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红晓;杜丹丹;陈云霞;张世珠
目的: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进行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对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108例(CHR组)、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113例(OMR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319例(LIHR组)进行同期非随机对照研究.结果:CHR,OMR和LIHR 3组复发率分别为6.48%(7/108),0.88%(1/113)和0.31%(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HR组复发率明显高于OMR组和LIHR组,LIHR组和OMR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74%,9.84%和9.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侧P>0.05,双侧P>0.05).术后第2 d疼痛分数、术后住院时间和恢复正常活动时间3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IHR组优于CHR组和OMR组.结论:LIHR作为众多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辉;李健文;郑民华;李华青;解轶生;王磊;王明亮;陆爱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产妇(观察组)和正常产妇(对照组)各94例,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观察.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临产前体质量、临产前体质量指教、第三产程时间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流产清宫次数≥3次、胎盘粘连、前置胎盘、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伴凝血异常等构成比高于对照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三产程时问、胎盘因素、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积极处理第三产程,避免产前非意愿妊娠,减少宫腔操作,加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筛查和管理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
作者:刘改新;王书玉;王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外膜蛋白LipL45在不同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中的同源性,初步探讨其在钩端螺旋体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克隆表达外膜蛋白LipL45相关基因,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显微凝集试验分别测定其抗血清效价和抗体活性.以15株不同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此外膜蛋白基因序列,通过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表达产物作为包被抗原与部分钩端螺旋体患者血清反应,评估其作为诊断抗原的可行性.结果: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抗血清能识别大多数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茵体蛋白,显微凝集试验结果也显示此外膜蛋白抗血清与大多数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凝集反应呈阳性.用重组LipL45蛋白包被96孔板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显示,此蛋白抗原与22名感染者血清呈现不同水平的免疫阳性反应,而与10份正常人血清呈阴性反应(P
作者:张湘燕;于洋;王亚琳;何平;胡宝瑜;聂一新;蒋秀高;郭晓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的可行性.方法:对2例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在应用常规保肝治疗时,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观察血液净化前后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2倒患者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好转,病程得到及时的干预.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可有效地干预妊娠急性脂肪肝所造成的肝损伤.
作者:汪海源;李国福;臧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肺脓肿合并大咯血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5例急性肺脓肿合并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内科综合性治疗17例,外科手术5例,均治愈;死亡3例.结论:急性肺脓肿合并大咯血患者病情危重,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胡海英;付志;李耀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2例直肠类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标记辅助诊断.结果:10例肿块直径<2 cm,行直肠局部切除术;2例肿块直径>2 cm,行根治术.12例铬粒素A(+),10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为(+),9例突触素(+).1例可见淋巴结转移.结论:直肠类癌为低度恶性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源性肿瘤,愈后较好.无转移者仅行手术治疗;有转移者术后可行化疗.
作者:王在恒;于喜法;龙华;张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RI对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8例肝性脑病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肝性脑病3例,2例MRI T1 WI表现为两侧苍白球、中脑、垂体前叶对称性高信号,1例表现为轻度弥漫性脑水肿.慢性肝性脑病15例,T1 WI表现为两侧苍白球(15/15)、中脑前份(14/15)和垂体前叶(10/15)对称性高信号,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未显示异常信号.结论:MRI对肝性脑病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郭炳伦;程敬亮;张丽华;黄文起;张会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破口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Ⅰ型夹层动脉瘤手术治疗,总结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术前均诊断为Debakey Ⅰ型夹层动脉瘤,破口在升主动脉.术中证实为Ⅲ型夹层动脉瘤逆行剥离致Ⅰ型夹层动脉瘤.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置换+远端硬象鼻术4例,行介入主动脉腔内支架术1例.结果: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围术期死亡.其中1例术后伤口愈合延迟,1例出现声音嘶哑.随访2~18个月,效果良好.有1例远端假腔仍有血流,但无临床症状.结论:破口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Ⅰ型夹层动脉瘤可以认为是Ⅲ型夹层动脉瘤逆行剥离至升主动脉及弓部形成,易误诊为一般Ⅰ型夹层动脉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置换+远端硬象鼻术是佳适应证;术前要充分估计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志远;赵文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派丽奥治疗早期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4枚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派丽奥实验组,记录用药前、用药后3周、6周的细茵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及牙周探诊深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牙各临床指标较用药前明显改变(P<0.05),2组间各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派丽奥对早期种植体周围炎有良好治疗作用.
