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2例临床分析

李娈英;李雪玲

关键词:剖宫产, 子宫肌瘤, 剔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72例,依据肿瘤直径分为观察组A(26例),观察组B(46例).同期单纯行剖宫产者88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手术时、,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产褥感染率.结果:观察组A与观察组B、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产褥感染发生.结论: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多数安全可行.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0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10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9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按病情分为2组,其中轻症组15例,重症组14例,另选20例健康者作对照.每例均分别在发热期、低血压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采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E-选择素、细胞问黏附分子-1和γ-干扰素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并同时行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结果: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γ-干扰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至恢复期则逐渐趋向正常,其变化曲线与谷丙转氨酶、尿素氮的变化趋势相似,而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趋势相反;血清白细胞介素-10在病程前四期增高;轻、重2组急性期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0比值均明显升高,2组峰值分别为0.45±0.75和0.23±0.25,与对照组0.12±0.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期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γ-干扰素、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以及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0比值均明显升高,且与肝、肾损害呈相关性,提示趋化因子与黏附分子之过度表达,加上TH1/TH2失平衡,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对症治疗和适量使用免疫调节剂可望改善本病的预后.

    作者:张东军;孙志坚;马志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脂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病因筛选高脂血症相关性胰腺炎患者28例作为Ⅰ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84例作为Ⅱ组,比较2组八院时及治疗7 d血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Ⅰ以及血尿淀粉酶的差异.结果:Ⅰ组血清三酰甘油明显升高,治疗前、后与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相关性胰腺炎较胆源性胰腺炎更易反复发作,反复发作时血尿淀粉酶增高不明显,高脂血症相关性胰腺炎的治疗需注意改善血液循环紊乱及细胞膜功能的药物应用.

    作者:张学军;尹长江;刘凤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72例,依据肿瘤直径分为观察组A(26例),观察组B(46例).同期单纯行剖宫产者88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手术时、,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产褥感染率.结果:观察组A与观察组B、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产褥感染发生.结论: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多数安全可行.

    作者:李娈英;李雪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8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数、性质,并化验血脂.结果:观察组检出斑块63例(78.75%),对照组检出13例(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斑块者与无斑块者相比,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成红学;李彩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联合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SC组)患者96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0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STEMI组)30例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STEMI组)36例;同期正常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CS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STEMl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高于UAP组(P<0.05);STEMI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NSTEMI组和UAP组(P<0.05);NSTEMI组与UAP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对其诊治及预后评价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周祖勇;吴宇东;易旺东;周红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阑尾脓肿影像检查误诊为结肠癌1例报道

    阑尾脓肿是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症状不典型者容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阑尾脓肿影像检查误诊为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李惠民;李哲;邵勇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聚焦超声联合竹红菌素软膏加光疗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聚焦超声联合竹红菌素软膏加光疗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方法:外阴白色病变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单纯聚焦超声组(A组)64例和聚焦超声联合竹红菌素加光疗组(B组)64例.A组给予聚焦超声治疗,B组在聚焦超声治疗基础上给予竹红菌素软膏加光疗.随访12个月,比较2组疗效.结果:B组治愈率高于A组(P<0.05),复发率低于A组(P<0.05).结论:聚焦超声联合竹红菌素软膏加光疗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优于单用聚焦超声.

    作者:吴瑞芳;张菊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膜透析患者54例,血清白蛋白≥35 g/L为A组,血清白蛋白<35 g/L为B组,测定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留取24 h尿量及腹透液,记录总量并检测尿素氮、肌酐.随访观察以上指标和残余肾功能.结果:B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比例高于A组.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呈负相关,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残余肾功能均下降,而B组血清白蛋白自腹膜透析6个月即开始下降,与透析初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A组残余肾功能下降值与透析初月比较也明显下降,但B组较A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残余肾功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与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营养不良导致低水平血清白蛋白是促进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因素之一,高水平的炎症介质可加速残余肾功能的恶化.

    作者:夏春英;邵维斌;姚利群;陈学英;陈丽娜;巢军;刘小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食管、贲门癌术中化疗178例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中化疗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化疗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单纯手术患者20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未增加,术后也未出现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化疗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中化疗未增加手术并发症,且能提高5年生存率,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贲门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张连福;朱霞;陈明会;张泉河;李希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侧入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目的:探讨侧入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经CT或MRI证实并与临床症状相符的50例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在DSA监视下行侧入路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术,随访均>3个月.结果:显效率72.0%(36/50),有效率20.0%(10/50),无效率8.0%(4/50),总有效率92.0%(46/5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经皮穿刺侧入路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可行,效果满意.

    作者:高西杰;马亮;任保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诊断颅内脂肪瘤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对颅内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颅内脂肪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颅内脂肪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多平面重建图像表现.结果:颅内脂肪瘤多层螺旋CT特征性表现为中线及附近的脂肪密度影,CT值-25~-120 Hu,平均-61.6 Hu,病灶边界清楚,无明显占位效应.多平面重建图像能清楚显示肿瘤形态、大小、合并的畸形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能全面、立体地显示病变特征.结论: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诊断颅内脂肪瘤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多平面重建技术可以任一平面重建图像,能与MRI相媲美,弥补了轴位CT图像的不足.

