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胎盘植入致产后大出血12例疗效观察

汪五全;何金年;刘心;唐石晶

关键词:胎盘植入, 产后大出血, 介入治疗, 子宫动脉, 甲氨蝶呤
摘要:目的 观察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胎盘植入致产后大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胎盘植入致产后大出血患者12例,均行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明胶海绵栓塞,观察治疗效果、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子宫及月经情况.结果 患者均一次止血成功并保留子宫;术后1~4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9例术后出现轻度下腹部疼痛,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术后3个月复查B超显示子宫形态恢复正常;术后1 a患者月经均恢复正常.结论 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胎盘植入所引起的产后大出血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癌浸润与TNM分期、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80例低位直肠癌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织病理大切片法评价直肠系膜环周切缘肿瘤浸润情况.结果 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癌浸润阳性率为23.75%;环周切缘癌浸润阳性率在肿瘤直径、TNM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直径、TNM分期是环周切缘癌浸润的高危因素;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手术能降低肿瘤残留,可作为直肠癌根治术的基本术式.

    作者:张恒春;王锡山;李智刚;范东;王贵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尿路上皮癌筛查中价值

    目的 评估尿脱落细胞学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在筛查尿路上皮癌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分析各畸变染色体与尿路上皮癌的关系.方法 对156例血尿患者(血尿组)和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分别行普通细胞学和FISH检测.以手术或组织活检病理检测结果验证FISH检测技术及细胞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比较2种检测技术在尿路上皮癌筛查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3、7、17号染色体及p16位点在尿路上皮癌中的畸变概率.结果 血尿组FISH检测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测诊断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1.6%和40.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3.802,P=0.000);特异性分别为95.9%和97.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17号染色体及p16位点畸变的概率分别为63.0%、64.1%、67.4%、75.0%.结论 FISH检测可明显提高尿路上皮癌术前诊断准确性,可了解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

    作者:胡桂明;任景丽;王宪远;杜英;杨鲲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直接免疫荧光与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比较

    目的 观察病毒抗原直接免疫荧光检测(direct fluorescence assay,DFA)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eal-time reverse-transcription PCR,rt-RT-PCR)检测住院儿童鼻咽分泌物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和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FLU)的一致性.方法 应用DFA、rt-RT-PCR方法检测92例呼吸科住院患儿鼻咽分泌物RSV,应用DFA、rt-RT-PCR方法检测162例呼吸科住院患儿鼻咽分泌物FLU-A和FLU-B,比较2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Kappa检验分析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DFA检测RSV的阳性率56.5%低于rt-RT-PCR检测RSV的阳性率70.7% (P<0.05),一致性良好(Kappa=0.517);DFA检测FLU-A、FLU-B的阳性率分别为3.7%和7.4%,rt-RT-PCR检测FLU-A、FLU-B的阳性率分别为8.0%和15.4%,2种方法检测FLU-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较差(Kappa=0.168),检测FLU-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良好(Kappa=0.489).结论 rt-RT-PCR检测呼吸道病毒的阳性率明显高于DFA,但2种方法的一致性良好,DFA因设备简单适合用于呼吸道病毒的早期诊断.

    作者:王和平;郑跃杰;陈小文;邓继岿;张民;刘萍;林遂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microRNA-152在胃癌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间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microRNA-152(miR-15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52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间关系.结果 58例(82.9%)胃癌组织中miR-152表达下调;胃癌组织miR-152表达水平(△CT=5.30±1.47)低于癌旁正常组织(△CT=3.87±1.79)(P<0.01);胃癌组织中miR-152低表达在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转移及TNM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NA-15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可促进胃癌发生、发展,可能成为胃癌诊断与治疗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姚立新;王春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益气活血中药对中晚期胰腺癌放化疗的辅助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对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106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者48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者58例为观察组.观察2组上消化道反应,腹泻,疼痛,白细胞计数,血小板下降,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近期有效率和1、2 a生存率.结果 对照组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腹泻发生率、疼痛发生率、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45.83%、18.75%、56.76%、37.50%、20.83%、35.42%,观察组分别为24.14%、5.17%、84.44%、17.24%、6.89%、53.4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有效率(67.24%)高于对照组(56.25%)(P>0.05);观察组1、2 a总体生存率(75.3%、28.2%)高于对照组(36.8%、16.6%)(x2=9.205,P=0.002).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可减轻放、化疗所致的消化道反应,提高近期有效率,提高1、2 a生存率.

