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于文艳

关键词:益气活血通络方,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DPN的疗效.方法: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同时腺苷钴胺肌肉注射,观察组加服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4周为1个疗程,2组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并检测MNCV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疗效明显,无明显毒副作用,在DPN临床治疗方法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系统评价比较葛根素注射液在不同类型中风中的疗效优势

    目的:比较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同类型中风的疗效优势.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合格研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依据中风类型、分期分亚组统计相关数据.结果:23项研究符合选择标准,葛根素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出血性中风急性期RR(99% CI) Meta-分析结果依次为1.21(1.14,1.28)、1.21(1.02,1.43),上述亚组失效安全数依次为270.73、1.81.结论:现有证据提示,葛根素注射液用于中风急性期较用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证据充分;用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较用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据充分.

    作者:马丽虹;李冬梅;李可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应用于老年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在老年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性前列腺增生临床患者病例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单纯西药和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17%,且观察组患者的3个月后复发率为4.88%,对照组为29.27%.以上2项指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老年性前列腺增生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蒋泉;李义学;张剑;于汝通;陈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DPN的疗效.方法: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同时腺苷钴胺肌肉注射,观察组加服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4周为1个疗程,2组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并检测MNCV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疗效明显,无明显毒副作用,在DPN临床治疗方法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于文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现状概说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等,中医属“振掉”、“颤证”、“痉证”、“肝风”等范畴.目前西医应用的治疗手段无论药物或手术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且具有很大的毒副作用.而中医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减少西药用量,且毒副作用小.中医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该领域大有作为,本文就帕金森痛的中医治疗状况及进展予以介绍.

    作者:陈枫;袁盈;陈思岐;蔡向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安泰汤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安泰汤对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以及探讨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适宜诊治方法.方法:选取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30例应用安泰汤治疗作为治疗组,对照组30例应用更年安片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33.33%、60%.2组各自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自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总积分(11.47±5.58)较对照组(18.40±7.56)减少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E2水平(45.68±40.57)均较治疗前(11.44±10.36)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SH水平(28.73 ±5.15,39.27±6.03)较治疗前(54.46±7.68)降低,LH水平(25.05±1.24)较治疗前(39.15±1.1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泰汤是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方剂.

    作者:赵嘉勇;孟宏;郝晋东;刘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太冲穴与眼的特异性论析

    经穴效应特异性为目前针灸研究的热点之一,穴位对脏腑应该存在生理、病理上的特异性调节作用,此作用的发挥依赖于“穴位-经络-脏腑(器官)”的相互联系.本文以太冲穴对眼相关的中医认识、现代机制及临床疗效3方面加以论析,以此阐述太冲穴与眼的特异性关系.

    作者:郭太品;诸毅晖;杨洁;梁繁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前列腺炎从脾胃论治临床观察

    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病,但治疗多疗效欠佳,病情缠绵.笔者根据“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必先实脾”的原理及男性体质的特殊性,在临床从脾胃入手,运用补中益气汤或平胃散等方药加减治疗本病20余例,收效颇佳.

    作者:孙成力;陆文;高建东;张妍;张素雅;徐婷;朱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增液布津汤对干燥综合征模型鼠颌下腺AQP5表达的影响

    目的:以干燥综合征(SS)模型鼠颌下腺水通道蛋白-5 (AQP5)的表达为靶点,探讨增液布津汤对SS模型鼠颌下腺AQP5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诱导法建立干燥综合征小鼠模型,以环戊硫酮为对照组,给予中药煎剂增液布津汤灌胃.镜下观察颌下腺病理变化,同时用Western blot分析模型鼠颌下腺AQP5的表达.结果:给予增液布津汤高、中、低剂量组的AQP-5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分别升高了32.84%、12.54%、4.51%.结论:增液布津汤可能通过抑制SS模型小鼠淋巴细胞浸润的病理进程,促进AQP5的表达,改善唾液腺分泌功能,缓解SS口腔干燥症状.

