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陗;沈澍农
目的:调查大肠息肉患者体质及证侯并研究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调查体质进行辩证,分析体质与证候关系.结果:体质出现频次较高者:阳虚质及阳虚倾向92次,气虚质及气虚倾向88次;主要证型为脾胃虚弱证(31%)、中虚脏寒证(22%),肝郁气滞证与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相关(P<0.05).结论:该病以阳虚质、气虚质居多,证候以脾胃虚弱证、中虚脏寒证为主,肝郁气滞证与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相关.
作者:闫思蒙;刘杨;麻树人;巩阳;高文艳;盛天骄;林一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益肾泄浊方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肾内科门诊收治的58例CRF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给予益肾泄浊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毒清颗粒,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肾功能各项指标检测及血红蛋白检测,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实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治疗后Scr、BUN均明显降低,Ccr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Scr、BUN和UA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Scr明显低于对照组,C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1例发生腹泻,适量减少大黄用量后症状缓解;对照组2例发生腹泻,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益肾泄浊方辨治气阴两虚兼夹浊邪型CRF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CRF临床症状及肾功能,延缓CRF病情进展,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小翠;郑有浩;秦应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坤安煎剂对去卵巢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补佳乐组,分别给予不同药物灌胃8周后,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分别以硝酸还原酶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NO、ET-1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补佳乐组大鼠血清NO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ET-1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坤安煎剂可升高模型大鼠血清NO含量,降低大鼠血浆ET-1含量,改善受损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的分泌和释放,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更年期心血管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傅金英;于胜男;徐萌萌;李瑞丽;杜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健脾益气化痰方在癌症(癌痛)中的应用,为控制癌症患者疼痛情况提供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70例癌症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85例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8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健脾益气化痰方,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强度、体力状况、生活质量及疼痛疗效,并分析其治疗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疼痛强度、体力状况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 8例,PR 41例,MR 23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CR4例,PR 35例,MR 19例,总有效率77.3%,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药物安全性1级49例,2级26例,3级0例,4级0例;对照组1级53例,2级22例,3级0例,4级0例,2组治疗安全性均良好,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IgG、IgA及IgM均显著上升.除IgG外,观察组上述指标上升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化痰方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抗癌、抑癌作用,且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癌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保证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颖;杨崔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医经典名著《伤寒论》对失眠的论治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失眠不同病因病机,《伤寒论》认为失眠的发生病位在心、病机关键为阳不入阴,治疗首当辨清阴阳之异,遵循平衡阴阳、调和营卫的原则,分别采用相应治法,并创制了多首治疗失眠的有效方.《伤寒论》中对失眠的论治,笔者从阴阳两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对失眠的临床诊疗进行探析,包括失眠的理论、治则治法、方证运用等.
作者:王振;王敬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复元活血汤对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年来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4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复方活血汤,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痊愈18例,显效7例,好转4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13例,2组有效率分别为90.6%和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钾浓度有明显增加,而对照组却比治疗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对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患者效果不错,能显著缓解腹胀、便秘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欧海芳;邢叶红;杨海波;魏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自拟益心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维生素C、营养心肌等一般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益心汤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有效率和心肌酶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后心肌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益心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儿的心肌酶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沪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加味六味地黄汤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TGF-β1、E-钙黏素(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3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ml/只/d)灌胃;中药组给予加味六味地黄汤组灌胃(2 ml/d).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肾脏病理及肾组织TGF-β1、E-Cadherin和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同时间点比较,模型组大鼠BUN和Scr水平、小管间质半定量评分、TGF-β1、α-SMA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E-Cadherin蛋白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同时间点比较,加味六味地黄汤显著降低BUN和Scr水平,小管间质半定量评分、TGFβ1、α-SMA蛋白表达(P<0.05),显著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结论:加味六味地黄汤可能通过抑制TGF-β1,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作者:黄仁发;梁群卿;吴金玉;向少伟;龙韵;康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越鞠丸加减治疗痞满(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痞满(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治疗组辨证使用越鞠丸加减,对照组使用莫沙必利.2组治疗4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越鞠丸功主健脾疏肝解郁,治疗中焦气郁升降不利之痞满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斌;张怡;姬培震;杨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针灸理论体系的构建有古今两个阶段,古代阶段完成了初步构建,其基本方面在于对针灸理论知识的分类及其关系的组织,相关认识与方法蕴涵于对《内经》的分类编次和针灸专著等编撰结构,在形式上体现着构建历史过程.故通过梳理代表性文献,分析其阶段发展水平、方法特点、作用意义及存在问题等清楚认识前人的贡献与缺憾,为完善现代针灸理论体系建设提供研究基础.
