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30例

谢有良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临床报道
摘要:目的:观察连花清瘟胶囊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将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1%阿昔洛韦点眼,治疗组加用连花清瘟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6.67%和15.00%,对照组为80.33%和36.36%,2组疗效和随访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花清瘟胶囊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显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CAO模型大鼠中医证候研究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拴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中医证候.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假手术组与手术组按不同时间分为6h、48 h、72 h组,每组10只.以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建立MCAO大鼠模型,分别在手术完成后6h、48 h、72 h时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Zea-longa神经功能评分、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皮质酮(cortisone,CORT)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脑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模型大鼠偏瘫症状明显,行走呈顺钟向追尾状,甚则向一侧倾倒;精神萎靡、活动减少、身体蜷缩、体质量明显下降、舌质紫暗、神经功能Zea-longa评分明显增高,血清CORT水平明显增高,脑组织形态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结论:MCAO大鼠存在明显的肾虚血瘀证证候.

    作者:吴相春;王少卿;唐璐;朱文浩;高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毒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的影响.方法:123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复方苦参注射液+术后化疗)61例和对照组(术后单纯化疗)62例,观察患者免疫功能、癌痛缓解程度、骨髓抑制情况、血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2组血常规比较:①白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白细胞计数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白细胞计数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t =8.04,P<0.01);②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血小扳计数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血小板计数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t=12.91,P <0.01).2)2组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IL-4、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IL-4、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IL-4、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t=63.45,P <0.01)、(t=31.88,P<0.01).3)2组免疫功能比较:①CD4+、CD8+: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CD4+、CD8+均有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组CD4+、CD8+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 =29.08,P<0.01)、(t=27.77,P<0.01);②IgG、IgA、IgM: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IgG、IgA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IgG、IgA、IgM均有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IgG、IgA、IgM含量高于对照组(t=16.31,P<0.01)、(t=13.42,P<0.01)、(t=7.81,P<0.01).4)2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2组KPS均有增加(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在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肝损害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功能损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术后化疗患者不良反应有明显改善,增强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翟晓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滑膜炎颗粒对Ⅱ型胶原关节炎模型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应用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模型探讨滑膜炎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牛Ⅱ型胶原乳剂大鼠尾根部皮下注射制备CIA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Ⅰ)、不完全弗氏佐剂组(Ⅱ)、模型组(Ⅲ)、雷公藤多苷片组(Ⅳ)、醋酸泼尼松龙组(Ⅴ)、滑膜炎颗粒大剂量组(9.68 g生药/kg,Ⅵ)、中剂量组(4.84 g生药/kg,Ⅶ)、小剂量组(2.42 g生药/kg,Ⅷ),每组11 ~12只大鼠.通过动态监测给药后各组大鼠足趾容积变化、关节炎指数评分、踝关节病理观察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T细胞亚群的变化,考察滑膜颗粒对CIA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加强免疫6d开始,各造模大鼠出现关节红肿、变形,滑膜炎颗粒各治疗组对关节炎指数评分和足肿胀度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Ⅵ组给药12、21、24 d关节炎指数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Ⅶ组给药后15、18、24、27、30、33 d足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给药12、21、24、30 d关节炎指数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同时各给药组对CIA模型滑膜、软骨、纤维组织及小血管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滑膜炎颗粒各给药组Th细胞百分比、Th/Tc均较模型组有所下降,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滑膜炎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损伤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孙丽华;张志伟;张华健;周艳华;崔海峰;于友华;王正品;孙明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乐德行治疗“肝痈”的经验体会

    肝痈(肝脓肿)是由病原菌引起的肝脏急性化脓性疾病,症状较重,治疗比较棘手.乐德行教授成功治疗1例肝痈病人,现将其治疗经验及体会介绍如下.1 病历介绍患者吴某,女,60岁,呼图壁县群众.2012年7月6日初诊:诉右胁疼痛20 d,发病时身热,右胁疼痛颇剧,伴有恶心、呕吐.当时去某医院住院,经B超检查,发现肝右叶实质内见一范围64×63 mm的中低回声结节,考虑为肝脓肿.经大量抗菌素治疗,并在右胁肝区抽取脓液,未果,1周后发热已退,但右胁疼痛未减,遂来我院门诊.查脉弦滑、苔薄腻质红,证属湿热毒邪蕴阻肝区,热胜肉腐,逆于肉里,故成肝痈,治以清热解毒利湿:蒲公英、败酱草、红藤、生薏苡仁各30 g,紫地丁、半枝莲、草河车各15 g,丹参、赤芍各20 g,青皮、桔梗各9 g,生甘草6 g,5剂水煎服.

