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及mRNA在不同时期血管瘤中表达及相关性

雷红召;孙斌;董长宪;马玉春

关键词:血管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免疫组化, PCR
摘要:目的 检测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蛋白及其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bFGF对血管瘤生长的影响及血管瘤增生退化机制.方法 取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及其临近组织标本,其中增生期20例(增生期组),退化期12例(退化期组),正常皮肤组织8例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FGF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反转录PCR检测组织中bFGF mRNA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bFGF蛋白与bFGF 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bFGF在血管瘤组织中表达呈阳性,在对照组皮肤组织中表达呈阴性,增生期组表达的阳性率高于退化期组(P<0.05);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增生期组、退化期组、对照组组织中bFGFmRNA电泳条带亮度均依次降低;相对量增生期组(1.849 5±0.095 0)高于退化期组(1.356 9±0.041 7)和对照组(0.718 8±0.027 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增生期组和退化期组血管瘤组织中bFGF蛋白与bFGF mRNA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878,P<0.01;r=0.909,P<0.01).结论 bFGF参与调控血管瘤的发展过程,可作为区分增生期与退化期的标志之一;bFGF蛋白与bFGF mRNA基因表达在血管瘤组织中呈显著正相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吸烟与心绞痛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吸烟与心绞痛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相关性.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50%的心绞痛患者229例,根据有无吸烟史分为吸烟组132例,非吸烟组97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吸烟组患者按吸烟程度及状态分为轻、中度吸烟(吸烟指数≤400支/a)亚组65例和重度吸烟(吸烟指数>400支/a)亚组67例,以及当前吸烟亚组90例和戒烟亚组42例,分别比较亚组间Hcy水平.结果 心绞痛患者血清Hcy在吸烟组(15.4(12.0,21.4) μmol/L)高于非吸烟组(12.1(10.5,14.9) μmol/L)(P<0.01);多因素分析在校正性别、年龄等因素后提示,吸烟与Hcy (OR=1.092,95% CI:1.038~1.148,P<0.01)呈独立相关性;重度吸烟亚组Hcy(17.4(12.1,24.4) μmol/L)高于轻、中度吸烟亚组(13.8(11.6,18.9)μmol/L)(P<0.05);当前吸烟亚组Hcy(16.7(12.6,23.1) μmol/L)高于非吸烟组(12.6(10.7,15.2)μmol/L)(P<0.01 7);戒烟亚组Hcy(13.8(11.4,19.4)μmol/L)与非吸烟组(12.6(10.7,15.2) 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吸烟与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cy呈独立相关性,长期大量吸烟可增加Hcy水平.

    作者:王苏;文杰;张艳艳;程宇彤;孙涛;张冬花;阴赪茜;张京梅;李志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含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的多胎妊娠减胎术结局分析

    目的 观察含单绒毛膜囊双胎的多胎妊娠减胎术临床效果.方法 13例含单绒毛膜囊双胎的多胎妊娠患者于阴道超声引导下采用负压抽吸方法行选择性单绒毛膜囊双胎减胎术.结果 13例均一次减胎成功,术后2d超声检查示被减胚胎胎心搏动消失;1例单卵单胎及单绒毛膜囊双胎中保留胚胎胎心搏动良好,12例减灭妊娠囊内双胎未见胎心,保留孕囊内胎心搏动良好;术后随访10例成功分娩,3例早产,获健康婴儿12个,3例继续妊娠中,无妊娠流产.结论 含单绒毛膜囊双胎的多胎妊娠,早期经阴道超声引导下采用负压抽吸方法实施单绒毛膜囊双胎选择性减胎术安全、有效.

    作者:胡玥玥;张颖;张真珍;张昌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大鼠心肌纤维化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8只,模型组及安立生坦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 mg/(kg·d),对照组背部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8d.第9天开始,安立生坦组给予安立生坦40 μg/d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连续4周,4周后处死大鼠.比较3组大鼠心肌组织及血液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水平及心肌细胞结构、排列、胶原蛋白增生情况;比较各组大鼠模型左心室收缩压和左心室内压大上升下降变化速率、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er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表达水平.结果 安立生坦组心肌细胞肿胀、断裂及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心肌组织和血液中Hyp水平及AngⅡ、TGF-β1、ET-1表达较安立生坦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模型组左心室收缩压和左心室内压大上升下降变化速率较安立生坦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阻抑心肌纤维化及心肌重塑的发生、发展,是抗心肌纤维化治疗的合理靶点之一.

