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用

付小卫;宋长恒;王如然;刘梅洁;王莹;周晟芳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动物实验, 动物模型
摘要: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osteopenia)、骨的微观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OP是一个具有显著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它的严重后果是发生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就可发生骨折),从而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其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这就迫切要求对其发病机制、药物作用机理有深入认识,从而提出更新、更科学的防治方法和手段.这一切都需要医药科研人员付出艰辛的努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激活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的特异性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激活下丘脑室旁核热刺激及氢化可的松敏感(CRH相关)神经元的穴位特异性.方法:电生理学方法定性分析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比较针刺不同部位的20个穴位对CRH相关神经元的激活效应及特异性穴位对外周血皮质酮(CORT)水平的干预.结果:肾俞、期门、肝俞及京门为特异性穴位,膀胱经、肝经、胆经为特异性相关经脉,针刺特异性穴位可明显提高外周血CORT水平.结论:针刺激活下丘脑室旁核CRH相关神经元有穴位和经脉特异性.

    作者:张娇娇;王少军;谭连红;朱兵;王朝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前列腺炎从脾胃论治临床观察

    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病,但治疗多疗效欠佳,病情缠绵.笔者根据“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必先实脾”的原理及男性体质的特殊性,在临床从脾胃入手,运用补中益气汤或平胃散等方药加减治疗本病20余例,收效颇佳.

    作者:孙成力;陆文;高建东;张妍;张素雅;徐婷;朱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安泰汤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安泰汤对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以及探讨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适宜诊治方法.方法:选取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30例应用安泰汤治疗作为治疗组,对照组30例应用更年安片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33.33%、60%.2组各自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自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总积分(11.47±5.58)较对照组(18.40±7.56)减少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E2水平(45.68±40.57)均较治疗前(11.44±10.36)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SH水平(28.73 ±5.15,39.27±6.03)较治疗前(54.46±7.68)降低,LH水平(25.05±1.24)较治疗前(39.15±1.1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泰汤是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方剂.

    作者:赵嘉勇;孟宏;郝晋东;刘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分析及评价体系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初步建立了中医诊疗轻中度抑郁症方案(草案)及疗效评价体系(草案).方法:应用针刺百会、丰隆等穴结合中药汤剂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并与口服氟西汀组、单独针刺组、单独中药组进行疗效比较,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MA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总体评定量表(CGI)评分,并在研究中进行各组TESS副反应量表评定.结果:经8周治疗后,针刺结合中药组和西药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中药组治疗有效率为76.36%,口服西药氟西汀组有效率78.94%,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结合中药组改善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组;针刺结合中药组比西药组的副反应少、复发率低.后续研究表明,针刺结合中药组、单独针刺组、单独中药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针刺结合中药组改善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独针刺及单独中药组.

    作者:邵妍;陈以国;王鹏琴;王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糖尿病大鼠脾气亏虚、痰瘀互阻证的尿液代谢组学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大鼠尿液代谢物.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成模后第6周检测血糖、血脂,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第3、6周尿液,对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大鼠成模后判别属脾气亏虚、痰瘀互阻证.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糖、血脂升高(P<0.05),第6周抗坏血酸、葡萄糖酸、丙氨酸、十八烷酸、戊二酸含量增加(P<0.05);模型组第6周较第3周上述代谢物含量增加(P<0.05).结论:尿液代谢物变化提示糖尿病大鼠体内氧化应激及脂类代谢发生异常.

    作者:潘秋;赵慧辉;陈建新;董芳;王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乌灵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治疗组(乌灵胶囊)60例、对照组(盐酸氟西汀片)58例,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4d、28d、42d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安全性检查评价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显愈率为68.3%,与对照组69.0%疗效相当(P>0.05),2组治疗后HAMD、HAMA分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低于对照组20.69% (P <0.01).结论:乌灵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疗效与盐酸氟西汀片相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盐酸氟西汀片.

    作者:孙利;谷春华;任君霞;田野;杨立波;张喜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温阳化湿利水法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研究

    目的:观察温阳化湿利水法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分别给予西药基础治疗加中药、西药基础治疗,疗程为半个月,观察各组治疗后患者胸水吸收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2个月后将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第1~4疗程总有效率分别为82.22%、91.11%、93.33%、95.56%;对照组第1~4疗程总有效率分别为64.58%、73.33%、84.44%、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发热、乏力、咳嗽、胸痛改善情况分别为100%、95.2%、91.7%、90.7%,对照组分别为87.5%、77.5%、78.9%、8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阳化湿利水法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可以明显地促进胸水的吸收,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闫宝环;董玉霞;赵莲萍;田军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校生命与养生教育的实践研究

    生命与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中医养生学蕴涵丰富的生命与健康知识,倡导将保养生命与人的一生相伴始终.我们以中医养生学课程作为生命教育的载体,开展“教育式、启发式”问卷调查,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养生课堂及养生实践之中.通过生命与养生的教育及实践,敦促大学生审视自己的大学生活,强化生命意识,增进对生命的认识、尊重与关爱,逐渐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自然健康生命观.

