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肖红胜;韩建新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血糖控制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西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根据疗效标准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肢体优势侧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明显好于治疗前,且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和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改善程度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5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伤.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对肝肾的影响小,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特发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治疗特发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70.21%,观察组Tpe间期和Tpe离散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倍他乐克用于治疗良性室性早搏,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并不能增加心室肌的稳定性.

    作者:彭小静;李铭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辨证论治癫痫验案

    癫痫属于中医疑难杂症,临床治疗十分棘手,发病机制多由骤受惊恐、先天禀赋不足、跌仆等因素导致风痰闭阻、痰火内盛、心肾亏虚、气血疼滞而发.治则为在发作之时应先治其标,控制发作为当务之急.可按病情选用豁痰开窍、平肝息风、通络镇痉、宁心安神、清肝泄火之法治之.间歇期当调理脏腑以治其本,或佐除痰清热、平肝通络、宁心诸法,以标本兼顾.间歇期长者可用丸散缓图,以期根治,防止复发.

    作者:常永辉;杨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4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月经不调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各42例,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中药周期疗法合并激素治疗,西药组给予单纯激素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54.8%,总有效率97.7%;西药组治愈率33.3%,总有效率90.5%,2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疗效明显,是一种较好的妇科调经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文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魏绍斌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经验总结

    盆腔炎是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病,西医治疗该病伴炎性包块形成者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的高复发率和盆腔黏连形成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和经济压力.中医药治疗可减轻症状,避免手术,预防复发,减少黏连,彰显了明显的优势与特色.魏绍斌临床主张以辨证论治为核心,以“温热瘀结”为主要病机,多途径给药、内外合治、综合治疗,临床擅用破血消癥药,妙用藤类中药,巧用益气扶正药,轻施虫类药物,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疗效确切.

    作者:孙国娟;邓琳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失眠辨治举隅

    失眠也称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及时消除疲劳、恢复体能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眠.近几年在临床上坚持审证求因、辨证施治,采取温补脾肾、清热利湿、调理心脾等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赘述于后,以求指正.

    作者:王禄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治痿独取阳明”——电针配合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以“治瘘独取阳明”为指导原则取穴,电针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后,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a-硫辛酸600 mg/d避光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α-硫辛酸治疗与试验组相同但无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的增加值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治瘘独取阳明”指导取穴的电针联合a-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仅采用α-硫辛酸治疗.

    作者:张雅琴;张玲;孟红果;付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大鼠血液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通过对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血浆标本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寻找特征性代谢产物,诠释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从而揭示脾虚证代谢综合征中医证本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劳倦加饮食不节法复制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模型.运用超高压液相色谱-四极杆-时间飞行串联质谱仪技术检测2组血浆样本中的小分子代谢产物,对所得到的代谢指纹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找出具有差异的特征代谢物.结果:找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有N-乙酰基-D-葡萄糖胺、溶血磷脂酰胆碱、鞘磷脂、5-甲基胞嘧啶、促黑素抑制素、三羟基异黄酮、前列腺素A2、同型半胱氨酸、丝氨酸等.结论:脾气虚证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糖类、脂类、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这些体内的小分子化合物可能是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

    作者:杨宇峰;齐艳文;徐娜;石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血糖控制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西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根据疗效标准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肢体优势侧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明显好于治疗前,且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和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改善程度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5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伤.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对肝肾的影响小,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肖红胜;韩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焦虑障碍的心脑关系论

    焦虑障碍是一种以焦虑不安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多发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它与中医的心功能以及现代医学脑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可谓心、脑“共病”.故拟从焦虑障碍与中医心的关系以及焦虑障碍与西医心脑利钠肤的关系两方面,阐述焦虑障碍与心脑功能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针对焦虑障碍采用心脑论治法提供可行的依据.

    作者:周腾;贾燕飞;杨孟孟;魏大能;田华;周奇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血压发病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研究述评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与高血压病发生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故就近年来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董莉莉;魏军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参附汤血中移行成分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

    目的:研究参附汤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参附汤组4组.运用MTT比色实试验法及CCK-8试剂盒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Atg5mRNA水平在不同组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参附汤组无明显变化,而凋亡及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参附汤组有较大差异.结论:参附汤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凋亡及自噬有保护作用.