    作者:乐永红;王宏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张士舜平衡阴阳法治癌经验

    张士舜主任医师认为阴阳失衡是积聚肿瘤的原始病理基础,主张从阴阳失衡论治,提出平衡阴阳法治疗肿瘤,其辨证分型为阴盛阳衰、阴盛阳亢、阴盛阳不虚、阴阳两虚、阴虚阳亢、阴虚阳不虚、阳虚阴不虚、阳亢阴不虚、阳亢阴不盛、阳虚阴不盛10个类型,选方用药精准,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录花;李辉;宋利程;王永欣;王彩虹;王根民;安国辉;张士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药序贯治疗模式和巩固治疗模式对胃癌患者总生存和中位生存期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药序贯治疗模式和巩固治疗模式对胃癌患者总生存和中位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胃癌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药序贯治疗组及中医药巩固治疗组,每组28例.通过观察患者总生存和中位生存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药序贯治疗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高于中医药巩固治疗组(34月/21月,P<0.05),中医药序贯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中医药巩固治疗组(17.3月/8.2月,P<0.05),中医药序贯治疗组患者1年、2年和3年总生存率显著长于中医药巩固治疗组(1年67.9%/57.1%,2年28.6%/17.9%,3年17.9%/10.7%,P<0.05).结论:中医药序贯治疗模式和中医药巩固治疗模式能够延长胃癌患者的总生存和中位生存期,且中医药序贯治疗模式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雪莲;陈荣;陈永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参养荣汤改善化疗患者疲乏70例随机对照研究

    通过时患者的分组治疗观察中药人参养荣汤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大肠癌化疗患者疲乏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组给予化疗+人参养荣汤,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以第1周期自评分作为基线指标,采用BFI疲乏量表及QLQ-C30量表现察疲乏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采用秩和检验方法进行组间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现在疲劳程度、过去24 h内一般疲劳程度及过去24h内疲劳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人参养荣汤可改善化疗患者的疲乏症状,并可相应改善患者的一般活动情况、情绪、正常工作、享受生活及行走能力,对于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及呼吸困难情况也有较明显改善.

    作者:冯烨;王薇;张燕;李元青;李占东;许轶琛;孙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薏苡竹叶散加减治疗湿疹验案一则

    从临床验案出发,通过与《温病条辨》的薏苡竹叶散原方从药物组成、药量、剂型、服法、病症方面比较,说明白疟与湿疹治法有别,提醒医者在具体辩证时,既要辨病也要辨证,更要审因,做到“师古而不泥古”,才能辩治准确,药到病除.

    作者:贾志新;冯五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伤寒论》论治失眠探析

    中医经典名著《伤寒论》对失眠的论治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失眠不同病因病机,《伤寒论》认为失眠的发生病位在心、病机关键为阳不入阴,治疗首当辨清阴阳之异,遵循平衡阴阳、调和营卫的原则,分别采用相应治法,并创制了多首治疗失眠的有效方.《伤寒论》中对失眠的论治,笔者从阴阳两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对失眠的临床诊疗进行探析,包括失眠的理论、治则治法、方证运用等.

    作者:王振;王敬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炮制在中医方剂配伍中的应用

    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显著特点,与方剂临床疗效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中药药性各有所偏,功效各有所长,通过炮制能增强疗效,消除或缓解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或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需要,保证临床安全有效,使各具特性的中药组合成一个符合辨证论治要求的方剂.

    作者:杨林森;冯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胯骨里缝手法治疗62例臀上皮神经损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胯骨里缝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为臀上皮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7月期间门诊臀上皮神经损伤患者62例,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纳入,62例患者均采用胯骨里缝手法治疗,每次治疗3 min左右,每周治疗3次,6次为1个疗程.并于每次治疗前、后一次治疗后1周共7个时间点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指标.结果:按照JOA评分标准评价疗效,62例患者治愈40例(64.5%),显效17例(27.4%),有效5例(8.1%),无效0例(0.0%).结论:胯骨里缝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疗效明确,患者病程越短疗效越高.

    作者:王焕明;叶树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0例大肠息肉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候类型及其关系研究

    目的:调查大肠息肉患者体质及证侯并研究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调查体质进行辩证,分析体质与证候关系.结果:体质出现频次较高者:阳虚质及阳虚倾向92次,气虚质及气虚倾向88次;主要证型为脾胃虚弱证(31%)、中虚脏寒证(22%),肝郁气滞证与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相关(P<0.05).结论:该病以阳虚质、气虚质居多,证候以脾胃虚弱证、中虚脏寒证为主,肝郁气滞证与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相关.

