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华;甘霞;赵新芳
《黄帝内经》中有一干人等,包括黄帝、岐伯、伯高、少师、少俞、鬼臾区、雷公等数人.若论地位尊卑,黄帝君尊,岐伯等位于臣侍.若在于医道,则岐伯、伯高等为帝师,雷公为帝徒.因此,黄帝尊岐伯为“天师”,而雷公数次自贬为“小子、细子”.岐伯至雷公,医已三世矣.《灵枢》中的经脉、禁服、五色等3篇,王冰本《素问》末二卷(23、24卷)共7篇,全为黄帝召见雷公,为之发蒙解惑传道授业之行迹.
作者:刘洋;于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经明确诊断为冠心痛心绞痛(心血瘀阻)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200 mg/次,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20 mL/次,2组均治疗2周观察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有效率87.5%,心电图总有效率56.25%,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1.25%,均高于对照组的68.75%、33.33%和60.41% (P <0.05).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痛心绞痛(心血瘀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周保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加味当归补血汤对非小细胞肺癌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自身生理及病理特点给予相应化疗方案并进行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化疗及间歇期间给予患者服用当归补血汤,再取6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取3组患者血液进行T淋巴细胞群、NK细胞活性、IL-2红细胞C3b等免疫细胞因子指标变化,并观察治疗有效率以及副反应.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各项免疫细胞指标均低于正常组,但是观察组相对对照组在经过化疗治疗后免疫因子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配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增强化疗效果.
作者:王海波;陈鹊汀;赵丽;史蕾;刘立衡;刘智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在中医诊疗体系中,运气学说有一定价值,眼科作为临床学科注重运气学说的临床应用,在《审视瑶函》、《银海指南》等眼科专著中,有专篇讨论运气学说对眼病诊治的影响,故从流行性目病天行赤眼的论治、据六气变化辨眼病痛机、三因制宜论治目病等方面对应用运气学说论治目病进行了阐述.
作者:盛倩;庄曾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是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体验[1].癌性疼痛(以下简称癌痛)是指癌症及癌症相关性病变所致的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 ~ 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2].癌痛严重影响着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癌痛是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3],是肿瘤内科姑息治疗的重要内容和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4].目前,国际上对癌痛治疗的三阶梯止痛疗法中,阿片类药物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其副作用却令患者痛苦不堪,有的患者甚至认为三阶梯止痛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比癌痛更令人难以忍受[5],因此影响甚至中断对疼痛的治疗.中药内服、外用以及静脉给药对癌痛均有治疗效果,对于重度疼痛外治法的疗效较内服法更为显著[6].
作者:何生奇;芦殿荣;田娇;高音;王芳;冯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探讨总结蔡连香教授辨治卵巢早衰的临床经验.名老中医蔡连香教授提出卵巢早衰的基本病机是肾精不足以及肝脾各脏腑功能的失调.治疗以填精补肾、调理冲任为基本法则,调补气血、养血疏肝为重要治法,遣方用药以补肾、养血的药物为基础,佐以疏肝、活血、行气之品,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黄欲晓;段青;杨智杰;李亚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在各种有害因素刺激下产生的疼痛,对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癌症疼痛是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在肿瘤镇痛药物的探索研究中,中药、天然药物已越来越凸显其药效良好、无成瘾性、不良反应少及资源丰富等优势,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故就中药及天然药物在肿瘤镇痛中的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朱友文;黄亚男;霍海如;代宝强;朱亚英;魏玉娜;宋灿;谭余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回顾近30年敦煌医学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呈现两个研究特点:一是文本的整理研究占据主导地位;二是初步涉及其学术本体(思想、观念、技术、方法等)与学术价值研究,但主要集中在《辅行诀》、《五脏论》等个别资料上.在文本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其学术本体与学术价值,从而促进当代中医研究的发展、中医学术体系的传承与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已成为下一阶段敦煌医学文献研究的必然趋势.
作者:田永衍;秦文平;梁永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麻子仁汤和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腰椎开放手术术后便秘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腰椎开放手术术后便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2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减麻子仁汤和小承气汤治疗,水煎300 ~350 ml每日1剂,并每日给予适量的蜂蜜配合服用,7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28 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对照组26例患者治愈13例,好转7例,无效6例;治疗组26例患者治愈19例,好转6例,无效1例;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6.16%)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恶心,1例患者呕吐;治疗组治疗后出现1例恶心,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子仁汤和小承气汤加减治疗腰椎开放手术术后便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胡万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的疗效.方法:对海口市中医医院肺病科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门诊COPD稳定期65例患者进行中医综合康复疗法,2年为1个疗程,并探讨2年间呼吸感染急性发作的次数、6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症状、生活质量问卷及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检测.结果:通过各种指标显示,治疗前后效果评价明显好转,提示中医综合疗法能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症状,增强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从而减轻症状,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改善患者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达到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目标.
