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心系亚健康状态调查研究

曲淼;张明雪;何丽云

关键词:亚健康, 心系症状, 临床流行病学
摘要:目的:研究亚健康状态常见中医心系症状的基本特征和组合规律.方法:通过横断面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心系亚健康状态常见症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分布特点和组合规律.结果:心系亚健康状态以烦躁、健忘、疲乏、头脑昏沉、眼睛不适、心慌、气短为主要症状;怕冷、多梦、早醒、夜里醒来、胸闷、容易出汗、难以入睡为次要症状;男性易出现疲之、口腔溃疡、容易出汗症状;女性易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多梦、怕冷症状;疲之在30 ~ 40岁年龄段的出现率和烦躁在36~45岁年龄段的出现率高达100.0%;健忘在各学历中出现频率均超过95%;疲之、烦躁、眼睛不适症状在各职业中出现率皆在95%以上;以心脾两虚、心气虚及心阳虚3组症状群多见.结论:心系亚健康状态以疲之、眼睛不适、健忘、烦躁、头脑昏沉、怕冷、早醒、难以入睡、容易出汗表现得程度较重;不同性别、年龄段、学历、职业表现的症状有差异;心系亚健康状态多表现为心脾两虚证候、心气虚证候及心阳虚证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形神合一”中医学的生命整体观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的生命整体观,也是中医心理学奠基的理论之一.其思想内涵为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且神是形的功能活动体现,即所谓“形具神生”、“形质神用”、“神能御其形”.此理论几千年来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以及养生保健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其深入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昊;杜渐;张振华;邵祺腾;王克勤;杨秋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熊胆粉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障碍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熊胆粉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缺血侧脑组织病理学及缺血半暗带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70只SD大鼠行pMCAO术,根据longa评分随机分层分为5组予不同灌胃治疗.行Narrow-Alley corner Test检测大鼠神经行为改变,HE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缺血半暗带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水平.结果:熊胆粉组大鼠NarrowAlley Corner Test得分较模型组降低,缺血侧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较少.结论:熊胆粉可促进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减轻脑组织病理损害,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富苏;韩经丹;周杰;范吉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疆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证候类型特点因子分析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患者证候类型特点.方法:在新疆乌鲁木齐、喀什地区共收集397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支配高脂血症诊断信息的公因子,以确定高尿酸血症中医分型.结果:(1)397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症状可分为7类,分别为痰浊阻滞、气虚、脾虚、湿热、肾虚、水湿停留、血瘀.(2)高尿酸血症患者以虚证居多,尤以肾虚(41.81%)情况突出.汉族与维吾尔族比较,气虚、湿热、水湿停留、血瘀罹患率均较维吾尔族高(P<0.01),而脾虚、肾虚罹患率则低于维吾尔族(P<0.o1).结论:新疆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候类型特点不同.汉族人群以痰湿瘀为主,维吾尔人群以虚为主.

    作者:王燕;赵长海;王先敏;马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熊立品《治疫全书》医学思想概述

    熊立品《治疫全书》在温病学历史上承前人治疫之学,综各家治疫之脉证治,启后学之功显著.本文从熊氏集撰前人疫病脉症方治并分类登注及其防治温疫之特色两大方面,对熊氏在疫病临床诊治方面的贡献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以期对当今传染性疾病的辨证治疗起到更进一步的指导作用.

    作者:张茂云;苏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大补阴丸及加减方对去卵巢更年期模型大鼠血清FSH、LH及体质量、肾上腺指数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补阴丸及加减方对去卵巢大鼠(OVX)血清性激素FSH、LH及体质量、肾上腺指数影响.方法:以OVX大鼠为动物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补阴丸组、大补阴丸加减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FSH、LH变化,并对大鼠体质量、肾上腺指教进行检测.结果:大补阴丸及加减方能显著降低OVX大鼠LH、FSH及体质量水平,明显升高肾上腺指数.结论:大补阴丸及加减方可纠正OVX大鼠FSH、LH激素水平,缓解肾上腺萎缩状况.