    作者:尚小珂;邓晓娴;周红梅;张刚成;张长东;柳梅;夏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 873例健康体检者的低剂量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 3 873例受检者筛查出肺结节186例,其中直径>5 mm实性或部分实性无钙化结节36例,直径≤5 mm实性或部分实性无钙化结节150例,确诊肺腺癌16例,鳞癌1例.结论 低剂量螺旋CT是检测无症状肺癌有效的方法,可提高检出率、实现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邓笑伟;庄佳;叶道斌;张如意;崔晓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放疗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转移瘤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放疗过程中应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转移瘤的近期效果.方法 恶性肿瘤合并骨转移老年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6MV-X线行普通放疗,观察组放疗方法同观察组,并于每次放疗后静脉滴注华蟾素注射液20 mL/次,1次/d,5次/周,共4周.比较2组骨转移灶控制率、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转移灶控制率(75.7%)、疼痛缓解率(81.8%)、生活质量改善率(84.8%)均高于对照组(70.0%、73.3%、73.3%),2组骨转移灶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降低发生率(27.3%)低于对照组(46.7%)(P<0.05).结论 放疗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并骨转移止痛效果明显,且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任民柱;王振华;高国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微电极阵列技术检测犬左心耳心肌电生理特征研究

    目的 探讨微电极阵列(microelectrode arrays,MEA)技术检测犬心房电生理特征的价值.方法 健康比格犬1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起搏组各7只,假手术组植入起搏器不起搏,起搏组植入起搏器持续起搏左心耳;8周后开胸取出2组心脏,剪取左心耳立即切片(厚度500 μm),将标本固定在MEA记录系统,记录2组左心耳组织的场电位波形、场电位时程改变及电激动的传导并进行比较.结果 14只实验犬均成功植入埋藏式动物实验用高频起搏器(400次/min);起搏组连续起搏期间,心电图监测可见起搏器信号,起搏器工作正常,并可见典型心房颤动改变;MEA记录系统显示,2组左心耳场电位形态与倒置心房肌动作电位的膜电位曲线相似;假手术组场电位时程((192.14±15.49) ms)高于起搏组((164.29±7.87) ms) (P<0.01);假手术组电激动传导顺序从左至右、左下至右上向外周缓慢递减传导,传导过程中场电位信号电压逐渐递减;起搏组电激动传导顺序总体趋势与假手术组一致,向外周传导,但在传导过程中电压逐渐降低的梯度样改变消失.结论 MEA技术可用于研究心房电生理特性.

    作者:冯艳;孙娟;于付生;张彦;侯月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脏棘球蚴病25例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心脏棘球蚴病的诊疗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心脏棘球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内囊穿刺摘除术、内囊完整摘除术、全棘球蚴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其中1例术后10个月死于心力衰竭;3例复发.结论 内囊完整摘除术和全棘球蚴切除术能完整摘除内囊,为治疗心脏棘球蚴病的理想术式,但手术操作要求高,难度较大;内囊穿刺摘除术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但不能完整摘除内囊,术后有复发可能.

