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croRNA-152在胃癌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间关系研究

姚立新;王春明

关键词:胃癌, microRNA-152, 实时荧光定量PCR
摘要:目的 探讨microRNA-152(miR-15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52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间关系.结果 58例(82.9%)胃癌组织中miR-152表达下调;胃癌组织miR-152表达水平(△CT=5.30±1.47)低于癌旁正常组织(△CT=3.87±1.79)(P<0.01);胃癌组织中miR-152低表达在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转移及TNM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NA-15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可促进胃癌发生、发展,可能成为胃癌诊断与治疗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对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中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氧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与恩度干预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视网膜病变模型.正常对照组与高氧对照组小鼠不做处理,生理盐水对照组于第12天给予腹腔注射0.1mL生理盐水,恩度干预组于第12天给予腹腔注射恩度0.1 mL(17.5 μg),连续注射5d,鼠龄17 d时,视网膜组织切片行HE染色计数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高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恩度干预组(P<0.01),恩度干预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恩度可抑制小鼠模型中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有可能成为防治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方法.

    作者:李彩云;张奕霞;陈宁宁;李燕利;张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降钙素原诊断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itonin,PCT)对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诊断价值.方法 32例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感染组)和30例无感染患者(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PCT、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绘制ROC曲线,评价PCT及相关炎症指标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诊断价值.结果 感染组PCT浓度、hs-CRP、WBC均高于对照组(P<0.01);PCT和hs-CRP的AUC分别为0.796和0.318,且PCT的AUC较hs-CRP大;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PCT和hs-CRP呈正相关(r=0.48,P=0.017).结论 血清PCT对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丁士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颈髓损伤肺部感染患者早期康复研究

    目的 探讨颈髓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颈髓损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2组康复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 2组康复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综合康复组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明显下降,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提高(P<0.05);2组康复训练过程均未对肺部感染的治疗产生不良影响.结论 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颈髓损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综合康复治疗可帮助患者建立康复观念.

    作者:李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叠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目的 探讨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细胞免疫水平及二者间关系.方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25例(OSAS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5例(COPD组)、重叠综合征患者25例(OS组)和对照组25例,4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CRP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OS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高于对照组、OSAS组和COPD组(P<0.01),CD4+/CD8+低于对照组、COPD组与OSAS组(P<0.01);OS组炎性因子TNF-α、IL-6、CRP与CD4+/CD8+呈明显负相关(r=-0.754,P=0.013;r=-0.503,P=0.027;r=-0.552,P=0.008).结论 重叠综合征患者存在全身性系统性炎症反应,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张军营;凌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是否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保护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方法 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乌司他丁组各15只,模型组与乌司他丁组应用盲肠结扎穿孔法构建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与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乌司他丁组腹腔注射乌司他丁20 u/g,连用3 d;72 h后3组测定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及胸腹主动脉组织NF-κB p65表达.结果 乌司他丁组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及主动脉组织NF-κBp65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 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NF-κB表达保护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俞兆希;石松菁;沈阳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30 mg/次,2次/d,静脉滴注,治疗2周评定2组疗效,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9.29%,对照组为60.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作者:李晓莉;张鹏;高峰;杜日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臂丛神经撕脱伤神经移位术后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撕脱伤术后上肢基本功能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 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272例,神经移位术后142例行综合康复锻炼(观察组),130例行家庭功能锻炼(对照组),比较2组上肢基本功能重建效果.结果 2组治疗前臂丛神经功能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臂丛神经功能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神经移位术后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中频电疗、推拿按摩、物理与运动疗法等康复方法有助于臂丛神经撕脱伤上肢基本功能重建,其疗效优于家庭功能锻炼.

