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冬辉;毕岩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多索茶碱片200 mg,BID,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100μg/次,TID.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疗效.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能调节脾胃气机,促进肺宣发肃降,又有培土生金、标本兼治之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孔壮;范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体质辨识已深入人心,通过对大量病人脉象特点的归类总结,发现人的体质特点有其规律性,接诊病人年龄从出生20d到90岁,尤其对祖孙3代的脉象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常见人的体质类型与致病因素及脉象特征进行了论述.
作者:刘静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参附汤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参附汤组4组.运用MTT比色实试验法及CCK-8试剂盒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Atg5mRNA水平在不同组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参附汤组无明显变化,而凋亡及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参附汤组有较大差异.结论:参附汤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凋亡及自噬有保护作用.
作者:雷雪;周俊佟;王雪梅;刘佳;付殿彬;李丽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焦虑障碍是一种以焦虑不安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多发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它与中医的心功能以及现代医学脑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可谓心、脑“共病”.故拟从焦虑障碍与中医心的关系以及焦虑障碍与西医心脑利钠肤的关系两方面,阐述焦虑障碍与心脑功能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针对焦虑障碍采用心脑论治法提供可行的依据.
作者:周腾;贾燕飞;杨孟孟;魏大能;田华;周奇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气机失调及治疗包括虚-补气剂、郁-行气剂、逆-降气剂、陷-升气剂,前三者在方剂教材中均有专节论述,而“升气剂”多混于“补气剂”中,而补气剂和升气剂在配伍和应用上有很大区别.故对中气、大气和上气3种气陷证加以阐述和辨析,对其相应的治疗方剂补中益气汤、升陷汤和益气聪明汤予以分析,以揭示其配伍规律.
作者:王永恒;张弘;马玄静;周计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癫痫属于中医疑难杂症,临床治疗十分棘手,发病机制多由骤受惊恐、先天禀赋不足、跌仆等因素导致风痰闭阻、痰火内盛、心肾亏虚、气血疼滞而发.治则为在发作之时应先治其标,控制发作为当务之急.可按病情选用豁痰开窍、平肝息风、通络镇痉、宁心安神、清肝泄火之法治之.间歇期当调理脏腑以治其本,或佐除痰清热、平肝通络、宁心诸法,以标本兼顾.间歇期长者可用丸散缓图,以期根治,防止复发.
作者:常永辉;杨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李文宪是近代八桂针灸流派重要的针灸家,致力于针灸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治验富赡,著述颇丰.其针灸学术思想鲜明突出:吸纳新说,完善穴性理论;取穴精少,执简驭繁;临证辨治,四诊合参;针灸并施,兼顾汤药;针砭时弊,力倡针灸.其论颇有见地,精简明了,启迪后学,对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者:陈晓林;戴铭;梁艳红;林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肠功能障碍并非单纯腑实证,脾胃虚衰、受纳运化失常、中焦枢机不利可助其发生与发展.学习《脾胃论》,从“脾胃学说”调理肠功能障碍,颇有收益.李东垣视脾胃为一身之重,倡导“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据此能够明晰其病因病机;依据脾胃升降理论,采用健脾益气、升举清阳配合滋阴润肠、行气导滞等治法对肠功能紊乱脾胃虚弱者效果显著.兼顾疏肝柔肝、调畅气机,既是李东垣学术思想的发挥,也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
作者:江宇泳;刘洋;叶永安;王融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名老中医药专家田淑霄教授擅治各种妇科疑难杂症,故对其分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经验进行了总结.月经期活血化瘀止痛,给予自拟调经止痛方;经净至排卵前期及经前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癥,给予桂枝茯苓丸、调经止痛方加软坚散结药;排卵期至排卵后补肾益精兼活血,给予其自拟补肾毓麟汤,依据上法治疗大多患者能成功受孕.
