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管易损斑块的影响

何文凤;冯杰;蒲丽君;陈玲;张全波;倪海燕;张敏;李卫东;吕湛

关键词: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肠溶片, 易损斑块
摘要: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控制冠心病患者周围血管易损斑块的效果.方法 冠心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观察组)各34例,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睡前口服;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次,1次/d,睡前口服.2组均连续服用24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总动脉内径(common carotid artery diameter,CCAD)、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斑块体积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24个月后CCAD较治疗前增加(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CIMT、斑块体积及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可稳定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控制血脂水平,强化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剂量治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3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伴有顽固性幻听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左侧颞顶叶rTMS治疗6周,对照组给予伪刺激治疗.采用幻听量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以及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6周后,观察组幻听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幻听量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和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左侧颞顶叶rTMS治疗可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顽固性幻听,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继伟;周刚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微型泵脉冲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垂体惰性恢复的作用

    目的 观察微型泵脉冲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对垂体惰性恢复的有效性,探讨其对下丘脑或垂体性性腺功能减退症鉴别的应用价值.方法 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10例,应用微型注射泵皮下注射戈那瑞林针10 μg/次,90 min 1次,疗程10~30 d;比较治疗前、后血清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第10天7例、第20天3例血清促黄体生成素分别达正常参考基值.结论 微型泵脉冲注射GnRH有助于垂体惰性的恢复,可用于鉴别下丘脑或垂体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作者:张菱;夏威;张云;阚全娥;黄宝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臂丛神经撕脱伤神经移位术后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撕脱伤术后上肢基本功能重建方法及疗效.方法 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272例,神经移位术后142例行综合康复锻炼(观察组),130例行家庭功能锻炼(对照组),比较2组上肢基本功能重建效果.结果 2组治疗前臂丛神经功能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臂丛神经功能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神经移位术后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中频电疗、推拿按摩、物理与运动疗法等康复方法有助于臂丛神经撕脱伤上肢基本功能重建,其疗效优于家庭功能锻炼.

    作者:马亮;王斌;尹佳丽;李建华;赵慧;王辉;宫中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叠综合征患者炎性因子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目的 探讨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细胞免疫水平及二者间关系.方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25例(OSAS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5例(COPD组)、重叠综合征患者25例(OS组)和对照组25例,4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CRP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OS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高于对照组、OSAS组和COPD组(P<0.01),CD4+/CD8+低于对照组、COPD组与OSAS组(P<0.01);OS组炎性因子TNF-α、IL-6、CRP与CD4+/CD8+呈明显负相关(r=-0.754,P=0.013;r=-0.503,P=0.027;r=-0.552,P=0.008).结论 重叠综合征患者存在全身性系统性炎症反应,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张军营;凌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大鼠肝泡状棘球蚴边缘带磁共振弥散加权影像学特征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SD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边缘带影像学特征及与组织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 60只SD大鼠成功制作HAE模型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4、8、12、16、20、24周组,其中4、8周组HAE病灶为早期病灶,12、16周组HAE病灶为中期病灶,20、24周组HAE病灶为晚期病灶.6组均行DWI检查,检测病灶边缘区域及邻近肝脏组织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对各组病灶边缘区行HE、MASSON染色,将DWI图像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8周组早期病灶30个,12、16周组中期病灶22个,20、24周组晚期病灶20个;早期病灶边缘带ADC值大于中、晚期病灶,中期病灶大于晚期病灶(P<0.05);早、中期病灶边缘带ADC值大于邻近肝实质,晚期病灶边缘带ADC值小于邻近肝实质(P<0.05).结论 不同时期大鼠HAE特点有所变化,DWI可反映病灶生长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

    作者:张梅;肖虎;刘文亚;曾红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降钙素原诊断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itonin,PCT)对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诊断价值.方法 32例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感染组)和30例无感染患者(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PCT、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绘制ROC曲线,评价PCT及相关炎症指标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诊断价值.结果 感染组PCT浓度、hs-CRP、WBC均高于对照组(P<0.01);PCT和hs-CRP的AUC分别为0.796和0.318,且PCT的AUC较hs-CRP大;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PCT和hs-CRP呈正相关(r=0.48,P=0.017).结论 血清PCT对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丁士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镇静中Ramsay评分的信度和效度

    目的 检验Ramsay评分用于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镇静评估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63例,检查过程中均应用右美托咪啶进行镇静,初始静脉注射1 μg/kg,10 min注射完毕后以0.6 μg/(kg·h)持续泵注维持至检查结束.检查期间评估者分别应用Ramsay评分和格拉斯哥(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评估患者镇静水平,对2位评估者间的信度、2个评分表比较的效度进行检验.结果 Ramsay评分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a系数为0.83(P<0.01),评分员间信度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68(P均<0.01),评分员间总一致性Kappa值为0.89(P<0.01);2个评分表比较相关系数r=0.79(P<0.01).结论 Ramsay评分用于评估支气管镜检查镇静水平的信度和效度良好.