作者:赵京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应用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模型探讨滑膜炎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牛Ⅱ型胶原乳剂大鼠尾根部皮下注射制备CIA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Ⅰ)、不完全弗氏佐剂组(Ⅱ)、模型组(Ⅲ)、雷公藤多苷片组(Ⅳ)、醋酸泼尼松龙组(Ⅴ)、滑膜炎颗粒大剂量组(9.68 g生药/kg,Ⅵ)、中剂量组(4.84 g生药/kg,Ⅶ)、小剂量组(2.42 g生药/kg,Ⅷ),每组11 ~12只大鼠.通过动态监测给药后各组大鼠足趾容积变化、关节炎指数评分、踝关节病理观察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T细胞亚群的变化,考察滑膜颗粒对CIA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加强免疫6d开始,各造模大鼠出现关节红肿、变形,滑膜炎颗粒各治疗组对关节炎指数评分和足肿胀度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Ⅵ组给药12、21、24 d关节炎指数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Ⅶ组给药后15、18、24、27、30、33 d足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给药12、21、24、30 d关节炎指数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同时各给药组对CIA模型滑膜、软骨、纤维组织及小血管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滑膜炎颗粒各给药组Th细胞百分比、Th/Tc均较模型组有所下降,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滑膜炎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损伤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孙丽华;张志伟;张华健;周艳华;崔海峰;于友华;王正品;孙明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相关文献的学习,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讨论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偏倚,并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提出中医科学研究中的知识性偏倚概念,对知识性偏倚与一般性偏倚的关系、医学科学研究中的偏倚特点、知识性偏倚产生的结果、知识性偏倚对中医科学研究的影响,提出了减少或消除知识性偏倚的策略.
作者:刘艳骄;张润顺;汪卫东;王映辉;林颖娜;冯帆;王旭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骨伤后期消肿方治疗骨折后期肿胀的疗效意义.方法:针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骨折后期肿胀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骨折后期消肿方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方法,对2组患者的伤患愈合情况观察1个月.结果:2组治疗骨折后期肿胀的疗效分析表明,治疗组骨伤后期消肿方对骨折后期肿胀患者的治疗后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西药的治疗后总有效率(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骨伤后期消肿方对骨折后期肿胀的治疗分析,其疗效极为显著.
作者:刘美荆;陆志夫;黄丽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胯骨里缝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为臀上皮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7月期间门诊臀上皮神经损伤患者62例,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纳入,62例患者均采用胯骨里缝手法治疗,每次治疗3 min左右,每周治疗3次,6次为1个疗程.并于每次治疗前、后一次治疗后1周共7个时间点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指标.结果:按照JOA评分标准评价疗效,62例患者治愈40例(64.5%),显效17例(27.4%),有效5例(8.1%),无效0例(0.0%).结论:胯骨里缝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疗效明确,患者病程越短疗效越高.
作者:王焕明;叶树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陆渊雷学术思想以“中医科学化”为代表,认为中医之温阳法可用于现代医学的器官之衰弱,并对温阳法的临床运用有其独到的经验.故探讨其对温阳法使用适应证及使用方法的认识,并介绍其对使用温阳法后出现不良反应的认识和处理,以期展示其对温阳法的运用经验.
作者:李凯;李秘;江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乳腺癌术后的影响.方法:123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复方苦参注射液+术后化疗)61例和对照组(术后单纯化疗)62例,观察患者免疫功能、癌痛缓解程度、骨髓抑制情况、血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2组血常规比较:①白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白细胞计数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白细胞计数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t =8.04,P<0.01);②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血小扳计数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血小板计数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t=12.91,P <0.01).2)2组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IL-4、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IL-4、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IL-4、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t=63.45,P <0.01)、(t=31.88,P<0.01).3)2组免疫功能比较:①CD4+、CD8+: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CD4+、CD8+均有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组CD4+、CD8+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 =29.08,P<0.01)、(t=27.77,P<0.01);②IgG、IgA、IgM: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IgG、IgA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IgG、IgA、IgM均有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IgG、IgA、IgM含量高于对照组(t=16.31,P<0.01)、(t=13.42,P<0.01)、(t=7.81,P<0.01).4)2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2组KPS均有增加(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在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肝损害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功能损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术后化疗患者不良反应有明显改善,增强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翟晓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危险因素的非糖尿病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明确体质构成情况及其规律.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227例受试者收集其一般情况及体质等信息,经统计学分析得出体质构成规律.结果:平均转化分高的4种体质分别为气虚、湿热、痰湿、阴虚体质,与其他体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4种体质的转化分有降低趋势;4种体质转化分在不同性别、不同糖尿病患病亲属级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遗传因素为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遗传风险的人群体质倾向于气虚、湿热、痰湿、阴虚.
作者:郑勇强;杨晓琼;苏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分析,从心主神志、心主血脉及“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生理联系、病理影响、经络联系探讨与IBS的内在紧密关系,结合临床辨证论治IBS经验:采用经方加减,联合有宁心调神功效的经方专药;针灸治疗多选取心、小肠经等相关穴位随症配穴,为中医从“心与小肠相表里”论治IBS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为临床治疗开辟新思路.
作者:周正华;马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基于王琦教授“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从阳虚体质怕冷症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下降、阳虚体质与阳虚证候的怕冷症界定、阳虚体质怕冷症与“温阳调体汤”制方法度三方面,总结倪诚教授怕冷症辨体用方的学术经验和学术传承特色,并结合医案讨论体质类型与状态辩识有机结合、辨体结合辨病辩证个性化用方的要点.并指出“辨体用方”与“温阳调体汤”的应用为怕冷症个体化诊疗提供了新路径,将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作者:董伟;倪诚;英孝;丁晓颖;何丽清;张丹丹;王舢泽;梁嘉玲;缪立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小儿遗尿,采用自拟方健脾补肾法对108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108例患儿治愈72例,显效24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2%,且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作者:姚献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