作者:曹丽静;王菊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祝由”早在《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中即有相关记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心身治疗方法.对祝由的内涵后世医家及现代学者都有解释病因、断绝病因、诅咒之术等多种见解,在临床应用中对其也多有发挥,具体方法可分为情志调节与禁咒之术两大方向.唐宋元明等朝代官方将祝由作为医疗学习的正式科目之一,称为“祝由十三科”.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比较,祝由在祝说病由、心理暗示、文化认同等方面与前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心理学本土化的背景下,研究中医特色疗法去粗取精,对于推动中医心理学科建设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建琴;霍有萍;杜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血糖控制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西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根据疗效标准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肢体优势侧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明显好于治疗前,且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和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改善程度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5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伤.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对肝肾的影响小,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肖红胜;韩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血浆标本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寻找特征性代谢产物,诠释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从而揭示脾虚证代谢综合征中医证本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劳倦加饮食不节法复制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模型.运用超高压液相色谱-四极杆-时间飞行串联质谱仪技术检测2组血浆样本中的小分子代谢产物,对所得到的代谢指纹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找出具有差异的特征代谢物.结果:找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有N-乙酰基-D-葡萄糖胺、溶血磷脂酰胆碱、鞘磷脂、5-甲基胞嘧啶、促黑素抑制素、三羟基异黄酮、前列腺素A2、同型半胱氨酸、丝氨酸等.结论: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糖类、脂类、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这些体内的小分子化合物可能是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
作者:杨宇峰;齐艳文;徐娜;石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心包经经脉(经穴)与大脑的功能关系.方法:对14名健康人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扫描,包括第1次单纯静息态扫描(R1)、针刺该经脉全经腧穴后扫描(AP)和第2次静息态扫描(R2),应用REST软件对数据进行低频振幅(ALFF)分析.结果:AP与R1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ALFF信号减弱差异脑区为左侧扣带后回、海马回、边缘叶、枕上回和枕中回;ALFF信号增强差异脑区为双侧额上回、右侧边缘叶、扣带回、额中回、额内侧回.结论:前额叶皮层(PFC)(额内侧回/额上回/额中回)、边缘系统(边缘叶/扣带后回/海马回)是针刺后ALFF信号显著增强区域,且在针刺延时效应中PFC部分脑区ALFF信号依然显著增强,提示针刺心包经全经经穴后脑内ALFF变化主要在PFC和边缘系统,这些区域与情绪、记忆等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为阐释针刺该经脉腧穴治疗情绪、记忆障碍类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韩红艳;张驰;闫镔;雷煜;童莉;杨海燕;周斌;杨旭光;陈红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头风摩散”出自《金匮要略》,其方药组成由大附子1枚,盐等分,二味为散,沐了,以方寸匕,摩疾上,令药力行.头风摩散,顾名思义,本方是治疗头风的主要外治方剂,在妇科领域的应用,历来鲜有人问及.笔者在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将本方广泛运用于妇科痛症领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兹将临床一得与同道分享.
作者:黄衍周;程建华;徐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包识生为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受其父包育华之影响,从小研习伤寒,对伤寒研究至深,著有《伤寒表》、《伤寒论章节》、《伤寒论讲义》等多部关于伤寒论的专著,对伤寒论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故论述包识生对伤寒研究的部分特色成果,有爱好其学者可自行查阅原书以观全貌.
作者:郑秀丽;江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医脑病是中风、眩晕、痴呆等多种疾病的总称,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其中痰浊作为一种重要的致病因素与脑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与预后关系密切.故从历史文献、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诸方面总结痰浊病机在脑病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脑病的病机,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创新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
作者:陈澈;陈颖;周莉;高永红;史永梅;刘培燕;高树彪;张根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血液系统重症之一,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自身特色.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机关键为肾虚络瘀热毒,治疗上应益肾健脾以治本,活血化疼以通络,配合应用清热解毒、清补结合、标本兼治,初愈后仍须巩固疗效,防止旧病复发.
作者:陈乐;包洁;梅丽君;黄继勇;陈云琪;范永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通络救脑注射液及其2组分三七总皂苷、栀子苷对拟缺血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法制备拟缺血损伤模型,三七总皂苷、栀子苷以及通络救脑注射液干预后,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栀子苷对BDNF的上调作用不明显,三七总皂苷和通络救脑注射液可显著上调BDNF的表达,通络救脑注射液有优于2组分的作用趋势.结论:通络救脑注射液及其有效组分具有一定的促进BDNF表达的作用,这可能是该注射液在缺血性脑损伤后保护微血管和促进血管新生的内在机制之一.注射液的作用优于2组分,体现了中药复方的配伍优势.
作者:郭晓谨;周梦佳;李峰;李芳赫;万亮琴;张赛;马家宝;李卫红;李兴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诱导人内皮祖细胞(human endothelialprogenitor cells,hEPCs)内皮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自健康人外周血体外培养hEPCs,给予AGEs和或不同浓度的通心络(tongxinluo,TXL)刺激,首先观察其对置于体外matrigel环境中hEPCs内皮分化的影响,随后针对相关的受体分子信号通路进行干预,明确上述信号通路哪些参与TXL的保护作用.结果:①单纯TXL刺激即可显著提高hEPCs的内皮分化水平,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②与AGEs刺激组比较,TXL干预并可显著改善AGEs导致的hEPCs内皮分化异常;③RAGE-MAPK通路介导了TXL的内皮分化保护作用.结论:TXL干预可通过下调RAGE-MAPK信号通路,显著改善AGEs介导的hEPCs内皮分化异常,这可能是TXL发挥其血管保护作用,特别是糖尿病病理环境下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武双平;贺治青;袁国强;王永恒;梁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从“八证六字”的内涵、运用和特点等3方面论述《儿科秘要》的临证心法,突出风热、急惊风、慢惊风、慢脾风、脾虚、疳证、燥火、咳嗽等常见儿科八证的诊疗,希冀借此反映程康圃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推广其临证经验,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徐志伟;吴皓萌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