    作者:李永华;施春波;厉为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管易损斑块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控制冠心病患者周围血管易损斑块的效果.方法 冠心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观察组)各34例,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睡前口服;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次,1次/d,睡前口服.2组均连续服用24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总动脉内径(common carotid artery diameter,CCAD)、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斑块体积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24个月后CCAD较治疗前增加(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CIMT、斑块体积及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可稳定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控制血脂水平,强化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剂量治疗.

    作者:何文凤;冯杰;蒲丽君;陈玲;张全波;倪海燕;张敏;李卫东;吕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原发性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大动脉弹性功能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大动脉弹性功能特点.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4例,其中合并冠心病168例(冠心病组),未合并冠心病86例(非冠心病组);应用脉搏波速度测定系统测量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以评价大动脉弹性功能.结果 年龄校正后,冠心病组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1.22±2.05)m/s)较非冠心病组((10.03±1.48)m/s)明显增快(P<0.01).结论 高血压病并冠心病患者大动脉弹性减退,缓冲功能减低.

    作者:杨红霞;米树华;张晓霞;贾淑杰;郑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益气活血中药对中晚期胰腺癌放化疗的辅助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对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106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者48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者58例为观察组.观察2组上消化道反应,腹泻,疼痛,白细胞计数,血小板下降,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近期有效率和1、2 a生存率.结果 对照组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腹泻发生率、疼痛发生率、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45.83%、18.75%、56.76%、37.50%、20.83%、35.42%,观察组分别为24.14%、5.17%、84.44%、17.24%、6.89%、53.4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有效率(67.24%)高于对照组(56.25%)(P>0.05);观察组1、2 a总体生存率(75.3%、28.2%)高于对照组(36.8%、16.6%)(x2=9.205,P=0.002).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可减轻放、化疗所致的消化道反应,提高近期有效率,提高1、2 a生存率.

    作者:李凤玉;尚培中;王炳胜;刘秀芳;王首星;王舒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ASPP1和ASPP2基因高表达对白藜芦醇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ASPP1和ASPP2基因高表达对白藜芦醇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瞬时转染法将pcDNA3/ASPP1和pcDNA3/ASPP2质粒分别转染入乳腺癌细胞MCF-7中,经G418筛选获得高表达ASPP1和ASPP2的MCF-7阳性克隆细胞株MCF-7/ASPP1与MCF-7/ASPP2.MCF-7、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分别加入0、25、50 μmol/L白藜芦醇,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T法检测细胞p53下游基因bax与p21mRNA表达情况;3种细胞分别加入0、100、200 μmol/L白藜芦醇,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MTT结果显示,25、50 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存活细胞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RT-PCR结果显示,25、50 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中Bax和p21mRNA表达水平高于MCF-7细胞;细胞凋亡试验结果显示,100、200 μmol/L白藜芦醇处理后,MCF-7/ASPP1与MCF-7/ASPP2细胞凋亡细胞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MCF-7细胞(P<0.05).结论 ASPP1和ASPP2高表达可增强乳腺癌细胞对白藜芦醇的敏感性,且随浓度增高而敏感性增强.

    作者:史玉洁;谢红建;宋晓霞;刘秋雨;龚智泉;吴凯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和瑞芬太尼在甲状腺肿瘤患者无肌松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及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在甲状腺肿瘤患者无肌松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甲状腺肿瘤患者40例,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 μg/kg,10 min注射完毕,以七氟醚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记录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及插管后3 min (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及Narcotrend指数,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采用Viby-Mogensen评分法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 睫毛反射消失时间(76±6)s,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7%,气管插管条件优良率100%;与T0时比较,T1、T2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及Narcotrend值明显降低(P<0.05),T3时平均动脉压及Narcotrend值明显降低(P<0.05);T1、T2、T3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及Narcotren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及瑞芬太尼麻醉诱导迅速而平稳,可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用于甲状腺肿瘤患者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安全可行.

    作者:张会;孟凡民;张加强;丁卫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局限性肺切除术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局限性肺切除术对肺功能不能耐受肺叶切除的应用价值已得到认可.局限性肺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远期疗效差异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局限性肺切除术在肺癌外科治疗中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国建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食管癌手术颈部食管-胃吻合3种技术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评价食管癌根治、胃-食管重建手术颈部食管-胃3种吻合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经左胸开胸行双野淋巴结清扫及胃食管重建术食管癌患者205例,依据食管-胃吻合技术不同分为圆形吻合器组87例、半机械侧侧吻合组26例与手工吻合组92例,比较3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结果 术后半机械侧侧吻合组未发生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而圆形吻合器组及手工吻合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3.4%、14.1%,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7%、2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机械侧侧吻合组与手工吻合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圆形吻合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吻合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68.5%)高于圆形吻合器组(40.2%)与半机械侧侧吻合组(19.2%)(P<0.01).结论 在颈部食管-胃3种吻合方法中,使用圆形吻合器可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食管-胃颈部的机械吻合较手工吻合并发症低、操作简单.