    作者:汪文来;赵红霞;金香兰;张玲;王震;卢贺起;岳广欣;于峥;张立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太冲穴与眼的特异性论析

    经穴效应特异性为目前针灸研究的热点之一,穴位对脏腑应该存在生理、病理上的特异性调节作用,此作用的发挥依赖于“穴位-经络-脏腑(器官)”的相互联系.本文以太冲穴对眼相关的中医认识、现代机制及临床疗效3方面加以论析,以此阐述太冲穴与眼的特异性关系.

    作者:郭太品;诸毅晖;杨洁;梁繁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校生命与养生教育的实践研究

    生命与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中医养生学蕴涵丰富的生命与健康知识,倡导将保养生命与人的一生相伴始终.我们以中医养生学课程作为生命教育的载体,开展“教育式、启发式”问卷调查,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养生课堂及养生实践之中.通过生命与养生的教育及实践,敦促大学生审视自己的大学生活,强化生命意识,增进对生命的认识、尊重与关爱,逐渐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自然健康生命观.

    作者:金红;杨智;金一;凌晓;王凯玲;谷捷;邹晨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增液布津汤对干燥综合征模型鼠颌下腺AQP5表达的影响

    目的:以干燥综合征(SS)模型鼠颌下腺水通道蛋白-5 (AQP5)的表达为靶点,探讨增液布津汤对SS模型鼠颌下腺AQP5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诱导法建立干燥综合征小鼠模型,以环戊硫酮为对照组,给予中药煎剂增液布津汤灌胃.镜下观察颌下腺病理变化,同时用Western blot分析模型鼠颌下腺AQP5的表达.结果:给予增液布津汤高、中、低剂量组的AQP-5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分别升高了32.84%、12.54%、4.51%.结论:增液布津汤可能通过抑制SS模型小鼠淋巴细胞浸润的病理进程,促进AQP5的表达,改善唾液腺分泌功能,缓解SS口腔干燥症状.

    作者:金桂兰;何慧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安泰汤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安泰汤对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以及探讨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适宜诊治方法.方法:选取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30例应用安泰汤治疗作为治疗组,对照组30例应用更年安片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33.33%、60%.2组各自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自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总积分(11.47±5.58)较对照组(18.40±7.56)减少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E2水平(45.68±40.57)均较治疗前(11.44±10.36)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SH水平(28.73 ±5.15,39.27±6.03)较治疗前(54.46±7.68)降低,LH水平(25.05±1.24)较治疗前(39.15±1.1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泰汤是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方剂.

    作者:赵嘉勇;孟宏;郝晋东;刘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力度摩囟门对小儿夜啼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摩囟门轻手法对小儿夜啼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小儿夜啼症分别施用摩囟门轻、重手法,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手法有效率为92.86%,重手法有效率为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58.33%.经统计学比较,2组间存显著差异.结论:轻摩囟门治疗小儿夜啼症效果较好.

    作者:陈虎;刘淑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温阳化湿利水法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研究

    目的:观察温阳化湿利水法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分别给予西药基础治疗加中药、西药基础治疗,疗程为半个月,观察各组治疗后患者胸水吸收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2个月后将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第1~4疗程总有效率分别为82.22%、91.11%、93.33%、95.56%;对照组第1~4疗程总有效率分别为64.58%、73.33%、84.44%、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发热、乏力、咳嗽、胸痛改善情况分别为100%、95.2%、91.7%、90.7%,对照组分别为87.5%、77.5%、78.9%、8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阳化湿利水法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可以明显地促进胸水的吸收,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闫宝环;董玉霞;赵莲萍;田军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乌灵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治疗组(乌灵胶囊)60例、对照组(盐酸氟西汀片)58例,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4d、28d、42d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安全性检查评价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显愈率为68.3%,与对照组69.0%疗效相当(P>0.05),2组治疗后HAMD、HAMA分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低于对照组20.69% (P <0.01).结论:乌灵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疗效与盐酸氟西汀片相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盐酸氟西汀片.

