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京生
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小儿遗尿,采用自拟方健脾补肾法对108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108例患儿治愈72例,显效24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2%,且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作者:姚献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关刺解溪、斜刺八风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治疗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在神经内科常规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以太阴阳明平衡刺法针刺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针刺解溪、八风穴,解溪采用针尖向上关刺法、八风向上斜刺补法.2组均以3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7d,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逐一评定每位患者的踝背屈角度、患足的恢复阶段.并进行疗效统计、比较.结果:踝背屈角度、患足的恢复阶段,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关刺解溪、斜剌八风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疗效显著.
作者:马娟春;蔡拉平;李军;张丽英;常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3例COPD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经验,指导以后的临床工作.结果: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63例COPD患者终全部症状缓解出院,5例患者在出院6个月内2次住院.结论:COPD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减少疾病复发,减少住院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强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与治疗同等重要.
作者:徐洪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运用无烟艾灸对抗运动训练所致运动性疲劳的影响.方法:将60名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在运动前5d及运动后30 min用灸法、仅在运动后30 min开始用灸法及常规休息,并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4 h3个时点检测血乳酸(Bla)、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运动后即刻及24 h后Bla、CK、SOD及MDA水平极显著升高,提示机体已产生运动疲劳,机体整体机能下降,而运动前5d即开始或运动后运用艾灸干预,血清Bla、CK、SOD及MDA水平升高不明显或能较快下降并趋于正常水平.结论:早期运用艾灸能很好地对抗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作者:陈广勇;马界;王传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医经典名著《伤寒论》对失眠的论治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失眠不同病因病机,《伤寒论》认为失眠的发生病位在心、病机关键为阳不入阴,治疗首当辨清阴阳之异,遵循平衡阴阳、调和营卫的原则,分别采用相应治法,并创制了多首治疗失眠的有效方.《伤寒论》中对失眠的论治,笔者从阴阳两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对失眠的临床诊疗进行探析,包括失眠的理论、治则治法、方证运用等.
作者:王振;王敬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医对痔疮治法的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故从该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概况方面对痔疮的治疗方法进行概述和总结.痔的治疗有多种方法,总体上可分为内治法、外治法、手术疗法,这些方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联合应用,其中以联合应用疗效较好,同时还可根据各类痔不同的临床症状,辨证施治.
作者:席作武;张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针灸理论体系的构建有古今两个阶段,古代阶段完成了初步构建,其基本方面在于对针灸理论知识的分类及其关系的组织,相关认识与方法蕴涵于对《内经》的分类编次和针灸专著等编撰结构,在形式上体现着构建历史过程.故通过梳理代表性文献,分析其阶段发展水平、方法特点、作用意义及存在问题等清楚认识前人的贡献与缺憾,为完善现代针灸理论体系建设提供研究基础.
作者:赵京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坤安煎剂对去卵巢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补佳乐组,分别给予不同药物灌胃8周后,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分别以硝酸还原酶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NO、ET-1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补佳乐组大鼠血清NO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ET-1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坤安煎剂可升高模型大鼠血清NO含量,降低大鼠血浆ET-1含量,改善受损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的分泌和释放,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更年期心血管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傅金英;于胜男;徐萌萌;李瑞丽;杜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越鞠丸加减治疗痞满(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痞满(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治疗组辨证使用越鞠丸加减,对照组使用莫沙必利.2组治疗4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越鞠丸功主健脾疏肝解郁,治疗中焦气郁升降不利之痞满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斌;张怡;姬培震;杨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连花清瘟胶囊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将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1%阿昔洛韦点眼,治疗组加用连花清瘟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6.67%和15.00%,对照组为80.33%和36.36%,2组疗效和随访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花清瘟胶囊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显著.
作者:谢有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湿热下注型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口服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西药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49.1%,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湿热下注型男性不育症疗效确切.
作者:霍磊;齐兴;张大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健脾益气化痰方在癌症(癌痛)中的应用,为控制癌症患者疼痛情况提供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70例癌症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85例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8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健脾益气化痰方,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强度、体力状况、生活质量及疼痛疗效,并分析其治疗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疼痛强度、体力状况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 8例,PR 41例,MR 23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CR4例,PR 35例,MR 19例,总有效率77.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药物安全性1级49例,2级26例,3级0例,4级0例;对照组1级53例,2级22例,3级0例,4级0例,2组治疗安全性均良好,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IgG、IgA及IgM均显著上升.除IgG外,观察组上述指标上升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化痰方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抗癌、抑癌作用,且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癌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保证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颖;杨崔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分析,从心主神志、心主血脉及“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生理联系、病理影响、经络联系探讨与IBS的内在紧密关系,结合临床辨证论治IBS经验:采用经方加减,联合有宁心调神功效的经方专药;针灸治疗多选取心、小肠经等相关穴位随症配穴,为中医从“心与小肠相表里”论治IBS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为临床治疗开辟新思路.