    作者:胡为才;何苡;侯广杰;杨光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患者经口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及阿托品对老年患者经口明视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托品组和戊乙奎醚组各30例,分别于术前30 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01 mg/kg、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2组麻醉诱导均按顺序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芬太尼3μg/kg、阿曲库铵0.8 mg/kg、异丙酚1~1.5 mg/kg,3 min后待患者意识完全消失,实施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记录2组给药前(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气管插管即刻(T3)、气管插管后5 min(T4)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计算心率-血压乘积,并比较2组气管插管时间.结果 戊乙奎醚组、阿托品组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41.5±11.2)、(39.7±10.3)s,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2组脉搏血氧饱和度均>99%,各时间点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品组T1~T4时间点心率均较T0明显增快(P<0.05),且T1~T3时间点心率、心率-血压乘积高于戊乙奎醚组(P<0.05);戊乙奎醚组心率>100次/min比例低于阿托品组(P<0.05).结论 老年患者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有利于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魏兵华;李长科;徐明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006-2010年上海瑞金医院ICU病原菌分布调查

    目的 总结2006-2010年上海瑞金医院ICU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特征.方法 对2006-2010年瑞金医院急诊科ICU、呼吸科ICU及外科ICU送检的细菌学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 04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 451株(71.1%),革兰阳性菌589株(28.9%);痰液标本检出1 023株(50.1%);革兰阴性菌常见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358株(17.5),铜绿假单胞菌291株(14.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35株(11.6%);革兰阳性菌常见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36株(11.6%),屎肠球菌135株(6.6),表皮葡萄球菌76株(3.7%).结论 2006-2010年瑞金医院ICU临床送检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居首位,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作者:徐文;陈尔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甲状腺髓样癌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甲状腺髓样癌患者17例,采用患侧叶+峡部切除、对侧叶次全或近全切除治疗,常规Ⅵ、Ⅶ区淋巴结清扫,合并淋巴结转移者行择区(Ⅱ~V区)性颈淋巴结清扫;均经术中冰冻及术后组织病理证实为甲状腺髓样癌,8例有颈淋巴结转移,5 a生存14例.结论 甲状腺髓样癌术前确诊困难,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张相民;蓝小林;李荣;王冬梅;罗克勍;李韶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尿路上皮癌筛查中价值

    目的 评估尿脱落细胞学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在筛查尿路上皮癌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分析各畸变染色体与尿路上皮癌的关系.方法 对156例血尿患者(血尿组)和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分别行普通细胞学和FISH检测.以手术或组织活检病理检测结果验证FISH检测技术及细胞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比较2种检测技术在尿路上皮癌筛查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3、7、17号染色体及p16位点在尿路上皮癌中的畸变概率.结果 血尿组FISH检测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测诊断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1.6%和40.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3.802,P=0.000);特异性分别为95.9%和97.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17号染色体及p16位点畸变的概率分别为63.0%、64.1%、67.4%、75.0%.结论 FISH检测可明显提高尿路上皮癌术前诊断准确性,可了解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

    作者:胡桂明;任景丽;王宪远;杜英;杨鲲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剂量比较

    目的 比较中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治疗的剂量与效果.方法 9例中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应用9.0治疗计划系统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处方剂量均为6 600 cGy/200 cGy/33次.在保证95%计划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前提下,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2种计划下脊髓、双肺、心脏正常组织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调强放疗计划靶区剂量适形度指数、剂量不均匀性指数均优于三维适形放疗(P<0.05);调强放疗计划下脊髓、双肺、心脏正常组织剂量分别为(2 539.4±751.9)、(1 464.5±226.1)、(27.8±17.2)cGy,三维适形放疗计划下分别为(2 292±720.2)、(1 794.3±414.5)、(20.1±11.3)cGy,调强放疗计划下脊髓和双肺辐射剂量低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P<0.05).结论 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疗可提高靶区剂量适形度与靶区剂量均匀性,降低正常肺组织及脊髓大受量,且心脏受量控制在组织耐受量以下,在中段食管癌放疗中优于三维适形放疗.

    作者:储开岳;吴建亭;葛彬彬;刘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无痛技术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26例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比较检查前及检查后10 min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评价检查过程中麻醉效果,记录检查后有无痛苦记忆.结果 126例均完成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检查前患者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分别为(75.5±10.5)次/min、(71.1±5.5)mm Hg、(111.2±13.1)mm Hg、(97.3±3.2)%,检查后分别为(78.2±9.5)次/min、(73.3±6.8)mm Hg、(115.1±12.1)mm Hg、(98.3±4.1)%,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过程中麻醉效果优112例(88.8%),检查后无痛苦记忆124例(98.5%).结论 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轻,痛苦记忆少.

    作者:唐贞明;蒋连强;刘卫;凌宙贵;庾海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