    作者:金桂兰;何慧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益肾蠲痹丸对肾虚证与脾虚证CIA大鼠免疫因子的调节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益肾蠲痹丸对肾虚证与脾虚证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免疫因子的调节作用,以期为中医辨证治疗的合理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6周龄雌性SD大鼠114只,随机分为10组,分别采用去势法和羟基脲法制作肾虚模型、利血平法制作脾虚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尾根部皮下注射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物的方法诱导出关节炎模型,免疫18d后各治疗组均灌胃给予益肾蠲痹丸.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及血浆中IL-6、IFN-γ及IL-10的含量.结果:(1)益肾蠲痹丸可以显著减轻肾虚证CIA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亦可减轻CIA组及脾虚证CIA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但其疗效明显低于肾虚证CIA大鼠;(2)益肾蠲痹丸均可下调CIA大鼠血浆中IL-6与IFN-γ含量,上调IL-10的含量,其中对肾虚证CIA大鼠的调节作用要优于脾虚证及对照组CIA大鼠,而去势所致肾虚证CIA大鼠疗效略优于羟基脲所致肾虚CIA大鼠.结论:益肾蠲痹丸对肾虚证、脾虚证及未施加证候处理因素的CIA大鼠均具有治疗作用,其中对肾虚证CIA大鼠的治疗作用要好于脾虚证及未施加证候处理因素的CIA大鼠;而在2种肾虚证CIA大鼠中,以去势法CIA的治疗效果更佳,表明去势法制作的肾虚证CIA模型更符合中医的肾虚证侯动物模型,同时也从实验角度反映了中医辨证治疗的合理性.

    作者:赵宏艳;王燕;于峥;刘梅洁;刘红;李艳;吕诚;谭勇;肖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医心系亚健康状态调查研究

    目的:研究亚健康状态常见中医心系症状的基本特征和组合规律.方法:通过横断面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心系亚健康状态常见症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分布特点和组合规律.结果:心系亚健康状态以烦躁、健忘、疲乏、头脑昏沉、眼睛不适、心慌、气短为主要症状;怕冷、多梦、早醒、夜里醒来、胸闷、容易出汗、难以入睡为次要症状;男性易出现疲之、口腔溃疡、容易出汗症状;女性易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多梦、怕冷症状;疲之在30 ~ 40岁年龄段的出现率和烦躁在36~45岁年龄段的出现率高达100.0%;健忘在各学历中出现频率均超过95%;疲之、烦躁、眼睛不适症状在各职业中出现率皆在95%以上;以心脾两虚、心气虚及心阳虚3组症状群多见.结论:心系亚健康状态以疲之、眼睛不适、健忘、烦躁、头脑昏沉、怕冷、早醒、难以入睡、容易出汗表现得程度较重;不同性别、年龄段、学历、职业表现的症状有差异;心系亚健康状态多表现为心脾两虚证候、心气虚证候及心阳虚证候.

    作者:曲淼;张明雪;何丽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急诊留观因素及中医证候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急诊留观的因素以及中医证候,为今后处理相关并发症,以及提高中医参与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诊留观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和试验室资料,并用SPSS17.0进行相关统计.结果:2011年急诊留观病人959人,慢性肾脏病患者96人,平均年龄73.05±13.24岁,60岁以上者占87.5%,原发病中糖尿病肾病多,占37.4%,并且全部处于CKD3~5期;就诊的主要病因分别是肺部感染、急性左心衰和脑血管疾病,其中脑出血的死亡率高.中医证型分为风动、血瘀、热毒、水气、湿热、湿浊6型,其中以风动证的SAPSⅡ评分高.结论:糖尿病、高血压、高龄以及肺部感染是CKD患者急诊留观的重要因素,积极有效的控制血糖、血压,预防感染是减少CKD患者急危重症的关键.关注中医证候为风动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发生危重证候.

