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25例早产临床分析

王瑜

关键词:早产, 围产儿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的危险因素,对母耍的影响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多胎妊娠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不同孕周的早产对母体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厦低体质量儿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质量越小病死率越高.防治早产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患病率的关键.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危重新生儿30例随机分为早期微量喂养组(早喂组)和晚喂组各15例.早喂组于出生后6~12 h开奶,奶量从0.4~4.0 mL/(kg·d)开始,晚喂组于生后48~72 h或病情稳定后开奶,奶量从10b20 mL/(kg·d)开始.比较2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天数、安静睡眠、烦躁时间.结果:早喂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晚喂组(P<0.05);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肠外静脉营养时间、住院天数均较晚喂组缩短(P<0.01);2组安静睡眠、烦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缩短全胃肠道内喂养的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李慧英;杨翠芬;牛玉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0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和非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女性冠心病组年龄较大,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病患病率较非冠心病组高(均P<0.05),2组间抑郁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危险因素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受累血管支数、血管狭窄程度与危险因素数目无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与年龄、血脂异常、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有关,危险因素的数目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相关性.

    作者:房莉颖;姜淑霞;古丽扎尔·买买提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多瓣膜置换1例围术期观察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造成心脏瓣膜严重损害,导致心脏、肺脏功能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瓣膜置换围术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术后观察十分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多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智红晓;陈云霞;洪景云;马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部分液体通气减轻油酸诱导乳猪重度肺损伤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以全氟化碳为栽体的部分液体通气对油酸诱导乳猪炎症反应后气体交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油酸间断注射诱导乳猪急性肺损伤,随机分为部分液体通气组(实验组)和传统机械通气组(对照组),每组各6只.分别于模型建立前、肺损伤后每隔60 min行动脉血气分析.通气4 h后,取动脉血离心,监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取左下肺组织,监测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含量.结果:实验组动物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光镜检验显示部分液体通气组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部分液体通气可以改善油酸诱导乳猪肺损伤模型气体交换功能,明显减轻乳猪肺部炎症反应和组织学损伤.

    作者:朱耀斌;王强;李晓锋;李建安;凌峰;范祥明;李志强;刘爱军;黄景彬;刘迎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MELAS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总结线柱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综合征的CT与MRI表现特征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肌肉病理或基因检测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CT与MRI资料.结果:7例MRI均显示多脑叶受累,病变不按血管支配区分布,其中枕叶受累6例,顶叶受累4例,颞叶受累4例,额叶受累1例;表现为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多发大片状异常信号,T1W1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1及FLAIR序列呈高信号;7例中伴发基底节灰质核团受累4例,脑干受累2例、小脑萎缩1例;增强扫描少有强化.3例MRA检查均未见大血管狭窄或闭塞,1例可见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增多;CT扫描病变呈低密度,伴基底节区对称性钙化3例.结论: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综合征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根据临床病史及影像学表现可诊断该病的并与其他疾病鉴别,终诊断需结合肌肉活检或DNA基因检测.

    作者:李素英;张保民;王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误诊分析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突发左上腹剧烈胀痛3 h,全身冷汗伴烦躁1 h就诊.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史,否认暴饮、暴食、不洁饮食史.体格检查:神智清楚、烦躁,全身皮肤湿冷;血压105/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15次/min,律齐;两肺呼吸音清晰;腹部稍膨隆,左上腹拒按,无腹肌紧张,反跳痛(一),肝脏、脾脏未触及,未扪及腹部包块,肠呜音正常;未闻及腹部血管杂音、双侧桡动脉搏动等.

    作者:刘明伟;林昕;张明谦;卜向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聚焦超声联合竹红菌素软膏加光疗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聚焦超声联合竹红菌素软膏加光疗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方法:外阴白色病变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单纯聚焦超声组(A组)64例和聚焦超声联合竹红菌素加光疗组(B组)64例.A组给予聚焦超声治疗,B组在聚焦超声治疗基础上给予竹红菌素软膏加光疗.随访12个月,比较2组疗效.结果:B组治愈率高于A组(P<0.05),复发率低于A组(P<0.05).结论:聚焦超声联合竹红菌素软膏加光疗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优于单用聚焦超声.

    作者:吴瑞芳;张菊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72例,依据肿瘤直径分为观察组A(26例),观察组B(46例).同期单纯行剖宫产者88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手术时、,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产褥感染率.结果:观察组A与观察组B、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产褥感染发生.结论: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多数安全可行.

    作者:李娈英;李雪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茧症诊断与治疗5例报道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疾病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灰白色致密坚韧的纤维膜包裹,均治愈出院.结论:腹茧症为少见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需手术及病理确诊.放射学检查能协助诊断.手术发现全部或部分小肠为一层致密,灰白色、质韧、硬厚的纤维膜所包裹即能确诊.包膜切除、肠粘连松解术为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邹文贵;吕孟;武江宏;袁之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结合深低温停循环的双侧序贯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双侧序贯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8例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采用右腋动脉插管或同时行右股动脉插管,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时右侧单侧顺行脑灌注、继以双侧脑灌注,必要时再改为左侧单侧脑灌注保护,总结术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死亡2例(11.1%),分别死于顽固性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迟发性消化道大出血,均非严重中枢神经性并发症致死;存活患者5例有短期精神症状经治疗痊愈,余均恢复良好,无严重脑部并发症.结论:结合深低温停循环的双侧序贯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可以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提供良好的神经系统保护作用.

