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张士舜平衡阴阳法治癌经验

李录花;李辉;宋利程;王永欣;王彩虹;王根民;安国辉;张士舜

关键词:平衡阴阳, 治癌, 张士舜
摘要:张士舜主任医师认为阴阳失衡是积聚肿瘤的原始病理基础,主张从阴阳失衡论治,提出平衡阴阳法治疗肿瘤,其辨证分型为阴盛阳衰、阴盛阳亢、阴盛阳不虚、阴阳两虚、阴虚阳亢、阴虚阳不虚、阳虚阴不虚、阳亢阴不虚、阳亢阴不盛、阳虚阴不盛10个类型,选方用药精准,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协定方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中药协定方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方法:将门诊住院的泌尿系结石患者依据中医辨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热并重型、肾阴不足型、肾气不足型3类.结果:通过辩证服用中药协定系列方总有效率速99.0%.讨论:中药辨证治疗泌尿系结石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竹芳;王静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清肺润肺方辅助辨治对大鼠肺炎后气道高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清肺润肺方辅助辩治对大鼠肺炎后气道高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大鼠90只作为研究对象,经过自然感染途径建立支原体感染性肺炎大鼠模型.将所有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3组,分别给予1% OVA溶液雾化吸入后诱发出气道高反应性表现,比较3组大鼠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肺组织病理评分以及气道高反应性表现,评价清肺润肺方辅助辨治对大鼠肺炎后气道高反应的影响.结果:治疗前3组大鼠的肺炎支原体阳性率、肺组织病理评分以及气道高反应阳性率差异不大,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的肺炎支原体阳性率、肺组织病理评分以及气道高反应阳性率分别为23.33% (2.18±1.02)分和30.00%,明显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清肺润肺方辅助辨治大鼠肺炎后的气道高反应,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有明显改善.

    作者:宁涛;卢国豪;张奇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运用无烟艾灸对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运用无烟艾灸对抗运动训练所致运动性疲劳的影响.方法:将60名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在运动前5d及运动后30 min用灸法、仅在运动后30 min开始用灸法及常规休息,并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4 h3个时点检测血乳酸(Bla)、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运动后即刻及24 h后Bla、CK、SOD及MDA水平极显著升高,提示机体已产生运动疲劳,机体整体机能下降,而运动前5d即开始或运动后运用艾灸干预,血清Bla、CK、SOD及MDA水平升高不明显或能较快下降并趋于正常水平.结论:早期运用艾灸能很好地对抗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作者:陈广勇;马界;王传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调心安神针刺法对失眠症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调心安神针刺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120例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调心安神针剌法辩证治疗(百会、强间透脑户、风府、大椎、风池、安眠、玉枕、心俞),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百会、神门、三阴交、照海、申脉、安眠).2组均每日1次,留针30~ 60 min,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效果;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及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p)的变化.结果:经调心安神法治疗后,患者基底动脉及椎动脉的Vp值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组间比较其疗效和脑血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心安神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均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脑血流速度,且调心安神针法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其机理可能与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状况有关.

    作者:雷正权;冯卫星;杨斌;牛晓梅;李瑛;王卫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健脾补肾治遗尿108例临床观察

    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小儿遗尿,采用自拟方健脾补肾法对108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108例患儿治愈72例,显效24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2%,且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作者:姚献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察病指南》与《人元脉影归指图说》怪脉图对比研究

    怪脉是中医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脉象而言,由于脉诊的主观因素过多,因此对其研究多停留在语言描述阶段.一些古代医家在著书时尝试用二雏图形来描绘脉象,使其呈现一定程度的直观化.《察病指南》载有“七死脉”图以及《人元脉影归指图说》载有“十六怪脉”图,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可以找出古人绘制怪脉图的一些特点.

    作者:陈陗;沈澍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论通识教育与中医的创造性思维

    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强调通识教育、倡导国学知识的学习,旨在深刻认识中国文化传统的价值,丰富并提升精神境界,从而加强我们的文化自觉意识;通识教育重要的目标在于打破人文与科技的畛域,证人文、社会、自然三大知识领域有效沟通和整合,激发创造性思雏.

    作者:殷平善;张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药序贯治疗模式和巩固治疗模式对胃癌患者总生存和中位生存期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药序贯治疗模式和巩固治疗模式对胃癌患者总生存和中位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胃癌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药序贯治疗组及中医药巩固治疗组,每组28例.通过观察患者总生存和中位生存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药序贯治疗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高于中医药巩固治疗组(34月/21月,P<0.05),中医药序贯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中医药巩固治疗组(17.3月/8.2月,P<0.05),中医药序贯治疗组患者1年、2年和3年总生存率显著长于中医药巩固治疗组(1年67.9%/57.1%,2年28.6%/17.9%,3年17.9%/10.7%,P<0.05).结论:中医药序贯治疗模式和中医药巩固治疗模式能够延长胃癌患者的总生存和中位生存期,且中医药序贯治疗模式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雪莲;陈荣;陈永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活血化瘀方加减辨治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方加减辩证治疗慢性肺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其中实验组应用活血化瘀方加减辨证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显效63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98.57%;对照组显效57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88.57%.实验组咳痰总有效率95.71%,咳嗽总有效率95.71%,气喘总有效率97.14%,紫绀总有效率94.29%,心悸总有效率88.57%,水肿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分别为84.29%、78.57%、81.43%、75.71%、74.29%、87.14%.上述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活血化瘀方加减辨证治疗慢性肺心病的疗效良好,患者预后良好,心肺功能、生活能力及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

    作者:邱泽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炮制在中医方剂配伍中的应用

    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显著特点,与方剂临床疗效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中药药性各有所偏,功效各有所长,通过炮制能增强疗效,消除或缓解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或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需要,保证临床安全有效,使各具特性的中药组合成一个符合辨证论治要求的方剂.