    作者:霍强;木拉提;严飞;刘正;朱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治中应用

    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是一种新的血管内超声后处理技术,可实时重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类组织图像,对斑块进行更准确分辨.本文就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岳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桥本甲状腺炎和格雷夫斯病甲状腺组织中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和格雷夫斯病(Graves'disease,GD)患者甲状腺组织内淋巴细胞分布情况与特征.方法选择HT患者28例(HT组),GD患者15例(GD组),无功能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16例(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甲状腺细针穿刺获取甲状腺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 CD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3+ CD8+),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 CD25+ CD127),总B淋巴细胞(CD3 CD19+),总自然杀伤细胞(CD3-CD16+ CD56+)的细胞数及CD4+/CD8+.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T组CD3+总T淋巴细胞升高,CD4+ CD25+ CD127-调节性T细胞降低(P<0.05),GD组CD3-(CD16+/CD56+)自然杀伤细胞和CD4+ CD25+ CD127-调节性T细胞下降(P<0.05),CD3+ CD4+的T淋巴细胞和CD4+/CD8+明显升高(P<0.05);HT组与GD组CD3+ CD8+T淋巴细胞和CD3 CD19+B淋巴细胞及CD4+ CD25+ CD127调节性T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组CD3+总T淋巴细胞及CD3 (CD16+/CD56+)自然杀伤细胞较GD组升高,CD3+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较GD组下降(P<0.05).结论 HT和GD患者甲状腺组织内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发生偏移,提示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改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发病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晓玲;王存丰;翟亚萍;汪艳芳;袁慧娟;马跃华;赵志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代谢综合征对青年男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对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青年男性(年龄≤44岁)278例(心肌梗死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56例,双支病变组64例和3支病变组58例,选择同期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的青年男性208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代谢综合征比率,观察代谢综合征与急性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1)心肌梗死组代谢综合征比率(60.07%)高于对照组(25.48%),3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77.59%、73.43%)高于单支病变组(48.07%) (P<0.05),3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支病变组代谢综合征患者3个危险因子比率高于4个危险因子和5个危险因子(P均<0.05);3支病变组代谢综合征患者5个危险因子比率高于3个危险因子(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年男性人群中代谢综合征(OR=4.125)、早发冠心病家族史(OR=3.903)、吸烟(OR=2.828)、血红蛋白(OR=1.053)及尿酸(OR=1.004)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是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昭;张京梅;黄觊;王茜;张冬花;吴翔宇;程宇彤;孙涛;阴赪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十二指肠憩室价值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十二指肠憩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胃肠造影检查证实十二指肠憩室患者48例,低张混合液充盈后行MSCT平扫检查,10例平扫后加行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MSCT诊断十二指肠憩室31例37处(6例为双发),17例单发憩室直径均<0.8 cm,MSCT显示混合液充盈不满意,未明确诊断;十二指肠憩室MSCT平扫表现为十二指肠与胰头间含气-液平面囊袋影或单纯液性、气性囊状影,增强扫描见腔内强化黏膜与十二指肠黏膜连续.结论 MSCT可用于十二指肠憩室的临床诊断.

    作者:韩超;陈新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隔日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首次接受含大剂量顺铂方案化疗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化疗同时隔日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对照组每日同时应用盐酸托烷司琼;观察2组化疗第1~5天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控制情况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化疗第1~5天食欲减退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第3天恶心控制率(77.8%)高于对照组(55.6%)(P<0.05),迟发性呕吐控制率(80.6%)高于对照组(58.3%)(P<0.05).结论 隔日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可有效预防化疗所致急性和迟发性胃肠道反应.

    作者:陈琪;张晓峰;陈金秀;苏琼华;王娇峰;侯盘长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的影响因素.方法 冠心病患者783例,入院时测定MPV等参数,分析MPV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MPV值将冠心病患者分为MPV低、中、高值组,高值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肥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比例,空腹血糖和体质量指数高于低值组(P<0.05);T2DM患者MPV高于非T2DM患者、肥胖患者高于非肥胖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多支病变患者高于单支病变患者;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积分、空腹血糖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MPV独立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MPV独立负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MPV对冠心病患者T2DM、肥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有诊断作用.结论 T2DM、肥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冠状动脉病变与MPV关系密切,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MPV独立相关.

    作者:许文亮;丁华民;张纯全;夏伟;王旭;杨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小腿肌间血肿4例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小腿肌间血肿误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原因.方法 分析4例小腿肌间血肿误诊为DVT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例均被误诊为DVT,小腿肌间血肿于踩空或站立时发生各1例,1例原因不明,1例于抗凝治疗后发生;2例合并小腿后侧囊性包块,1例出现小腿下部瘀斑;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1例、误诊为小腿DVT 1例,发现囊性包块2例;3例MRI检查均诊断为小腿肌间血肿.结论 活动中或抗凝过程中出现小腿肿痛尤其是合并小腿后侧囊性包块形成时,应高度警惕小腿肌间血肿的可能;超声检查可排除肌间血肿,MRI检查有助于确诊.