    作者:李凤玉;尚培中;王炳胜;刘秀芳;王首星;王舒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计数模式在血小板减少症中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实验室不同计数模式在血小板减少症复检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效果.方法 以目视计数法为质量评价方法,结合显微镜复检规则,对经全血细胞分析仪全血模式检测后血小板计数<70×109/L样本应用全血细胞分析仪全血模式复查,同时行血涂片染色镜检.对镜检结果有血小板凝集现象及仪器分析血小板计数仍<70×109/L样本,按照目视计数法进行床边复检,仪器全血模式、稀释模式方法检测.结果 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样本,应用仪器全血模式和稀释模式复检分析时,采样后5 min检测结果与目视计数法一致;随时间延长,全血模式检测血小板计数值逐步下降(30 min下降>50%),稀释模式检测结果在不同患者存在差异.结论 应用不同计数模式可快速鉴别真性和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样本应用仪器全血模式和稀释模式复检,5 min时的检测值较准确.

    作者:邵永生;梁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大鼠肝泡状棘球蚴边缘带磁共振弥散加权影像学特征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SD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边缘带影像学特征及与组织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 60只SD大鼠成功制作HAE模型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4、8、12、16、20、24周组,其中4、8周组HAE病灶为早期病灶,12、16周组HAE病灶为中期病灶,20、24周组HAE病灶为晚期病灶.6组均行DWI检查,检测病灶边缘区域及邻近肝脏组织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对各组病灶边缘区行HE、MASSON染色,将DWI图像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8周组早期病灶30个,12、16周组中期病灶22个,20、24周组晚期病灶20个;早期病灶边缘带ADC值大于中、晚期病灶,中期病灶大于晚期病灶(P<0.05);早、中期病灶边缘带ADC值大于邻近肝实质,晚期病灶边缘带ADC值小于邻近肝实质(P<0.05).结论 不同时期大鼠HAE特点有所变化,DWI可反映病灶生长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

    作者:张梅;肖虎;刘文亚;曾红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淀粉样脑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缺损研究进展

    淀粉样脑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是一种颅内微血管病变,以淀粉样蛋白在脑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壁沉积为特征,常见于老年人,临床常并发认知功能缺损,包括CAA脑出血无关认知功能缺损、CAA相关脑白质病、家族遗传性CAA相关痴呆等.本文就CAA相关认知功能缺损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晓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甲状腺髓样癌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甲状腺髓样癌患者17例,采用患侧叶+峡部切除、对侧叶次全或近全切除治疗,常规Ⅵ、Ⅶ区淋巴结清扫,合并淋巴结转移者行择区(Ⅱ~V区)性颈淋巴结清扫;均经术中冰冻及术后组织病理证实为甲状腺髓样癌,8例有颈淋巴结转移,5 a生存14例.结论 甲状腺髓样癌术前确诊困难,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张相民;蓝小林;李荣;王冬梅;罗克勍;李韶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30 mg/次,2次/d,静脉滴注,治疗2周评定2组疗效,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9.29%,对照组为60.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作者:李晓莉;张鹏;高峰;杜日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技巧及止血方法

