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部分液体通气减轻油酸诱导乳猪重度肺损伤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

朱耀斌;王强;李晓锋;李建安;凌峰;范祥明;李志强;刘爱军;黄景彬;刘迎龙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 部分液体通气, 炎症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以全氟化碳为栽体的部分液体通气对油酸诱导乳猪炎症反应后气体交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油酸间断注射诱导乳猪急性肺损伤,随机分为部分液体通气组(实验组)和传统机械通气组(对照组),每组各6只.分别于模型建立前、肺损伤后每隔60 min行动脉血气分析.通气4 h后,取动脉血离心,监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取左下肺组织,监测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含量.结果:实验组动物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光镜检验显示部分液体通气组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部分液体通气可以改善油酸诱导乳猪肺损伤模型气体交换功能,明显减轻乳猪肺部炎症反应和组织学损伤.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侧入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目的:探讨侧入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经CT或MRI证实并与临床症状相符的50例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在DSA监视下行侧入路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术,随访均>3个月.结果:显效率72.0%(36/50),有效率20.0%(10/50),无效率8.0%(4/50),总有效率92.0%(46/5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经皮穿刺侧入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可行,效果满意.

    作者:高西杰;马亮;任保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结合深低温停循环的双侧序贯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双侧序贯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8例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采用右腋动脉插管或同时行右股动脉插管,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时右侧单侧顺行脑灌注、继以双侧脑灌注,必要时再改为左侧单侧脑灌注保护,总结术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死亡2例(11.1%),分别死于顽固性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迟发性消化道大出血,均非严重中枢神经性并发症致死;存活患者5例有短期精神症状经治疗痊愈,余均恢复良好,无严重脑部并发症.结论:结合深低温停循环的双侧序贯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可以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提供良好的神经系统保护作用.

    作者:葛振伟;赵文增;谢周良;杨志远;王佳祥;张志东;程兆云;顾以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肱骨外科颈骨折应用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根据肱骨外科颈骨折特点,分析应用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失败的原因,以减少手术失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对3例肱骨外科颈骨折应用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失败患者的骨折类型、骨质情况、内固定位置、术后是否外固定、功能锻炼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平均愈合时间6.5个月.内固定失败与钢板承受的张应力有关.结论:不稳定性骨折、内固定物植入位置不佳、过度锻炼等引起钢板偏应力过大是导致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规范操作、准确植入内固定物、适度锻炼能有效避免固定失败.

    作者:王红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危重新生儿30例随机分为早期微量喂养组(早喂组)和晚喂组各15例.早喂组于出生后6~12 h开奶,奶量从0.4~4.0 mL/(kg·d)开始,晚喂组于生后48~72 h或病情稳定后开奶,奶量从10b20 mL/(kg·d)开始.比较2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天数、安静睡眠、烦躁时间.结果:早喂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晚喂组(P<0.05);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肠外静脉营养时间、住院天数均较晚喂组缩短(P<0.01);2组安静睡眠、烦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缩短全胃肠道内喂养的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李慧英;杨翠芬;牛玉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与甲状腺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与甲状腺癌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检测38例甲状腺癌和5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并与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结果:甲状腺癌组外周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瘤组和对照组(P<0.01),且Ⅲ,Ⅳ期甲状腺癌患者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紧密,检测其表达水平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庄晓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食管、贲门癌术中化疗178例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中化疗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化疗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单纯手术患者20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未增加,术后也未出现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化疗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中化疗未增加手术并发症,且能提高5年生存率,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贲门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张连福;朱霞;陈明会;张泉河;李希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114例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114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宫腔镜检查资料.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25例,子宫内膜息肉26例,宫颈管息肉10例,妊娠物残留1例,子宫内膜癌7例,功能性子宫出血44例,未见异常1例,诊断准确率98.2%.结论:宫腔镜检查可以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较高.是较好的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方法.

    作者:张春慧;王宇晗;孙志戬;张丽丽;高丹;吴红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艾司洛尔、利多卡因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利多卡因预防双腔支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时照组(A组)20例、艾司洛尔组(B组)20例、利多卡因组(C组)20例.A组全身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B组全身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 mg/kg;C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 mg/kg.比较3组麻醉诱导前、诱导后2 min,插管后即刻、插管后2·5·10 min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各对应时点心率和收缩压的乘积.结果:诱导后2 min,3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各对应时间点心率与收缩压乘积均较麻醉诱导前降低(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3组各指标均较诱导前升高,而后随时间推移各组各指标恢复至诱导前水平,但B,C组水平仍然低于A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和利多卡因均能有效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黄燕虹;魏兵华;王韶莉;胡峥嵘;张少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1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方法: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的Barrett食管患者118例,在内镜下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术后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辅助治疗,于治疗后3.6.12个月进行复查,并对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完成治疗,92例首次治疗即全部清除病灶,余26例经2次治疗病灶完全清除.术后1年复查10例复发,复发率8.47%.术后17例(14.4%)出现胸骨后不适症状,9例(7.0%)出现胸骨后疼痛,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后缓解,3~7 d症状消失;4例(3.1%)出现食管黏膜下气肿,白行吸收.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安全、有效.

    作者:刘震雄;黄裕新;闻勤生;王景杰;赵保民;王旭霞;秦明;赵曙光;杨琦;张少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325例早产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的危险因素,对母耍的影响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多胎妊娠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不同孕周的早产对母体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厦低体质量儿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质量越小病死率越高.防治早产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患病率的关键.