    作者:葛振伟;赵文增;谢周良;杨志远;王佳祥;张志东;程兆云;顾以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325例早产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的危险因素,对母耍的影响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多胎妊娠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不同孕周的早产对母体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厦低体质量儿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质量越小病死率越高.防治早产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患病率的关键.

    作者:王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硫酸镁治疗急性胃肠炎持续腹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硫酸镁治疗急性胃肠炎持续腹痛的疗效.方法:常规治疗后腹痛无缓解的急性胃肠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阿托品(对照组)和硫酸镁(观察组)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96%,对照组总有效率69.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硫酸镁对常规治疗无效的急性胃肠炎腹痛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作者:王承辉;杜凌;何小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膜透析患者54例,血清白蛋白≥35 g/L为A组,血清白蛋白<35 g/L为B组,测定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留取24 h尿量及腹透液,记录总量并检测尿素氮、肌酐.随访观察以上指标和残余肾功能.结果:B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比例高于A组.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呈负相关,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残余肾功能均下降,而B组血清白蛋白自腹膜透析6个月即开始下降,与透析初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A组残余肾功能下降值与透析初月比较也明显下降,但B组较A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残余肾功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与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营养不良导致低水平血清白蛋白是促进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因素之一,高水平的炎症介质可加速残余肾功能的恶化.

    作者:夏春英;邵维斌;姚利群;陈学英;陈丽娜;巢军;刘小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114例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114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宫腔镜检查资料.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25例,子宫内膜息肉26例,宫颈管息肉10例,妊娠物残留1例,子宫内膜癌7例,功能性子宫出血44例,未见异常1例,诊断准确率98.2%.结论:宫腔镜检查可以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较高.是较好的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方法.

    作者:张春慧;王宇晗;孙志戬;张丽丽;高丹;吴红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左旋卡尼汀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90倒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及硝酸异山梨醇酯口服,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并根据病情选用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旋卡尼汀和葛根素.2组疗程均为15 d.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联合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作者:刘一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辣椒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辣椒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应用辣椒素治疗变应性鼻炙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0例(40%),有效38例(50.7%),无效7例(9.3%),总有效率90.7%.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辣椒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作者:陈丽;张奕;周明;沈志豪;王婷婷;杨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脂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病因筛选高脂血症相关性胰腺炎患者28例作为Ⅰ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84例作为Ⅱ组,比较2组八院时及治疗7 d血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Ⅰ以及血尿淀粉酶的差异.结果:Ⅰ组血清三酰甘油明显升高,治疗前、后与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相关性胰腺炎较胆源性胰腺炎更易反复发作,反复发作时血尿淀粉酶增高不明显,高脂血症相关性胰腺炎的治疗需注意改善血液循环紊乱及细胞膜功能的药物应用.

    作者:张学军;尹长江;刘凤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妇科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榆注全凭静脉组麻醉(R组)50例和芬太尼加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组(F组)50例.R组应用TCT双通道靶控输注系统行血浆浓度靶控,以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5μg/mL为目标浓度,麻醉维持期浓度不变,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2.5 ng/mL,麻醉过程中通过调节雷米芬太尼血浆靶浓度调整麻醉深度.F组诱导时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丙泊酚血浆靶浓度4.2μg/mL为目标浓度,麻醉维持期浓度不变,插管后体积分数2.0%异氟醚持续吸入,术中通过调节异氟醚吸入浓度调整麻醉深度.比较2组诱导后即刻、进镜前、苏醒后动脉压、心率,麻醉诱导、手术、苏醒及观察时间变化.结果:R组诱导后即刻、进镜时动脉压较麻醉前下降、心率减慢(P<0.05),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苏醒时间、观察时间较F组短(P<0.05),2组麻醉诱导时间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简便易行,管理方便,苏醒迅速,但诱导期可出现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作者:李骅;李明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8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数、性质,并化验血脂.结果:观察组检出斑块63例(78.75%),对照组检出13例(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斑块者与无斑块者相比,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成红学;李彩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0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10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9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按病情分为2组,其中轻症组15例,重症组14例,另选20例健康者作对照.每例均分别在发热期、低血压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采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E-选择素、细胞问黏附分子-1和γ-干扰素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并同时行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结果: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γ-干扰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至恢复期则逐渐趋向正常,其变化曲线与谷丙转氨酶、尿素氮的变化趋势相似,而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趋势相反;血清白细胞介素-10在病程前四期增高;轻、重2组急性期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0比值均明显升高,2组峰值分别为0.45±0.75和0.23±0.25,与对照组0.12±0.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期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γ-干扰素、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以及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0比值均明显升高,且与肝、肾损害呈相关性,提示趋化因子与黏附分子之过度表达,加上TH1/TH2失平衡,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对症治疗和适量使用免疫调节剂可望改善本病的预后.

    作者:张东军;孙志坚;马志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