    作者:赵志清;罗帝林;吕永革;王建华;吴冬;许朝璇;杨茂洪;郑可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部分液体通气减轻油酸诱导乳猪重度肺损伤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以全氟化碳为栽体的部分液体通气对油酸诱导乳猪炎症反应后气体交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油酸间断注射诱导乳猪急性肺损伤,随机分为部分液体通气组(实验组)和传统机械通气组(对照组),每组各6只.分别于模型建立前、肺损伤后每隔60 min行动脉血气分析.通气4 h后,取动脉血离心,监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取左下肺组织,监测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含量.结果:实验组动物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光镜检验显示部分液体通气组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部分液体通气可以改善油酸诱导乳猪肺损伤模型气体交换功能,明显减轻乳猪肺部炎症反应和组织学损伤.

    作者:朱耀斌;王强;李晓锋;李建安;凌峰;范祥明;李志强;刘爱军;黄景彬;刘迎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危重新生儿30例随机分为早期微量喂养组(早喂组)和晚喂组各15例.早喂组于出生后6~12 h开奶,奶量从0.4~4.0 mL/(kg·d)开始,晚喂组于生后48~72 h或病情稳定后开奶,奶量从10b20 mL/(kg·d)开始.比较2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天数、安静睡眠、烦躁时间.结果:早喂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晚喂组(P<0.05);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肠外静脉营养时间、住院天数均较晚喂组缩短(P<0.01);2组安静睡眠、烦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缩短全胃肠道内喂养的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李慧英;杨翠芬;牛玉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脑萎缩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脑萎缩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 47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中脑萎缩并发脑出血68例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与单纯脑出血病例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脑萎缩并发脑出血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点,血肿破入脑室系统比例高,脑积水发生率高,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脑出血病例,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死率高,死亡原因主要是合并感染或器官衰竭等并发症.结论:脑萎缩并发脑出血预后差、病死率高.

    作者:王修军;韩登峰;张小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辣椒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辣椒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应用辣椒素治疗变应性鼻炙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0例(40%),有效38例(50.7%),无效7例(9.3%),总有效率90.7%.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辣椒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作者:陈丽;张奕;周明;沈志豪;王婷婷;杨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术中B超定位下经乳晕边缘小切口切除乳腺多发微小腺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术中B超定位下经乳晕边缘小切口切除乳腺多发微小腺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术中在B超定位下于乳晕边缘做一弧形小切口,锐性分离形成皮下隧道,在B超导引下将血管钳沿此皮下隧道至B超定位下的低回声处,钳夹病变周围腺体组织牵拉至切口旁,牵引直视下切开部分腺体完整切除微小腺瘤.结果:应用此方法可一次切除多个乳房微小腺瘤,术后伤口隐蔽,乳房形态与外观正常,乳晕旁瘢痕线不明显.结论:术中B超定位下经乳晕边缘小切口行乳腺多发微小腺瘤切除是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弥补了传统手术缺点,安全可行,既达到了治疗目的,又符合美学要求.

    作者:朱晨芳;郭善禹;顾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糖尿病足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及预后情况.方法:将56例2型耱尿病伴糖尿病足并有外科截肢手术指征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21例)给予下肢动脉血管成形术+药物治疗+局部换药;对照组(35例)给予药物治疗+局部换药.分别在术后第5,30,60,90天观察并评价2组患者临床症状、下肢动脉血管内径及足部渍疡愈合情况、溃疡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截肢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下肢动脉血管内径、溃疡愈合情况、溃疡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及截肢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血管介入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可以降低患者病残率.

    作者:何皓;阳学风;李传辉;伍锡明;李国娟;郭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氯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氯沙坦及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120例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40例,氯沙坦组40例,联合组40例,分别给予贝那普利、氯沙坦、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射血分数、心输出量、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峰)、E/A比值及疗效.结果:3组用药期间血压均控制在目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舒张期末宣间隔厚度、心室后壁厚度、心室质量、心室质量指数、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射血分数、心输出量、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峰)、E/A比值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联合组各指标改善优于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P<0.05),贝那普利组与氯沙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疗效优于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P<0.05),贝那普利组和氯沙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氯沙坦均可逆转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联合应用疗效更显著.

    作者:岳高峰;黄梅;伍磊;张莲菊;魏俊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小儿慢性骨骺损伤MRI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小儿骨骺慢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小儿骨骺损伤6个月后同时行X线、MRI检查,其中4例行CT检查,对影像检查结果相互对照.结果:隐性骨骺损伤X线表现为骺线轻度增宽,CT表现为局限性骨质吸收,MRI表现为生长板区带状长T1、长T2信号,生长板相邻骨质轮廓不光滑.骨骺滑脱X线表现为骨骺半脱位、骺线增宽;CT表现为骺线增宽,骺线两侧骨质轻度硬化;MRI表现为骨骺半脱位,生长板增宽,T2W1信号升高.骨桥形成X线和MRI均显示骨骺和干骺端之间骨桥相连,骺线(或生长板)局限性消失,骨骺和干骺端短缩.结论:轻微骨骺损伤宜采用MRI诊断,骨骺滑脱X线、CT及MRI均可明确诊断,骨桥形成X线、MRI均有特征性表现.

    作者:朱绍成;史大鹏;郑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健康体检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采用阴道清洁度、pH值、阴道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和阴道微生物功能评估168例健康体检者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168例体检者阴道微生态正常者117例(69.64%),微生态失调者51例(30.36%);微生态失调51例者中确诊滴虫性阴道炎2例(1.19%),细菌性阴道病3例(1.79%),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5例(2.98%);41例未确诊者阴道菌群正常但阴道pH值、清洁度、阴道微生物功能异常者27例(16.07%),菌群异常者14例(8.33%).结论:阴道微生态状况是评估女性生殖道感染的良好指标.

    作者:江敬红;张蔚;王卓然;易跃雄;苏钰;李金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