    作者:王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肾功能减低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肾功能减低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1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且未合并原发肾脏疾病的老年冠,心痛患者,以简化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104例(47.5%)患者肾功能减低,其中慢性肾脏疾病患者37例(16.9%);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17例(53.4%).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低(P<0.05).肾小球滤过率<70 mL/(min·1.73 m2)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强预测因子(P<0.05).既往高血压病史、合并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 mmol/L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是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合并肾功能下降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价值超过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

    作者:张晓霞;米树华;韩智红;吴学思;田磊;戴文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部分液体通气减轻油酸诱导乳猪重度肺损伤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以全氟化碳为栽体的部分液体通气对油酸诱导乳猪炎症反应后气体交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油酸间断注射诱导乳猪急性肺损伤,随机分为部分液体通气组(实验组)和传统机械通气组(对照组),每组各6只.分别于模型建立前、肺损伤后每隔60 min行动脉血气分析.通气4 h后,取动脉血离心,监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取左下肺组织,监测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含量.结果:实验组动物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光镜检验显示部分液体通气组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部分液体通气可以改善油酸诱导乳猪肺损伤模型气体交换功能,明显减轻乳猪肺部炎症反应和组织学损伤.

    作者:朱耀斌;王强;李晓锋;李建安;凌峰;范祥明;李志强;刘爱军;黄景彬;刘迎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原发性软组织内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原发性软组织内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特征、诊断以及鏊别诊断要点.方法:对本院1例原发性软组织内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本例局部肿块伴皮肤发红;镜下肿瘤细胞弥漫分布,大小较一致,细胞核多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白细胞共同抗原、CD20、CD79α阳性,CD45RO、CD3、嗜铬素A、突触素、广谱细胞角蛋白、CD117、HMB45、S-100,波形蛋白、结蛋白等均阴性.结论:原发性软组织内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明确诊断,预后较好,软组织内恶性肿瘤的诊断首先要除外原发性软组织内淋巴瘤的可能,以免误诊导致错误治疗.

    作者:胡艳萍;张学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469K>E基因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其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用PCR检测10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469 KK、KE及EE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并检测其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血浆游离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总胆固醇水平,并与120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和15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游离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浆游离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0.01).KK,KE,EE3种基因型在3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15,P<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等位基因E出现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0.05),2型糖尿病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469 E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游离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K携带者(P<0.01).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脂代谢紊乱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469K>E基因多态性有关.

    作者:周有利;付萍;符湘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全口义齿垂直距离中的比例关系

    目的:探讨息止颌位和正中颌位时面下1/3距离的比例关系,为全口义齿垂直距离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游标卡尺测量受试者鼻底至上中切牙切端距离,以及息止颌位和正中颌位时上中切牙切端至软组织颏底距离,结果:鼻底至上中切牙切端距离与息止颌位上中切牙切端至软组织颏底距离的比值为0.55,与正中颌位上中切牙切端至软组织颏底距离的比值为0.57,与黄金分割律0.6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性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2组数据中,每组数据2变量间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2组敷据中2变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面下1/3距离中未发现黄金分割律的存在.

    作者:刘文娟;尹吾琛;郑元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疗效.方法:采用腓骨肌皮瓣修复12例下颌骨肿瘤患者术后所致缺损.结果:12例腓骨肌皮瓣全部成活,患者获得满意的外观和功能.结论:腓骨肌皮瓣可提供充足的骨组织和软组织,适合修复口腔下颌骨复合组织缺损.

    作者:王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胃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胃癌的经典手术,术后效果好,但存在术后肠管功能、胆管功能受影响等缺点.目前治疗追求既要保证生命又要提高生活质量,大限度减少术后可能对患者产生生理影响的目标.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保证良好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符合现代外科的要求,是值得推广的手术.

    作者:范恩学;孙海侠;姜恩文;丁道亮;江玉娟;房学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小儿慢性骨骺损伤MRI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小儿骨骺慢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小儿骨骺损伤6个月后同时行X线、MRI检查,其中4例行CT检查,对影像检查结果相互对照.结果:隐性骨骺损伤X线表现为骺线轻度增宽,CT表现为局限性骨质吸收,MRI表现为生长板区带状长T1、长T2信号,生长板相邻骨质轮廓不光滑.骨骺滑脱X线表现为骨骺半脱位、骺线增宽;CT表现为骺线增宽,骺线两侧骨质轻度硬化;MRI表现为骨骺半脱位,生长板增宽,T2W1信号升高.骨桥形成X线和MRI均显示骨骺和干骺端之间骨桥相连,骺线(或生长板)局限性消失,骨骺和干骺端短缩.结论:轻微骨骺损伤宜采用MRI诊断,骨骺滑脱X线、CT及MRI均可明确诊断,骨桥形成X线、MRI均有特征性表现.

    作者:朱绍成;史大鹏;郑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气钡双重造影贲门癌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贲门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显示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双重对比钡餐造影法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早期贲门癌患者的X线影像资料.结果:贲门形态改变40例,贲门区软组织肿块影35例,食管下段受侵29例,胃体上部受侵17例.结论:气钡双重造影多轴位反复观察在责门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英峰;蔡成仕;温德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MR对高位肛瘘的术前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对高位肛瘘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30例高位肛瘘患者,术前均行MR扫描,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MR检查、术前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相比,在诊断肛瘘侵犯位置高低方面,术前MR准确率为83.3%,术前一般检查准确率为56.7%;在肛瘘内口诊断方面,术前MR准确率为80.0%,术前一般检查准确率为53.3%,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R检查,能较准确地判断肛瘘侵犯部位的高低以及内口的位置,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手术时避免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陈邑岐;钱海华;潘兆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