作者:范良;孔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血管性痴呆是我国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已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对其防治作了大量研究,不同的病理因素参与了发病,临床上已采用多种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包括中药提取物、中成药、汤药等,故对血管性痴呆中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袁有才;高碧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2号方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6d,用药期间观察记录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及皮疹消退天数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完全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食欲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他证候的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2号方疗效显著,可快速改善疾病症状,有效缩短病程.
作者:陈鲁;李燕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疡科灵验膏是一种快速抗炎、消肿、散结、止痛、排脓、生肌、愈骨且明显缩短疗程、显著提高疗效的纯中药外用制剂.在中药配伍原则基础上,结合疡科疾病的病理特点,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化痰散结于一炉,将急慢性炎症的治疗有机结合,不仅对普通急性疮疡有解毒消肿作用,而且擅于治疗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慢性骨髓炎、骨与关节结核、淋巴结核、褥疮等顽固性疾患均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薛敬东;边爱忠;邵新兴;杜春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邱茂良教授是我国中医针灸大家,也是澄江学派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吴中朝教授是其入室弟子,临床、科研及教学近30年来不断研究、发扬和传承澄江学派及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中多有心得和发挥,现从几则临床验案加以论述.1 “热者疾之”的再认识及发挥《灵枢·经脉》在确定针灸治疗原则时说:“盛者泻之,虚者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对于“热则疾之”,古代医家多以热证轻刺、浅刺、疾刺疾出、不留针而解.邱茂良在针灸临床中体会到,对于实热证常需深刺、重刺、反复运针、留针,才能达到清热祛邪的作用.因此,他将“疾之”引申为针刺快而有力.
作者:王彤;吴中朝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以2003 ~2013年间国内学者在CNKI中发表的应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研究文献为数据源,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时间走势、文献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治疗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中医药治疗的有效途径及趋势.分析认为,中医药治疗AR的文献近5年是快速发展时期;针对AR的治疗方法多样,但以内服中药及中西医结合疗法为主,这一领域的研究较为成熟,但其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张慧丽;王琦;张惠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及死亡节气分布情况,为冠心病的预防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全国17家三甲医院中第一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采集其入院及死亡时间信息,使用频数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4697例冠心病患者中,男性47564人,女性32882人,年龄中位数为71岁.2008年至2010年患者为71602例,入院时间在各节气分布较为均匀,在寒露入院人数多为3752例;其中,2008年患者在寒露入院人数较多为1333例;2009年从立春到处暑均有较高的入院人数,但在立夏更为突出为1774例;2010年在雨水(1449例)、清明(1382例)、立夏(1462例)节气入院患者人数明显增多,从寒露(1027例)到大雪(939例)患者入院又再次维持在较高水平.分析不同证候患者入院节气发现,气阴两虚者在寒露、霜降、立冬达到入院高峰,气虚血瘀者在春分、清明、小寒、寒露节气入院较多,痰瘀互结者在立夏、雨水、清明较多.冠心病死亡患者共1356例,其中死亡人数处于前3位的节气为霜降79例(5.83%)、大寒77例(5.68%)、冬至69例(5.09%).结论:冬春季节及季节交替时节是冠心病多发且易于出现死亡的季节,不同证候的冠心痛患者发病情况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四季节气变化规律积极进行冠心病的预防.
作者:姜红岩;廖星;谢雁鸣;杨薇;赵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含漱液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70例口腔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共培养出87株病原菌,对照组42株病原菌,给予常规抗口腔真菌治疗,观察组45株病原菌,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含漱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治愈率28.58%,总有效率74.29%;0~5 d病原菌清除率57.14%,5~8d病原菌清除率78.57%,8~14 d病原菌清除率92.86%.观察组治愈率54.28%,总有效率88.57%;0~5 d病原菌清除率68.89%,5~8d病原菌清除率86.67%,8~14 d病原菌清除率100%.另外在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和依从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中药含漱液治疗口腔真菌感染临床效果满意,能缩短住院时间,抑制病原菌滋生扩散.
作者:纪宇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随着火神派理论的传播,众医家对附子的认识有很深的了解.然而自《名医别录》首次提出石膏性大寒之后,众医家畏之如虎.近代名医张锡纯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认为石膏性凉而能散,既透表解肌又善清多种脏腑之热、无黄连等大寒之弊,坚持其性“微寒”之说,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对石膏之论述详细精当,颇有见地.
作者:吕林;黄穗平;王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移情是一种审美心理活动.中医翻译在跨文化创作过程中需要审美主体译者的移情.合理移情的运用帮助译者有意识地摆脱自身文化的束缚,充分体会作者情感并传达原文用意,更准确地推测译文文化接受度和审美取向,引发读者体验原文的美与情感,提高译作的质量和艺术性.故从美学移情角度论述中医翻译中的审美情感,并提出语用移情、人文移情以及保持审美移情和同情的中医跨文化翻译原则.
作者:刘天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用药规律,通过查阅文献分析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用药规律和方法,大致可分为现代医学理论指导用药和辨证论治用药.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应根据中医辩证论治和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灵活用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金菊;陈璐;吴红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