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锋;赵迎春
目的:观察连表麻气管导管对缓解全麻手术患者拔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连表麻气管导管组(Ⅰ组),普通气管导管组(Ⅱ组)(每组30例).观察2组拔管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呛咳发生率.结果:整个苏醒和拔管期观察血压,心率与手术结束时比较,Ⅰ组无明显变化,Ⅱ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后5 min恢复到基础值;组间比较,拔管前5 min I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前5 min和拔管时呛咳的发生率Ⅰ组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连表麻气管导管气管内应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可有效抑制麻醉苏醒拔管期气管导管对气管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性呛咳、躁动和血流动力学的过度波动.
作者:孟宏伟;石志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泛影葡胺在粘连性肠梗阻中诊断及治疗效果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6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60~80 mL,行胃肠道造影,通过腹部X线摄片动态观察泛影葡胺造影剂在胃肠道中的位置及通过情况,确定梗阻部位及梗阻是否完全,从而确定手术时机.结果;45例泛影葡胺造影剂在6~24 h后到达结肠而给予保守治疗,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为14.8 h,1~6 d(平均3.3 d)后症状消失;21例造影剂不能到达结肠且症状体征加重而行手术治疗痊愈.结论:泛影葡胺胃肠道造影对明确梗阻部位及选择手术时机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可作为临床医师诊断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一种手段.
作者:孙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延长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延长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15例.术前根据患肢大周径、内踝到胫骨结节长度、病灶范围和骨缺损长度设计Ilizarov外固定延长架.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区竞性肉芽、坏死组织及死骨块,把外固定延长架套入小腿,在相应胫骨部位进行穿针固定和干骺部截骨,手术后4~7 d以1.0 mm/d的速度进行延长.结果:经7~16周(平均12周)推进延长,骨缺损两断端会合,继续维持外固定架固定3~9个月(平均6.5个月)达到骨性愈合.实施骨延长未发生错位或明显偏离轴线.其骨延长5.0~15.0 cm,平均8.5 cm.对15例患者进行疗效评定,优5例,良7例,可2例,差1例.结论:应用Ilizarov外固定架延长技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创伤小,能有效缩短骨不连的治疗时间.
作者:张长江;王明君;张凯;刘帅;董胜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维库溴铵不同注射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使用间断静脉注射及持续静脉泵注维库溴铵各30例,监测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比较2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单位时间维库溴铵平均总用量、手术结束前体动次数、需要追加镇静或镇静药次数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松自主恢复时间、拔管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静脉注射和持续静脉泵注均能满足临床需要,持续静脉泵注更有利于控制药物作用强度及时间.
作者:吴永伟;王鹏;彭会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联合5-单硝酸异山梨酯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的影响.方法:4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普萘洛尔组14例,5-单硝酸异山梨酯组14例,普萘洛尔与5-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组14例.分别给上述3组普萘洛尔10 mg/次,3次/d,口服;5-单硝酸异山梨酯40 mg/次,1次/d,口服;普秦洛尔10 mg/次,3次/d,5-单硝酸异山梨酯40 mg/次,1次/d,口服;疗程均为12周.于治疗前后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普萘洛尔组,联合组2组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均显著下降(P<0.05),5-单硝酸异山梨酯组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下降幅度优于普萘洛尔组(P<0.05).结论:普蔡洛尔联合5-单硝酸异山梨酯更有效降低门静脉血流量,具有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
作者:胡良凯;张建民;孙晓岚;张英虎;陈薇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心肌梗死后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后存活24 h者32只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卡维地洛10 mg/(kg·d),对照组仅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15 mL/(kg·d);假手术组10只为仅穿线不结扎左前降支者,给予生理盐水15 mL/(kg·d),均经灌胃给药.观察各组4周末血流动力学和心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假手术组比较,4周末大鼠心脏质量、左心室质量、心脏质量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均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室重塑指标均显著改善.结论;卡维地洛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和抑制Ⅰ型胶原的沉积,从而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
作者:韩荣丽;刘宗芳;简立国;孙利强;李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肠结核误诊原因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肠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肠结核临床表现以腹痛、低热、腹部肿块、大便习惯改变等为主,需结合实验室检查、X线胸片,纤维结肠镜加活检、手术后病理检查进行诊断,33例非手术治疗治愈,12例因误诊或出现肠梗阻、肠穿孔、肠瘘等并发症行手术治疗.结论:肠结核的误诊率较高,X线胸片、CT、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培养检查、钡灌肠、纤维结肠镜等是有效检查方法,确诊后抗结核治疗,若出现并发症考虑手术治疗.
作者:刘景亮;金锋;张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手部深度烧伤后功能康复的新方法.方法:创面愈合后早期被动锻炼时主要由家长对患指各关节囊实施牵拉、捻转、背伸屈曲运动,间歇期佩戴个性化的弹性支具.结果:伤后6个月~1年随访14例23只手功能良好,3例6只手外观基本正常,功能较好,指关节无明显功能限制;2例3只手外观及功能欠佳,功能障碍者4例5只手.结论:尽早进行手部功能锻炼,间歇期应用手部弹性支具配合抗瘢痕药物等措施,可减轻瘢痕挛缩畸形,使小儿手部深度烧伤后手部功能得到大限度的恢复.