    作者:王洪霞;范亚兰;王雁;温燕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乌梅丸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与Meta分析

    目的:系统分析乌梅丸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全文数据库,以“乌梅丸和溃疡性结肠炎”为检索词;纳入自1979年至2012年8月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乌梅丸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c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使用RevMan 5.0版本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乌梅丸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与对照药相比,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复发率方面均有一定优势,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闫曙光;惠毅;周永学;李京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析化瘀通络法在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中的临床意义

    缺血性中风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化瘀通络药通过多环节、多靶点而具有防治中风病的确切疗效,对于降低中风病复发率、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化瘀通络法在中风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贯穿其二级预防的全过程.

    作者:张彬;胡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皇甫嵩《本草发明》学术特色研究

    《本草发明》作者明代皇甫嵩、皇甫相.本书的学术特点为发展归经学说,主张重新认识三品药物,对割股疗亲及部分人部药提出异议,对药物使用、治法等多所发明等.

    作者:李玉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强骨胶囊上市后临床应用文献分析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属“骨瘘”范畴,中药二类新药强骨胶囊具有补肾、强骨、止痛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的肾阳虚患者,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还可显著降低骨折发生率,明显改善骨代谢和骨转换指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强骨胶囊还应用于其他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属于超说明书使用范畴.

    作者:张雯;谢雁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形神合一”中医学的生命整体观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的生命整体观,也是中医心理学奠基的理论之一.其思想内涵为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且神是形的功能活动体现,即所谓“形具神生”、“形质神用”、“神能御其形”.此理论几千年来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以及养生保健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其深入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昊;杜渐;张振华;邵祺腾;王克勤;杨秋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分析及评价体系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初步建立了中医诊疗轻中度抑郁症方案(草案)及疗效评价体系(草案).方法:应用针刺百会、丰隆等穴结合中药汤剂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并与口服氟西汀组、单独针刺组、单独中药组进行疗效比较,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MA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总体评定量表(CGI)评分,并在研究中进行各组TESS副反应量表评定.结果:经8周治疗后,针刺结合中药组和西药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中药组治疗有效率为76.36%,口服西药氟西汀组有效率78.94%,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结合中药组改善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组;针刺结合中药组比西药组的副反应少、复发率低.后续研究表明,针刺结合中药组、单独针刺组、单独中药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针刺结合中药组改善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独针刺及单独中药组.

    作者:邵妍;陈以国;王鹏琴;王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益气补肾祛邪方调控后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39例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 ~59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7.18%,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约有9000多万人[1].ASC并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肝功能也正常,但HBV感染已公认为是肝硬化、肝癌发生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2].2005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把此类患者分为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并建议对慢性HBV携带者(有HBV DNA高载量,HBeAg阳性,ALT正常或低水平等特点)应做肝组织学检查,如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HAL≥4或≥G2炎症坏死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慢性HBV携带者通常有较完全的耐受性,处于免疫不应答状态,治疗上十分困难,对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效果均不理想.

    作者:付修文;徐春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力度摩囟门对小儿夜啼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摩囟门轻手法对小儿夜啼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小儿夜啼症分别施用摩囟门轻、重手法,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手法有效率为92.86%,重手法有效率为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58.33%.经统计学比较,2组间存显著差异.结论:轻摩囟门治疗小儿夜啼症效果较好.

    作者:陈虎;刘淑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疆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证候类型特点因子分析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患者证候类型特点.方法:在新疆乌鲁木齐、喀什地区共收集397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支配高脂血症诊断信息的公因子,以确定高尿酸血症中医分型.结果:(1)397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症状可分为7类,分别为痰浊阻滞、气虚、脾虚、湿热、肾虚、水湿停留、血瘀.(2)高尿酸血症患者以虚证居多,尤以肾虚(41.81%)情况突出.汉族与维吾尔族比较,气虚、湿热、水湿停留、血瘀罹患率均较维吾尔族高(P<0.01),而脾虚、肾虚罹患率则低于维吾尔族(P<0.o1).结论:新疆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候类型特点不同.汉族人群以痰湿瘀为主,维吾尔人群以虚为主.

    作者:王燕;赵长海;王先敏;马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