作者:周正华;马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采用对比分析研究方法,从中医药信息学和医学信息学发生的本源、概念、框架、研究方向等方面做一比较.两者根植于不同的思想文化,其研究对象、内容迥异,研究方法不同,但模式相通.中西医在对待临床信息的观念、临床信息的放置位置、采集内容、采集方法,尤其是临床信息模型以及信息分析方法等均有很大区别.中医药信息学应重视基础研究,模拟医学信息学并结合自身特色的整体辩证思维构建完善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进行学科建设.
作者:刘军凤;刘树春;秦微;杜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方加减辩证治疗慢性肺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其中实验组应用活血化瘀方加减辨证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显效63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98.57%;对照组显效57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88.57%.实验组咳痰总有效率95.71%,咳嗽总有效率95.71%,气喘总有效率97.14%,紫绀总有效率94.29%,心悸总有效率88.57%,水肿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分别为84.29%、78.57%、81.43%、75.71%、74.29%、87.14%.上述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活血化瘀方加减辨证治疗慢性肺心病的疗效良好,患者预后良好,心肺功能、生活能力及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
作者:邱泽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经方例释》为晚清儒医莫枚士所撰,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共列方剂340首.笔者通过研究《经方例释》将其阐释经方的方法归纳为:比较经方方药,推导新知;上溯《灵柩》《素问》《神农本草经》,以经释论;下缘《千金方》《外台秘要》,佐证引申;旁参诸家论述,阐发经义;躬亲实践名方,获得真知等5种.
作者:申晓伟;宗文静;马明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陆渊雷学术思想以“中医科学化”为代表,认为中医之温阳法可用于现代医学的器官之衰弱,并对温阳法的临床运用有其独到的经验.故探讨其对温阳法使用适应证及使用方法的认识,并介绍其对使用温阳法后出现不良反应的认识和处理,以期展示其对温阳法的运用经验.
作者:李凯;李秘;江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调查高血压痛的危险因素及五态人格特征,探讨干预对策.方法:采用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抽取550名高血压病患者以及与之匹配的550名血压正常的居民进行调查.结果: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增高、超重和肥胖、家族史、日常食用蔬菜量少、缺少体育锻炼为高血压痛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此外,单独与收缩压升高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增长、油摄入量高、饮酒,而劳动强度增加和体育锻炼是收缩压的保护因素;多食用豆类、杂粮则是舒张压的单独保护因素.五态人格分析显示,高血压组与正常组在太阳型人、少阳型人、少阴型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太阴型人、阴阳平和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少阳型人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大(P<0.01,OR=1.053).结论:BMI、超重和肥胖、规律体育锻炼、日常食用蔬菜量、家族史5个因素与高血压发病有显著关系,太阳型人、少阳型人和少阴型人在五型人之中相对容易患高血压痛,而又以少阳型人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大.
作者:刘辉艳;李鹤;吴桂云;盖国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危险因素的非糖尿病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明确体质构成情况及其规律.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227例受试者收集其一般情况及体质等信息,经统计学分析得出体质构成规律.结果:平均转化分高的4种体质分别为气虚、湿热、痰湿、阴虚体质,与其他体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4种体质的转化分有降低趋势;4种体质转化分在不同性别、不同糖尿病患病亲属级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遗传因素为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遗传风险的人群体质倾向于气虚、湿热、痰湿、阴虚.
作者:郑勇强;杨晓琼;苏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大肠息肉患者体质及证侯并研究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调查体质进行辩证,分析体质与证候关系.结果:体质出现频次较高者:阳虚质及阳虚倾向92次,气虚质及气虚倾向88次;主要证型为脾胃虚弱证(31%)、中虚脏寒证(22%),肝郁气滞证与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相关(P<0.05).结论:该病以阳虚质、气虚质居多,证候以脾胃虚弱证、中虚脏寒证为主,肝郁气滞证与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相关.
作者:闫思蒙;刘杨;麻树人;巩阳;高文艳;盛天骄;林一帆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