    作者:杨清波;张晓平;赵珂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直肠癌环周切缘状态与直肠癌复发关系研究进展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传统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较高,术后引起复发因素较多,其中直肠癌环周切缘状态重要因素.本文就直肠癌环周切缘状态与直肠癌复发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张恒春;孙治国;范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活性维生素D3对肾炎大鼠尿蛋白和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以活性维生素D3(1,25(OH)2D3)干预抗胸腺细胞抗体诱导的大鼠肾炎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变化及1,25(OH)2D3对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和血钙的影响.方法 将45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肾炎模型组、1,25(OH)2D3干预组(干预组)各15只,肾炎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均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单克隆抗胸腺细胞抗体,造模成功后用1,25(OH)2D3干预干预组大鼠,分别于干预后第1、3、7、1 4、21天各选取3只大鼠收集24 h尿液并采集动脉血,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和血钙水平.结果 肾炎模型组在注射单克隆抗胸腺细胞抗体后第1天即产生大量尿蛋白,第3天达高峰,至第21天恢复正常;干预组尿蛋白水平在干预后第1、3、7、14天均明显低于肾炎模型组(P<0.05),且在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3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肌酐、尿素氮和血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OH)2D3可降低抗胸腺细胞抗体诱导的肾炎模型大鼠尿蛋白水平,且对肾功能和血钙水平无影响.

    作者:李建锋;安勇;索洁;杨晓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后异位妊娠高危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将接受IVF-ET后临床妊娠的2 947例孕妇分为单纯宫外孕组98例、宫内宫外同时妊娠组9例、宫内妊娠组2 840例,对各组一般情况、助孕方式、激素水平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VF-ET后异位妊娠发生率为3.63%(107/2 947);常规IVF-ET后异位妊娠率(4.25%)高于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后异位妊娠率(2.17%),新鲜周期后异位妊娠率(4.07%)高于复融周期后异位妊娠率(2.57%)(P<0.05);且单纯宫外孕组及宫内宫外同时妊娠组中有输卵管病变及宫外孕病史者均高于宫内妊娠组(P<0.0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单纯宫外孕组及宫内宫外同时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宫内妊娠组(P<0.05);注射日雌二醇、移植后14d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单纯宫外孕组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 输卵管病变史、受精方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雌二醇水平、内膜厚度等均是异位妊娠发生的影响因素;移植后14 d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的高低有助于异位妊娠早期诊断.

    作者:王璐;梁琳琳;何巧花;李杭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分析

    目的 探讨CD4+ CD25 high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AS患者(AS组)和2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CD4+ CD25high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uman leucocyte antigen B27,HLA B27)、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HLAB27阳性AS组外周血CD4+ CD25 high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11.41±3.69)%)明显高于对照组((8.78±2.84)%)(P<0.01).AS组血沉((14.54±9.10)mm/h)及C-反应蛋白((6.51±4.18)mg/L)均高于对照组((8.55±5.56) mm/h和(3.39±2.32)mg/L)(P<0.01).结论 HLA-B27阳性AS患者外周血CD4 + CD25 high调节性T淋巴细胞比率增高,并可能与AS疾病进程有关.

    作者:蔡春水;肖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吡格雷抵抗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探讨氯吡格雷抵抗与临床相关因素及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 行PCI术ACS患者648例,术前给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剂量,术后给予75 mg维持剂量治疗;术后14~18 h应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功能,将腺苷二磷酸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3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并进行分组,比较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非抵抗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生化指标水平、PCI术基本特征和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PCI术后101例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15.6%;氯吡格雷抵抗组性别比例、血红蛋白水平与氯吡格雷非抵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抵抗组术后6个月再入院率、再发心绞痛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非抵抗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是PCI术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 氯吡格雷抵抗患者PCI术后再入院率、再发心绞痛概率高于非抵抗者,PCI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是氯吡格雷抵抗的重要预测因子.

    作者:黄晓红;陈昱;唐勇;解玉泉;张亚臣;沈成兴;李毅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37例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剖宫产瘢痕妊娠占同期异位妊娠的6.9%,误诊率51.4%;3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手术治疗成功率94.7%,超声引导下病灶局部注射甲氨喋呤治疗成功率75%;手术患者治疗后2~3 d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幅度高于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甲氨喋呤,住院时间、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100 u/L时间均明显低于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甲氨喋呤,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瘢痕妊娠误诊率高,超声为主要检查及治疗方法,手术和病灶局部注射甲氨喋呤均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有效方法,但手术治疗更直接、有效、恢复快.

    作者:段瑶;李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