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军;韩登峰;张小宁
胃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胃癌的经典手术,术后效果好,但存在术后肠管功能、胆管功能受影响等缺点.目前治疗追求既要保证生命又要提高生活质量,大限度减少术后可能对患者产生生理影响的目标.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保证良好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符合现代外科的要求,是值得推广的手术.
作者:范恩学;孙海侠;姜恩文;丁道亮;江玉娟;房学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息止颌位和正中颌位时面下1/3距离的比例关系,为全口义齿垂直距离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游标卡尺测量受试者鼻底至上中切牙切端距离,以及息止颌位和正中颌位时上中切牙切端至软组织颏底距离,结果:鼻底至上中切牙切端距离与息止颌位上中切牙切端至软组织颏底距离的比值为0.55,与正中颌位上中切牙切端至软组织颏底距离的比值为0.57,与黄金分割律0.6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性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2组数据中,每组数据2变量间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2组敷据中2变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面下1/3距离中未发现黄金分割律的存在.
作者:刘文娟;尹吾琛;郑元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采用阴道清洁度、pH值、阴道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和阴道微生物功能评估168例健康体检者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168例体检者阴道微生态正常者117例(69.64%),微生态失调者51例(30.36%);微生态失调51例者中确诊滴虫性阴道炎2例(1.19%),细菌性阴道病3例(1.79%),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5例(2.98%);41例未确诊者阴道菌群正常但阴道pH值、清洁度、阴道微生物功能异常者27例(16.07%),菌群异常者14例(8.33%).结论:阴道微生态状况是评估女性生殖道感染的良好指标.
作者:江敬红;张蔚;王卓然;易跃雄;苏钰;李金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疾病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灰白色致密坚韧的纤维膜包裹,均治愈出院.结论:腹茧症为少见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需手术及病理确诊.放射学检查能协助诊断.手术发现全部或部分小肠为一层致密,灰白色、质韧、硬厚的纤维膜所包裹即能确诊.包膜切除、肠粘连松解术为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邹文贵;吕孟;武江宏;袁之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术中B超定位下经乳晕边缘小切口切除乳腺多发微小腺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术中在B超定位下于乳晕边缘做一弧形小切口,锐性分离形成皮下隧道,在B超导引下将血管钳沿此皮下隧道至B超定位下的低回声处,钳夹病变周围腺体组织牵拉至切口旁,牵引直视下切开部分腺体完整切除微小腺瘤.结果:应用此方法可一次切除多个乳房微小腺瘤,术后伤口隐蔽,乳房形态与外观正常,乳晕旁瘢痕线不明显.结论:术中B超定位下经乳晕边缘小切口行乳腺多发微小腺瘤切除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弥补了传统手术缺点,安全可行,既达到了治疗目的,又符合美学要求.
作者:朱晨芳;郭善禹;顾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阑尾脓肿是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症状不典型者容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阑尾脓肿影像检查误诊为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李惠民;李哲;邵勇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双侧序贯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8例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采用右腋动脉插管或同时行右股动脉插管,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时右侧单侧顺行脑灌注、继以双侧脑灌注,必要时再改为左侧单侧脑灌注保护,总结术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死亡2例(11.1%),分别死于顽固性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迟发性消化道大出血,均非严重中枢神经性并发症致死;存活患者5例有短期精神症状经治疗痊愈,余均恢复良好,无严重脑部并发症.结论:结合深低温停循环的双侧序贯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可以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提供良好的神经系统保护作用.
作者:葛振伟;赵文增;谢周良;杨志远;王佳祥;张志东;程兆云;顾以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各种病因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是临床急诊中常见而又具有代表性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本文介绍失血性休克的诊断与分级、监测(包括一般临床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氧代谢监测与实验室监测等),强调原发病治疗(止血)是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的基础;并介绍液体复苏的发展与限制性液体复苏新策略、复苏常用的液体种类、输血与防治凝血功能障碍、防治低体温及复苏终点指标等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
作者:张文武;黄子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萎缩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 47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中脑萎缩并发脑出血68例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与单纯脑出血病例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脑萎缩并发脑出血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点,血肿破入脑室系统比例高,脑积水发生率高,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脑出血病例,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死率高,死亡原因主要是合并感染或器官衰竭等并发症.结论:脑萎缩并发脑出血预后差、病死率高.
作者:王修军;韩登峰;张小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以全氟化碳为栽体的部分液体通气对油酸诱导乳猪炎症反应后气体交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油酸间断注射诱导乳猪急性肺损伤,随机分为部分液体通气组(实验组)和传统机械通气组(对照组),每组各6只.分别于模型建立前、肺损伤后每隔60 min行动脉血气分析.通气4 h后,取动脉血离心,监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取左下肺组织,监测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含量.结果:实验组动物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光镜检验显示部分液体通气组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部分液体通气可以改善油酸诱导乳猪肺损伤模型气体交换功能,明显减轻乳猪肺部炎症反应和组织学损伤.