    目的 分析经口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手术技巧及不同止血方法与效果.方法 全身麻醉行经口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112例,根据术中术后出血情况采用生理盐水+适量肾上腺素注射液湿纱布(浸药纱布)压迫止血、浸药纱布压迫并单极或双极电凝止血,对浸药纱布压迫后仍有出血者,行后鼻孔填塞压迫止血或双腔导尿管水囊行鼻咽部填塞止血.结果 行浸药纱布压迫止血62例,浸药纱布压迫并单极或双极电凝止血43例,经后鼻孔填塞压迫止血或双腔导尿管水囊行鼻咽部填塞7例,次日取出后鼻孔填塞物后,均无再次出血发生.结论 经口鼻内镜下行腺样体吸切术的手术技巧可影响术中、术后出血量,需采用不同止血方法,避免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优立;王琳;刘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Th17及Th1表达意义

    目的 探讨Th17及Th1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 and chronic liver failure,SACLF)患者表达水平及对疾病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HBV相关SACLF患者36例(SACLF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9例(CHB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6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外周血Th17与Th1水平,分析其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HBV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Th17、Th1对SACLF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SACLF组与CHB组Th17、Th1与白蛋白、胆碱酯酶呈负相关,与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P<0.05);Th17、Th1、Th1/Th17与HBsAg、HBeAg、HBV DNA均无相关性(P>0.05),HBV不同复制状态下Th17、Th1与Th1/Th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CLF组Th17、Th1水平高于CHB组与对照组,CHB组高于对照组(P<0.05),3组间Th1/Th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7、Th1均能预测SACLF发生,二者联合预测SACLF发生准确性为86.2%,模型方程拟合优度高.结论 Th17、Th1与肝脏损伤程度相关,可作为预测SACLF发生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作者:邹美银;章幼奕;周慧娟;汪美华;秦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与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肾组织活检组织病理确诊的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老年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与转归.结果 4例呈肾病综合征表现,1例呈慢性肾炎综合征表现;2例有前驱皮肤感染史;均符合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改变;经抗感染、降压、糖皮质激素及血液透析等治疗,均好转出院;随访1 a,患者仍存在高血压及镜下血尿.结论 提高对老年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认识,及时进行肾组织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陈光磊;赵洋;马路;潘涛;贺发贵;李长春;杨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ⅠB和-Ⅱ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BMPR)-Ⅰ B和BMPR-Ⅱ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分级间关系.方法 20例正常脑组织(对照组)和40例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胶质瘤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BMPR-Ⅰ B、BMPR-Ⅱ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蛋白质表达阳性率.结果 胶质瘤组BMPR-Ⅰ B mRNA(0.332±0.102)、BMPR-ⅡmRNA(0.307±0.115)及其蛋白阳性率(32.50%、22.50%)较对照组(0.413±0.096、0.493±0.107、70.00%、60.00%)明显降低(P<0.05);Ⅲ~Ⅳ级胶质瘤低于Ⅰ~Ⅱ级(P<0.05).结论 BMPR-Ⅰ B、BMPR-Ⅱ表达与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人脑胶质瘤分子诊断的指标和治疗靶点.

    作者:陈彩霞;蔡军;魏晓霞;邹杰;鲍玉洲;步星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环氧化酶-2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水平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21例(观察组)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41例(对照组),2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HER-2和COX-2水平,分析二者相关性及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HER 2和COX-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ER-2阳性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48.7周)较HER-2阴性表达者(62.3周)短;COX-2阳性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67.0周)较COX-2阴性表达者(83.1周)短(P<0.05);观察组HER 2与COX-2水平呈正相关(r=0.717,P=0.007);观察组HER 2和COX-2水平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二者联合检测可预测患者预后(OR=1.5,95%CI:1.08~2.09).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与HER-2和COX-2阳性表达明显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评估.

    作者:陈为军;仲昭坤;张恩宁;周冬梅;杨喜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原发性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大动脉弹性功能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大动脉弹性功能特点.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4例,其中合并冠心病168例(冠心病组),未合并冠心病86例(非冠心病组);应用脉搏波速度测定系统测量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以评价大动脉弹性功能.结果 年龄校正后,冠心病组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1.22±2.05)m/s)较非冠心病组((10.03±1.48)m/s)明显增快(P<0.01).结论 高血压病并冠心病患者大动脉弹性减退,缓冲功能减低.

