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昆肾喜胶囊联合百令胶囊辨治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

黄佑芳;谢治卿;袁德才

关键词:海昆肾喜胶囊, 百令胶囊, 慢性肾衰竭
摘要:目的:探讨海昆肾喜胶囊联合百令胶囊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辨证施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肾衰竭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海昆肾喜胶囊联合百令胶囊口服辨证施治,对2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2组患者Scr、Ccr、BUN、CRP、Alb、Hb、Ca、P、PTH水平均有一定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各指标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略优于对照组,但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海昆肾喜胶囊联合百令胶囊辨证施治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案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焦虑障碍的心脑关系论

    焦虑障碍是一种以焦虑不安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多发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它与中医的心功能以及现代医学脑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可谓心、脑“共病”.故拟从焦虑障碍与中医心的关系以及焦虑障碍与西医心脑利钠肤的关系两方面,阐述焦虑障碍与心脑功能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针对焦虑障碍采用心脑论治法提供可行的依据.

    作者:周腾;贾燕飞;杨孟孟;魏大能;田华;周奇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从肝肾论治耳鸣、耳聋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

    耳鸣、耳聋是临床常见疾病,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耳鸣、耳聋的发生率也大大增加.而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肝胆之经脉与耳联系紧密,所以从肾、肝、胆入手论治耳部疾病有充足的理论依据,从这个角度辨证用药也才容易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丁玲;刘银娇;王秉权;申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田淑霄分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经验

    名老中医药专家田淑霄教授擅治各种妇科疑难杂症,故对其分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经验进行了总结.月经期活血化瘀止痛,给予自拟调经止痛方;经净至排卵前期及经前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癥,给予桂枝茯苓丸、调经止痛方加软坚散结药;排卵期至排卵后补肾益精兼活血,给予其自拟补肾毓麟汤,依据上法治疗大多患者能成功受孕.

    作者:曹丽静;王菊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自制红黄椒酊及L型粉刺针治疗痤疮30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制红黄椒酊及L型粉刺针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采用经临床长期探索定型的酊剂和自制粉刺针外治痤疮300例,设对照组进行观察并分析结果.结论:自制红黄椒酊及L型粉刺针治疗痤疮效果肯定,总有效率达到99.3%,且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仁琴;杜仲平;冯道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李文宪针灸学术思想探析

    李文宪是近代八桂针灸流派重要的针灸家,致力于针灸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治验富赡,著述颇丰.其针灸学术思想鲜明突出:吸纳新说,完善穴性理论;取穴精少,执简驭繁;临证辨治,四诊合参;针灸并施,兼顾汤药;针砭时弊,力倡针灸.其论颇有见地,精简明了,启迪后学,对针灸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者:陈晓林;戴铭;梁艳红;林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通络救脑注射液及其有效组分对拟缺血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DNF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通络救脑注射液及其2组分三七总皂苷、栀子苷对拟缺血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法制备拟缺血损伤模型,三七总皂苷、栀子苷以及通络救脑注射液干预后,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栀子苷对BDNF的上调作用不明显,三七总皂苷和通络救脑注射液可显著上调BDNF的表达,通络救脑注射液有优于2组分的作用趋势.结论:通络救脑注射液及其有效组分具有一定的促进BDNF表达的作用,这可能是该注射液在缺血性脑损伤后保护微血管和促进血管新生的内在机制之一.注射液的作用优于2组分,体现了中药复方的配伍优势.

    作者:郭晓谨;周梦佳;李峰;李芳赫;万亮琴;张赛;马家宝;李卫红;李兴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华蟾素对比白介素-2腹腔灌注治疗湿热型恶性腹水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华蟾素治疗温热型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纳入湿热型恶性腹水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15例,分别给予华蟾素50 ml、白介素-2注射液40万单位腹腔灌注,每周2次,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3例,未完全缓解15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66.7%,对照组为46.7%.结论:华蟾素腹腔灌注治疗湿热型恶性腹水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且毒副作用低,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左明焕;胡凯文;周琴;肖俐;李泉旺;姜敏;刘传波;安超;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医多途径给药并特色护理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多途径给药配合特色护理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加用中医多途径给药并配合专科护理,观察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体征及彩超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多途径给药配合特色护理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西医常规疗法有增效作用.

    作者:席玉红;赵阳;党志博;韩暄;党中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从《脾胃论》视肠功能障碍

    肠功能障碍并非单纯腑实证,脾胃虚衰、受纳运化失常、中焦枢机不利可助其发生与发展.学习《脾胃论》,从“脾胃学说”调理肠功能障碍,颇有收益.李东垣视脾胃为一身之重,倡导“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据此能够明晰其病因病机;依据脾胃升降理论,采用健脾益气、升举清阳配合滋阴润肠、行气导滞等治法对肠功能紊乱脾胃虚弱者效果显著.兼顾疏肝柔肝、调畅气机,既是李东垣学术思想的发挥,也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