作者:王国义;阎俊新;张秀英;周宣岩;邹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水平的变化,进一步了解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30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的水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及对照组(P<0.01),而血清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水平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及对照组(P<0.01).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低于治疗前,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增高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水平降低与粥样斑块破裂相关,可作为判断粥样斑块不稳定的血清学指标.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增高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水平降低有助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及冠心痛患者的预后.
作者:来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四襻式直角方边折叠人工晶体在眼内植入后的临床效果.方法:210例(224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术,植入四襻式直角方边折叠式人工晶体,对照组植入双襻的直角方边人工晶体.18个月时观察2组患者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及视觉症状.结果:2组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个月时观察组5例(4.46%)发生后囊混浊,对照组有13例(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襻式直角方边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眼内稳定性好,后囊混浊发生率低.
作者:张晓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急性心肌梗死(n=30)、不稳定性心绞痛(n=30),稳定性心绞痛(n=30)及对照组(n=30)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增高,是斑块不稳定性的标志之一.
作者:刘芳;潘永瑜;李东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131I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分为131I治疗组(27例)和抗甲状腺药物对照组(30例),于治疗后观察1~3年,比较2组的疗效、胰岛素的使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复发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1.5%,明显高于对照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P<0.01);2例患者原使用胰岛素后改为口服降糖药(2/8,25%).对照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复发率(56.7%)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6.7%)明显高于治疗组(7.1%,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P<0.01,χ2=10.37,P<0.01).结论:131I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优于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少华;王自正;邵国强;蒋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彩超在介入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手术中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彩超引导下对58例原发性及转移性肝脏肿瘤患者采用介入射频消融术.治疗前行CT或MRI、彩超检查,设计手术方案,术后1 d,7 d进行血清学检测,术后1周行彩超检查,1个月后复查CT或MRI和彩超厦血清学检查,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结果:治疗后肿瘤大直径缩小1/2者19例,缩小
作者:祝海城;马鹰;何大馨;谭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使用双源CT对冠状动脉宽块进行无创评估,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探讨其在冠心病诊断上的优点及不足.方法:4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使用双源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了解冠状动脉斑块的种类、大小及解剖学分布,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判断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48例患者共检查576支冠状动脉节段,检测出127个粥样硬化斑块(约占22%),平均(2.4±0.32)个/例.其中74%为大斑块,26%为小斑块.在所有斑块中,16%的斑块为软斑块,10%的斑块为混合性斑块,74%的斑块为钙化斑块.共检测出8例心肌桥(约占16%).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双源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7%,97%,98%.结论:双源CT可以实现无创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区分高危斑块,并对心肌桥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敏感性.
作者:汤沂;江时森;卢光明;宫剑滨;张启高;王立军;张龙江;郭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炎琥宁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收集360例使用炎琥宁注射液患者的病历,对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炎琥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血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神经精神症状、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8.89%,1.39%,0.56%,0.28%,0.28%.结论:临床用药应注意炎琥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作者:鄢金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为临床急救工作探索便捷、实用的人工通气方法,以提高急救抢救成功率.方法:对呼吸科116例急救气管插管者.比较经喉罩气管插管与经喉镜及经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术所耗时间及成功率.结果:经喉镜及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一次置管成功率100%.经喉罩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85.7%,但经喉罩气管插管较经喉镜及纤维支气管镜插管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经喉罩气管插管简易、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凌宙贵;刘卫;汪春梅;蒋连强;蒋荣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应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枝术的护理重点.方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有创通气时间>24 h患者28例,随机分为序贯通气现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相应指标.结果:2组间平均移植桥血管数、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呼吸机辅助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ICU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有创与无创通气切换窗指标、治疗前护理、无创通气效果判断、温化与湿化、人机协调性与同步性等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应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技术的护理关键.
作者:智红晓;杜丹丹;陈云霞;张世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治愈率84.6%.病死率7.7%,后遗症发生率26.9%.结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易并发颅内出血,应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对<3个月单纯母乳喂养婴儿及有慢性腹泻病史、婴儿肝炎综合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等导致维生素K缺乏和吸收障碍的患儿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1,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作者:张书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与心电图慢性ST-T改变的关系.方法:对213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35例患者心电图有慢性ST-T改变,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83例(61.48%),阴性52例(38.52%).(2)78例患者心电图ST-T表现正常,冠状动脉造影阳性46例(58.97%),阴性32例(41.0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静息心电图慢性ST-T改变不能诊断冠心病.
作者:艾民;乔玉花;王旋麟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