    作者:马亮;王斌;尹佳丽;李建华;赵慧;王辉;宫中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甲状腺髓样癌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甲状腺髓样癌患者17例,采用患侧叶+峡部切除、对侧叶次全或近全切除治疗,常规Ⅵ、Ⅶ区淋巴结清扫,合并淋巴结转移者行择区(Ⅱ~V区)性颈淋巴结清扫;均经术中冰冻及术后组织病理证实为甲状腺髓样癌,8例有颈淋巴结转移,5 a生存14例.结论 甲状腺髓样癌术前确诊困难,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张相民;蓝小林;李荣;王冬梅;罗克勍;李韶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尿路上皮癌筛查中价值

    目的 评估尿脱落细胞学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在筛查尿路上皮癌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分析各畸变染色体与尿路上皮癌的关系.方法 对156例血尿患者(血尿组)和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分别行普通细胞学和FISH检测.以手术或组织活检病理检测结果验证FISH检测技术及细胞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比较2种检测技术在尿路上皮癌筛查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3、7、17号染色体及p16位点在尿路上皮癌中的畸变概率.结果 血尿组FISH检测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测诊断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1.6%和40.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3.802,P=0.000);特异性分别为95.9%和97.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17号染色体及p16位点畸变的概率分别为63.0%、64.1%、67.4%、75.0%.结论 FISH检测可明显提高尿路上皮癌术前诊断准确性,可了解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

    作者:胡桂明;任景丽;王宪远;杜英;杨鲲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尿液不同诊断指标检测意义

    目的 探讨不同尿液指标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30例(观察组),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2组采用ELISA法检测尿转铁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采用对硝基苯酚比色法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价各项检测指标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尿转铁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及血清肌酐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转铁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及血清肌酐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AUC分别为1.000、0.985、0.985、0.942、0.921、0.891、0.785.结论 不同尿液指标均显示较好的敏感性,联合应用多种尿液指标可较好预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发生,对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刘红;尹传妍;刘颖;岳华;陆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镇静中Ramsay评分的信度和效度

    目的 检验Ramsay评分用于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镇静评估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63例,检查过程中均应用右美托咪啶进行镇静,初始静脉注射1 μg/kg,10 min注射完毕后以0.6 μg/(kg·h)持续泵注维持至检查结束.检查期间评估者分别应用Ramsay评分和格拉斯哥(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评估患者镇静水平,对2位评估者间的信度、2个评分表比较的效度进行检验.结果 Ramsay评分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a系数为0.83(P<0.01),评分员间信度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68(P均<0.01),评分员间总一致性Kappa值为0.89(P<0.01);2个评分表比较相关系数r=0.79(P<0.01).结论 Ramsay评分用于评估支气管镜检查镇静水平的信度和效度良好.

    作者:李永华;施春波;厉为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环氧化酶-2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水平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21例(观察组)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41例(对照组),2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HER-2和COX-2水平,分析二者相关性及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HER 2和COX-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ER-2阳性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48.7周)较HER-2阴性表达者(62.3周)短;COX-2阳性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67.0周)较COX-2阴性表达者(83.1周)短(P<0.05);观察组HER 2与COX-2水平呈正相关(r=0.717,P=0.007);观察组HER 2和COX-2水平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二者联合检测可预测患者预后(OR=1.5,95%CI:1.08~2.09).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与HER-2和COX-2阳性表达明显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评估.

    作者:陈为军;仲昭坤;张恩宁;周冬梅;杨喜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癌浸润与TNM分期、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80例低位直肠癌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织病理大切片法评价直肠系膜环周切缘肿瘤浸润情况.结果 低位直肠癌环周切缘癌浸润阳性率为23.75%;环周切缘癌浸润阳性率在肿瘤直径、TNM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直径、TNM分期是环周切缘癌浸润的高危因素;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手术能降低肿瘤残留,可作为直肠癌根治术的基本术式.

    作者:张恒春;王锡山;李智刚;范东;王贵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计数模式在血小板减少症中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实验室不同计数模式在血小板减少症复检中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效果.方法 以目视计数法为质量评价方法,结合显微镜复检规则,对经全血细胞分析仪全血模式检测后血小板计数<70×109/L样本应用全血细胞分析仪全血模式复查,同时行血涂片染色镜检.对镜检结果有血小板凝集现象及仪器分析血小板计数仍<70×109/L样本,按照目视计数法进行床边复检,仪器全血模式、稀释模式方法检测.结果 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样本,应用仪器全血模式和稀释模式复检分析时,采样后5 min检测结果与目视计数法一致;随时间延长,全血模式检测血小板计数值逐步下降(30 min下降>50%),稀释模式检测结果在不同患者存在差异.结论 应用不同计数模式可快速鉴别真性和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样本应用仪器全血模式和稀释模式复检,5 min时的检测值较准确.

