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CT诊断分析

刘秀民;马巧灵;刘晓梅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急性胰腺炎, 并发症
摘要:目的 总结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CT影像表现,以提高CT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78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CT影像资料.结果 患者CT表现为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明显,密度不均匀减低或增高,胰周脂肪间隙消失,出现胰腺周围渗出62例,胰周脓肿6例,胰周假性囊肿8例,肝脏密度减低46例,肾周筋膜增厚58例,胸腔积液、胸膜增厚51例,肺部渗出及肺实变42例.结论 CT检查有助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中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中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中青年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行PCI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调脂、稳定斑块等药物;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60 mg/次,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均1次/d,睡前顿服;比较2组PCI术前以及术后第7,15,30天患者血清hs-CRP、总胆固醇(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比较2组严重心ⅡL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第7,15,30天2组hs-CRP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PCI术后第1 5,30天,TC及LDL -C水平较PCI术前下降(P<0.05),治疗组PCI术后第7天,TC及LDL-C水平较PCI术前下降(P<0.05),而术后第15,30天,TC,TG及LDL-C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HDL-C水平较术前增高(P<0.05);治疗组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后早期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改善中青年ACS患者hs-CRP水平.

    作者:吴哲兵;代升平;魏运亮;宗书峰;潘金生;丰冠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骶髂关节前方重建钢板联合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骶髂关节前方重建钢板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21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应用骶髂关节前方重建钢板联合外固定架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疗效优11例,良8例,可2例;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2周;功能评价优16例,良3例,可2例.结论 骶髂关节前方重建钢板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李奎;崔冰;宁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HBcAg和HBeAg对人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s B e antigen,HBeAg)对人树突状细胞的影响.方法 分离20例健康者外周抗凝血淋巴细胞,将贴壁细胞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培养至第7天,将树突状细胞分为HBcAg组、HBeAg组和树突状细胞对照组,分别加入HBcAg、HBeAg对树突状细胞刺激培养至第10天,检测刺激培养后细胞表型与分泌的细胞因子及其对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和淋巴细胞毒活性的影响.结果 HBcAg组、HBeAg组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83,CD86,HLA- ABC)水平和分泌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2p70水平、体外诱导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及淋巴细胞毒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cAg组增强树突状细胞的分子表达、分泌白细胞介素-12p70及体外诱导淋巴细胞毒活性与HBeA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cAg和HBeAg可增加人树突状细胞表达成熟活化的分子、分泌细胞因子,增强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及淋巴细胞毒活性.

    作者:石庆凤;刘琛志;袁建国;李庆方;曾维群;陈敏;任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根管治疗期间急症(endodontic interappointment emergencies,EIA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1 778例行根管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IAE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EIAE发生率7.17%;患牙位置、牙髓活力、治疗前症状、根尖阴影、瘘管及有无疼痛与EIAE发生密切关系.结论 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可提高根管治疗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马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槲皮素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及促凋亡机制的研究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人肝癌HepG2细胞系,分为6组,A~E组加入终浓度分别为12.5,25.0,50.0,100,0,200.0μmol/L槲皮素,F组为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营养液.采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各组人肝癌HepG2细胞对槲皮素的敏感性,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细胞中Bcl 2及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槲皮素对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作用48h后,A~E组抑制率与凋亡率高于F组,差异均自统计学意义(P<0.05);槲皮素作用HepG2细胞24 h后,D组G1期细胞比率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和M期细胞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48 h后,D组Bcl- 2和Bax表达灰度值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槲皮素对肝癌HepG2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并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来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卢创新;周云;薛飞;王文玉;李晓燕;郭志松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高眼压持续状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持续状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药物无法控制眼压的52例(56眼)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视力、眼压等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随访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房角均较术前增宽视野范围扩大;术后视力提高36眼,视力未改变18眼,视力下降2眼;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50眼,6眼需局部降眼压治疗;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研究

    目的 评价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 -1)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1例(ACS组)及体检健康者42例(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HMGB-1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末径、左心室收缩期末径及二尖瓣口血流E/A峰值比.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ACS组左室射血分数及E/A明显降低,而左心室收缩期末径明显增大(P<0.05);血清HMGB-1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明显负相关(r=0.299,P<0.01).结论 血清HMGB-1水平可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有助于评价其心脏收缩功能.

    作者:赵子文;祝雪丽;程振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风筝皮瓣Ⅰ期修复外伤性眼睑皮肤缺损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风筝皮瓣Ⅰ期修复外伤性眼睑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外伤性眼睑皮肤缺损患者11例,在伤口清创缝合同时应用风筝皮瓣Ⅰ期修复眼睑皮肤缺损;于皮肤缺损颞侧皮肤松弛部位和外眦部至颞区发际线之间沿皮纹方向设计三角形风筝皮瓣,皮瓣大宽度≤缺损直径,长度为直径的1.5~2.0倍,推进前移至缺损创面,对位缝合修复.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1 a,皮瓣均成活,无感染、坏死等不良反应发生,眼睑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风筝皮瓣转移灵活,操作简单易行,供区切口瘢痕不明显,是Ⅰ期修复外伤性眼睑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李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2010年我院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总结本院2010年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万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685株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 68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419株(61.2%),革兰阳性菌221株(32.3%),真菌45株(6.5%),位居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性为100%,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的耐药性>5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米诺环素的敏感性>70%;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性为1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结论 2010年本院临床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未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耐糖肽类葡萄球菌.