    作者:孙利;谷春华;任君霞;田野;杨立波;张喜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论中医平和体质的包容意义

    平和体质是中医体质分类的核心内容,一直以来被认为其内涵就是健康体质和正常体质.在平和体质辨识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存在矛盾之处.因而认为,中医平和体质并非单纯的完美态健康体质,应是一个兼具包容性质的复杂组合体,是一个广义化的集合体.

    作者:高志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于系统评价比较葛根素注射液在不同类型中风中的疗效优势

    目的:比较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同类型中风的疗效优势.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合格研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依据中风类型、分期分亚组统计相关数据.结果:23项研究符合选择标准,葛根素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出血性中风急性期RR(99% CI) Meta-分析结果依次为1.21(1.14,1.28)、1.21(1.02,1.43),上述亚组失效安全数依次为270.73、1.81.结论:现有证据提示,葛根素注射液用于中风急性期较用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证据充分;用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较用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据充分.

    作者:马丽虹;李冬梅;李可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医心系亚健康状态调查研究

    目的:研究亚健康状态常见中医心系症状的基本特征和组合规律.方法:通过横断面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心系亚健康状态常见症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分布特点和组合规律.结果:心系亚健康状态以烦躁、健忘、疲乏、头脑昏沉、眼睛不适、心慌、气短为主要症状;怕冷、多梦、早醒、夜里醒来、胸闷、容易出汗、难以入睡为次要症状;男性易出现疲之、口腔溃疡、容易出汗症状;女性易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多梦、怕冷症状;疲之在30 ~ 40岁年龄段的出现率和烦躁在36~45岁年龄段的出现率高达100.0%;健忘在各学历中出现频率均超过95%;疲之、烦躁、眼睛不适症状在各职业中出现率皆在95%以上;以心脾两虚、心气虚及心阳虚3组症状群多见.结论:心系亚健康状态以疲之、眼睛不适、健忘、烦躁、头脑昏沉、怕冷、早醒、难以入睡、容易出汗表现得程度较重;不同性别、年龄段、学历、职业表现的症状有差异;心系亚健康状态多表现为心脾两虚证候、心气虚证候及心阳虚证候.

    作者:曲淼;张明雪;何丽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益气补肾祛邪方调控后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39例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 ~59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7.18%,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约有9000多万人[1].ASC并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肝功能也正常,但HBV感染已公认为是肝硬化、肝癌发生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2].2005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把此类患者分为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并建议对慢性HBV携带者(有HBV DNA高载量,HBeAg阳性,ALT正常或低水平等特点)应做肝组织学检查,如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HAL≥4或≥G2炎症坏死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慢性HBV携带者通常有较完全的耐受性,处于免疫不应答状态,治疗上十分困难,对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效果均不理想.

    作者:付修文;徐春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DPN的疗效.方法: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同时腺苷钴胺肌肉注射,观察组加服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4周为1个疗程,2组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并检测MNCV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疗效明显,无明显毒副作用,在DPN临床治疗方法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于文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皇甫嵩《本草发明》学术特色研究

    《本草发明》作者明代皇甫嵩、皇甫相.本书的学术特点为发展归经学说,主张重新认识三品药物,对割股疗亲及部分人部药提出异议,对药物使用、治法等多所发明等.

    作者:李玉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癌痛内服方剂的组方规律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辽宁中医药大学癌痛Access数据库”中方剂组方规律.方法:将数据库中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分析癌痛方剂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51个内服处方进行分析,演化得到药物核心组合69个、内服新处方20个.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实现对方剂数据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对研究中药组方规律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晓斌;隋鑫;喻明;王华伟;王文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乌梅丸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与Meta分析

    目的:系统分析乌梅丸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全文数据库,以“乌梅丸和溃疡性结肠炎”为检索词;纳入自1979年至2012年8月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乌梅丸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c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使用RevMan 5.0版本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乌梅丸加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与对照药相比,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复发率方面均有一定优势,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闫曙光;惠毅;周永学;李京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