作者:朱耀斌;王强;李晓锋;李建安;凌峰;范祥明;李志强;刘爱军;黄景彬;刘迎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114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宫腔镜检查资料.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25例,子宫内膜息肉26例,宫颈管息肉10例,妊娠物残留1例,子宫内膜癌7例,功能性子宫出血44例,未见异常1例,诊断准确率98.2%.结论:宫腔镜检查可以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较高.是较好的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方法.
作者:张春慧;王宇晗;孙志戬;张丽丽;高丹;吴红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8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数、性质,并化验血脂.结果:观察组检出斑块63例(78.75%),对照组检出13例(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斑块者与无斑块者相比,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成红学;李彩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危重新生儿30例随机分为早期微量喂养组(早喂组)和晚喂组各15例.早喂组于出生后6~12 h开奶,奶量从0.4~4.0 mL/(kg·d)开始,晚喂组于生后48~72 h或病情稳定后开奶,奶量从10b20 mL/(kg·d)开始.比较2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天数、安静睡眠、烦躁时间.结果:早喂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晚喂组(P<0.05);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肠外静脉营养时间、住院天数均较晚喂组缩短(P<0.01);2组安静睡眠、烦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缩短全胃肠道内喂养的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李慧英;杨翠芬;牛玉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90倒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及硝酸异山梨醇酯口服,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并根据病情选用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旋卡尼汀和葛根素.2组疗程均为15 d.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作者:刘一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SC组)患者96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0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STEMI组)30例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STEMI组)36例;同期正常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CS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STEMl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高于UAP组(P<0.05);STEMI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NSTEMI组和UAP组(P<0.05);NSTEMI组与UAP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对其诊治及预后评价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周祖勇;吴宇东;易旺东;周红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方法: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的Barrett食管患者118例,在内镜下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术后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辅助治疗,于治疗后3.6.12个月进行复查,并对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完成治疗,92例首次治疗即全部清除病灶,余26例经2次治疗病灶完全清除.术后1年复查10例复发,复发率8.47%.术后17例(14.4%)出现胸骨后不适症状,9例(7.0%)出现胸骨后疼痛,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后缓解,3~7 d症状消失;4例(3.1%)出现食管黏膜下气肿,白行吸收.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安全、有效.
作者:刘震雄;黄裕新;闻勤生;王景杰;赵保民;王旭霞;秦明;赵曙光;杨琦;张少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与甲状腺癌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检测38例甲状腺癌和5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并与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结果:甲状腺癌组外周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瘤组和对照组(P<0.01),且Ⅲ,Ⅳ期甲状腺癌患者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紧密,检测其表达水平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庄晓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R对高位肛瘘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30例高位肛瘘患者,术前均行MR扫描,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MR检查、术前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相比,在诊断肛瘘侵犯位置高低方面,术前MR准确率为83.3%,术前一般检查准确率为56.7%;在肛瘘内口诊断方面,术前MR准确率为80.0%,术前一般检查准确率为53.3%,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R检查,能较准确地判断肛瘘侵犯部位的高低以及内口的位置,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手术时避免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陈邑岐;钱海华;潘兆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类型乳腺浸润性非特殊癌CR钼靶X线征象及与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非特殊癌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并与肿瘤组织类型进行对照研究其相关性.结果:肿瘤CR钼靶X线表现为肿块99例,毛刺征62例,钙化48例,结构扭曲、紊乱16例.肿块样表现见于浸润性导管癌55例、单纯癌34例、黏液腺癌2例、髓样癌6例、混合癌2例,其中并钙化40例;毛刺征见于浸润性导管癌41例和单纯癌21例;结构扭曲、紊乱多见于浸润性小叶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8例,其中并钙化6例,仅表现钙化2例.结论:不同组织类型的乳腺浸润性非特殊癌表现不同的CR钼靶X线影像,组织类型与其影像表现具有相关性,诊断乳腺癌应综合分析肿瘤各种X线征象.
作者:马发鹏;张小占;王春桃;孔寒离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软组织内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特征、诊断以及鏊别诊断要点.方法:对本院1例原发性软组织内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本例局部肿块伴皮肤发红;镜下肿瘤细胞弥漫分布,大小较一致,细胞核多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白细胞共同抗原、CD20、CD79α阳性,CD45RO、CD3、嗜铬素A、突触素、广谱细胞角蛋白、CD117、HMB45、S-100,波形蛋白、结蛋白等均阴性.结论:原发性软组织内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明确诊断,预后较好,软组织内恶性肿瘤的诊断首先要除外原发性软组织内淋巴瘤的可能,以免误诊导致错误治疗.
作者:胡艳萍;张学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