    作者:雷雪;周俊佟;王雪梅;刘佳;付殿彬;李丽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祝由”内涵及在现代中医心理治疗中的意义

    “祝由”早在《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中即有相关记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心身治疗方法.对祝由的内涵后世医家及现代学者都有解释病因、断绝病因、诅咒之术等多种见解,在临床应用中对其也多有发挥,具体方法可分为情志调节与禁咒之术两大方向.唐宋元明等朝代官方将祝由作为医疗学习的正式科目之一,称为“祝由十三科”.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比较,祝由在祝说病由、心理暗示、文化认同等方面与前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心理学本土化的背景下,研究中医特色疗法去粗取精,对于推动中医心理学科建设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建琴;霍有萍;杜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药物疗法治疗顽固性慢性咳嗽的效果及机制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药物疗法治疗顽固性慢性咳嗽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顽固性慢性咳嗽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药物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三联药物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1.11%(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88.89% (P <0.05).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平均为(11.3±2.8)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6.2±2.5)min(P <0.05);观察组患者咳醒次数平均为(1.2±0.3)次,明显短于对照组(1.9±0.4)次(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药物疗法治疗顽固性慢性咳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卢保强;潘小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海昆肾喜胶囊联合百令胶囊辨治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海昆肾喜胶囊联合百令胶囊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辨证施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肾衰竭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海昆肾喜胶囊联合百令胶囊口服辨证施治,对2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2组患者Scr、Ccr、BUN、CRP、Alb、Hb、Ca、P、PTH水平均有一定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各指标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略优于对照组,但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海昆肾喜胶囊联合百令胶囊辨证施治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案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佑芳;谢治卿;袁德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生化汤辅助常规西药辨治药物流产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生化汤配合米索前列醇辨证治疗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入院进行药物流产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实验组在其基础上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加用生化汤辨证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完全流产率、产后出血情况及月经恢复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完全流产42例,不完全流产2例,无失败病例;对照组完全流产34例,不完全流产8例,失败2例.实验组显效40例,好转4例,总有效100%;对照组显效31例,好转9例,总有效90.91%.在孕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及阴道出血量方面实验组均小于(短于)对照组,上述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月经恢复时间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生化汤配合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完全流产率高,临床疗效明显,患者阴道出血少且出血时间和孕囊排出时间短,耐受性更为优良,因此可作为药物流产的辅助药物.

    作者:黄宜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四逆散合苇茎汤治疗脂肪肝机理探析

    脂肪肝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故从肝与脂肪肝的关系、脾与脂肪肝的关系以及肝脾失调与脂肪肝的关系辨析脂肪肝的病机,认为肝脾失调是本病病机之本,痰湿热瘀蕴结于肝是病机之标,提出治疗脂肪肝应以疏肝解郁、健运脾胃、化湿祛痰、涤浊逐瘀为法,而四逆散合苇茎汤具有上述功效,切中脂肪肝的病机.

    作者:刘建平;杨保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论体质类型与致病因素的脉象特征

    体质辨识已深入人心,通过对大量病人脉象特点的归类总结,发现人的体质特点有其规律性,接诊病人年龄从出生20d到90岁,尤其对祖孙3代的脉象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常见人的体质类型与致病因素及脉象特征进行了论述.

    作者:刘静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于先秦汉代文献探讨人的生命特征

    迄今为止,对于“生命”尚不能给出一个严格的定义.然而,生命现象虽然错综复杂但具有共性,亦即生命的特征,可以通过认识生命的一些特征来理解生命.先秦汉代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于深入认识人的生命特征很有启发.故基于《黄帝内经》以及其他先秦汉代文献的相关记载,探讨人的生命的整体性、开放性、有序性、不可逆性、自主性、繁衍性和个体性等特征.

    作者:李海玉;刘理想;陆广莘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病机与治法探讨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血液系统重症之一,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自身特色.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机关键为肾虚络瘀热毒,治疗上应益肾健脾以治本,活血化疼以通络,配合应用清热解毒、清补结合、标本兼治,初愈后仍须巩固疗效,防止旧病复发.

    作者:陈乐;包洁;梅丽君;黄继勇;陈云琪;范永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气郁体质对男性不育症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了解气郁体质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体质量表法对广东省中医院和广东省计划生育研究所1678例育龄男性进行了中医体质辨识,其中566例符合男性不育症诊断,就该人群中不育症和非不育症的平和质和气郁质人群进行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结果:不育症气郁质人群的睾酮水平下降,与平和质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育症气郁质组的雌二醇水平增高与非不育平和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卵泡刺激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生成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认为气郁体质男性不育人群的睾酮水平下降,雌二醇存在一定程度的升高.

    作者:林兆丰;唐运革;石汉振;陈润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