    作者:邵永生;梁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复发性卵巢癌诊疗进展

    卵巢癌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但病死率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首位.卵巢癌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70%~80%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即使经过标准治疗(减瘤术联合一线化疗),5 a生存率仅25%~30%.复发和耐药是卵巢癌治疗的难题.现就复发性卵巢癌的诊断与治疗的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窗术治疗慢性泪囊炎48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窗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 慢性泪囊炎患者48例(53眼)在鼻内镜下进行泪囊鼻腔开窗,开放泪囊于中鼻道前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45眼治愈,3眼好转,5眼术后短期症状复发,治愈率84.9%,有效率90.6%.结论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窗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良好.

    作者:谢志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食管癌手术颈部食管-胃吻合3种技术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评价食管癌根治、胃-食管重建手术颈部食管-胃3种吻合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经左胸开胸行双野淋巴结清扫及胃食管重建术食管癌患者205例,依据食管-胃吻合技术不同分为圆形吻合器组87例、半机械侧侧吻合组26例与手工吻合组92例,比较3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结果 术后半机械侧侧吻合组未发生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而圆形吻合器组及手工吻合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3.4%、14.1%,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7%、2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机械侧侧吻合组与手工吻合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圆形吻合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吻合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68.5%)高于圆形吻合器组(40.2%)与半机械侧侧吻合组(19.2%)(P<0.01).结论 在颈部食管-胃3种吻合方法中,使用圆形吻合器可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食管-胃颈部的机械吻合较手工吻合并发症低、操作简单.

    作者:胡为才;何苡;侯广杰;杨光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ASPP1和ASPP2基因高表达对白藜芦醇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ASPP1和ASPP2基因高表达对白藜芦醇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瞬时转染法将pcDNA3/ASPP1和pcDNA3/ASPP2质粒分别转染入乳腺癌细胞MCF-7中,经G418筛选获得高表达ASPP1和ASPP2的MCF-7阳性克隆细胞株MCF-7/ASPP1与MCF-7/ASPP2.MCF-7、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分别加入0、25、50 μmol/L白藜芦醇,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T法检测细胞p53下游基因bax与p21mRNA表达情况;3种细胞分别加入0、100、200 μmol/L白藜芦醇,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MTT结果显示,25、50 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存活细胞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RT-PCR结果显示,25、50 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中Bax和p21mRNA表达水平高于MCF-7细胞;细胞凋亡试验结果显示,100、200 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凋亡细胞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MCF-7细胞(P<0.05).结论 ASPP1和ASPP2高表达可增强乳腺癌细胞对白藜芦醇的敏感性,且随浓度增高而敏感性增强.

    作者:史玉洁;谢红建;宋晓霞;刘秋雨;龚智泉;吴凯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局限性肺切除术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局限性肺切除术对肺功能不能耐受肺叶切除的应用价值已得到认可.局限性肺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远期疗效差异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局限性肺切除术在肺癌外科治疗中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国建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无痛技术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26例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比较检查前及检查后10 min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评价检查过程中麻醉效果,记录检查后有无痛苦记忆.结果 126例均完成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检查前患者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分别为(75.5±10.5)次/min、(71.1±5.5)mm Hg、(111.2±13.1)mm Hg、(97.3±3.2)%,检查后分别为(78.2±9.5)次/min、(73.3±6.8)mm Hg、(115.1±12.1)mm Hg、(98.3±4.1)%,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过程中麻醉效果优112例(88.8%),检查后无痛苦记忆124例(98.5%).结论 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轻,痛苦记忆少.

    作者:唐贞明;蒋连强;刘卫;凌宙贵;庾海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