    作者:杨林森;冯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月经先期变治举隅

    月经先期为临床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用常法治疗效果时有不佳,甚至缠绵难愈,可成崩漏.然在疗效不佳时,则需详诊细辩、审征求因,采用变治的方法.故从太阴肺燥、痰瘀久居、湿热下注三方面拓展月经先期的治疗,为临床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代波;代高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三拗片治疗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风寒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扑尔敏片、沙丁胺醇片,有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发热者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拗片,2组患儿均给予雾化吸入可必特.观察并统计患儿治疗当日、第3天与第6天临床症状的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观察组(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d、6d的证候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拗片对风寒袭肺儿童呼吸道感染导致的症状有确切疗效且起效快.

    作者:彭贝如;曾维嘉;黄见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运动改善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研究进展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血管舒缩症状、神经精神症状、泌尿生殖系统萎缩性改变、代谢减退以及骨钙流失等方面.临床研究发现,加强体育运动具有调节植物神经、生殖内分泌、循环系统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综合作用,长期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故对通过体育运动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唐丹艺;曹阳;吴旻禧;张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于HRQOL怕冷症辨体用方传承研究

    基于王琦教授“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从阳虚体质怕冷症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下降、阳虚体质与阳虚证候的怕冷症界定、阳虚体质怕冷症与“温阳调体汤”制方法度三方面,总结倪诚教授怕冷症辨体用方的学术经验和学术传承特色,并结合医案讨论体质类型与状态辩识有机结合、辨体结合辨病辩证个性化用方的要点.并指出“辨体用方”与“温阳调体汤”的应用为怕冷症个体化诊疗提供了新路径,将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作者:董伟;倪诚;英孝;丁晓颖;何丽清;张丹丹;王舢泽;梁嘉玲;缪立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加味六味地黄汤对UUO大鼠肾组织TGF-β1及EMT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味六味地黄汤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TGF-β1、E-钙黏素(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3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ml/只/d)灌胃;中药组给予加味六味地黄汤组灌胃(2 ml/d).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肾脏病理及肾组织TGF-β1、E-Cadherin和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同时间点比较,模型组大鼠BUN和Scr水平、小管间质半定量评分、TGF-β1、α-SMA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E-Cadherin蛋白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同时间点比较,加味六味地黄汤显著降低BUN和Scr水平,小管间质半定量评分、TGFβ1、α-SMA蛋白表达(P<0.05),显著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结论:加味六味地黄汤可能通过抑制TGF-β1,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作者:黄仁发;梁群卿;吴金玉;向少伟;龙韵;康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整合素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变中的作用及中医理论探讨

    整合素是细胞黏附分子家族之一,其功能主要是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黏附,且在细胞与细胞间的黏附中发挥作用.整合素的主要功能与形态发生、胚胎发育、组织修复、炎症反应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整合素是细胞内外信号传导通路的重要环节之一.研究表明,整合素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故对于整合素及其作用特别是中医药治疗的调控作用进行论述.

    作者:魏明刚;何伟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刘氏功血通用方合补肾调周法治疗各型功血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用“刘氏功血通用方”合“补肾调周法”治疗各型功血.方法:1200例确诊为功血患者,先用“刘氏功血通用方”随症加减予以止血.功血缓解后再用“补肾调周法”调整月经周期,疗程3个周期.结果:近期疗效显效957例占79.75%,有效228例占19.00%,无效15例占1.25%,总有效率为98.75%.远期疗效痊愈1071例占89.25%,显效73例占6.08%,有效42例占3.50%,总有效率为98.83%.调理1个周期痊愈532例,调理2个周期痊愈373例,调理3个周期痊愈166例,有效、显效患者均在3个周期内出现效果.结论:“刘氏功血通用方”合“补肾调周法”治疗各型功血标本兼治、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无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昌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经方例释》阐释经方的方法与特色初探

    《经方例释》为晚清儒医莫枚士所撰,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共列方剂340首.笔者通过研究《经方例释》将其阐释经方的方法归纳为:比较经方方药,推导新知;上溯《灵柩》《素问》《神农本草经》,以经释论;下缘《千金方》《外台秘要》,佐证引申;旁参诸家论述,阐发经义;躬亲实践名方,获得真知等5种.

    作者:申晓伟;宗文静;马明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益肾泄浊方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益肾泄浊方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肾内科门诊收治的58例CRF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给予益肾泄浊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毒清颗粒,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肾功能各项指标检测及血红蛋白检测,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实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治疗后Scr、BUN均明显降低,Ccr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Scr、BUN和UA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Scr明显低于对照组,C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1例发生腹泻,适量减少大黄用量后症状缓解;对照组2例发生腹泻,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益肾泄浊方辨治气阴两虚兼夹浊邪型CRF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CRF临床症状及肾功能,延缓CRF病情进展,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小翠;郑有浩;秦应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于“健脾疏肝解郁”功效的越鞠丸加减治疗痞满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越鞠丸加减治疗痞满(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痞满(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治疗组辨证使用越鞠丸加减,对照组使用莫沙必利.2组治疗4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越鞠丸功主健脾疏肝解郁,治疗中焦气郁升降不利之痞满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斌;张怡;姬培震;杨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