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涛;卢国豪;张奇兰
通过时患者的分组治疗观察中药人参养荣汤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大肠癌化疗患者疲乏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组给予化疗+人参养荣汤,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以第1周期自评分作为基线指标,采用BFI疲乏量表及QLQ-C30量表现察疲乏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采用秩和检验方法进行组间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现在疲劳程度、过去24 h内一般疲劳程度及过去24h内疲劳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人参养荣汤可改善化疗患者的疲乏症状,并可相应改善患者的一般活动情况、情绪、正常工作、享受生活及行走能力,对于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及呼吸困难情况也有较明显改善.
作者:冯烨;王薇;张燕;李元青;李占东;许轶琛;孙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方加减辩证治疗慢性肺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其中实验组应用活血化瘀方加减辨证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显效63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98.57%;对照组显效57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88.57%.实验组咳痰总有效率95.71%,咳嗽总有效率95.71%,气喘总有效率97.14%,紫绀总有效率94.29%,心悸总有效率88.57%,水肿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分别为84.29%、78.57%、81.43%、75.71%、74.29%、87.14%.上述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活血化瘀方加减辨证治疗慢性肺心病的疗效良好,患者预后良好,心肺功能、生活能力及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
作者:邱泽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健脾益气化痰方在癌症(癌痛)中的应用,为控制癌症患者疼痛情况提供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70例癌症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85例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8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健脾益气化痰方,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强度、体力状况、生活质量及疼痛疗效,并分析其治疗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疼痛强度、体力状况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 8例,PR 41例,MR 23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CR4例,PR 35例,MR 19例,总有效率77.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药物安全性1级49例,2级26例,3级0例,4级0例;对照组1级53例,2级22例,3级0例,4级0例,2组治疗安全性均良好,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IgG、IgA及IgM均显著上升.除IgG外,观察组上述指标上升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化痰方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抗癌、抑癌作用,且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癌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保证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颖;杨崔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周围型肺癌中医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双盲法研究多层螺旋CT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每种证型计数资料与其他辨证分型总体计数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肺郁痰瘀有显著影响的是空泡征(x2 =7.23,P<0.01)、深分叶(x2=9.36,P<0.01)、浅分叶(x2 =9.13,P<0.01)、胸膜凹陷征(x2 =6.78,P<0.01);脾虚痰湿有显著影响的是浅分叶(x2=9.37,P<0.01)、空泡征(x2=14.49,P<0.01);阴虚痰燕有显著影响的是灶性坏死(x2=4.11,P<0.05),气阴两虚无显著影响因素.强化值对肺郁痰疼型有显著影响因素(t =2.15,P<0.05),对气阴两虚型有显著影响因素(t=2.00,P<0.05).结论:肺癌多层螺旋CT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关系,肺癌螺旋增强CT表现可作为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而进一步深层次研究尚需探讨.
作者:孙伟明;赵兴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越鞠丸加减治疗痞满(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痞满(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治疗组辨证使用越鞠丸加减,对照组使用莫沙必利.2组治疗4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越鞠丸功主健脾疏肝解郁,治疗中焦气郁升降不利之痞满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斌;张怡;姬培震;杨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用“刘氏功血通用方”合“补肾调周法”治疗各型功血.方法:1200例确诊为功血患者,先用“刘氏功血通用方”随症加减予以止血.功血缓解后再用“补肾调周法”调整月经周期,疗程3个周期.结果:近期疗效显效957例占79.75%,有效228例占19.00%,无效15例占1.25%,总有效率为98.75%.远期疗效痊愈1071例占89.25%,显效73例占6.08%,有效42例占3.50%,总有效率为98.83%.调理1个周期痊愈532例,调理2个周期痊愈373例,调理3个周期痊愈166例,有效、显效患者均在3个周期内出现效果.结论:“刘氏功血通用方”合“补肾调周法”治疗各型功血标本兼治、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无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昌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拴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中医证候.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假手术组与手术组按不同时间分为6h、48 h、72 h组,每组10只.以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建立MCAO大鼠模型,分别在手术完成后6h、48 h、72 h时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Zea-longa神经功能评分、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皮质酮(cortisone,CORT)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脑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模型大鼠偏瘫症状明显,行走呈顺钟向追尾状,甚则向一侧倾倒;精神萎靡、活动减少、身体蜷缩、体质量明显下降、舌质紫暗、神经功能Zea-longa评分明显增高,血清CORT水平明显增高,脑组织形态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结论:MCAO大鼠存在明显的肾虚血瘀证证候.
