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气血分主左右的再认识

张云忠;杨富贵

关键词:中医病理生理, 气血, 左右
摘要:历代医家对人体左右气血分主特异性的认识各不相同,似乎孰是孰非、莫衷一是,故就以上问题分别从人体生理和病理两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左气右血”是就生理情况下人体左右气血盛衰及其阴阳升降之特异性的概括,“左血右气”是就发生于身体一侧或一侧表现较严重或明显疾病的病机概括.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焦虑障碍的心脑关系论

    焦虑障碍是一种以焦虑不安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多发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它与中医的心功能以及现代医学脑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可谓心、脑“共病”.故拟从焦虑障碍与中医心的关系以及焦虑障碍与西医心脑利钠肤的关系两方面,阐述焦虑障碍与心脑功能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针对焦虑障碍采用心脑论治法提供可行的依据.

    作者:周腾;贾燕飞;杨孟孟;魏大能;田华;周奇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明代养生著作《尊生要旨》考略

    《尊生要旨》为明代养生著作,该书立足明清养生著述、地方史志,辅以书目及相关材料,认为此书以明·《摄生要义》为蓝本,由蒋学成汇编,许乐善增订,成书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是书会通诸家养生经验,指出养生修炼的入门理论与方法,推动了养生学的发展与普及,其现存版本为明刻本与清抄本.

    作者:罗宝珍;傅建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清肠化湿汤联合灌肠方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清肠化温汤联合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轻、中度初发或复发型U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试验组给予清肠化湿汤(银花15 g,黄连6 g,生甘草6 g,马齿苋25 g,木香8 g,桃仁6 g,当归8 g,白芍20 g,黄芪18 g,肉桂3 g,茯苓15 g)口服,每日l剂,每剂煎2次,每次200 ml,早晚各服1次,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症加减,联合灌肠方(苦参10 g,黄柏25 g,大黄炭15 g,白及10 g,蒲黄10 g,三七粉3 g,锡类散2 g,鱼腥草15 g,地绵草10 g)灌肠,每剂煎2次,每剂煎至浓缩为120 ml,每晚睡前灌肠治疗,每6d后停灌1d;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0.25 g/片)口服,每次1 g,每日4次.2组患者治疗10周后,比较2组患者黏膜愈合情况、缓解率、症状积分、病理积分及肠镜积分.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病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肠镜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缓解率(分别为63.64%和30.30%)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黏膜愈合率(分别为60.61%和45.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化湿汤联合局部中药保留灌肠方治疗UC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病理及肠镜表现,缓解患者病情,且疗效明显优于美沙拉嗪肠溶片.

    作者:曾清泉;胡志雄;杨胜邦;潘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痰热清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发热及肺部罗音消失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陆立东;周雪梅;华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大鼠血液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通过对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血浆标本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寻找特征性代谢产物,诠释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从而揭示脾虚证代谢综合征中医证本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劳倦加饮食不节法复制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模型.运用超高压液相色谱-四极杆-时间飞行串联质谱仪技术检测2组血浆样本中的小分子代谢产物,对所得到的代谢指纹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找出具有差异的特征代谢物.结果:找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有N-乙酰基-D-葡萄糖胺、溶血磷脂酰胆碱、鞘磷脂、5-甲基胞嘧啶、促黑素抑制素、三羟基异黄酮、前列腺素A2、同型半胱氨酸、丝氨酸等.结论: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糖类、脂类、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这些体内的小分子化合物可能是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

    作者:杨宇峰;齐艳文;徐娜;石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论体质类型与致病因素的脉象特征

    体质辨识已深入人心,通过对大量病人脉象特点的归类总结,发现人的体质特点有其规律性,接诊病人年龄从出生20d到90岁,尤其对祖孙3代的脉象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常见人的体质类型与致病因素及脉象特征进行了论述.

    作者:刘静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从肝肾论治耳鸣、耳聋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

    耳鸣、耳聋是临床常见疾病,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耳鸣、耳聋的发生率也大大增加.而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肝胆之经脉与耳联系紧密,所以从肾、肝、胆入手论治耳部疾病有充足的理论依据,从这个角度辨证用药也才容易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丁玲;刘银娇;王秉权;申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新议

    探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养生法则,认为“养”非“补”,此处应为调养、调和并正确应用补阳滋阴法;春夏应使阳气生发宣泄,秋冬应使阴精密固潜藏,顺应天时才能做到“四气调神”;并对其适用范围作出了讨论,指出其在养生与治疗中的不同应用,对其引申义指导临床用药做出了探讨;养生调摄不可舍弃其本义,平人不可滥用补药,应做到顺应天时,天人相应;养生要遵循其本义,治疗应当用其引申义.

    作者:栗林杰;于智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药物疗法治疗顽固性慢性咳嗽的效果及机制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药物疗法治疗顽固性慢性咳嗽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顽固性慢性咳嗽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药物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三联药物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1.11%(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88.89% (P <0.05).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平均为(11.3±2.8)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6.2±2.5)min(P <0.05);观察组患者咳醒次数平均为(1.2±0.3)次,明显短于对照组(1.9±0.4)次(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药物疗法治疗顽固性慢性咳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卢保强;潘小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文本挖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

    目的:应用课题组成熟的文本挖掘方法,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挖掘非酒精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应用课题组自行研发的文本提取工具,依照文本数据采集、数据格式转化及建库、数据挖掘及分析、数据可视化呈现4个步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核心证型为肝气郁结、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肝郁脾虚和肝肾阴虚.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核心药物有丹参、山楂、泽泻、柴胡、白术、何首乌和郁金,核心方剂包括膈下逐瘀汤、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和二陈汤.结论:该研究从生物信息学角度初步阐明了非酒精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中药使用规律,为该病的临床诊治及新药研发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平台.

