原60m海拔高度、西藏拉萨3500m海拔高度、羊八井4570m海拔高度眼底变化,分析急进高原对视网膜水肿、出血及血管形态影响。结果:内陆平原60m海拔时,均无眼底视网膜异常;海拔3500m时,全组9.0%视网膜静脉轻度充盈(A:V=1:2),未见视网膜出血及血管形态异常;海拔4570m时,19.0%静脉充盈扩张(A:V=1:3),2.0%眼底视网膜浅层出血,2.0%视网膜血管腊肠状改变,全组未见黄斑区出血及视力变化。结论:急进高原有可能诱发视网膜水肿、出血及血管形态异常,且海拔越高、影响越明显。

    作者:独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观察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手术过程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观察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手术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在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前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后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手术常规查对的方法,观察组按照安全核查制度的内容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通过实施安全核查制度,共核查出安全隐患13例,由于及时发现,妥善处理,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安全返病房,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组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效地降低了手术风险,保障了手术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倪村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通脉宣痹汤治疗痰瘀互阻型胸痹4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脉宣痹汤治疗痰瘀互阻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痰瘀互阻型胸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常规组在用单纯西医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单纯西医疗法的基础上配合通脉宣痹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脉宣痹汤对痰瘀互阻型胸痹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黄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普勒超声诊断表现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方法:对临床收治的1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多普勒超声诊断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心脏超声检查提示三尖瓣前叶腱索断裂12例,后叶腱索断裂3例;所有患者均为三尖瓣大量反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直接显示舒张期起源于主动脉瓣环的红色为主的返流束,并延伸入左室流出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左室流出道内测及起自主动脉瓣的舒张期返流束。脉冲或连续多普勒可见正向的返流频谱曲线。

    作者:曹淑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浅谈机能实验学的教学体会

    针对机能实验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提出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各项能力以及如何对待实验动物三个方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应对高等医学实验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董娟;张根葆;陆晓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艾滋病对西部地区农村家庭负担的影响

    当前我国艾滋病毒流行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本文主要研究艾滋病对患者家庭所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通过入户走访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形式展开调研,发现艾滋病对家庭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经济层面:由于主要劳动力的丧失和医疗费用的支出,直接导致家庭负担增大,甚至返贫。其次,随之而来的社会排斥又使家庭面临被社会孤立的现实,进一步增加家庭成员的精神负担。与此同时,家庭成员在照料艾滋病患者方面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因此,社会应给予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以人文关怀和经济援助。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家庭访视对100例老年抑郁症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家庭访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采用相同药物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于治疗开始每周1次常规询问与记录,实验组则每周1次进行综合依从性的家庭访视与指导,就两组患者综合依从性及干预前后HAMD评分施以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均显著降低,实验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其综合依从性6个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访视与指导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综合依从性,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较好。

    作者:王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52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保健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的保健护理措施。方法:对52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心理疏导,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加强基础护理,给予出院健康指导。结果:52例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加强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保健护理,可以显著增强老年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雷燕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初发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状况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调查初发Ⅱ型糖尿病患者患病早期的焦虑状态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107例初发Ⅱ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早期进行深度访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试并将结果和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将初发糖尿病焦虑评分为(49.5±10.05)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糖尿病患者患病早期会出现复杂、强烈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在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情绪,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促进其身心康复。

    作者:陈萍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左归丸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24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左归丸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Z H—21型骨质疏松治疗系统,下同)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原发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05月至2015年2月我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48例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原发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注射用骨肽静滴、钙剂及维生素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归丸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2疗程(30天为一疗程)后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70.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归丸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肝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原发性)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胜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HPLC外标法测定R-α-苯乙胺的含量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测定R-α-苯乙胺的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氰基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缓冲盐溶液(0.15%三氟乙酸水溶液:0.1%三乙胺水溶液55:15):甲醇(85:15);等度洗脱,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58nm;体积流量为1.0mL/min;进样量为5μL。结果:R-α-苯乙胺在0.7mg/ml~1.2m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 n=6)。平均回收率为99.3%,RSD%=0.39,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可以用于测定R-α-苯乙胺的含量。

    作者:李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孕期甲状腺激素影响胎儿智商

    近一项研究发现,在妊娠早期母亲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可能会显著降低婴儿在儿童期的智商。这项研究的结果暗示人们目前治疗孕期女性轻微甲状腺激素缺陷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对胎儿脑发育造成意想不到的不良影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痛风或降低老年痴呆风险

    痛风是常见的关节疾病,仅美国患者人数就超过800万。多项研究表明,这种由于血液高尿酸所致的疼痛疾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肾病风险。然而,美国《风湿病年鉴》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罹患痛风可能会降低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食物不耐受与婴儿慢性腹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对食物不耐受和婴儿慢性腹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2-12月龄慢性腹泻患儿50例。结果:其中48例患儿食物不耐受检测均为阳性,阳性率为96%,且牛奶具有高的阳性率,其次分别为蛋清/蛋清、小麦、西红柿。均进行进行相应的食物回避治疗,并予氨基酸配方奶喂养,显效33例(66%),有效11例(22%),无效6例(12%),有效率为88%。结论:婴儿慢性腹泻与食物不耐受相关性较大,予食物回避奶和氨基酸配方治疗,治疗有显著效果。

    作者:胡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