    作者:金红;杨智;金一;凌晓;王凯玲;谷捷;邹晨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析化瘀通络法在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中的临床意义

    缺血性中风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化瘀通络药通过多环节、多靶点而具有防治中风病的确切疗效,对于降低中风病复发率、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化瘀通络法在中风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贯穿其二级预防的全过程.

    作者:张彬;胡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DPN的疗效.方法: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同时腺苷钴胺肌肉注射,观察组加服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4周为1个疗程,2组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并检测MNCV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疗效明显,无明显毒副作用,在DPN临床治疗方法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于文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论风之特点及治疗

    风之形成在于寒热不均,自然界如此,人体亦是如此.风在五行属木,风之特点,其性上扰,风先伤人皮毛,风犯中土.风为木,制之者金也,故临床诸般辛药可制风散风也;风为木,抗之者土也,故诸般土药可抗风也;风为木,主之者肝胆也,故诸般肝胆药可行其疏泄之能,使风归正化也;对于水亏风动者,又当滋水以息风.

    作者:韩红伟;张德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观察中医内外合治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口服消炎痛及别嘌吟醇,观察组使用中药方内外合治,口服中药汤,外敷中药二乌膏,比较2组患者治愈情况及尿酸下降的情况.结果:在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治愈患者19例,显效患者16例,有效患者9例,总有效率88%,对照组治愈患者18例,显效患者17例,有效患者8例,总有效率86%.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并不显著.在不良反应及血尿酸降低情况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内外舍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有稳定的疗效,同时不良反应少,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李选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对“膏梁之变,足生大丁”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

    从当代和历代医家对《内经》中有关“膏梁之变,足生大丁”中“足”字的争论,结合“足”字本意的解释、《内经》中“足”字字义分析和临床实际情况,认为此“足”字原意为人体足部,“丁”指糖尿病足部坏疽、痛风.“膏梁之变,足生大丁”注解的争论有助于加深对于“丁”认识的细化,“足”字不限于人体足部的解释在疾病谱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要全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强骨胶囊上市后临床应用文献分析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属“骨瘘”范畴,中药二类新药强骨胶囊具有补肾、强骨、止痛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的肾阳虚患者,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还可显著降低骨折发生率,明显改善骨代谢和骨转换指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强骨胶囊还应用于其他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属于超说明书使用范畴.

    作者:张雯;谢雁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乌梅丸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与Meta分析

    目的:系统分析乌梅丸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全文数据库,以“乌梅丸和溃疡性结肠炎”为检索词;纳入自1979年至2012年8月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乌梅丸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c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使用RevMan 5.0版本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乌梅丸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与对照药相比,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复发率方面均有一定优势,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闫曙光;惠毅;周永学;李京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论中医平和体质的包容意义

    平和体质是中医体质分类的核心内容,一直以来被认为其内涵就是健康体质和正常体质.在平和体质辨识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存在矛盾之处.因而认为,中医平和体质并非单纯的完美态健康体质,应是一个兼具包容性质的复杂组合体,是一个广义化的集合体.

    作者:高志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丹红治疗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血瘀病理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CAAS)血瘀证的病理基础.方法:选择T2DM具有血瘀证合并CAAS患者为A组,加丹红注射波治疗,无血瘀证不舍并CAAS的T2DM为B组,健康体检者为C组,均检测血瘀病理指标.结果:A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显效率56.67%,总有效率93.33%.A组治疗前及B、C3组间的sICAM-1、sVCAM-1、ET-1、Hs-CRP、全血低切、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各项指标依次降低(P<0.05,P<0.01);A组治疗前、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能改善血液流变学,调节细胞黏附分子和ET-1表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炎症细胞聚集及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扩张外周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瘀证.

    作者:张太阳;熊燕;李淑兵;肖茜丹;李勇峰;张国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前列腺增生症肾虚血瘀证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建立前列腺增生症(BPH)肾虚血瘀证大鼠动物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去势手术、激素注射加冰浴方法制作BPH肾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考察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PAP)含量,观察模型大鼠病理组织形态学.结果: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卡松黏度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血清PAP的含量升高(P<0.05),并且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小血管扩张、充血,符合瘀血的病理表现.结论:该模型制作方法简单,评价指标客观,为BPH肾虚血瘀证以及相关中药治疗机制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作者:樊新荣;颜苗;何清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形神合一”中医学的生命整体观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的生命整体观,也是中医心理学奠基的理论之一.其思想内涵为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且神是形的功能活动体现,即所谓“形具神生”、“形质神用”、“神能御其形”.此理论几千年来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以及养生保健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其深入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昊;杜渐;张振华;邵祺腾;王克勤;杨秋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力度摩囟门对小儿夜啼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摩囟门轻手法对小儿夜啼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小儿夜啼症分别施用摩囟门轻、重手法,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手法有效率为92.86%,重手法有效率为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58.33%.经统计学比较,2组间存显著差异.结论:轻摩囟门治疗小儿夜啼症效果较好.

    作者:陈虎;刘淑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