    作者:张慧芹;郝钰;李健;郑光;刘忠第;姜淼;吕爱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通心络下调RAGE-MAPK信号通路拮抗AGEs诱导的人内皮祖细胞内皮分化异常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诱导人内皮祖细胞(human endothelialprogenitor cells,hEPCs)内皮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自健康人外周血体外培养hEPCs,给予AGEs和或不同浓度的通心络(tongxinluo,TXL)刺激,首先观察其对置于体外matrigel环境中hEPCs内皮分化的影响,随后针对相关的受体分子信号通路进行干预,明确上述信号通路哪些参与TXL的保护作用.结果:①单纯TXL刺激即可显著提高hEPCs的内皮分化水平,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②与AGEs刺激组比较,TXL干预并可显著改善AGEs导致的hEPCs内皮分化异常;③RAGE-MAPK通路介导了TXL的内皮分化保护作用.结论:TXL干预可通过下调RAGE-MAPK信号通路,显著改善AGEs介导的hEPCs内皮分化异常,这可能是TXL发挥其血管保护作用,特别是糖尿病病理环境下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武双平;贺治青;袁国强;王永恒;梁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寻常型银屑病的中药复方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寻常型银屑病采用中药复方制剂银屑1号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3例采用中药复方银屑1号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评价(PASI评分)和显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痊愈率27.91%,总显效率76.74%,对照组痊愈率18.60%,总显效率51.16%.研究组PASI评分(6.86±2.44)分,对照组PASI评分(11.09±2.61)分,2组患者总显效率和PA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1例出现轻微头晕,1例出现呕吐症状,经对症治疗均好转未影响继续治疗.结论:采用中药复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肯定,毒副作用较小,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崔鸿峥;苏静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从《脾胃论》视肠功能障碍

    肠功能障碍并非单纯腑实证,脾胃虚衰、受纳运化失常、中焦枢机不利可助其发生与发展.学习《脾胃论》,从“脾胃学说”调理肠功能障碍,颇有收益.李东垣视脾胃为一身之重,倡导“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据此能够明晰其病因病机;依据脾胃升降理论,采用健脾益气、升举清阳配合滋阴润肠、行气导滞等治法对肠功能紊乱脾胃虚弱者效果显著.兼顾疏肝柔肝、调畅气机,既是李东垣学术思想的发挥,也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

    作者:江宇泳;刘洋;叶永安;王融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肿痛安胶囊治疗老年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肿痛安胶囊对老年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老年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患者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均施行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术后给予甲钴胺片口服,每次500 ug,每日3次,疗程6周;治疗组加用肿痛安胶囊口服,每次0.56 g,每日3次,连用14 d,2周后再次接受治疗同上.观察2组术后1、4、6周时的上肢麻木、疼痛症状的视觉模糊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患肢体感诱发电位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1、4、6周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6周的诱发电位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痛安胶囊可改善老年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患者的肢体疼痛、麻木症状,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平少华;张岩;梁春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医多途径给药并特色护理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多途径给药配合特色护理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加用中医多途径给药并配合专科护理,观察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体征及彩超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多途径给药配合特色护理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西医常规疗法有增效作用.

    作者:席玉红;赵阳;党志博;韩暄;党中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名家论治失眠思路与经验荟萃

    中医药在防治失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拓展临床辨证思路提供更多依据,故主要从营卫、脏腑、病因3个方面,梳理近年来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以及省级名中医在辨证论治失眠方面的思路、经验,简要回顾医家论治观点产生的渊源,总结各个医家的常用方剂与药物加减变化独到之处,同时发现当代名家辨治思路虽各有侧重,但临证之时则往往采用综合辨证的方法,遣方用药更是体现三因制宜.

    作者:李鹏;何丽云;闫世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先秦汉代文献探讨人的生命特征

    迄今为止,对于“生命”尚不能给出一个严格的定义.然而,生命现象虽然错综复杂但具有共性,亦即生命的特征,可以通过认识生命的一些特征来理解生命.先秦汉代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于深入认识人的生命特征很有启发.故基于《黄帝内经》以及其他先秦汉代文献的相关记载,探讨人的生命的整体性、开放性、有序性、不可逆性、自主性、繁衍性和个体性等特征.

    作者:李海玉;刘理想;陆广莘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青少期应激: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中枢机制研究新角度

    进一步寻求与中医理论更加契合的心理应激实验模型,深入探讨与下丘脑海马有密切联系的其他重要脑区作用通路是推动肝调畅情志中枢机制研究发展的关键路径.青少期应激效应在情志异常发病机制中显示出愈发重要的作用,从中医青少年“肝常有余”生理病理特性来看可以更“纯粹”地模拟肝失疏泄情志内伤的病证过程,5-HT能系统可能是应激应对能力受损并影响至成年的主要通路,青少期应激可以为肝调畅情志中枢机制研究带来新思路.

    作者:史亚飞;郭丽丽;吴皓萌;徐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医对梦的生理研究

    梦是睡眠中特有的现象,是一种睡梦主观体验,中医对梦的研究早见于《黄帝内经》,主要是对于病梦的解释.故通过深入探讨睡眠与梦的形成机制,初步了解分析梦的生理研究,从而为今后中医梦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池孟修;李静;陈家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银翘散加减治疗成人麻疹62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确诊的麻疹患者病历资料及治疗资料,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麻疹患者(治疗组)与单纯西药治疗患者(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62例患者治疗时间短、症状消失快、无并发症出现;对照组42例患者治疗时间长、症状消失慢,4例出现并发症.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麻疹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淑红;刘梅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