作者:吴相春;王少卿;唐璐;朱文浩;高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清肺润肺方辅助辩治对大鼠肺炎后气道高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大鼠90只作为研究对象,经过自然感染途径建立支原体感染性肺炎大鼠模型.将所有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3组,分别给予1% OVA溶液雾化吸入后诱发出气道高反应性表现,比较3组大鼠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肺组织病理评分以及气道高反应性表现,评价清肺润肺方辅助辨治对大鼠肺炎后气道高反应的影响.结果:治疗前3组大鼠的肺炎支原体阳性率、肺组织病理评分以及气道高反应阳性率差异不大,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的肺炎支原体阳性率、肺组织病理评分以及气道高反应阳性率分别为23.33% (2.18±1.02)分和30.00%,明显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清肺润肺方辅助辨治大鼠肺炎后的气道高反应,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有明显改善.
作者:宁涛;卢国豪;张奇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JNK信号通路在天花粉蛋白(TCS)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信号分子caspase-3表达的作用及相关调节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TCS处理人肺癌A54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免疫印迹分析JNK、p-JNK的表达.选取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P组、25 μMTCS组、50μMTCS组以及TCS+ SP组,PCR法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TCS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随着天花粉蛋白浓度的升高,磷酸化JNK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JNK表达水平与天花粉蛋白药物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胞内Caspase-3 mRNA的表达量随TCS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先加入JNK特异性抑制剂,Caspase-3表达量相较于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S可能通过抑制JNK通路的活化调控肺癌A549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庄静;汪丛丛;吕庆亮;刘泽旺;秦宝宁;曹晓靖;孙长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关刺解溪、斜刺八风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治疗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在神经内科常规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以太阴阳明平衡刺法针刺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针刺解溪、八风穴,解溪采用针尖向上关刺法、八风向上斜刺补法.2组均以3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7d,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逐一评定每位患者的踝背屈角度、患足的恢复阶段.并进行疗效统计、比较.结果:踝背屈角度、患足的恢复阶段,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关刺解溪、斜剌八风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疗效显著.
作者:马娟春;蔡拉平;李军;张丽英;常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危险因素的非糖尿病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明确体质构成情况及其规律.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227例受试者收集其一般情况及体质等信息,经统计学分析得出体质构成规律.结果:平均转化分高的4种体质分别为气虚、湿热、痰湿、阴虚体质,与其他体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4种体质的转化分有降低趋势;4种体质转化分在不同性别、不同糖尿病患病亲属级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遗传因素为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遗传风险的人群体质倾向于气虚、湿热、痰湿、阴虚.
作者:郑勇强;杨晓琼;苏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协定方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方法:将门诊住院的泌尿系结石患者依据中医辨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热并重型、肾阴不足型、肾气不足型3类.结果:通过辩证服用中药协定系列方总有效率速99.0%.讨论:中药辨证治疗泌尿系结石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竹芳;王静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张士舜主任医师认为阴阳失衡是积聚肿瘤的原始病理基础,主张从阴阳失衡论治,提出平衡阴阳法治疗肿瘤,其辨证分型为阴盛阳衰、阴盛阳亢、阴盛阳不虚、阴阳两虚、阴虚阳亢、阴虚阳不虚、阳虚阴不虚、阳亢阴不虚、阳亢阴不盛、阳虚阴不盛10个类型,选方用药精准,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录花;李辉;宋利程;王永欣;王彩虹;王根民;安国辉;张士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从临床验案出发,通过与《温病条辨》的薏苡竹叶散原方从药物组成、药量、剂型、服法、病症方面比较,说明白疟与湿疹治法有别,提醒医者在具体辩证时,既要辨病也要辨证,更要审因,做到“师古而不泥古”,才能辩治准确,药到病除.