    作者:闫思蒙;刘杨;麻树人;巩阳;高文艳;盛天骄;林一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复元活血汤对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运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复元活血汤对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年来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4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复方活血汤,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痊愈18例,显效7例,好转4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13例,2组有效率分别为90.6%和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钾浓度有明显增加,而对照组却比治疗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对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患者效果不错,能显著缓解腹胀、便秘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欧海芳;邢叶红;杨海波;魏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健脾益气化痰方在癌症(癌痛)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健脾益气化痰方在癌症(癌痛)中的应用,为控制癌症患者疼痛情况提供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70例癌症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85例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8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健脾益气化痰方,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强度、体力状况、生活质量及疼痛疗效,并分析其治疗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疼痛强度、体力状况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 8例,PR 41例,MR 23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CR4例,PR 35例,MR 19例,总有效率77.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药物安全性1级49例,2级26例,3级0例,4级0例;对照组1级53例,2级22例,3级0例,4级0例,2组治疗安全性均良好,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IgG、IgA及IgM均显著上升.除IgG外,观察组上述指标上升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化痰方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抗癌、抑癌作用,且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癌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保证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颖;杨崔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运动改善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研究进展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血管舒缩症状、神经精神症状、泌尿生殖系统萎缩性改变、代谢减退以及骨钙流失等方面.临床研究发现,加强体育运动具有调节植物神经、生殖内分泌、循环系统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综合作用,长期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故对通过体育运动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唐丹艺;曹阳;吴旻禧;张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清肺润肺方辅助辨治对大鼠肺炎后气道高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清肺润肺方辅助辩治对大鼠肺炎后气道高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大鼠90只作为研究对象,经过自然感染途径建立支原体感染性肺炎大鼠模型.将所有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3组,分别给予1% OVA溶液雾化吸入后诱发出气道高反应性表现,比较3组大鼠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肺组织病理评分以及气道高反应性表现,评价清肺润肺方辅助辨治对大鼠肺炎后气道高反应的影响.结果:治疗前3组大鼠的肺炎支原体阳性率、肺组织病理评分以及气道高反应阳性率差异不大,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的肺炎支原体阳性率、肺组织病理评分以及气道高反应阳性率分别为23.33% (2.18±1.02)分和30.00%,明显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清肺润肺方辅助辨治大鼠肺炎后的气道高反应,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有明显改善.

    作者:宁涛;卢国豪;张奇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益肾泄浊方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益肾泄浊方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肾内科门诊收治的58例CRF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给予益肾泄浊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毒清颗粒,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肾功能各项指标检测及血红蛋白检测,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实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治疗后Scr、BUN均明显降低,Ccr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Scr、BUN和UA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Scr明显低于对照组,C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1例发生腹泻,适量减少大黄用量后症状缓解;对照组2例发生腹泻,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益肾泄浊方辨治气阴两虚兼夹浊邪型CRF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CRF临床症状及肾功能,延缓CRF病情进展,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小翠;郑有浩;秦应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陆渊雷运用温阳法经验初探

    陆渊雷学术思想以“中医科学化”为代表,认为中医之温阳法可用于现代医学的器官之衰弱,并对温阳法的临床运用有其独到的经验.故探讨其对温阳法使用适应证及使用方法的认识,并介绍其对使用温阳法后出现不良反应的认识和处理,以期展示其对温阳法的运用经验.

    作者:李凯;李秘;江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周围型肺癌多层螺旋CT表现与中医证型相关型分析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周围型肺癌中医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双盲法研究多层螺旋CT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每种证型计数资料与其他辨证分型总体计数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肺郁痰瘀有显著影响的是空泡征(x2 =7.23,P<0.01)、深分叶(x2=9.36,P<0.01)、浅分叶(x2 =9.13,P<0.01)、胸膜凹陷征(x2 =6.78,P<0.01);脾虚痰湿有显著影响的是浅分叶(x2=9.37,P<0.01)、空泡征(x2=14.49,P<0.01);阴虚痰燕有显著影响的是灶性坏死(x2=4.11,P<0.05),气阴两虚无显著影响因素.强化值对肺郁痰疼型有显著影响因素(t =2.15,P<0.05),对气阴两虚型有显著影响因素(t=2.00,P<0.05).结论:肺癌多层螺旋CT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关系,肺癌螺旋增强CT表现可作为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而进一步深层次研究尚需探讨.

    作者:孙伟明;赵兴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论通识教育与中医的创造性思维

    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强调通识教育、倡导国学知识的学习,旨在深刻认识中国文化传统的价值,丰富并提升精神境界,从而加强我们的文化自觉意识;通识教育重要的目标在于打破人文与科技的畛域,证人文、社会、自然三大知识领域有效沟通和整合,激发创造性思雏.

    作者:殷平善;张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