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明焕;胡凯文;周琴;肖俐;李泉旺;姜敏;刘传波;安超;李娟
《尊生要旨》为明代养生著作,该书立足明清养生著述、地方史志,辅以书目及相关材料,认为此书以明·《摄生要义》为蓝本,由蒋学成汇编,许乐善增订,成书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是书会通诸家养生经验,指出养生修炼的入门理论与方法,推动了养生学的发展与普及,其现存版本为明刻本与清抄本.
作者:罗宝珍;傅建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焦虑障碍是一种以焦虑不安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多发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它与中医的心功能以及现代医学脑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可谓心、脑“共病”.故拟从焦虑障碍与中医心的关系以及焦虑障碍与西医心脑利钠肤的关系两方面,阐述焦虑障碍与心脑功能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针对焦虑障碍采用心脑论治法提供可行的依据.
作者:周腾;贾燕飞;杨孟孟;魏大能;田华;周奇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诱导人内皮祖细胞(human endothelialprogenitor cells,hEPCs)内皮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自健康人外周血体外培养hEPCs,给予AGEs和或不同浓度的通心络(tongxinluo,TXL)刺激,首先观察其对置于体外matrigel环境中hEPCs内皮分化的影响,随后针对相关的受体分子信号通路进行干预,明确上述信号通路哪些参与TXL的保护作用.结果:①单纯TXL刺激即可显著提高hEPCs的内皮分化水平,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②与AGEs刺激组比较,TXL干预并可显著改善AGEs导致的hEPCs内皮分化异常;③RAGE-MAPK通路介导了TXL的内皮分化保护作用.结论:TXL干预可通过下调RAGE-MAPK信号通路,显著改善AGEs介导的hEPCs内皮分化异常,这可能是TXL发挥其血管保护作用,特别是糖尿病病理环境下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武双平;贺治青;袁国强;王永恒;梁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祝由”早在《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中即有相关记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心身治疗方法.对祝由的内涵后世医家及现代学者都有解释病因、断绝病因、诅咒之术等多种见解,在临床应用中对其也多有发挥,具体方法可分为情志调节与禁咒之术两大方向.唐宋元明等朝代官方将祝由作为医疗学习的正式科目之一,称为“祝由十三科”.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比较,祝由在祝说病由、心理暗示、文化认同等方面与前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心理学本土化的背景下,研究中医特色疗法去粗取精,对于推动中医心理学科建设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建琴;霍有萍;杜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历代医家对人体左右气血分主特异性的认识各不相同,似乎孰是孰非、莫衷一是,故就以上问题分别从人体生理和病理两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左气右血”是就生理情况下人体左右气血盛衰及其阴阳升降之特异性的概括,“左血右气”是就发生于身体一侧或一侧表现较严重或明显疾病的病机概括.
作者:张云忠;杨富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特发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70.21%,观察组Tpe间期和Tpe离散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倍他乐克用于治疗良性室性早搏,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并不能增加心室肌的稳定性.
作者:彭小静;李铭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气郁体质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体质量表法对广东省中医院和广东省计划生育研究所1678例育龄男性进行了中医体质辨识,其中566例符合男性不育症诊断,就该人群中不育症和非不育症的平和质和气郁质人群进行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结果:不育症气郁质人群的睾酮水平下降,与平和质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育症气郁质组的雌二醇水平增高与非不育平和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卵泡刺激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生成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认为气郁体质男性不育人群的睾酮水平下降,雌二醇存在一定程度的升高.
作者:林兆丰;唐运革;石汉振;陈润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应用课题组成熟的文本挖掘方法,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挖掘非酒精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应用课题组自行研发的文本提取工具,依照文本数据采集、数据格式转化及建库、数据挖掘及分析、数据可视化呈现4个步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核心证型为肝气郁结、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肝郁脾虚和肝肾阴虚.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核心药物有丹参、山楂、泽泻、柴胡、白术、何首乌和郁金,核心方剂包括膈下逐瘀汤、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和二陈汤.结论:该研究从生物信息学角度初步阐明了非酒精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中药使用规律,为该病的临床诊治及新药研发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平台.
作者:张慧芹;郝钰;李健;郑光;刘忠第;姜淼;吕爱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自制红黄椒酊及L型粉刺针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采用经临床长期探索定型的酊剂和自制粉刺针外治痤疮300例,设对照组进行观察并分析结果.结论:自制红黄椒酊及L型粉刺针治疗痤疮效果肯定,总有效率达到99.3%,且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仁琴;杜仲平;冯道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脂肪肝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故从肝与脂肪肝的关系、脾与脂肪肝的关系以及肝脾失调与脂肪肝的关系辨析脂肪肝的病机,认为肝脾失调是本病病机之本,痰湿热瘀蕴结于肝是病机之标,提出治疗脂肪肝应以疏肝解郁、健运脾胃、化湿祛痰、涤浊逐瘀为法,而四逆散合苇茎汤具有上述功效,切中脂肪肝的病机.
