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毒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翟晓建

关键词:复方苦参注射液, 乳腺癌, 化疗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的影响.方法:123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复方苦参注射液+术后化疗)61例和对照组(术后单纯化疗)62例,观察患者免疫功能、癌痛缓解程度、骨髓抑制情况、血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2组血常规比较:①白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白细胞计数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白细胞计数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t =8.04,P<0.01);②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血小扳计数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血小板计数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t=12.91,P <0.01).2)2组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IL-4、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IL-4、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IL-4、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t=63.45,P <0.01)、(t=31.88,P<0.01).3)2组免疫功能比较:①CD4+、CD8+: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CD4+、CD8+均有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组CD4+、CD8+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 =29.08,P<0.01)、(t=27.77,P<0.01);②IgG、IgA、IgM: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IgG、IgA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IgG、IgA、IgM均有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IgG、IgA、IgM含量高于对照组(t=16.31,P<0.01)、(t=13.42,P<0.01)、(t=7.81,P<0.01).4)2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2组KPS均有增加(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在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肝损害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功能损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术后化疗患者不良反应有明显改善,增强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刘氏功血通用方合补肾调周法治疗各型功血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用“刘氏功血通用方”合“补肾调周法”治疗各型功血.方法:1200例确诊为功血患者,先用“刘氏功血通用方”随症加减予以止血.功血缓解后再用“补肾调周法”调整月经周期,疗程3个周期.结果:近期疗效显效957例占79.75%,有效228例占19.00%,无效15例占1.25%,总有效率为98.75%.远期疗效痊愈1071例占89.25%,显效73例占6.08%,有效42例占3.50%,总有效率为98.83%.调理1个周期痊愈532例,调理2个周期痊愈373例,调理3个周期痊愈166例,有效、显效患者均在3个周期内出现效果.结论:“刘氏功血通用方”合“补肾调周法”治疗各型功血标本兼治、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无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昌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沉脉主病及标准化探讨

    针对沉脉的脉象特征、主病特点、变化预后及取脉方法进行论述,就现有研究所存在问题对沉脉的现代病理基础及临床研究标准化诊断、现代采集方法进行探讨,为中医脉诊采集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及实验方向.沉脉在现代研究中需要临床、基础研究进行充实,尤其是标准化研究中需要克服沉脉的生理性因素、季节性因素、脉诊采集仪器的可重复性差及采集标准不同等问题,寻找其脉诊信息特征并制定相关标准.

    作者:刘佳;汪南玥;于友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论通识教育与中医的创造性思维

    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强调通识教育、倡导国学知识的学习,旨在深刻认识中国文化传统的价值,丰富并提升精神境界,从而加强我们的文化自觉意识;通识教育重要的目标在于打破人文与科技的畛域,证人文、社会、自然三大知识领域有效沟通和整合,激发创造性思雏.

    作者:殷平善;张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伤寒论》论治失眠探析

    中医经典名著《伤寒论》对失眠的论治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失眠不同病因病机,《伤寒论》认为失眠的发生病位在心、病机关键为阳不入阴,治疗首当辨清阴阳之异,遵循平衡阴阳、调和营卫的原则,分别采用相应治法,并创制了多首治疗失眠的有效方.《伤寒论》中对失眠的论治,笔者从阴阳两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对失眠的临床诊疗进行探析,包括失眠的理论、治则治法、方证运用等.

    作者:王振;王敬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月经先期变治举隅

    月经先期为临床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用常法治疗效果时有不佳,甚至缠绵难愈,可成崩漏.然在疗效不佳时,则需详诊细辩、审征求因,采用变治的方法.故从太阴肺燥、痰瘀久居、湿热下注三方面拓展月经先期的治疗,为临床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代波;代高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天花粉蛋白介导入肺癌A549细胞Caspase-3表达及相关JNK信号通路的研究

