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庆;宋竖旗;卢建新;孙自学;高文喜;顾晓箭;贺菊乔;李海松;张亚强
邱茂良教授是我国中医针灸大家,也是澄江学派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吴中朝教授是其入室弟子,临床、科研及教学近30年来不断研究、发扬和传承澄江学派及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中多有心得和发挥,现从几则临床验案加以论述.1 “热者疾之”的再认识及发挥《灵枢·经脉》在确定针灸治疗原则时说:“盛者泻之,虚者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对于“热则疾之”,古代医家多以热证轻刺、浅刺、疾刺疾出、不留针而解.邱茂良在针灸临床中体会到,对于实热证常需深刺、重刺、反复运针、留针,才能达到清热祛邪的作用.因此,他将“疾之”引申为针刺快而有力.
作者:王彤;吴中朝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系膜增生性肾炎是常见的肾脏病,系膜细胞的增生及其分泌的细胞外基质沉积是导致肾组织进行性纤维化和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药治疗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较好疗效,可以减少复发,其中益气、化瘀之品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传统认为肾病以气虚等本虚为“本”,血瘀等邪实为“标”,但临床上活血化瘀几乎是治疗的基本方法.该方法疗效确切,较好地抑制肾脏的免疫炎症反应,减少肾脏病理损害,又能降低复发率及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是研究中药治疗MsPGN的发展方向.
作者:王广洋;任现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的疗效.方法:对海口市中医医院肺病科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门诊COPD稳定期65例患者进行中医综合康复疗法,2年为1个疗程,并探讨2年间呼吸感染急性发作的次数、6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症状、生活质量问卷及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检测.结果:通过各种指标显示,治疗前后效果评价明显好转,提示中医综合疗法能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症状,增强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从而减轻症状,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改善患者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达到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目标.
作者:范良;孔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气味是中药性能、效用的根本属性,中药气味是历代医家通过无数的临床实践和切身体会总结、提炼出的关于认识中药、运用中药的规律性认识.基于《内经》气化理论,有助于我们对中药气味的产生、气味学说的认识论基础,以及基于气味学说的用药基本规律进行深入理解,对中药四气五味及其主治作用乃至药物配伍机制开展深入探讨,进而系统发掘和阐明中药药性理论,提高临床对于中药特性的认识和运用效率.
作者:陈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清代医家沈尧封潜心医术数十年,所撰《女科辑要》2卷,部帙虽小,于经、带、胎、产以及杂病证治,汇集历代医家精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因而颇切实用而获后世医家推崇.故本文从作者生平述略、学术特点与临床应用价值、对后世的影响几个方面对《女科辑要》进行了勾勒.
作者:苏静;刁作彬;杜晓明;徐世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自拟方新疆贝母保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100例NAFL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脂康胶囊,观察组给予自拟方保肝降脂汤,3个月后比较2组血脂、肝功能、血液流变学、B超分度积分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0%(44/50),对照组68.0% (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47,P<0.05).2组治疗后肝功能及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方新疆贝母保肝降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可显著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性及肝功能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维华;甘霞;赵新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以2003 ~2013年间国内学者在CNKI中发表的应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研究文献为数据源,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时间走势、文献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治疗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中医药治疗的有效途径及趋势.分析认为,中医药治疗AR的文献近5年是快速发展时期;针对AR的治疗方法多样,但以内服中药及中西医结合疗法为主,这一领域的研究较为成熟,但其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张慧丽;王琦;张惠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在各种有害因素刺激下产生的疼痛,对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癌症疼痛是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在肿瘤镇痛药物的探索研究中,中药、天然药物已越来越凸显其药效良好、无成瘾性、不良反应少及资源丰富等优势,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故就中药及天然药物在肿瘤镇痛中的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朱友文;黄亚男;霍海如;代宝强;朱亚英;魏玉娜;宋灿;谭余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加味当归补血汤对非小细胞肺癌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自身生理及病理特点给予相应化疗方案并进行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化疗及间歇期间给予患者服用当归补血汤,再取6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取3组患者血液进行T淋巴细胞群、NK细胞活性、IL-2红细胞C3b等免疫细胞因子指标变化,并观察治疗有效率以及副反应.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各项免疫细胞指标均低于正常组,但是观察组相对对照组在经过化疗治疗后免疫因子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配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增强化疗效果.
作者:王海波;陈鹊汀;赵丽;史蕾;刘立衡;刘智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回顾近30年敦煌医学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呈现两个研究特点:一是文本的整理研究占据主导地位;二是初步涉及其学术本体(思想、观念、技术、方法等)与学术价值研究,但主要集中在《辅行诀》、《五脏论》等个别资料上.在文本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其学术本体与学术价值,从而促进当代中医研究的发展、中医学术体系的传承与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已成为下一阶段敦煌医学文献研究的必然趋势.
作者:田永衍;秦文平;梁永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1 特发性女性不育症患者龙某某,女,29岁,婚后5年未育,曾于多家医院就诊,经中西医治疗未果.近2年在湖南湘雅医院诊断为特发性女性不育症,先后3次于该院进行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均未获效.2010年3月1日初诊:患者13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规律,每月一行.24岁结婚,末次月经2010年2月25日,经期4d,量中等,色泽暗黑,伴少腹痛.症见面色不华、舌质紫暗、脉沉细,辨证属肾气亏虚、冲任不固、瘀血阻滞,治宜培元固肾、调补冲任、活血化瘀.处方:紫河车(焙干打粉冲服)、三七粉(冲服)、土鳖虫、桃仁、茯苓、香附各10 g,血蝎6g,水蛭、全蝎各5 g,丹参12 g,蜈蚣4条,牛膝15 g,甘草3 g,黄芪30 g.