    作者:杨红霞;米树华;张晓霞;贾淑杰;郑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ASPP1和ASPP2基因高表达对白藜芦醇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ASPP1和ASPP2基因高表达对白藜芦醇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瞬时转染法将pcDNA3/ASPP1和pcDNA3/ASPP2质粒分别转染入乳腺癌细胞MCF-7中,经G418筛选获得高表达ASPP1和ASPP2的MCF-7阳性克隆细胞株MCF-7/ASPP1与MCF-7/ASPP2.MCF-7、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分别加入0、25、50 μmol/L白藜芦醇,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T法检测细胞p53下游基因bax与p21mRNA表达情况;3种细胞分别加入0、100、200 μmol/L白藜芦醇,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MTT结果显示,25、50 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存活细胞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RT-PCR结果显示,25、50 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中Bax和p21mRNA表达水平高于MCF-7细胞;细胞凋亡试验结果显示,100、200 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凋亡细胞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MCF-7细胞(P<0.05).结论 ASPP1和ASPP2高表达可增强乳腺癌细胞对白藜芦醇的敏感性,且随浓度增高而敏感性增强.

    作者:史玉洁;谢红建;宋晓霞;刘秋雨;龚智泉;吴凯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ELISA法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价值

    目的 评价应用新型BP180抗体检测试剂盒,采用ELISA法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bulbus pemphigod,BP)的价值.方法 拟诊BP患者13例,采用ELISA法检测BP180抗体,并行间接免疫荧光学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ELISA法、IIF法诊断BP的符合率.结果 组织病理学诊断BP 13例,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ELISA法、IIF诊断BP的符合率分别是92.31%(12/13)和76.92%(10/1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新型BP180抗体检测试剂盒,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BP180抗体并计算ELISA指数,可为临床诊断BP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赵英;柳曦光;宋颖;张洁琳;贾艳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肾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常规超声检查示肾脏占位病变患者50例,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分析造影模式及灌注特点,并与手术组织病理结果或CT增强扫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超声造影诊断肾脏良、恶性肿瘤的符合率.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肾脏良性肿瘤16例,诊断恶性肿瘤30例.时间-强度曲线显示14例肾脏良性肿瘤超声造影呈“慢进慢出,低增强”模式,26例肾脏恶性肿瘤呈“快进快出,高增强”模式.结论 超声造影可为肾脏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可更准确、客观地分析肾脏病灶周边及内部的血流灌注情况.

    作者:王薇;杨欣;郑春梅;曹霞;李丹;曹宪玉;郝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期大鼠梗阻性脑积水模型MRI及弥散张量成像特征

    目的 探讨早期大鼠梗阻性脑积水的MRI及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表现,评估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脑积水组(40只)与对照组(20只),脑积水组向枕大池注入质量分数25%无菌高岭土混悬液0.1 mL制作脑积水模型,对照组注入无菌生理盐水0.1mL.于造模后3d及1、2、4周时脑积水组分别取10只大鼠,对照组分别取5只大鼠,腹腔麻醉后2组均行MRI及DTI检查,测量感兴趣区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结果 造模后1、2、4周时,脑积水组侧脑室大横径与侧脑室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时间增加,脑积水组侧脑室大横径与面积逐渐增加,不同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3d及1、2、4周时,脑积水组ADC值均高于对照组,FA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时间增加,ADC值逐渐增加,FA值逐渐减少,不同时间ADC值与FA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可早期显示脑白质微结构损伤,可解释为轴突损伤和胶质细胞增生,导致功能区受损,产生相应临床症状,掌握治疗时间点至关重要.

    作者:李露露;刘鹏飞;刘志兰;李晓娟;周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