作者:刘建平;杨保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药物疗法治疗顽固性慢性咳嗽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顽固性慢性咳嗽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药物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三联药物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1.11%(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88.89% (P <0.05).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平均为(11.3±2.8)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6.2±2.5)min(P <0.05);观察组患者咳醒次数平均为(1.2±0.3)次,明显短于对照组(1.9±0.4)次(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药物疗法治疗顽固性慢性咳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卢保强;潘小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华蟾素治疗温热型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纳入湿热型恶性腹水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15例,分别给予华蟾素50 ml、白介素-2注射液40万单位腹腔灌注,每周2次,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3例,未完全缓解15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66.7%,对照组为46.7%.结论:华蟾素腹腔灌注治疗湿热型恶性腹水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且毒副作用低,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左明焕;胡凯文;周琴;肖俐;李泉旺;姜敏;刘传波;安超;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李文宪是近代八桂针灸流派重要的针灸家,致力于针灸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治验富赡,著述颇丰.其针灸学术思想鲜明突出:吸纳新说,完善穴性理论;取穴精少,执简驭繁;临证辨治,四诊合参;针灸并施,兼顾汤药;针砭时弊,力倡针灸.其论颇有见地,精简明了,启迪后学,对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者:陈晓林;戴铭;梁艳红;林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清肠化温汤联合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轻、中度初发或复发型U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试验组给予清肠化湿汤(银花15 g,黄连6 g,生甘草6 g,马齿苋25 g,木香8 g,桃仁6 g,当归8 g,白芍20 g,黄芪18 g,肉桂3 g,茯苓15 g)口服,每日l剂,每剂煎2次,每次200 ml,早晚各服1次,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症加减,联合灌肠方(苦参10 g,黄柏25 g,大黄炭15 g,白及10 g,蒲黄10 g,三七粉3 g,锡类散2 g,鱼腥草15 g,地绵草10 g)灌肠,每剂煎2次,每剂煎至浓缩为120 ml,每晚睡前灌肠治疗,每6d后停灌1d;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0.25 g/片)口服,每次1 g,每日4次.2组患者治疗10周后,比较2组患者黏膜愈合情况、缓解率、症状积分、病理积分及肠镜积分.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病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肠镜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缓解率(分别为63.64%和30.30%)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黏膜愈合率(分别为60.61%和45.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肠化湿汤联合局部中药保留灌肠方治疗UC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病理及肠镜表现,缓解患者病情,且疗效明显优于美沙拉嗪肠溶片.
作者:曾清泉;胡志雄;杨胜邦;潘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进一步寻求与中医理论更加契合的心理应激实验模型,深入探讨与下丘脑海马有密切联系的其他重要脑区作用通路是推动肝调畅情志中枢机制研究发展的关键路径.青少期应激效应在情志异常发病机制中显示出愈发重要的作用,从中医青少年“肝常有余”生理病理特性来看可以更“纯粹”地模拟肝失疏泄情志内伤的病证过程,5-HT能系统可能是应激应对能力受损并影响至成年的主要通路,青少期应激可以为肝调畅情志中枢机制研究带来新思路.
作者:史亚飞;郭丽丽;吴皓萌;徐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杨国华教授治疗多例中医内科危重病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打破了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的观点.笔者在从师过程中受益颇多,现将杨国华老师治疗三则危重症医案整理如下,以飨同道.1 脑干出血何某,男,55岁,2009年11月5日2时30分突发意识障碍,即急送本院,以“脑干出血”收入脑外科.入院时患者中度昏迷,呼吸时有暂停,呕吐少量咖啡色样物1次.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血压189/95 mmHg,中度昏迷,疼痛刺激四肢过伸,GCS昏迷评分4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1.5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颈部抵抗,四肢肌张力高,双侧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发射(+++),腹壁反射对称存在,双侧Babinski证(+).头颅CT提示脑干出血.
作者:夏津滨;杨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治疗缺血性疾病常用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经典活血化瘀方血府逐瘀汤均具有促进血管新生作用,但又各具特点.VEGF作用靶点和途径明确,不仅能促进缺血区域的血管生长,改善血供,还能促进正常组织的血管生长,诱发肿瘤及其他血管增生性等疾病,有明显的副作用.血府逐疼汤促血管新生作用短暂,对血管生长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呈现出适度调控血管生长的特点,且适用于肿瘤的治疗.长期临床未见副作用的报道,但其调控血管新生的机制复杂,亟待深入.故对上述中西两种药剂在促血管新生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系统比较,展现出中医药促血管新生的优势.
作者:苏晓艳;宋军;高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生化汤配合米索前列醇辨证治疗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进行药物流产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实验组在其基础上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加用生化汤辨证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完全流产率、产后出血情况及月经恢复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完全流产42例,不完全流产2例,无失败病例;对照组完全流产34例,不完全流产8例,失败2例.实验组显效40例,好转4例,总有效100%;对照组显效31例,好转9例,总有效90.91%.在孕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及阴道出血量方面实验组均小于(短于)对照组,上述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月经恢复时间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生化汤配合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完全流产率高,临床疗效明显,患者阴道出血少且出血时间和孕囊排出时间短,耐受性更为优良,因此可作为药物流产的辅助药物.
作者:黄宜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黄煌教授通过研究张仲景医学和吸收后世各家经验,形成了一套极具特色的临床诊治思路,创立了“药人”、“方人”体质学说.该学说是对《伤寒论》中经典药证、方证的延伸,突出了药证方证中比较客观“人”的部分,以便很好地把握方证与药证,在临床中取得良效.
作者:李淑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周易对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清·医家吴鞠通亦深谙易理,其对温病的辨治思路深受《周易》象思维影响,尤其遣方用药更能体现医易会通的特点.故遵循“三才之道”,创制名方三才汤,依据“坎离既济”设计黄连阿胶汤,运用卦象理论构设小定风珠,注重“损刚益柔”援易辨析清宫汤等4方面论述了《温病条辨》中借助《周易》中象思维模式和卦象系统理论及相关的象数义理,对温病方证理论及方药配伍关系的对应进行解析,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温病临床辨治规律及其遣方用药之机杼有重要启发.
作者:岳冬辉;毕岩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