    作者:江宇泳;刘洋;叶永安;王融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肿痛安胶囊治疗老年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肿痛安胶囊对老年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老年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患者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均施行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术后给予甲钴胺片口服,每次500 ug,每日3次,疗程6周;治疗组加用肿痛安胶囊口服,每次0.56 g,每日3次,连用14 d,2周后再次接受治疗同上.观察2组术后1、4、6周时的上肢麻木、疼痛症状的视觉模糊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患肢体感诱发电位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1、4、6周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6周的诱发电位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痛安胶囊可改善老年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患者的肢体疼痛、麻木症状,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平少华;张岩;梁春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血糖控制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西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根据疗效标准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肢体优势侧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明显好于治疗前,且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和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改善程度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5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伤.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对肝肾的影响小,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肖红胜;韩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治痿独取阳明”——电针配合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以“治瘘独取阳明”为指导原则取穴,电针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后,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a-硫辛酸600 mg/d避光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α-硫辛酸治疗与试验组相同但无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的增加值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治瘘独取阳明”指导取穴的电针联合a-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仅采用α-硫辛酸治疗.

    作者:张雅琴;张玲;孟红果;付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痰热清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发热及肺部罗音消失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陆立东;周雪梅;华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名家论治失眠思路与经验荟萃

    中医药在防治失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拓展临床辨证思路提供更多依据,故主要从营卫、脏腑、病因3个方面,梳理近年来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以及省级名中医在辨证论治失眠方面的思路、经验,简要回顾医家论治观点产生的渊源,总结各个医家的常用方剂与药物加减变化独到之处,同时发现当代名家辨治思路虽各有侧重,但临证之时则往往采用综合辨证的方法,遣方用药更是体现三因制宜.

    作者:李鹏;何丽云;闫世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后溪穴的临床应用体会

    经络上的特定穴有其特殊的治疗作用,而经络之间又相互交叉,在这些交叉点上的穴位形成了交会穴,因此临床上针刺这些特殊的穴位就扩大了治疗范围和治疗效果,这些穴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作者:张朝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略论包识生对《伤寒论》的学术贡献

    包识生为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受其父包育华之影响,从小研习伤寒,对伤寒研究至深,著有《伤寒表》、《伤寒论章节》、《伤寒论讲义》等多部关于伤寒论的专著,对伤寒论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故论述包识生对伤寒研究的部分特色成果,有爱好其学者可自行查阅原书以观全貌.

    作者:郑秀丽;江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医辨证治疗危重症经验举隅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杨国华教授治疗多例中医内科危重病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打破了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的观点.笔者在从师过程中受益颇多,现将杨国华老师治疗三则危重症医案整理如下,以飨同道.1 脑干出血何某,男,55岁,2009年11月5日2时30分突发意识障碍,即急送本院,以“脑干出血”收入脑外科.入院时患者中度昏迷,呼吸时有暂停,呕吐少量咖啡色样物1次.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血压189/95 mmHg,中度昏迷,疼痛刺激四肢过伸,GCS昏迷评分4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1.5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颈部抵抗,四肢肌张力高,双侧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发射(+++),腹壁反射对称存在,双侧Babinski证(+).头颅CT提示脑干出血.

    作者:夏津滨;杨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四逆散合苇茎汤治疗脂肪肝机理探析

    脂肪肝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故从肝与脂肪肝的关系、脾与脂肪肝的关系以及肝脾失调与脂肪肝的关系辨析脂肪肝的病机,认为肝脾失调是本病病机之本,痰湿热瘀蕴结于肝是病机之标,提出治疗脂肪肝应以疏肝解郁、健运脾胃、化湿祛痰、涤浊逐瘀为法,而四逆散合苇茎汤具有上述功效,切中脂肪肝的病机.

    作者:刘建平;杨保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益气养血活血法治疗胎儿生长受限对孕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养血活血法治疗胎儿生长受限对孕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门诊产检诊断为胎儿生长受限接受治疗并住院分娩孕产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为对照组,以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血活血中药治疗为研究组各30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胎儿生长发育各指标的变化,监测2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孕妇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脐动脉S/D比值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胎儿生长发育参数增加幅度、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脐血流S/D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脐血流S/D比值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血活血法能明显改善孕妇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降低脐动脉血流阻力,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增加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可能为其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作用机制.

    作者:徐慧芳;李道成;雷友金;黄敏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府逐瘀汤促血管新生的比较研究

    治疗缺血性疾病常用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经典活血化瘀方血府逐瘀汤均具有促进血管新生作用,但又各具特点.VEGF作用靶点和途径明确,不仅能促进缺血区域的血管生长,改善血供,还能促进正常组织的血管生长,诱发肿瘤及其他血管增生性等疾病,有明显的副作用.血府逐疼汤促血管新生作用短暂,对血管生长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呈现出适度调控血管生长的特点,且适用于肿瘤的治疗.长期临床未见副作用的报道,但其调控血管新生的机制复杂,亟待深入.故对上述中西两种药剂在促血管新生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系统比较,展现出中医药促血管新生的优势.

    作者:苏晓艳;宋军;高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