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整体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疗效探讨

梁晶

关键词:中医整体疗法, 慢性肾衰,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整体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到2014年收治的50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肾衰1号方(我科自拟方)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并且静点灯盏细辛注射液的治疗,对照组则实行口服爱西特的治疗,对两组BUN、Hgb、Scr、Ccr、Alb、24hTP的变化比较分析。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在BUN、Scr、24hTP上显著降低,在Alb、Ccr、Hgb上显著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肾衰患者,中医整体疗法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BUN、Scr、24hTP,并升高Alb、Ccr、Hgb,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中心药房库位号的设计编排及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使中心药房的药品管理更加科学化,安全化,信息化。方法:运用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对药品进行库位号管理。结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率,增加了配药的准确性,提高了工作质量。结论:药品库位号的编排对医院药房药品管理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静波;彭实;胡联俊;邹顺;崔岚;张明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B型利钠尿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B N P水平探讨B N 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南安市医院7病区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60例。跟踪患者入院时B N P水平及出院后2个月、4个月、半年、1年、2年BNP水平,比较不同水平的BNP患者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BNP水平高的患者,心血管事件(MACE)及再次住院大于BNP水平低的患者。结论: 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关系密切,为临床诊断心力衰竭及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洪少雄;戴端平;杨泉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加强产科急救管理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强产科急救管理对产后出血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观察组)以来通过建立产科急救网络、规范呼救与转诊程序、加强产科服务质量的提高等一系列产科急救管理工作对比2001-2007年(对照组)产后出血、严重产后出血、孕产妇死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严重产后出血、孕产妇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做好产后出血的急救组织管理工作,可使孕产妇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得到有效控制,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

    作者:顾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围术期舒适护理对剖宫产患者应激反应的作用观察

    目的:研究围术期舒适护理对剖宫产患者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6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产妇舒适护理,在以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基础上再给予观察组产妇舒适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前1h,术后4h、16h、24h、48h的β-内啡肽及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前1h,术后4h、16h血浆皮质醇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48h两组产妇血浆皮质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前1h,术后4h、16hβ-内啡肽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48h两组产妇β-内啡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围术期剖宫产的应激水平,是剖宫产手术中较为理想的护理方式,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鲁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理管理中护理干预在急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中护理干预在急诊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72%非常满意,24%一般满意,总满意度为96%,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0%)(P<0.05)。结论:护理管理中护理干预的实施对急诊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理想,能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存在的误区及护理

    目的: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存在的误区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并居家自行注射胰岛素的患者32例,调查分析存在的误区,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注射胰岛素的误区:注射技术错误、不根据血糖波动调整胰岛素剂量、非一次性使用针头、注射时间不准确、消毒方式错误、注射部位不准确等。结论: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存在的误区较多,应加强患者的教育,减少不恰当的胰岛素注射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徐菊兰;张锡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护理对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认识水平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对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认识水平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健康教育,6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以及糖化红蛋白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在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的同时,也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作者:吕巧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苏州园区5943例常住居民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5943例体检人群血压、血糖、血脂结果,为慢性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苏州娄葑医院体检中心5943名常住居民的血压、空腹血糖、血脂项目的检查结果,并按年龄、性别的不同对各指标异常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943名体检者中慢性病检出率分别是:高血压42.86%、高胆固醇血症11.53%、高甘油三酯血症17.70%、糖尿病7.37%。高血压检出率随年龄的升高而增加,男女间检出率存在差异;高胆固醇血症在在60~69岁年龄段检出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在50~59岁年龄段检出率高,同年龄段男女检出率有差异(除60~69岁段);糖尿病在70~79岁年龄段检出率高,男女间检出率无差异。结论:慢性病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生活中应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并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作者:沈锷;张绍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士岗位管理下科室绩效分配管理应用