    目的:探讨JNK信号通路在天花粉蛋白(TCS)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信号分子caspase-3表达的作用及相关调节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TCS处理人肺癌A54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免疫印迹分析JNK、p-JNK的表达.选取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P组、25 μMTCS组、50μMTCS组以及TCS+ SP组,PCR法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TCS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随着天花粉蛋白浓度的升高,磷酸化JNK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JNK表达水平与天花粉蛋白药物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胞内Caspase-3 mRNA的表达量随TCS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先加入JNK特异性抑制剂,Caspase-3表达量相较于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S可能通过抑制JNK通路的活化调控肺癌A549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庄静;汪丛丛;吕庆亮;刘泽旺;秦宝宁;曹晓靖;孙长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经方例释》阐释经方的方法与特色初探

    《经方例释》为晚清儒医莫枚士所撰,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共列方剂340首.笔者通过研究《经方例释》将其阐释经方的方法归纳为:比较经方方药,推导新知;上溯《灵柩》《素问》《神农本草经》,以经释论;下缘《千金方》《外台秘要》,佐证引申;旁参诸家论述,阐发经义;躬亲实践名方,获得真知等5种.

    作者:申晓伟;宗文静;马明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健脾补肾治遗尿108例临床观察

    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小儿遗尿,采用自拟方健脾补肾法对108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108例患儿治愈72例,显效24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2%,且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作者:姚献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协定方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中药协定方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方法:将门诊住院的泌尿系结石患者依据中医辨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热并重型、肾阴不足型、肾气不足型3类.结果:通过辩证服用中药协定系列方总有效率速99.0%.讨论:中药辨证治疗泌尿系结石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竹芳;王静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腧穴压-感反应58穴665例调查

    目的:了解腧穴压-感反应的表现形式、构成、特点.方法:基于腧穴压-感反应程度判定标准和口述描绘评分法,对58个常用腧穴进行按诊调查.结果:腧穴压-感反应主要有疼痛、单纯酸胀、舒服和麻4类,疼痛占81.18%,其中单纯痛占49.54%,几种反应形式可兼见,各形式的反应程度可分为2~4级,女性压-感反应的总发生率、疼痛发生率、单纯痛发生率均高于男性.结论:压-感反应至少有4类基本形式,其发生率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王朝晖;邓科穗;朱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扶正解毒方对前胃癌荷瘤小鼠术后复发模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干预研究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方对近交系615小鼠移植性前胃癌术后复发模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影响.方法:以615小鼠前胃癌术后复发模型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扶正解毒方组(FZJD-treated)、化疗组(5-FU-treated)、中西医结合组(FZJD+ 5-FU)、模型组(Untreated)、正常术后组(Normal-operation)和正常空白组(Normal),比较观察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肿瘤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表型,模型组明显高于其他组,中西医结合组可明显降低M2型巨噬细胞表达,M1型巨噬细胞表达同M2型具有相反趋势.药物对患癌小鼠机体内M2/M1表现出强干预能力;ELISA检测相关细胞因子,模型组明显高于其他组,中西医结合组可降低4种细胞因子分泌(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抑制M2型巨噬细胞的表达,提高M1型巨噬细胞的表达,降低血清中肿瘤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对肿瘤的转移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肿瘤微环境,促使M2型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进而影响肿瘤的转移复发.

    作者:贾程辉;李枋霏;何莉莎;李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张士舜平衡阴阳法治癌经验