作者:王代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药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骼、骨骼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含量变化的影响,评价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效率.方法:将OPG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补肾组、健脾组和福善美组,用野生型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Elisa法测定小鼠骨骼、骨骼肌IDH含量.结果:①各组小鼠较正常组骨骼和骨骼肌中IDH表达显著降低(P<0.01);②补肾组、福善美组较模型对照组小鼠骨骼和骨骼肌中IDH表达明显升高(P<0.01);③健脾组较模型对照组小鼠骨骼和骨骼肌中IDH的表达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骨质疏松症的形成,骨骼与骨骼肌功能下降,局部能量代谢减低,导致IDH含量异常变化.②补肾、健脾方法通过提高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骼、骨骼肌IDH的含量,对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李佳;杨芳;郑洪新;王拥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92例(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每日1次;20%甘露醇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0.5g胞二磷胆碱钠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给予患者康复训练、认知功能训练、肢体平衡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汤治疗口服2次/d,1袋/次,约250 mL.2组均治疗4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08%,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hs-CRP、D-D二聚体、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在各方面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疗效优于单纯西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hs-CRP、D-D二聚体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作者:王彦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用药规律,通过查阅文献分析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用药规律和方法,大致可分为现代医学理论指导用药和辨证论治用药.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应根据中医辩证论治和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灵活用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金菊;陈璐;吴红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针刺法结合剌络拔罐在治疗痤疮、黄褐斑等面部损美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接收的100例痤疮、200例黄褐斑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利用统计学软件分别将痤疮、黄褐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相应的口服或涂抹相应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痤疮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不仅痤疮面积减少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临床总有效率(88.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4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褐斑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不仅痤疮黄褐斑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色斑颜色也较治疗前显著变浅、淡化.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差高达92.0%,而对照组仅为5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刺结合刺络拔罐在治疗面部损美性疾病上具有临床有效率高、恢复效果好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中医美容方案.
作者:高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1L-10)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及红花注射液对其影响.方法: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IL-6和IL-10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性.所有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和红花注射液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红花注射液20 mL/d,连用14 d),治疗后24 h、7、14、30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血清IL-6、IL-10水平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红花注射液组较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后7、14 d血清IL-6、IL-10水平显著下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后7、14 d、30 d显著下降.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IL-10水平升高,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红花注射液有助于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IL-10的水平,改善其神经功能.
作者:江晋渝;马庆庆;宋芳;杨小艳;罗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不同中医证型与ESR、hs-CRP、TNF-α、CD4+ CD25+ CD127-Treg等免疫炎性指标的关系.方法:将116例确诊的AS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湿热证、督寒证和血瘀证,观测各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总体VAS评分、患者背痛VAS评分、BASFI、BASDAI、ASDAS以及ESR、hs-CRP、TNF-α、CD4+ CD25+ CD127-Treg等免疫炎性指标,研究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相关性.结果:AS督寒证患者的平均病程长,瘀血证患者次之,湿热证患者相对较短,督寒证患者与湿热证患者的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督寒证患者的平均年龄大,瘀血证患者次之,湿热证患者相对较小;督寒证与湿热证患者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证AS患者BASDAI、ASDAS显著高于督寒证和血瘀证,活动期AS患者中(ASDAS>1.3),湿热证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督寒证和血瘀证(P<0.0l);湿热证AS患者的ESR、hs-CRP、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血瘀证和督寒证(P<0.05,P<0.01),督寒证AS患者的CD4+ CD25+ CD127-Treg水平均显著低于血瘀证和湿热证(P<0.05).结论:AS患者的病情活动程度、免疫功能状态与中医证候存在关联.
作者:张皖东;曹云祥;葛瑶;万磊;刘健;黄传兵;汪元;谌曦;王桂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是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体验[1].癌性疼痛(以下简称癌痛)是指癌症及癌症相关性病变所致的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 ~ 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2].癌痛严重影响着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癌痛是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3],是肿瘤内科姑息治疗的重要内容和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4].目前,国际上对癌痛治疗的三阶梯止痛疗法中,阿片类药物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其副作用却令患者痛苦不堪,有的患者甚至认为三阶梯止痛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比癌痛更令人难以忍受[5],因此影响甚至中断对疼痛的治疗.中药内服、外用以及静脉给药对癌痛均有治疗效果,对于重度疼痛外治法的疗效较内服法更为显著[6].
作者:何生奇;芦殿荣;田娇;高音;王芳;冯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经明确诊断为冠心痛心绞痛(心血瘀阻)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200 mg/次,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20 mL/次,2组均治疗2周观察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有效率87.5%,心电图总有效率56.25%,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1.25%,均高于对照组的68.75%、33.33%和60.41% (P <0.05).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痛心绞痛(心血瘀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周保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探讨代谢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及病理演变过程.方法:将14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辨证后分为阴虚躁热组40例,气阴两虚组35例,阴阳两虚组31例,痰浊瘀阻组42例共4组,并设正常组40例,检测各组血清RBP4、Hs-CRP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血清RBP4、hs-CRP值高低顺序依次为痰浊瘀阻组>阴阳两虚组>气阴两虚组>阴虚躁热组>正常组,各项指标及证候积分在4组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RBP4、Hs-CRP具有一定相关性,疾病的严重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痰浊瘀阻>阴阳两虚>气阴两虚>阴虚躁热,可为代谢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及病理演变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朱亚琴;张伟成;沈睿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