作者:赵耀华;景福琴;邓海涛;吴晓勇;沈耀明;徐丽红;黄伟琪;马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导泻药物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对胃肠道残存农药的排泄作用,寻找高效、安全的导泻、通便药物,以提高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治愈率.方法:150例有机磷中毒阿托品化后肠功能抑制的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实验组联合用药,对照组分4组分别服用不同导泻剂.比较2组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用药后第1次排便时间、用药前后肠鸣音次数之差、胃储留量回抽次数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更益于有机磷中毒阿托品化后肠功能抑制患者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残存农药的持续吸收,更好预防肠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
作者:刘文彩;刘爱玲;孙俊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4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不同类型骨折400例,其中AO钢板90例,矩形钉104例,外固定架80例,带锁髓内钉126例.对操作方法、并发症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防6~24个月,平均12.5个月,疗效优良率:AO钢板91.11%,矩形钉83.65%,外固定架86.25%,带锁链内钉92.06%.均有不同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胫腓骨骨折不同部位和类型选择不同的固定方法,熟练操作技术、恰当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及妥善术后处理,能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疗效.
作者:桑建新;秦本刚;张俊杰;张旭;刘世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131I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近远期疗效,分析发生早晚期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因素.方法:对在本院核医学科进行131I治疗的甲状腺机能亢症进患者232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5年,从病理基础和自身抗体等方面对比观察131I治疗对早晚发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影响及预后.结果:抗体阳性(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微粒体抗体中1项阳性,该病例记为阳性)占所有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73.68%,与抗体阴性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发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16例,占84.2%(16/19),而在晚发甲状腺功能减退中占82.3%(28/34),在早发或晚发甲状腺功能减退中,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病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是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一般较结节性甲状腺肿更容易发生早发和晚发甲状腺功能减退.
作者:汪开明;青春;朱芸芝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腮腺区外伤的临床特点和急救注意事项.方法:总结30例腮腺区外伤病例诊断、治疗中取得的经验.结果:腮腺腺体损伤及导管损伤共25例,愈合良好;面神经损伤5例,3例恢复正常,1例大部分恢复正常,1例正在恢复中.结论:对腮腺区外伤病例要仔细检查腮腺及其导管、面神经有无损伤及其损伤程度,正确处理,防止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吴德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21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112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均10 d为1个疗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后循环血供,观察治疗后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对照组总有效率76.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提高微循环灌注,改善脑组织供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袁俊丽;袁记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并发肠嵌颁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骨盆骨折并发肠嵌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伤后27 d入院,有明显腹胀腹痛,停止肛门排气、排便,腹膜刺激征阳性,CT检查发现肠菅嵌顿在髋臼骨折线内.术中见嵌顿小肠近端穿孔,遂行穿孔肠管外置术.另1例伤后直接就诊入院,第2 d出现明显腹胀腹痛,CT检查提示肠管嵌顿在骨盆骨折线内,急诊手术松解嵌顿肠管,未发生坏死.结论:提高对骨盆骨折并发肠嵌顿的认识,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及对CT检查,有助于肠嵌顿的诊断.一经确诊,需急诊手术挽救嵌顿肠管.
作者:宗兆文;沈岳;吴兆华;李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原发性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10例临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性心脏病住院患者,进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其心肌缺血、心室功能情况及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对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情况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表现为可逆性心肌缺血,3例表现为不可逆性心肌缺血,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缺血患者中31例阳性显像(血管狭窄程度≥50%),32例阴性显像,且二者缺血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以显示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高血压性心脏痛患者心肌缺血.
作者:高玲;贾鹏;郭万华;施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13例初治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应用羟基脲治疗,白细胞降至20×109/L时停用.给予高三尖杉酯碱0.7~1.2 mg/(m2·d),缓慢静脉滴注,5~14d/月,联合干扰素300万u,皮下注射,1次/2 d,3~6个月后维持量2次/周或1次/周,维持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60×109/L调整用药.每3个月复查染色体,6个月后以干扰素或羟基脲维持治疗.结果:13例患者中完全血液学缓解10例(76.92%),12个月完全遗传学缓解1例(7.69%),部分遗传学缓解2例(15.38%),微遗传学缓解2例(15.38%).结论: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获得较高的血液学完全缓解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值得推广.
作者:刘晓娟;舒华娥;张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中livin表达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患者复发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l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6.4%(42/55),而正常对照组中无1例呈阳性表达(P<0.01);livin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初发和复发显著相关(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转移与否、肿瘤数目无关.结论:liv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复发密切相关,livin蛋白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和评判术后高复发风险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祝兴旺;张明明;宋永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对膝部隐性骨折和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有明显外伤史患者33例共36个膝关节,行X线平片检查及MRI检查,其中12例行CT检查.结果:X线平片及CT检查均未见明显骨折征象,MRI检查33例患者36个膝关节均有骨挫伤,表现为骨髓内T1WI呈低信号、T2WI及STIR像呈高信号的片状及地图样异常信号影,其中合并骨折25例,所见骨折呈长T1长T2改变,以不规则形居多,T2WI与STIR像呈高信号.以T1WI更明显.部分骨折线在T1WI,T2WI上均显示为低信号.MRI检查伴随病变有韧带的损伤,SE序列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而在脂肪抑制序列显示损伤部位及形态好,其中17例合并膝关节腔内少量积液.结论:MRI能早期确诊隐性骨折及骨挫伤,如患者外伤后X线平片未见骨折,外伤部位持续疼痛,软组织肿胀,不能承受重力,应作MRI检查.
作者:杨群顶;孙培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根据诱导对辅助使用镇痛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开始时、气管插管后1,5,10 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结果:气管插管时2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组气管插管后1 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气管插管时明显升高,气管插管5 min后渐恢复麻醉诱导前水平;舒芬太尼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气管插管后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变化不大.结论:和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更有利于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郭松青;胡乃琴;陆康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血清微量元素锌、铜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90例健康成人进行血清锌、铜水平测定,并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组血清锌水平明显降低,血清铜水平明显增高,铜/锌比值明显升高.讨论: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清锌、铜变化,对低锌患者给于一定量的锌补充,使铜/锌比值下降,对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宜川;孟凡良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