    张士舜主任医师认为阴阳失衡是积聚肿瘤的原始病理基础,主张从阴阳失衡论治,提出平衡阴阳法治疗肿瘤,其辨证分型为阴盛阳衰、阴盛阳亢、阴盛阳不虚、阴阳两虚、阴虚阳亢、阴虚阳不虚、阳虚阴不虚、阳亢阴不虚、阳亢阴不盛、阳虚阴不盛10个类型,选方用药精准,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录花;李辉;宋利程;王永欣;王彩虹;王根民;安国辉;张士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周围型肺癌多层螺旋CT表现与中医证型相关型分析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周围型肺癌中医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双盲法研究多层螺旋CT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每种证型计数资料与其他辨证分型总体计数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肺郁痰瘀有显著影响的是空泡征(x2 =7.23,P<0.01)、深分叶(x2=9.36,P<0.01)、浅分叶(x2 =9.13,P<0.01)、胸膜凹陷征(x2 =6.78,P<0.01);脾虚痰湿有显著影响的是浅分叶(x2=9.37,P<0.01)、空泡征(x2=14.49,P<0.01);阴虚痰燕有显著影响的是灶性坏死(x2=4.11,P<0.05),气阴两虚无显著影响因素.强化值对肺郁痰疼型有显著影响因素(t =2.15,P<0.05),对气阴两虚型有显著影响因素(t=2.00,P<0.05).结论:肺癌多层螺旋CT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关系,肺癌螺旋增强CT表现可作为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而进一步深层次研究尚需探讨.

    作者:孙伟明;赵兴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活血化瘀方加减辨治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方加减辩证治疗慢性肺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其中实验组应用活血化瘀方加减辨证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显效63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98.57%;对照组显效57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88.57%.实验组咳痰总有效率95.71%,咳嗽总有效率95.71%,气喘总有效率97.14%,紫绀总有效率94.29%,心悸总有效率88.57%,水肿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分别为84.29%、78.57%、81.43%、75.71%、74.29%、87.14%.上述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活血化瘀方加减辨证治疗慢性肺心病的疗效良好,患者预后良好,心肺功能、生活能力及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

    作者:邱泽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薏苡竹叶散加减治疗湿疹验案一则

    从临床验案出发,通过与《温病条辨》的薏苡竹叶散原方从药物组成、药量、剂型、服法、病症方面比较,说明白疟与湿疹治法有别,提醒医者在具体辩证时,既要辨病也要辨证,更要审因,做到“师古而不泥古”,才能辩治准确,药到病除.

    作者:贾志新;冯五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于“健脾疏肝解郁”功效的越鞠丸加减治疗痞满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越鞠丸加减治疗痞满(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痞满(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治疗组辨证使用越鞠丸加减,对照组使用莫沙必利.2组治疗4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越鞠丸功主健脾疏肝解郁,治疗中焦气郁升降不利之痞满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斌;张怡;姬培震;杨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察病指南》与《人元脉影归指图说》怪脉图对比研究

    怪脉是中医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脉象而言,由于脉诊的主观因素过多,因此对其研究多停留在语言描述阶段.一些古代医家在著书时尝试用二雏图形来描绘脉象,使其呈现一定程度的直观化.《察病指南》载有“七死脉”图以及《人元脉影归指图说》载有“十六怪脉”图,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可以找出古人绘制怪脉图的一些特点.

    作者:陈陗;沈澍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炮制在中医方剂配伍中的应用

    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显著特点,与方剂临床疗效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中药药性各有所偏,功效各有所长,通过炮制能增强疗效,消除或缓解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或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需要,保证临床安全有效,使各具特性的中药组合成一个符合辨证论治要求的方剂.

    作者:杨林森;冯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加味六味地黄汤对UUO大鼠肾组织TGF-β1及EMT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味六味地黄汤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TGF-β1、E-钙黏素(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3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ml/只/d)灌胃;中药组给予加味六味地黄汤组灌胃(2 ml/d).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肾脏病理及肾组织TGF-β1、E-Cadherin和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同时间点比较,模型组大鼠BUN和Scr水平、小管间质半定量评分、TGF-β1、α-SMA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E-Cadherin蛋白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同时间点比较,加味六味地黄汤显著降低BUN和Scr水平,小管间质半定量评分、TGFβ1、α-SMA蛋白表达(P<0.05),显著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结论:加味六味地黄汤可能通过抑制TGF-β1,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作者:黄仁发;梁群卿;吴金玉;向少伟;龙韵;康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3例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3例COPD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经验,指导以后的临床工作.结果: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63例COPD患者终全部症状缓解出院,5例患者在出院6个月内2次住院.结论:COPD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减少疾病复发,减少住院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强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与治疗同等重要.

    作者:徐洪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