    作者:曾明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MRI心肌灌注成像对梗死心肌的评估价值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存活心肌的数量与其预后关系密切.心脏增强MRI成像技术现已成为无创检测存活心肌的重要检查方法,亦可反映心肌的灌注及收缩储备功能,较准确诊断和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本文就MRI心肌灌注成像对梗死心肌的评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彩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无菌贴膜全层覆盖预防消化道穿孔切口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无菌贴膜切口全层覆盖预防消化道穿孔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消化道穿孔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开腹前均应用无菌贴膜覆盖皮肤;进入腹腔后,观察组32例将无菌贴膜反折至腹腔内全层切口,对照组32例不反折;2组穿孔修补方法相同,均于缝合腹膜后行双氧水冲洗切口,观察术后2组切口愈合情况及感染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切口感染率6.25%,对照组切口感染率21.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菌贴膜切口全层覆盖可降低消化道穿孔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作者:马相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白塞病60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白塞病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损害、眼部损害为首发症状者分别为20,19,12,9例;随病情进展,6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口腔溃疡并生殖器溃疡22例,口腔溃疡并皮肤损害14例,口腔溃疡并眼部损害11例,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损害并眼部损害13例.结论 正确认识白塞病多器官损害的特点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作者:闫磐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后HLA-DR抗体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的反复自然流产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诊为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患者350例,应用自身对照法,采用配偶或第三方个体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检测和记录免疫治疗前后患者封闭抗体( HLA- DR抗体)的变化及妊娠成功率.结果 符合入组条件321例,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1个疗程后,封闭抗体转为阳性195例(60.75%),2个疗程后累计转为阳性315例(98.13%);封闭抗体转为阳性患者中309例(98.09%)妊娠成功,6例封闭抗体持续阴性者仅3例妊娠成功.结论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可有效提高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成功率;封闭抗体检测对评估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红彦;廖世秀;侯巧芳;郭谦楠;郭社珂;何淼;楚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染色体9p21上rs133304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染色体9p21上rs1333049基因多态性在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227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组)(维族115例,汉族112例)和192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维族92例,汉族100例),应用TaqMan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比较维、汉族梗死组和对照组rs1333049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结果 维、汉族梗死组rs1333049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梗死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梗死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族梗死组rs1333049位点CC与CG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组维族CC与CG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汉族(P<0.05),维族C与G等位基因与汉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1333049的CC表型是新疆维、汉族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染色体9p21的rs1333049位点CC与CG基因型为维族心肌梗死的易感相关危险基因型;C等位基因为维族心肌梗死患者患病的危险等位基因.

    作者:杜蓉;李国庆;彭辉;程慧;郭自同;余小林;王凤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超声弹性成像与BI-RADS-US分级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 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评分与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ultrasound,BI- RADS- US)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乳腺肿瘤患者210例(254个肿块)分别行UE评分及BI RADS-US分级,比较不同BI-RADS- US分级乳腺肿块的UE评分差异.结果 BI -RADS-US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62.75%,特异性为80.79%,符合率为77.17%;UE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0.39%,特异性为97.54%,符合率为94.09%;不同BI- RADS-US分级乳腺肿块UE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I- RADS-US分级与UE 在鉴别诊断乳腺肿瘤性质方面均有较高应用价值,二者结合可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郭晓霞;王雁;赵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常规重组人胰岛素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常规重组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7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8例给予常规重组人胰岛素治疗,对照组49例给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治疗8周后,测定2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并比较2组治疗期问低血糖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重组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可达到与生物合成胰岛素相同的降糖效果,其疗效满意、安全.

    作者:赵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87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30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心理健康调查表(psychological health inventory,PHI)测查,根据测查结果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确诊PSD;比较PSD与非PSD患者PHI结果,PSD组与常模以及不同性别PSD患者的PHI结果.结果 304例脑卒中患者中87例符合PSD诊断,发病率28.62%;PSD组PHI量表中说谎分数、诈病或装坏分数以及临床量表中躯体化、抑郁、焦虑、病态人格、疑心、脱离实际和兴奋状态分数均高于非PSD组(P<0.05或P<0.01)和常模(P-<0.05或P<0.01),不同性别PSD患者PHI各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D患者主要心理问题是说谎、诈病、躯体化、抑郁、焦虑、病态人格、疑心、脱离现实、兴奋状态.

    作者:黄永新;吴霖浦;李燕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50例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窝沟封闭对第一恒磨牙的防龋效果.方法 对50例儿童六龄齿进行窝沟封闭治疗,定期随访评价其防龋效果.结果 封闭60个月后,窝沟封闭牙齿患龋率10%,而对侧未封闭牙齿患龋率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窝沟封闭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措施之一,防止封闭剂脱落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尚辉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黄藤素对宫腔镜检查感染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黄腾素预防宫腔镜检查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行宫腔镜检查患者1 22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98例于宫腔镜检查术后口服黄藤素片,对照组527例术后口服头孢拉定+替硝唑,比较2组术后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术后感染发生率0.57%,对照组为0.9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0.29%)低于对照组(2.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黄藤素可有效预防宫腔镜检查术后感染,且药物不良反应轻.

    作者:刘自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慢性丙型肝炎发生肝脂肪变与脂联素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发生肝脂肪变与脂联素的关系.方法 80例CHC患者分为自肝脂肪变组8例与无肝脂肪变组72例,单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I)26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脂联素等生化指标.结果 2组CHC患者糖代谢及脂代谢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水平、血清脂联素水平、肝脏炎症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C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NAFLD组(P<0.01);脂联素与年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三酰甘油和空腹血糖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CHC患者发生肝脂肪变与血清脂联素无关;血清脂联素与年龄、肝脏炎症程度和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水平呈正相关,与血糖、血脂水平呈负相关.

    作者:秦红波;贾卫东;张玲;张复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