    介绍科室护士绩效二次分配的具体方法。通过按岗定酬、按工作量定酬的原则,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张莉;肖黎;贾丽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91名女教师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为切实做好妇女保健工作,掌握和了解女教师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情况。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对江宁区部分女教师进行妇女病普查。结果:妇女病检出率为39.18%。结论: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的重要内容,是了解和掌握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早发现各类妇女疾病,对提高妇女保健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沙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103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依从性人数,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测评。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掌握知识得分(88.63±10.45分)高于对照组(72.36±1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52例,98.11%)和护理满意度(51例,96.2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有效改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吴俊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出血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的干预价值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出血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住院治疗患者164例,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0.33±6.54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7.63±4.85d;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85%;对照组出院后康复率为20.73%,明显低于研究组的43.90%;研究组患者出院时Barthel平均得分为75.69±8.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54±7.8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提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辉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检测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检测现状。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选取本地3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快速血糖仪(便携式),以自行设计的“自我检测现状调查表”调查患者血糖自我检测现状。结果: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良好者仅占20%(60/300);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检测现状:监测频率、时间不科学者占80.33%(241/300),未明确血糖控制目标者占30.67%(92/300),未妥善保管血糖仪、血糖试纸者占24.67%(74/300),未正确操作血糖仪者占23.33%(70/300);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检测主要影响因素为不够重视自身疾病,仪器、试纸保管知识缺乏,嫌麻烦、觉得没有必要。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监测的依从性,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作者:鲁慧;孔雪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500例献血者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的分析

    目的:对500例献血者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给予探讨。方法:随机对本站献血屋2014年10月至12月500例献血者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给予分析。结果:自愿无偿献血者为425例,家庭互助献血或替代献血者为75例,其中首次献血者125例,再次或多次献血者375例,且首次献血人群的合格率30%(114/380)为明显低于再次献血人群的60%(72/12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前淘汰率为16%(80/500)。结论:在献血前,对所有献血者给予健康检查,可以及时了解献血者的健康状态,发现相关疾病及潜在危险,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选择健康安全的献血者献血,确保血液质量和受血者的安全,有助于提高血液质量。

    作者:杨胜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

    随着我国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卫生体制的不断完善,预防医学在我国医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加之,社会对兼备疾病和健康整体思维、防治结合的全科医学人才的迫切需要。在此背景下,各各院校通过进行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预防医学人才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指出了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并提出从完善预防医学课程体系、变革预防医学教学方式和强化预防医学师资建设方面实现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建设。

    作者:史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主要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住院的病因以及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以及同时间段120例健康老人的的身体分析,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数据整理来进行实验,通过不断的分析,进行总结发病原因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调查显示,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喝酒、高血压史,都存在较高的引发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因素。结论:吸烟喝酒、高血脂糖尿病等都是引发高血压的主要因素。因此,应该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加强锻炼,控制血糖的变化,这样就可以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可以有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者:宋军;张宏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对策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综合护理应用于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将6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临床综合护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3.52%,且差异较大,P<0.05。结论:给予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综合护理能有效缓解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作者:白美琼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产程中的镇痛方法选择

    分娩疼痛是一种生理现象,但由于持续的疼痛刺激使产妇烦躁、焦虑、痛苦、严重影响休息,从而可能对分娩过程及产妇、胎儿造成影响。1992年美国妇产科会分娩镇痛委员会指出“分娩导致许多妇女剧烈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往往被人们视为正常过程而被忽略。因此,产妇剧烈阵痛的经历,理因引起人们对分娩镇痛的重视。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医学人文要求的不断提高,安全有效地减轻甚至消除分娩过程中得疼痛成为围产医学的又一重大课题。

    作者:潘沈萍;陆敏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理干预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58例,入院后接受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与护理,并在常规基础上对入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在心理干预护理后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各大因子评分均比护理前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Ⅱ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对提高治疗效果、保持血糖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红燕;朱敏;胡丹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耐多药结核病的预防和综合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耐多药结核病的有效预防及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全部患者综合治疗方案及管理。其中化疗方案为3CDLfxPtoZ/9DLfxPto。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3个月后,痰液检查转阴35例,转阴率54.8%;6个月后48例,转阴率64.9%;治疗12个月,60例转阴,转阴率为93.8%。治疗期间,未发生死亡病例。临床症状改善上,有效率92.2%;X线胸片变化中,有效吸收率89.1%。结论:耐多药结核病由于对多种抗结核菌有耐药性,在药物选择上应根据患者用药史等情况加以注意,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预防及治疗有效率。

    作者:孙学林;邹春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