作者:贾志新;冯五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自拟益心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维生素C、营养心肌等一般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益心汤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有效率和心肌酶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后心肌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益心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儿的心肌酶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沪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月经先期为临床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用常法治疗效果时有不佳,甚至缠绵难愈,可成崩漏.然在疗效不佳时,则需详诊细辩、审征求因,采用变治的方法.故从太阴肺燥、痰瘀久居、湿热下注三方面拓展月经先期的治疗,为临床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代波;代高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91例和对照组(西医)92例,观察患者中医证候评分、6min步行距离、SGRQ积分、肺功能等情况.结果:①临床综合疗效:治疗组有效87例(95.60%),对照组有效78例(84.78%),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在咳嗽、喘息、胸闷、咯痰、畏寒、腰膝酸软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畏寒方面也有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③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在症状、活动能力、社会心理积分方面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症状、活动能力方面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1);④6 min步行距离:与治疗前比较,2组6 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t =4.32,P<0.01);⑤肺功能:与治疗前比较,2组FEVl%、FEVl/FVC值均增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用药基础上结合中医辩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优于单纯用药且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现东;韩纪昌;张神捷;李磊;贾宗岭;李红兵;吴雪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肝痈(肝脓肿)是由病原菌引起的肝脏急性化脓性疾病,症状较重,治疗比较棘手.乐德行教授成功治疗1例肝痈病人,现将其治疗经验及体会介绍如下.1 病历介绍患者吴某,女,60岁,呼图壁县群众.2012年7月6日初诊:诉右胁疼痛20 d,发病时身热,右胁疼痛颇剧,伴有恶心、呕吐.当时去某医院住院,经B超检查,发现肝右叶实质内见一范围64×63 mm的中低回声结节,考虑为肝脓肿.经大量抗菌素治疗,并在右胁肝区抽取脓液,未果,1周后发热已退,但右胁疼痛未减,遂来我院门诊.查脉弦滑、苔薄腻质红,证属湿热毒邪蕴阻肝区,热胜肉腐,逆于肉里,故成肝痈,治以清热解毒利湿:蒲公英、败酱草、红藤、生薏苡仁各30 g,紫地丁、半枝莲、草河车各15 g,丹参、赤芍各20 g,青皮、桔梗各9 g,生甘草6 g,5剂水煎服.
作者:乐永红;王宏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大肠息肉患者体质及证侯并研究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调查体质进行辩证,分析体质与证候关系.结果:体质出现频次较高者:阳虚质及阳虚倾向92次,气虚质及气虚倾向88次;主要证型为脾胃虚弱证(31%)、中虚脏寒证(22%),肝郁气滞证与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相关(P<0.05).结论:该病以阳虚质、气虚质居多,证候以脾胃虚弱证、中虚脏寒证为主,肝郁气滞证与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相关.
作者:闫思蒙;刘杨;麻树人;巩阳;高文艳;盛天骄;林一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针灸理论体系的构建有古今两个阶段,古代阶段完成了初步构建,其基本方面在于对针灸理论知识的分类及其关系的组织,相关认识与方法蕴涵于对《内经》的分类编次和针灸专著等编撰结构,在形式上体现着构建历史过程.故通过梳理代表性文献,分析其阶段发展水平、方法特点、作用意义及存在问题等清楚认识前人的贡献与缺憾,为完善现代针灸理论体系建设提供研究基础.
作者:赵京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